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01 水的分布水體的組成(1)世界水體的構成(2)①液態(tài)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②固態(tài)水:極地和高山上的冰川。③氣態(tài)水:空氣中的水蒸氣。水資源的分布(1)全球水資源分布情況: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的地區(qū)和沿海地區(qū)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而內陸和沙漠地區(qū)水資源則比較匱乏。全球大約60%的地區(qū)正經受著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如加拿大,美國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來越困難。(2)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①我國的水資源在地區(qū)分布上很不均勻,大量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淡水資源的1/4,據統(tǒng)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嚴重缺水。②我國的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也很不均勻,突出表現在夏季豐富,冬季缺欠缺。江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顯。水與生命(1)水與生命的關系: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人體,動植物都需要水,生物體內缺水到一定程度時生命就會終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環(huán)境才可能有生命。(2)水在生命活動中的意義:①水是生命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重的 以上是水,兒童體內的水分更多達到4/5。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離不開水。③對人的生命活動來說,誰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約需 升水。02 水循環(huán)(1)水循環(huán):自然界的水周而復始運動的過程,包括蒸發(fā),蒸騰,凝結降水,徑流。(2)水循環(huán)的成因:①水的 性質:所以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形式出現,使水分在循環(huán)的過程中轉移變換成為可能。② 和 。(3)水循環(huán)的過程特點:① :海洋-陸地-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② :海洋-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從海洋蒸發(fā)的水汽,上升凝結后又降落到海洋。③ :陸地-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陸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結后降落到地面。(4)水循環(huán)的意義:①水循環(huán)使地球各圈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對各層之間的能量進行調節(jié)。②水循環(huán)是地球上個水體相互聯系的紐帶。③提供世界上的淡水資源,通過水循環(huán)海洋不斷的向陸地供應淡水。01 水的電解實驗一、水的物理性質純凈的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液體。在101000帕時水的凝固點是0℃,沸點是100℃。4℃時密度最大為1克每立方厘米。水結成冰時體積膨脹,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二、水的組成1.實驗儀器:水電解器,直流電源。2.實驗裝置:如上圖3.實驗現象:(1)通電后,兩個電極上都有氣泡產生。(2)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壁b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小,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a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大,且玻璃管b與比玻璃管a產生氣體的體積比大約為1:2。4.氣體的檢驗:玻璃管b中的氣體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玻璃管a中的氣體被移進火焰時能夠燃燒,火焰呈淡藍色,如氣體量少可能發(fā)出爆鳴聲,證明是氫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5.實驗結論:(1)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2)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fā)生了分解反應,生成了氫氣和氧氣。【能力拓展】①電解水時通的是 。②電解水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目的是 。③“正氧負氫1比2”是指氣體 ,而非質量比。④水是由 組成的,不能認為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⑤電解水時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的原因有:;B. 。02 水分子的構成【能力拓展】水分子變化過程的意義①宏觀角度:水由氫、氧組成。②微觀角度A.一個水分子由 和 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B.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③物質變化兩個水分子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水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01 浮力的產生原因1.定義:液體或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一個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叫浮力。2.方向:豎直向上。3.浮力的作用點:浸入液體的物體上。4.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5.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有壓力差,F=F-F。02 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阿基米德原理實驗① ② ③ ④(1)測出鐵塊重力G(2)測出空桶重力G(3)測出鐵塊浸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4)測出水與桶的總重G(5)發(fā)現等量關系:F=G-F=G-G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公式:F=G=ρgV【能力拓展】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下表面與容器緊密接觸,則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F為零,物體將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壓力,如在水中的橋墩、深陷在淤泥中的沉船等。