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我們小點兒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課堂紀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說明上課要遵守紀律。情感:1.愿意遵守課堂紀律。2.對不遵守紀律的行為不滿。行為:1.聽到上課鈴聲立即進教室。2.上課不隨便說話;要發言,先舉手;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不影響別人學習。教學重點: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課堂紀律,大家才能學習好的道理,從而產生遵守課堂紀律的愿望。教學過程:一、想一想(通過學生的實際體驗,使他們知道上課要守紀律。)1.思考:同學們,上課時人人守紀律,大家學習得怎么樣?如果有人不守紀律會怎樣呢?2.小結:上課時,人人守紀律,大家能安靜地學習。有人不守紀律,就會影響學習,大家都不高興,因此,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二、說一說(使學生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出示圖一。1.小組交流:(1)上課鈴聲響了,教室外活動的同學是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2)教室里的同學聽到上課鈴聲后是怎么做的?2.小結:鈴聲就是命令,聽到上課鈴聲應該這樣做:(1)停止一切活動。(2)安靜、迅速、按順序進教室。(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大家安靜、迅速地走進教室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保障,這樣既不耽誤上課時間,又能使大家踏時地上好一節課。而且,課前準備好上課要用的東西,上課用起來方便、節省時間,不耽誤聽課或做作業。過渡語:在座位上坐好后,我們該怎樣上課呢?出示圖二。1.小組交流:(1)上課時,同學們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飛來幾只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同學們沒有一個人看,這是為什么呢?(2)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講,搞小動作,會造成什么后果呢?(3)觀察老師的表情怎樣?你們猜此時老師是怎么想的?2.小結:上課玩東西,做小動作,會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既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有時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當自己想玩時,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動作,時間長了,就能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好習慣。過渡語:課上除了要專心聽講外,還應該怎樣做呢?出示圖三。1.討論:(1)為什么想發言時要先舉手?(2)如果自己舉手老師沒讓發言,讓其他同學發言時,應該怎么做?2.小結:想發言時要先舉手,得到允許后再發言,如果老師讓其他同學發言就認真聽。隨便說話,發言亂搶,誰也聽不清,會影響自己和同學學習,影響老師講課。同學們都舉手發言,有秩序地討論問題,大家才能學習好。過渡語:現在咱們知道應該怎樣上課了,下面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老師,來看看下面這些同學做得怎么樣,怎樣幫助他們?三、看一看(使學生知道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危害。)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1)1.小組交流:現在是什么時候?這個男同學做得對嗎?為什么?請你告訴他應該怎樣做?2.小結:聽到上課的鈴聲,應該馬上停止一切活動,有秩序地進教室,課間沒玩兒夠,還繼續玩兒,會耽誤準備上課用具,上課時心情不能平靜下來,也上不好課。如果遲到了,還會影響老師講課,同學聽課。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2)1.討論:這位男同學做得對嗎?想想應該怎樣幫助他?2.小結:上課是學習時間,不好好學習,在下面玩東西,做小動作,會耽誤自己學習,甚至影響別人學習,所以要想辦法,克服困難,管住自己,專心聽講。過渡語:同學們,聽了你們的話,猜猜看,這些同學會改嗎?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3)1.全班交流:說說他們的進步表現在哪兒?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2.小結:在大家的幫助下,這些同學都改正了缺點,做到了想發言先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后,再起立發言。不在課堂上隨便說話,玩東西,搞小動作。由于他們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受到了老師、同學的表揚、喜歡,他們的學習也有了進步,這多好啊!活動三:這里也要小點兒聲。1、PPT出示一些常見的標志。請生思考:這些標志表示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要放在這些地方?我們也來設計一些提示小點兒聲的標志吧!學習應該有安靜的環境。醫院里保持安靜,有利于病人的的康復。2有些地方雖然沒有警示標志,但是也要小點聲:公交車上大聲說話是不文明的。電影院看電影時最好不要講話。辦公區不能隨意大聲喧嘩。……還有哪些地方也要小點聲呢?我們做張觀察表記錄下來,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分享。活動延伸:和同學為需要排隊的地方設計一個排隊標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小結:同學們,遵守課堂紀律很重要,只有,大家才能學習好。希望你們都按照課堂要求去做,人人爭做遵守課堂紀律的好學生。第14課 人人愛好公物一、教材分析本課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講文明》中,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品德。教材通過展示校園及生活中的公物,讓學生了解公物的作用和意義,同時通過一些不文明行為的案例,引發學生對愛護公物的思考。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二、核心素養目標1.道德品質素養目標(1)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公德心,讓學生明白愛護公物是每個人的責任。(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懂得珍惜公共資源。2.心理健康素養目標(1)通過愛護公物的行為,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2)讓學生在愛護公物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促進心理健康發展。3.社會責任素養目標(1)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共同維護公共環境。(2)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愛護公物的行動中互相監督、互相幫助。4.文化基礎素養目標(1)了解不同文化中對愛護公物的重視程度和做法,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2)通過討論和交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讓學生認識到愛護公物的重要性。(2)引導學生掌握愛護公物的方法和行為。2.教學難點(1)如何幫助學生將愛護公物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養成良好的習慣。