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
學科 生物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
課題 第二單元 多種多樣的生物 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一節 微生物的分布
教學目標
1.概述微生物的主要類群和它們的共同特點。 2.通過設計“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設計實驗等探究實踐能力。 3.通過討論分析微生物對人類的影響,認同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概述微生物的主要類群和它們的共同特點,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教學難點 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展示】 航天員正在檢測回收水中的微生物。 【任務1】 出示教材“想一想,議一議”,提出問題“什么是微生物?說說你知道的微生物有哪些。” 【思考并回答】 依據生活經驗進行回答,微生物一般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 引發興趣,鋪墊新知。
探究新知 一、觀察菌落 【講授】 一般情況下,細菌個體微小,大部分真菌的個體也很微小,為了便于觀察和檢測,可以在培養皿中加入適于細菌或真菌生長的物質,制成固體培養基來培養。 出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圖片。 【任務2】 培養基上的這些黃色或白色物質從何而來? 請大家討論分析,歸納概括圖片中的菌落特點。 【討論分析回答】 培養基上由一個或多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子細胞群體稱為菌落。 【提問】 請大家討論分析,歸納概括圖片中的菌落特點。 【討論分析回答】 左邊:形態小,有顏色(黃色)。 右邊:形態大,有顏色(白色),絮狀。 【講述】 一般情況下,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顏色可呈白、黃、紅等多種顏色。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真菌中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真菌菌落可呈現白、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從菌落的形態、大小等方面,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辨析】 出示幾組菌落圖片,請根據菌落特點將它們進行分類。 二、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任務3】 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提問】 我們也可以同航天員一樣,對我們周圍環境進行檢測,那么我們要如何進行細菌和真菌的培養呢? 【思考討論回答】 1.配制好培養基。 2.選定好采樣點。 3.采集樣品后放在適宜環境下培養。 【講授】 首先,要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配制固體培養基通常要加入瓊脂,瓊脂是一種煮沸冷卻后能凝固的物質。例如,可以將牛肉汁與瓊脂混合在一起制成固體培養基。配制的培養基要進行高溫滅菌,待冷卻后,就可以使用。其次,要進行接種。將少量細菌或真菌轉移到培養基上的過程叫作接種。最后,要進行培養。通常把接種后的培養皿放在培養箱中恒溫培養,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 【提示】 ①沒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不能打開培養皿。為什么要準備兩套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它們各有什么用處? ②在標簽紙上標出組別、實驗日期等,將標簽貼在培養皿的底部。 ③在各組選定的環境中采集樣品。 ④應考慮好放在什么樣的環境條件下培養。兩套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都需要在同一環境下培養嗎? ⑤設計觀察記錄的表格,計劃好觀察的時間、次數。 【小組合作進行探究】 三、細菌和真菌生存的一般條件 【講授】 從很多小組設計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知道,空氣、水中、桌面、衣服,乃至我們的身體上都可以找到細菌和真菌。除此之外,科學研究發現,在一些極端環境中,比如寒冷的極地、滾燙的熱泉也有它們的蹤跡。可見,細菌和真菌分布得十分廣泛。 【提問】 那請歸納總結細菌和真菌生存的一般條件? 【思考回答】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有的還要求某些特定的條件,如有些細菌必須在無氧條件下才能生存。 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證據的意識,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訓練學生進行實驗設計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實驗尋找證據的意識。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總結拓展 【提問拓展】 1.細菌和真菌分布十分廣泛,那么我們平時打開包裝的食物吃不完應該如何保存?嘗試說說其中的生物學道理。 2.康康洗手前和洗手后,分別用同一只手在兩個配方相同、經高溫滅菌的培養基上各按了一下,并迅速蓋上培養皿;然后將兩個培養皿放在適宜且相同的溫度下培養,幾天后形成了如圖所示的菌落。該實驗現象說明什么?這對你做好個人衛生有什么啟示? 培養學生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健康問題。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