浮力的計算方法①稱重法: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即為物體重力,再把物體浸入液體,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2,則F浮=F1-F2。、②平衡法:物體懸浮或漂浮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二力平衡條件知F浮=G物。③公式法: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而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液,普遍適用于計算任何形狀的物體受到的浮力。④壓力差法(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浸在液體中,前后、左右的壓力可以相互抵消,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壓力(F上)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F下),物體總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就是浮力,所以可以根據壓力差來求浮力。F浮=F下-F上03 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物體浮沉的條件1.前提條件:物體浸在液體中且只受到浮力和重力。2.沉浮條件:下列為實心物體上浮 下沉 懸浮 漂浮 沉底F>G F<Gρ>ρ ρ<ρ動態(tài),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受力不平衡 動態(tài),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受力不平衡 靜態(tài),受力平衡,可以停留液體任何深度 靜態(tài),受力平衡,這是上浮的最終狀態(tài)。 靜態(tài),受力平衡,這是下沉的最終狀態(tài)。3.液體中浮力大小的總結:同種液體中,物體浸入液體體積越大,浮力越大,與浸入液體深度無關。同種液體中,同樣都是浸沒的質量相等物體,密度越小的浮力越大,密度大的浮力反而小。不同液體中,物體浸入相同的體積,密度大液體的浮力大。不同液體中,若同一個物體都是漂浮狀態(tài),則重力不變浮力大小也相同。【能力拓展】懸浮和漂浮有相似之處,也有重要區(qū)別。相同點:懸浮和漂浮時,物體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物體所受的浮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F浮=G。不同點:懸浮時,物體浸沒在液體中,V排液=V物,根據F浮=G即ρ液gV排液=ρ物gV物可知,ρ液=ρ物;漂浮時,物體部分浸入液體中,V排液ρ物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1.密度計密度計是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它是一根上部標有刻度,形狀特殊的玻璃管,管下部的玻璃泡內裝入小鉛丸或汞,用它測液體密度時,它始終處于 狀態(tài),所受的浮力總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用同一支密度計測量不同液體密度時,由于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計所受浮力相同。根據F=ρgV可知,F相同,ρ不同,V不同,密度計浸入液體中的深度不同,液體密度越大,V越小,浸人液體中的深度越小,故密度計的刻度值“ ”。密度計上的數值表示待測液體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數。如“1.8”表示該液體的密度是1.8x103千克/米3。密度計 潛水艇2.輪船采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排開水的體積,從而增大所受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3.潛艇潛艇是通過改變 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當水艙充滿水時,潛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潛艇下沉;當用壓縮空氣將水艙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潛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時,潛艇上浮;當水艙里留有適量的水,潛艇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時,潛艇就會停留在水面下任何深度的地方。4.熱氣球和氣艇熱氣球和氣艇是飄在空中的,內部所充氣體密度必須小于空氣密度。充氣時體積增大,排開空氣的重力增大,浮力也增大。當浮力增大到大于重力時,氣球或飛艇就上升;反之就下降。另外,有一種熱氣球是通過加熱方式使球內氣體受熱膨脹達到減小氣體密度的目的,當熱氣球受到的空氣浮力大于重力時,熱氣球就會上升。01 溶液和濁液的特點一、溶液、懸濁液、乳濁液(一)溶質、溶劑和溶液(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稱為溶劑。(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質叫做溶液。(二)溶液的組成(1)溶液的組成: 。(2)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1)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又叫懸浮液,如泥水鋇餐等。(2)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物質,又叫乳狀液,如牛奶、肥皂水等。(三)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比較名稱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形成過程 固、液、氣溶解在液體中 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穩(wěn)定性 穩(wěn)定 不穩(wěn)定 不穩(wěn)定長期放置 均一、穩(wěn)定 分層【能力拓展】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 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但水是純凈物,不是溶液。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是溶液。②溶液一般是 的,但透明不一定無色,如高錳酸鉀溶液是紫紅色的。③少量的固體物質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點降低,沸點升高。凝固點降低的現象:如嚴寒的冬天,廚房的水結冰了,而鹽水卻不容易結冰;下雪時,人們常向公路上的積雪撒些鹽,使冰雪很快融化。沸點升高的現象:如煮沸的湯比煮沸的水溫度要高。02 藥品的取用(一)固體藥品的取用(1)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 里。(2)固體粉末一般用藥匙(或紙槽)取用。操作時 。(3)塊狀固體藥品一般用鑷子夾取。操作時 。