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生物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二單元 多種多樣的生物 第二章 動物的類群 第二節 脊椎動物——鳥和哺乳動物 第二課時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哺乳動物的形態結構特征。 2.鳥和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學難點 哺乳動物在進化上的優勢。教學設計思路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一、動物的生殖方式 【知識回顧】 展示幾種哺乳動物圖片,請同學說出圖片上的動物屬于哪個類群,并說出它們的生殖方式。 【提問】 還有沒有通過其他生殖方式繁殖的動物呢? 通過總結不同生物生殖方式的變化,了解生物的進化趨勢。探究新知 【提問】 圖片中這些動物的生殖方式是否一樣?它們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嗎?如果不是卵生,那是哪種生殖方式呢?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可以說出是胎生,進一步追問:什么是胎生呢? 二、哺乳動物的特征 【講述】 胎生是動物的胚胎在雌性體內發育,從母體獲得營養,發育到一定階段后從母體中產出。 【思考并回答】 哪位同學舉例說一說哪些動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我們人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比較卵生和胎生兩種生殖方式,思考哪種生殖方式更有優勢,并闡釋理由。 【提問】 胎生動物的后代在出生后,是如何獲得最初的營養物質的? 【講述】 圖中所示的過程,稱為哺乳。母親通過分泌乳汁哺育后代。 【提問】 請同學們思考:哺乳對后代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講述】 通過與卵生動物的比較可知,哺乳可以讓后代出生后第一時間獲得所需的營養,乳汁中的營養物質豐富而全面。在哺育后代的過程中,雌獸還可以對后代進行更好的保護,因此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任務1】 觀察教材圖2-29,說出哺乳動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特點。分析它們適應環境的能力如何,并給出你的理由。 【任務2】 觀察教材資料,對比兔和狼的牙齒有什么不同,分析這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有什么關系。 【講述】 歸納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哺乳動物體表被毛,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靈敏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對環境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 從形態結構看,哺乳動物有更加高效的攝食能力,后代成活率高,分布范圍廣,恒定的體溫增強了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 三、鳥、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思考并回答】 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舉例說明鳥和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從有益和有害兩個方面進行回答。 【講述】 鳥和哺乳動物分布廣泛,與人類關系密切。例如,貓頭鷹等猛禽是鼠類的天敵,大山雀、啄木鳥等捕食農業害蟲;雞、鴨、鵝等家禽是人類食物中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鼠類猖獗會對農業造成危害,有時還會傳播疾病。動物生動的姿態和神韻為藝術創作提供靈感,很多文學作品都借動物以言志。同時,動物適應環境的特征,也在仿生學方面,給了人類許多科學上的啟迪。 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殖方式等方面,分析生物與環境的適應關系。 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表達的能力。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逐步認同學以致用的態度。課堂總結 【任務3】 你能概括出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有哪些嗎?你能找到他們之間的相同點嗎? 【思考并回答】 從宏觀上,思考動植物營養方式、運動能力上的異同點;從微觀上,回憶細胞結構上的異同點,并進行歸納概括。 【作業】 通過圖書或互聯網查找資料,了解以下問題。 動物對自然界還有哪些作用?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動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來維護自然界的良性發展呢? 比較動植物的異同點,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提升科學思維。 增強保護環境、遵規守法的社會責任意識。板書設計第二節 脊椎動物——鳥和哺乳動物 第二課時 一、哺乳動物 主要特征: 體表被毛,體溫恒定;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 二、鳥、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有益:食用;害獸天敵;科學藝術啟迪等。 有害:危害農業;傳播疾病等。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