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生物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二單元 多種多樣的生物 第四章 生物分類的方法 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學目標1.說出分類的方法和依據,對于給定的常見生物,能根據其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殖方式等特征,判斷它們分別屬于哪一類群。 2.說出分類的意義,能運用生物分類的思想和方法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分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根據植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生物分類的方法。教學設計思路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人們常根據事物的顯著特征和屬性,將同種類型的事物集中在一起,將不同類型的事物區分開,使之各有歸屬,這就是分類活動。分類作為一種思維方法,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常常用到。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何處用到了分類嗎?例如:超市貨架物品的擺放、圖書館書籍的擺放等。事實上,分類能幫助我們加工整理資料與事實,將它們條理化、系統化,并為深入研究創造條件。 【活動】 周末我們來到郊野公園,可以看到花草樹木等形形色色的植物,也會遇見鳥獸魚蟲等多姿多彩的動物。它們叫什么名字?遇到不認識的生物我們需要怎么查找出它的名字呢? 出示教材“想一想,議一議”,提出問題:如果想要了解菜粉蝶的生長發育和行為,在《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生物學》《昆蟲學》和《蝴蝶》這幾本書中,你會選擇查閱哪一本呢? 解決上述問題,都需要了解生物分類的方法。 閱讀教材或觀看相關視頻:李時珍與《本草綱目》。你應該對分類的意義有所了解了吧?我國古代就有生物分類的研究。我國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編纂了《本草綱目》,他創立了中藥材的綱目分類體系。 【思考】 現代人們又是如何對千姿百態的生物進行分類的呢?對生物進行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我們已經學習了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等生物類群,怎樣對它們進一步分類呢?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生活實踐,啟發思考,引出生物分類的課題。 閱讀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并引發思考:現代科學的生物分類是怎樣的?探究新知 【復習提問】 1.所有植物都有種子嗎? 2.哪些植物類群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3.什么植物類群具有假根?假根有什么用? 4.植物都會開花結果嗎?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 5.種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嗎? 6.種子中子葉的數目都一樣嗎? 7.植物的葉脈有哪些類型呢? 一、植物的分類 【任務1】 郊野公園里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植物,向每組同學分發五種植物的實物(貼有名稱標簽):油松、葫蘆蘚、鱗毛蕨、向日葵、水稻。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并進行觀察和比較,按照特征將這五種植物進行分類。要求:每次只能一分為二,并說出分類的依據,直至將它們依據特征的差異完全區分開,然后選取代表植物展示逐步分類的過程和成果并簡要說明原因。 【任務2】 按照教材的植物分類圖解,再觀察給定的植物,按特征進行分類,學生展示逐級分類的過程。 【思考并回答】 1.圖中的A、B、C、D、E植物分別屬于哪類植物?比較、分類的過程中都依據了什么? 2.有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 3.無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 4.你認為對植物進行分類時應考慮植物的哪些特征? 5.你能否把上述植物按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起來? 6.你認為這幾種植物中,和水稻親緣關系最近的是哪種植物?為什么? 【小結】 分類的方法很多,但要揭示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遠近,需要從他們的形態結構本身的特征出發進行分類。被子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和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特征,都可作為分類的依據,但以花、果實和種子作為主要依據。因為,在植物的一生中,生殖器官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小,形態結構也比較穩定。 【活動小結】 學生分享觀察結果和感悟。 二、動物的分類 【講授】 同學們在郊野公園,還經常可以遇見各種花鳥魚蟲,例如蝗蟲、青蛙、蝸牛、松鼠、蜘蛛、壁虎,挖開土壤還可以見到土壤里有蚯蚓,池塘里有鯽魚在游,水面還有鴻雁在嬉戲。 【任務3】 小組活動,每組提供印有上述動物圖片的剪貼畫一套。讓學生參考學到的分類方法試著給它們分類。要求:每次只能一分為二,并說出分類的依據,直至將它們依據特征的差異完全區分開。 【思考并回答】 1.將以上動物分為兩組,應如何劃分?說明分類的依據。 2.將每組中的動物再進一步分類,可分為哪幾類?每類又包括哪些動物? 3.你能嘗試依照植物分類的圖解方式,列表將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 【追問】 1.動物的分類中除了要比較形態結構,還用到了哪些特征? 2.請試著寫出上述動物所屬類群由簡單到復雜的排列順序。 3.依照你寫出的表解,請試著說出與蝗蟲親緣關系比較近的動物,并說出理由。 4.鯨的形態像魚,能否和鯽魚一起歸為魚類?蝙蝠能否歸為鳥類? 【小結】 動物的分類中除了要比較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它們的生理功能及生殖方式。兩種動物之間共同特征越多,則親緣關系越近。 【思考并回答】 1.如果再加上一種動物,例如蛔蟲,以上的分類表如何完善呢?需要在哪個分支特征下增加條目? 2.如果增加更多的動物進來呢? 3.如果遇到一種不認識的動物或植物,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查找到它的名稱以及分類相關資料呢? 【出示】 教材的檢索表,請學生完成填寫。 【拓展】 你閱讀過和生物分類有關的書籍嗎?你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查找未知的生物名稱嗎? 溫故知新,為分類活動作鋪墊,提高分類活動的效率。 利用直觀材料,讓學生初步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的方法。 通過對親緣關系遠近的分析,感受生物分類的意義。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培養學生用學到的分類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意識。課堂總結 【分享】 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本課我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了如何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大家都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 任選其一 1.依照動植物分類表解的方式,將動植物與微生物進行分類。例如,寫出揚子鱷、水稻、大腸桿菌、霉菌、煙草花葉病毒的分類表。 2.用分類的方法整理自己的衣櫥。 培養學生信息獲取的能力,落實“教學過程重實踐”的課程理念。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