(4)用過的藥匙或鑷子要立刻用干凈的紙擦拭干凈。(二)液體藥品的取用液體藥品通常盛放在 中。廣口瓶、細口瓶等都經過磨砂處理,目的是 。(1)取用不定量(較多)液體直接傾倒。操作時的注意事項(括號內為操作的目的):1.細口瓶的瓶塞必須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藥品腐蝕實驗臺或污染藥品)。2.瓶口必須緊挨試管口,并且緩慢地倒(防止藥液損失)。3.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必須朝向手心(防止藥液流出腐蝕標簽)。4.倒完液體后,要立即塞緊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處,標簽朝向外面(防止藥品變質)。(2)取用不定量(較少)液體一使用膠頭滴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括號內為操作的目的)。①應在容器的正上方豎直懸空滴人。②膠頭滴管不要接觸容器的器壁(防止污染試劑)。③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橡膠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④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但滴瓶上的滴管 。(3)用量簡正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首先應根據取用液體的量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簡,然后將液體倒入量筒中,當接近刻度線時用滴管調到所需液體的量。(注意:眼睛要與液面層的下沿相平,所選量筒的量程應略大于所量取的液體體積,并且越接近越好,以減小誤差)01 溶解性相關因素一、物質的溶解性溶液是由 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一)溶解性(1)物質溶解的能力: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2)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①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②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與溫度有關。【溫馨提示】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溫度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攪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變溶解性,氣體溶解性與溫度和壓強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 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有的物質溶解時,會 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02 飽和與不飽和溶液(一)定義(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三)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xù)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xù)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xù)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 。(四)濃溶液和稀溶液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五)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qū)別與聯系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區(qū)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 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03 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義在 ,某物質在 中達到 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2)溶解度“四要素”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因為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性質,而外因就是溫度,若溫度改變,則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也會改變。因此,只有指明溫度時,溶解度才有意義。②標準:100克溶劑。這是概念中規(guī)定的標準,物質溶解量的多少與溶劑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溶劑必須等量。此處100克是指溶劑質量,不能誤認為是溶液質量。溫度一定時,同種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的質量無關。③狀態(tài):達到飽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100克)達到飽和時(溶解最大限度,溶質的量才是個確定的值, 否則溶解度就不是個確定的量。④單位:以克為單位,因為溶解度實質上是溶解的溶質的質量。(3)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4)氣體溶解度①氣體溶解度的定義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下,氣體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氣體體積。例如:壓強為101 kPa和溫度為0℃時,1體積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氮氣,則在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a.內因: 。b.外因: 。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或降低)而減小(或增大),隨壓強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04 溶液的配置實驗(一)溶質質量分數的定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總質量的百分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①溶質的質量是指溶解了的溶質質量,沒有溶解的溶質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例如20 ℃時,氯化鈉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則20克氯化鈉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質的質量只能是18克,而不是20克。②溶液的質量是指該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和。(可以是一種或幾種溶質)③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上、下質量單位應統(tǒng)一。