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生物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二單元 多種多樣的生物 第三章 微生物 第四節 病毒教學目標1.通過比較病毒與其他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分析病毒與其他生物生活方式的異同點,形成結構與功能觀。 2.通過嘗試分析伊萬諾夫斯基的實驗,體會科學實驗的嚴謹,體驗思辨與創新的過程,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3.通過收集與分析病毒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資料,嘗試用生物學思維解決和解釋常見的生活問題,關注生物學應用前景,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病毒的結構特征和增殖方式,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難點 病毒的結構特征和增殖方式。教學設計思路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講述】 我們在學習生物的特征時,知道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沒有細胞,它們是如何生活的呢? 引發興趣,鋪墊新知。探究新知 一、病毒的發現 【講述】 煙草花葉病曾是一種頻繁發生的植物病害。染病后的煙草葉片卷曲,植株矮化,生長緩慢,甚至死亡。19世紀末,人們認為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 【展示】 展示伊萬諾夫斯基發現病毒實驗示意圖。 為了研究病因,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做了下面的實驗。他將患煙草花葉病的煙草榨出汁液,用能將細菌濾去的過濾器進行過濾,再用過濾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煙葉,發現過濾后的汁液也能使正常的煙葉患病。 【思考并討論分析】 這個實驗能夠說明什么? 【講授】 結果表明,煙草花葉病是由比細菌還小的微生物引起的,科學家把這種微生物稱為病毒。 二、病毒的種類、形態 【講述】 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病毒感染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種類型:感染人和動物細胞的動物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植物細胞的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細菌的病毒叫噬菌體,如大腸桿菌噬菌體。 出示不同種類的病毒圖片。 三、病毒的結構 【提問】 通過觀察,病毒具備哪些結構? 【思考回答】 病毒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提問】 病毒區別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什么? 【回答】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且比細胞小得多。 四、病毒的增殖 【提問】 請你觀察圖片,簡單描述病毒如何感染細胞從而進行增殖? 展示病毒感染過程。 【回答】 病毒寄生在活細胞內,依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 【講授】 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細胞。病毒離開活細胞以病毒顆粒的形式存在,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又會重新開始。 五、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講授】 閱讀教材三段資料,思考并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上述資料及煙草花葉病的資料,說說病毒對人類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2.對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需要進行消殺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3.簡述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體會科學研究的艱辛歷程,體驗思辨與創新的過程。 分析經典實驗的實驗設計,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 體會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的過程。 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證據的意識,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滲透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總結拓展 【總結】 病毒給人類、飼養動物、栽培植物帶來極大危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流感、艾滋病、肝炎、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熱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口蹄疫、禽流感以及眾多的植物病毒,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人類一方面設法治療和預防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例如,醫生利用噬菌體治療超級細菌引起的感染;科研人員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科研人員能夠讓某些病毒攜帶動植物或微生物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來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 【拓展應用】 咳嗽或打噴嚏時,口腔或鼻腔內的液滴會被噴出2米以外。想一想:如果在感冒時對著別人咳嗽、打噴嚏,會給他人帶來什么危害? 培養學生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健康問題。板書設計第四節 病毒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