資源簡介 《第1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教學設計課程標準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從萌發到繁榮不斷豐富的發展過程,理解其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發展歷程中,總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提升和拓展,概括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2. 通過價值觀念、精神思想、道德倫理、風俗禮儀、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科學技術等諸多層面的史料研讀和分析,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3. 通過史料以及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思想與生活的聯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身獨特的特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與現實價值,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涵養家國情懷,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二)教學難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價值。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文字材料、多媒體課件等(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情境—問題教學、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本課主要內容壹------源遠流長:觀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 貳------推宗明本: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叁------博大精深: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點和價值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教材知識梳理 根據教材目錄,理解本冊書的主要內容;對第一單園的知識體系有基本的了解,為后面知識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對本課的地位有基本的了解 通過對教材知識的簡單梳理,讓學生了解本冊書的內容;通過對第一單元知識的梳理,構建起第一課與第二課的關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視頻情景導入 視頻【大禹治水】選自【中國通史】 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來體會一下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華傳統文化?什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通過大禹治水的視頻,體會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 結合歷史神話,激發學生思考,并實現對本課中出現的概念的理解,同時作為每部分知識連接線索。概念解讀 文化: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中華傳統文化: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中華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積淀中逐漸形成的、為全民族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上的難以易除的心理和行為習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中華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體現中華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觀念。 理解這三個概念,并能夠進行區分 理解三個重要概念,做好時空定位壹------源遠流長:觀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 情景導入: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時期,當時黃河泛濫,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 感悟大禹治水傳說的歷史悠久 利用大禹治水的時代,引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起源----遠古時期中華文化思考:結合材料和所學,概括遠古時期中華文化的特征: 奠基----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化思考:結合材料和所學,概括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化的特征: 形成----秦漢時期中華文化思考:結合材料和所學,概括秦漢時期時期中華文化的特征: 材料一:秦:建立大一統國家,推崇法家材料二:漢:鞏固大一統局面,尊崇儒術?!按呵锎笠唤y”“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的道德標準發展----魏晉隋唐時期中華文化思考:結合材料和所學,概括魏晉隋唐時期時期中華文化的特征: 繁榮----宋元時期中華文化特征思考:結合材料,概括宋元時期時期中華文化繁榮的原因: 轉折----明清時期中華文化---傳承與禁錮1、結合材料,概括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張,并思考其產生的根源。結合材料,分析明清文化禁錮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 世宗微服游于市,就一書肆翻閱書籍,時微風拂拂,吹書頁上下不已。一書生見狀,即高吟曰:“清風不識字,何必來翻書?“世宗以為譏諷也,旋下詔殺之。 ——《清稗類鈔》(七)轉型與進步----近代的中華文化--知識回顧 通過所給材料概括各個階段的文化特征:遠古時期起源多元一體、華夏中心春秋時期奠基華夏認同、百家爭鳴秦漢時期主流儒家主流魏晉隋唐時期儒道佛相交融宋元時期理學繁榮明清時期傳承和禁錮近代救亡圖存 問題引領材料概括探究提升史料實證回顧歷史基礎知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師講述和學生回答問題,回顧歷史基礎知識,進一步培養歷史時空觀念素養,并為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奠定基礎。學生解讀教師提供史料,從相應史料得出歷史結論,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仡櫄v史基礎知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梳理近代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探究一】思考:唯物史觀強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結合中華文化發展歷程的任一階段史實進行論證。 同桌討論;從春秋戰國、秦漢、隋唐、明清、近代等多方面回答不同特征出現的背景 通過討論,學生對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特征的出現背景有了較好的理解,同時提升歷史唯物史觀素養。【探究二】通過學習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相對封閉孤立的地理區位,造成了外來同級別文化的沖擊較少……同時中國長期相對于西方具有明顯的人口優勢,文化存在的群體較大,具有更強的抗沖擊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文明具有強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優秀部分為己所用…… ——余春華《淺論中華文化傳承的特征》 政治: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展??婆e制經濟:古代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思想文化:傳統、文字、典籍的不間斷傳承。儒家思想交往:民族交融、借鑒吸收外來文化。 結合教材和所學知識,學會提取、概括及多角度分析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小結】根據所學知識,填寫中華文化各階段特征: 根據剛才的學習,進行第一部分知識的總結,構建中華文化發展歷程 利用時間軸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素養。貳------推宗明本: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情景導入: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具有創新精神和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感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內涵 利用大禹治水的精神內涵,引出中華文化的推宗明本(一)根據教材P4-5, 概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自主學習結合教材和所學知識,從教材相應內容中概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概括能力。結合教材和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核心素養。(二)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意義材料:用中國傳統方式來說,就是肯定在天地人之間,以人為中心;在天與神之間,以人為中心。 —張岱年《中華文化概論》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人的關系。 自主探究分析傳統文化內涵中所包含的與人的關系,理解其內涵的意義及價值。 通過探究,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和探究能力,進一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自我檢測】結合做學知識,進行連線: 完成自我檢測 鞏固學生的學習內容,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內涵的理解,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活學活用】思考:中國在此次抗疫偉大斗爭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材料1:“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與時間賽跑,同病毒競速。材料2: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著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钡綉毡M收、應治盡治。材料3:新冠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國際社會才能戰勝疫情。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政府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毫無保留地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堅決維護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決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自主探究材料一:家國情懷,責任擔當材料二:以民為本,生命至上材料三:和諧大同,命運共同。 從時事熱點引入,關注現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以及歷史解釋的素養提升。【古為今用】在國際關系中踐行正確的義利觀問題上,習主席強調,“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在國際合作中,要注重利,真正做到“弘義融利”。 材料反映出,在習主席的外交思想中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什么內涵?你能列舉更多傳統文化的內涵嗎? 義、禮、廉、儉、智、信、忠、賢、誠、敬、孝、恥、寬、正、公、勤、能、與時俱進、腳踏實地 、窮則思變、居安思危、實事求是、求同存異…… 從身邊的實例引入,通過遞進式問題,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和探究能力,進一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叁------博大精深: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點和價值 情景導入:大禹治水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征,他的犧牲精神讓人為之感動,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典而又優秀的英雄,值得我們后世銘記。 感悟大禹治水的歷史價值 利用大禹治水的歷史價值,引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根據材料和所學進行概括:材料:中華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具有本土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領域廣闊。 中華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積極吸納外來文化。 中華文化綿延不絕,延續至今。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 自主學習本土性多樣性凝聚性包容性連續性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概括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根據材料和所學進行概括: 中華民族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維護中國團結統一,提供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的借鑒。 結合教材和所學知識,學生根據教師解讀史料,從相應史料得出相應歷史結論,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解釋核心素養。【學習拓展】如何區分中華傳統文化精華與糟粕?應如何應對?談談你對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認識? 材料: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 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舍,而不能一股腦兒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 ---習近平(2014年9月24日) 小組討論精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家國情懷等。”糟粕:綱常禮教;存天理,滅人欲等等。態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創新發展。價值:彰顯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提供了思想源泉;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化資源 通過合作探究,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和合作探究能力,進一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和當代價值。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本課小結 構建本節課的思維導圖 自己獨立構建并展示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 實現本節課知識的體系化,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檢測。思維提升 通過實例,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創新發展 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創新發展,提升民族自信,加強民族責任。 實現家國情懷素養的提升學習評價 根據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完成學習評價表格的填寫 學生自己進行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檢查山西大同恒山懸空寺材料2: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 一日陶潛(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后人于此建三笑亭。材料一“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薄笆廊宀徊欤怨ど虨槟?,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明夷待訪錄》材料二“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而曰一貫,曰無言?!薄?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日知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