④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最后結果是百分數或小數。⑤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有兩種計算方法:(二)溶質質量分數的意義溶質的質量分數定量表示溶液的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中的溶質相對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濃度也就越大。(三)溶液的配制實驗目的: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某溶液。實驗儀器:托盤天平、燒杯、量筒、玻璃棒、藥匙。實驗步驟: (以配制50克10%氯化鈉溶液為例)。(1)計算:配制50克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需氯化鈉5克,需水45克。(2 )稱量和量取:用托盤天平稱量5克氯化鈉,放入燒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克/厘3,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3)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溶解。(4)裝瓶和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塞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標簽中應包括藥品的名稱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向外)。誤差分析:(1)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藥品、砝碼放反(稱量時使用游碼),使藥品稱量質量偏小。②量取水的過程中仰視讀數,使水量取多了。③燒杯不干燥,原來內部就有一些水④固體藥品不干燥或含有雜質等。⑤稱量好的固體藥品向燒杯內轉移時,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燒杯外面 了。(2)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稱量前沒有調平衡,指針偏右,導致藥品稱量偏多。②砝碼已生銹。③量取水的過程中俯視讀數,使水量取少了。④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時,一部分灑在外面等。溶液的稀釋、濃縮①稀釋: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②濃縮: A增加溶質B蒸發(fā)溶劑C兩者混合01 物質的分離方法物質的結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質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常用分離方法:(1)蒸發(fā)結晶:適用與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較小的固體物質。(2)降溫結晶:又叫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的固體物質。(3)其他幾種常用的分離方法:1、沉淀法(明礬的凈水作用,活性炭的凈水作用。)3、過濾:適用范圍:分離固體與液體混合物的操作。蒸餾:給液體加熱使它變?yōu)檎羝偈拐羝鋮s,凝成液體的方法。1.蒸餾燒瓶內液體體積不超過其容積的2/3。2.加熱前應在蒸餾燒瓶中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3.加熱蒸餾燒瓶時必須墊石棉網。4.蒸餾時,蒸餾燒瓶中應放入幾片 , 。操作時,將溫度計的水銀球放在蒸餾燒瓶的 處, ,確定所接收液體的種類。5.蒸餾時,冷凝管中要 ,是因為冷凝時,冷水需充滿冷凝器,防止冷凝器冷凝時受熱不均勻出現炸裂,同時逆流冷凝效果好。【能力拓展】入們從水溶液中提取物質時,通常是將兩種方法綜合使用,也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少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溶質結晶析出。1.影響結晶速度的因素:蒸發(fā)有利于晶體的形成;環(huán)境溫差有利于晶體的形成;附著物的光滑程度,越粗糙越有利于晶體的形成。2.影響晶體生長的因素:是否懸吊晶種影響晶體的大小和形狀,因晶體會沿著晶種生長,杯底晶體則較少;溫度降低的速度影響晶體的大小和形狀,速度降低緩慢有利于大晶體的生成。3.晶體制備和生長①制備飽和溶液時,防止因過飽和而析出晶體。②過濾速度要快,防止飽和溶液迅速冷卻析出晶體。③冷卻速度要緩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溫,讓飽和溶液緩慢冷卻。④晶種的選擇是關鍵,要獲得形狀完整的晶種,應使用純凈的硫酸銅,防止灰塵落入溶液。飽和溶液要靜置,避免震動。⑤晶體的“成長”需要進行多次結晶,整個過程中在線上只留一粒晶體,多余的晶體要去掉,每次取出晶種后要修整其外形,使其保持完整的形狀。02 粗鹽的提純(一)實驗儀器及用品燒杯玻璃棒、漏斗、鐵架臺(帶鐵圈)、酒精燈、蒸發(fā)皿、坩堝鉗、藥匙、濾紙、火柴。(二)實驗步驟(1)溶解將所取粗鹽用藥匙逐漸加入預先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邊加粗鹽邊用玻璃棒攪拌,直至不再溶解為止。(2)過濾先組裝好過濾裝置,將上述食鹽水過濾。若濾液仍渾濁,應再過濾一次。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體濺落到外面。(3)蒸發(fā)將澄清的濾液倒入蒸發(fā)皿,加熱,至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用 將剩余水分蒸干。冷卻至常溫后,將食鹽固體轉移至一個干凈的燒杯中(此時得到的固體中仍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在加熱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 ,防止 。②取蒸發(fā)皿時不能用手拿,應用坩堝鉗夾取。(4)再溶解將所得固體重新加水溶解。(5)蒸發(fā)結晶、過濾將上述液體倒入干凈的蒸發(fā)皿中,加熱,至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趁熱過濾出固體。【溫馨提示】粗鹽提純時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時攪拌,加速溶解。②過濾時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緩緩流入漏斗。③蒸發(fā)時攪拌,使受熱均勻,防止暴沸。01 自來水的生產過程與水源保護自來水的生產流程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硬水和軟水:①區(qū)分方法:取樣加入肥皂水,攪動后則不易起浮渣,有較多泡沫的水是軟水,反之硬水。將硬水軟化軟化的方法加熱煮沸或蒸餾。水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地球上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不多。人類利用較多的是河水、淡水湖泊和埋藏比較淺的地下淡水。解決我國華北、西北地區(qū)缺水問題的措施:(1)節(jié)約用水避免浪費污染;(2)改變水循環(huán)路徑,進行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水污染的原因:(1)工業(yè)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的任意排放。