(2)處理好個人需求與愛護公物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四、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但對公物的概念和愛護公物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破壞桌椅、亂扔垃圾等。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需要教師正確引導。五、教學方法與策略1.直觀教學法:通過圖片、視頻等直觀素材,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公物的種類和作用,以及不文明行為對公物的破壞。2.故事教學法:講述與愛護公物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從中領悟道理。3.實踐活動法:組織學生參與愛護公物的實踐活動,如清理校園垃圾、修補損壞的桌椅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愛護公物的重要性。4.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愛護公物的認識和做法,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愛護公物。5.榜樣示范法:教師和學生中的榜樣通過自己的行為示范,引導學生養成愛護公物的習慣。六、教學準備1.收集與愛護公物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2.準備一些工具和材料,如掃帚、垃圾袋、膠水等,用于實踐活動。3.制作教學課件。七、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5分鐘)(1)播放一段校園美景的視頻,展示整潔的校園環境和完好的公物。設計意圖:通過美麗的校園環境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為引出愛護公物的主題做鋪墊。(2)提問學生:視頻中的校園漂亮嗎?你喜歡這樣的校園嗎?為什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整潔的校園環境對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愛護公物的話題。2.認識公物(10分鐘)(1)展示一些校園及生活中的公物圖片,如桌椅、黑板、圖書、垃圾桶等。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哪些是公物,了解公物的種類。(2)請學生說一說這些公物的作用。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公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公物的認識和珍惜之情。3.不文明行為的危害(10分鐘)(1)展示一些不文明行為對公物造成破壞的圖片,如亂涂亂畫、損壞桌椅、亂扔垃圾等。設計意圖:讓學生看到不文明行為對公物的破壞,引起學生的反思。(2)組織學生討論:這些不文明行為會帶來哪些危害?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不文明行為的不良后果。4.愛護公物的方法(10分鐘)(1)講述一些愛護公物的小故事,如小朋友主動撿起垃圾、愛護圖書等。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讓學生學習愛護公物的方法和行為。(2)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可以怎樣愛護公物。設計意圖:鼓勵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做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能力。5.實踐活動(10分鐘)(1)組織學生進行清理校園垃圾、整理圖書等實踐活動。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實際行動能力。(2)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安全,互相合作。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6.總結與拓展(5分鐘)(1)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和方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明確學習目標。(2)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愛護公物的小使者,監督身邊的人愛護公物。設計意圖:將課堂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責任感。八、板書設計認識公物不文明行為危害愛護公物方法實踐活動九、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們對愛護公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直觀教學法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了公物的種類和作用,故事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實踐活動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實際行動能力。然而,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部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夠積極主動,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共同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同時,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踐行愛護公物的理念。第15課《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要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扔回原處。2.懂得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3.懂得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活動一:我喜歡哪種情景?課件出示文中6幅插圖。讓孩子們對比討論:你最喜歡哪種情景?說說你的理由。小組討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地方也是干干凈凈的,讓人覺得很舒服呢 生發言,師總結。活動二:不只是為了干凈。教師給孩子們讀王勇秋游的故事。說說王勇做得對嗎?你以后外出旅游時,該怎樣做?生交流。師總結:把垃圾整理帶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個人的責任。活動三:這樣可不行。在生活中,我發現還有一些不講公共衛生的現象。你發現了哪些呢?生交流討論生活中常見的不文明的現象。并發表自己的建議。活動四:我能做到的……不隨地吐痰感冒了帶口罩不隨地大小便不在公交車上吃東西離開公共場所,要把垃圾帶走……課堂小結。第16課《大家排好隊》教學設計活動目標:1.知道在活動和公共場所玩耍時要主動排隊,耐心等待。2.有初步自我約束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活動流程:活動一:還是排隊好。師:生活中總有些地方要排隊。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課件出示42頁插圖。生討論:你喜歡哪一種作業本的方式呢?生發言,師總結。課件出示故事《守規則,懂禮讓》。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有什么體會。活動二:哪些地方要排隊。課件出示44頁圖片。看看哪些地方要排隊?上公共廁所時去早點店買早餐時去超市購物結賬時全班學生討論:他們為什么排隊呢?活動三:怎樣排隊好?課件出示45頁6幅插圖。思考:怎樣排隊才好呢?(生討論、交流、匯報。師小結:當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大家排好隊、守秩序,就會很快、很安全、很開心的把事情做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