工業(yè)污染。(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染。(3)農業(yè)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任意使用。農業(yè)污染。水資源的保護:(1)節(jié)約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習慣。減少大量工農業(yè)和生活用水。(2) 防止水體污染。【能力拓展】該圖示是國家節(jié)水標志,同時也是節(jié)水型器具的標識。它由水滴、人手和地球變形而成。綠色的圓形代表地球,象征節(jié)約用水是保護地球生態(tài)的重要措施。標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變形,寓意節(jié)水,表示節(jié)水需要公眾參與,鼓勵人們從我做起,人人動手節(jié)約每一滴水;手又像條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匯成江河。01 水體分布1.(2024八上·諸暨月考)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以天地互動的方式,為全國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科普課。從航天員傳來的照片顯示,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02 水循環(huán)1.(2024八上·諸暨月考)根據“水循環(huán)示意圖”填空:(1)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會通過水循環(huán)的 (填字母,下同)環(huán)節(jié)進入大氣,有可能通過 環(huán)節(jié)到全球上空,進而通過 環(huán)節(jié)污染全世界陸地。(2)浙江省是飲用水較為缺乏的地區(qū)之一,我們要珍惜保護水資源,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____A.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樹造林,涵養(yǎng)水源C.隨手關閉水龍頭 D.用洗漱過的水沖馬桶03 水電解實驗1.(2024八下·義烏開學考)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B.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C.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1:2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04 浮力的產生原因1.(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情況下,不受水的浮力的物體是( )。A.水中的氣泡 B.跨海大橋的橋面C.水中正在上浮的木塊 D.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塊05 阿基米德原理實驗1.(2024八上·諸暨月考)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情形如圖所示,其中所用金屬塊a和塑料塊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為1.6N。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金屬塊a浸沒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必為0.3N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體積的關系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密度的關系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06 浮力大小比較1.(2024八上·期末) 在三支相同的平底試管內裝入等量鐵砂,然后分別放入裝有甲、乙、丙三種不同液體的燒杯里,其靜止狀態(tài)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三種液體對試管的浮力大小關系是F甲>F乙>F丙B.三種液體的重力大小關系是G甲=G乙=G丙C.三種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大小關系是p甲>p乙>p丙D.三支試管底部所受液體壓強大小關系是p甲’=p乙’=p丙’(1題圖) (2題圖)2.(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實心木塊、鋁塊和鐵塊均靜止于水中,已知ρ水<ρ鋁<ρ鐵,則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A.木塊 B.鋁塊 C.鐵塊 D.無法確定07 浮冰問題1.(2024八上·拱墅期末)全球變暖已日益威脅到生物的生存,圖示為一對北極熊母子無助地坐在一塊不斷熔化的浮冰上,若在浮冰熔化過程中,北極熊母子在冰上不動,浮冰始終漂浮,則( )A.浮冰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 B.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變C.北極熊受到的支持力減小 D.浮冰露出水面的體積減小08 浮力計算1.(2024八上·拱墅期末)一種水下滑翔機如圖甲,總重為520牛,圖乙是其部分結構示意圖,該滑翔機通過液壓泵將油在內、外油囊間來回轉移,從而達到上浮和下潛的目的。(1)該滑翔機的工作原理是改變 (選填“浮力”或“自身重力”)大小,以達到上浮和下潛;(2)當外油囊中無油時,滑翔機排開水的體積為0.0495m3。若滑翔機處于600米的深度時,外油囊中油的體積為0.0005m3,通過計算判斷此時該滑翔機所處的狀態(tài)。(海水密度隨深度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忽略海水壓強對油和滑翔機外殼體積的影響,取g=10N/kg)09 溶液與濁液區(qū)分1.(2024七下·余姚期中)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B.溶液一定是無色、澄清的C.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就是溶液D.溶液上層的密度小,下層的密度大2.(2024八下·義烏開學考)將少量①橄欖油、②醋、③冰塊、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分別加入水中振蕩,其中 形成懸濁液, 形成溶液。(寫序號)10 物質溶解吸熱放熱問題1.(2024八上·武義期末)如圖,一定溫度下,將盛有飽和硝酸鉀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往燒杯中加入下列哪種物質,試管內會有固體析出(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A.蔗糖固體 B.硝酸銨固體C.氯化鈉固體 D.氫氧化鈉固體11 飽和與不飽和溶液轉化1.(2024八上·諸暨月考)有一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溫度下經歷如下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溫度下,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30gB.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相等C.溶液乙一定是不飽和溶液D.溶液丙再蒸發(fā)10g水,析出晶體質量一定大于3g12 溶解度四要素1.下表是不同溫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20℃時,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鉀越多,溶解度就越大B.40℃時,100克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鉀63.9克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鉀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鉀多D.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13 溶質質量分數計算1.(2024八上·諸暨月考)溶液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學實驗中的常見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與其溶質的質量分數對照表(20℃)。溶質的質量分數/% 4 12 16 24 28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1)20℃時,隨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將100克12%的硫酸溶液稀釋成3%的稀溶液,得到的稀溶液是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14 溶液的配制實驗1.(2024八上·諸暨月考)某科學小組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操作過程如圖:(1)該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 (填字母序號)。(2)請指出實驗中一處明顯的錯誤操作 。(3)①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 g。②糾正錯誤后,正確稱量氯化鈉時,若發(fā)現天平指針向左偏,接下去的操作是 。(4)經檢測,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是 。A.氯化鈉固體不純 B.稱量時,砝碼端忘墊質量相同的紙片C.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D.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15 過濾與蒸餾實驗15.(2024八上·臨平期末)今年九月,臺風過后,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附近水源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經過如圖一所示的凈水過程,最終制成蒸餾水。請回答以下問題:(1)圖一中操作③對應圖二中的裝置是 (填“I”、“Ⅱ”或“Ⅲ”)。(2)在圖二的Ⅲ操作中,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 ,若經過操作①后,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種原因即可);(3)水的凈化再利用是節(jié)約水資源的一項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種戶外凈水裝置(如圖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單選)。A.超濾膜可以過濾部分顆粒雜質,降低渾濁度B.抗菌顆粒可以去除細菌C.通過“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純凈水D.椰殼活性炭消除異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1.(2024七下·余姚期中)從溫州自然災害發(fā)生的歷史趨勢情況看,臺風災害是我市最為典型的自然災害,臺風引發(fā)的暴雨造成洪澇、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影響較為突出。從水循環(huán)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 )A.①蒸發(fā) B.⑤地表徑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輸送2.(2024八上·期末) 2019年3月22 日是第二十七屆“世界水日”,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堅持節(jié)水優(yōu)先,強化水資源管理”。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覆蓋了地球表面約四分之三的面積,因此不存在水危機B.水污染與人類活動緊密相關,水的天然循環(huán)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源源不斷地為地球上的生物補充淡水資源C.給水加熱,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率加快,分子之間的間隔增大D.氯化鈉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為水分子與油分子對鈉離子、氯離子作用不同3.(2023八上·蘭溪月考)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電解水實驗并收集產生的氣體,c管中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是d管中2倍,(U型管中預先加入了少量氫氧化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是電源的負極B.d管中收集到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D.該實驗說明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3題圖) (4題圖)4.(2024八上·寧波開學考)將同一支密度計先后放入兩容器中,如圖所示,兩容器中的液體的密度分別是ρA、ρB,密度計受到的浮力分別是FA、FB,則密度和浮力的關系分別滿足( )A.ρA>ρB,FA>FB B.ρA<ρB,FA=FBC.ρA=ρB,FA>FB D.ρA>ρB,FA=FB5.(2024八上·諸暨月考)諸暨新茅渚埠大橋施工時,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構件,假設一正方體構件被緩緩吊入江水中(如圖甲),在沉入過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h逐漸增大,隨著h的增大,正方體構件所受浮力F1、鋼繩拉力F2的變化如圖乙所示(g=10N/k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浮力F1隨h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中的①圖線B.構件的邊長為4mC.構件所受的最大浮力為1.2×105ND.構件的密度為2.5×103kg/m6.小吳同學為探究力之間的關系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彈簧測力計下端吊著的鋁塊逐漸浸入臺秤上盛有水的燒杯中,直至剛沒入水中(不接觸容器,無水溢出).在該過程中,下列有關彈簧測力計和臺秤示數的說法正確的是()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不變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也不變C.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增大D.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增大(6題圖) (7題圖)7.(2024八上·期末) 如圖甲所示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某種液體,現將密度為0.6×103kg/m3的正方體木塊A放入容器中,木塊靜止時露出液面的體積與浸入液體的體積之比為1:3;在木塊上表面輕放一個物塊B(VA=2VB),A的上表面剛好與液面相平,如圖乙所示。若將物塊B單獨放入此液體中,它靜止/時將( )A.懸浮 B.漂浮 C.沉底 D.無法判斷8.(2024八上·期末)將質量為1000kg的大木筏置于若干個浮筒上,為了安全起見,每個浮筒至少要有體積露出水面。設每個浮筒的質量均為 25 kg,體積為0.1m3,則至少需要這樣的浮筒( )A.18個 B.24個 C.30個 D.36個9.(2024八上·期末) 體積相同的銅、鐵、鋁三個小球,放入水中靜止后,如圖所示,已知這三種物質的密度關系是ρn>ρn,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鋁球一定是實心的,銅、鐵兩球一定是空心的B.三個小球受到的浮力關系F鉛<F鐵<F銅C.三個小球的重力關系G鋁>G鐵=G銅D.三個小球的質量關系m鋁>m鐵>m銅10.如圖所示,容器內放有一長方體木塊M,上面壓有一鐵塊m,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為h1(圖甲);用細繩將該鐵塊系在木塊的下面,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為h2 (圖乙):將細繩剪斷后(圖丙),則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h3為(已知ρ水、ρ木、ρ鐵) ( )A. B.C. D.11.一個密度計,其刻度部分的A、B兩點,分別是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刻度位置,如圖所示,這個密度計的測量范圍是1.00×103~1.60× 103 kg/m3,把這個密度計放人某種液體中。液面的位置恰好在AB的中點C處,則這種液體的密度( )A.小于1.30×103 kg/m3 B.等于1.30×103 kg/m3C.大于1.30×103 kg/m3 D.無法確定(11題圖) (12題圖)12.如圖所示,密度均勾的長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若將木塊虛線以下的部分截去,則( )A.木塊和水面均下降,且下降的高度相同B.木塊和水面均下降,且木塊下降的高度更大C.木塊和水面均下降,且水面下降的高度更大D.木塊下降,水面上升,且變化的高度不相同13.如圖所示。將一鉛塊用細線掛在一個充氣的小氣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處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果往池中緩慢注入一些水,則鉛塊及氣球( )A.向上運動B.向下運動C.仍能靜止D.靜止、向上或向下運動都有可能(13題圖) (14題圖)14.一個實心球由兩種不同的均勻物質組成,兩種物質各占一半體積,其密度分別為,如圖所示,如果該實心球完全浸入靜水中能保持懸浮狀態(tài),邴么( )A. B.C. D.15.圓筒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中裝有密度為ρ1的液體,乙容器中裝有密度為ρ2的液體,兩容器中液體的體積相等,甲容器的底面積為S甲,乙容器的底面積為S乙,且S甲:S乙=3:2.將體積相等的密度為ρA的金屬球A和密度為ρB的金屬球B分別放入兩容器的液體中,如圖所示。金屬球A受到的支持力為N1,金屬球B受到的支持力為N2.且N1 : N2=5: 12。兩容器放人金屬球后,液體對甲容器底增加的壓強為△p1,液體對乙容器底增加的壓強為△p2.已知ρ1 :ρA=1: 4,ρ2:ρB=1:10,則△p1與△p2之比為( )A.5:2 B.2:5 C.5:6 D.6:5(15題圖) (16題圖)16.如圖甲所示,邊長為10 cm的正方體木塊A 通過細線與圓柱形容器底部相連,容器中液面與A上表面齊平。從打開容器底部的抽液機勻速向外排液開始計時,細線上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木塊的密度ρ=0.5×103kg/m3,容器底部的面積為200cm2,g取10N/k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隨著液體的排出,木塊受到的浮力不斷減小B.容器中的液體是酒精C.抽液機每秒鐘抽出液體的質量是10 gD.第30s時,木塊露出液面的高度是2m17.如圖所示,在底面積為S的圓柱形水槽底部有一個金屬球(球與槽底沒有緊密接觸),圓柱形的燒杯漂浮在水面上,此時燒杯受到的浮力為F1.若把金屬球從水中撈出并放在燒杯里漂浮在水面上,此時燒杯受到的浮力為F2 ,撈起金屬球并放入燒杯后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的變化量為p,水的密度為ρ水。根據上述信息可知( )A.金屬球受到的重力為B.金屬球被撈起前受到的浮力為C.金屬球被撈起并放入燒杯后,水槽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力減小了pSD.金屬球被撈起并放入燒杯后,燒杯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18.在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幾種溶液中,溶劑是同一種物質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9.(2023八上·義烏期中)下列是有關科學問題中的因果關系,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鐵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鐵球一定會浮在水面上B.溶液是均一的,穩(wěn)定的,那么均一的,穩(wěn)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C.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后有固體析出,那么能恒溫蒸發(fā)析出固體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密度比液體小的固體漂浮在液體中,那么漂浮在該液體中的實心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小20.(2023八上·蘭溪月考)科學的學習要注意對概念的理解,下列有關“一定”的敘述正確的是( )A.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B.有晶體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該物質在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C.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大D.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增大21.(2023七下·慈溪期中)下列物質依次為懸濁液、乳濁液、溶液的一組是( )A.牛奶、白酒、石灰水B.酒精、泥漿水、汽水C.泥漿水,麻油和水的混合物、礦泉水D.食鹽水、自來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22.(2023七下·寧海期中)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C.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23.(2024八上·期末) 炎熱的夏天,小科打開冰箱,從4℃的儲藏室中拿出一杯盛有少量蔗糖晶體的 m溶液。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晶體消失了,得到n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4℃時,m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室溫下,n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C.蔗糖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D.m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于n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4.(2024八上·期末) 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降溫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質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D.②與③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25.(2024八上·衢州期末)向100g水中不斷加入固體A或改變溫度,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資料:A的溶解度溫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A.①③④⑤中沒有固體存在 B.③⑤中A的質量分數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D.②中A的質量分數最大26.傳統(tǒng)“陳醋”生產過程中有一步稱為“冬撈夏曬",是指冬天撈出醋中的“冰”,夏日暴曬蒸發(fā)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質。假設用醋酸的質量分數為3%的半成醋,生產500g 5.4%的優(yōu)級醋,過程中醋酸沒有損失,撈出的冰和蒸發(fā)的水的總質量為( )A.500g B.400g C.200g D.100g27.硫酸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硫酸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A點對應的硫酸鋅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B點對應的硫酸鋅溶液升溫或降溫均能達到飽和D.40℃時,硫酸鋅的溶解度為41 g/100 g水.28.(2024八上·衢州期末)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利用。(1)如圖甲杭州雖然人口密集,但水資源相對充足,這是因為水循環(huán)中的 環(huán)節(jié)(填序號)能夠為陸地上補充水汽。(2)水凈化系統(tǒng)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如圖乙所示一種凈水機多級凈化的水的處理流程:Ⅰ.“活性炭顆粒”有 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雜質和異味。Ⅱ.經直飲水機處理的直飲水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3)增加雨水的下滲是提高城市“彈性”的重要手段。如圖丙是植被護坡實驗的示意圖,A、B為兩個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灑水壺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別對兩個坡面灑水。觀察到 (填“A”或“B”)坡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溝的水量多。29.(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將一塊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入水底(圖甲),取出橡皮泥將其捏成船狀,再將其放入水中,橡皮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圖乙),兩次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G甲 G乙,兩次受到的浮力 F甲 F乙,兩次排開水的體積 V甲 V乙(以上均選填“>”“<”或“=”)。30.(2024八上·期末) 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r、質量為 m的半球,放在容器內,半球的底面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容器內裝有密度為ρ的液體,液面高為 H,已知球體的體積公式是,球表面積公式是,圓面積公式是 ,則由于液體重力產生的對半球表面向下的壓力為 .(31題圖) (32題圖)31.如圖所示的容器,上部橫截面積為S1,底部橫截面積為S2,容器上下兩部分高分別為h1、h2.容器中盛有某種液體,有一個空心金屬球用細繩系住,繩的另一端拴在容器底部,此時球浸沒在液體中,位置如圖所示,繩對球的拉力為F,如將細繩剪斷,待空心金屬球靜止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減少了 . (用題中字母表示)32.(2023八上·蘭溪月考)在下列8種物質中:A、雪碧B、果粒橙C、白酒D、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體E、黃河水F、血液G、肥皂水H、冰水混合物。屬于溶液的是 ;屬于懸濁液的是 ;33.(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表是氯化銨與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回答:溫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銨 33.3 37.2 41.4 45.8 50.4 55.2硝酸鉀 20.9 31.6 45.8 63.9 85.5 110(1)將100克60℃時的氯化銨和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到10℃,兩者析出晶體 (填“氯化銨較多”、“硝酸鉀較多”或“無法確定”)。(2)下圖中M是氯化銨,按圖進行相關操作,其中A、B、C、D四個燒杯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 。34.(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甲,一木塊漂浮于3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 ,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fā)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測,溫度的改變方式為 (選填“升溫”或“降溫”) ;隨溫度的改變,硝酸鉀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選填“不變”“增大”或“減小”)。35.(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回答問題:(1)如圖甲所示,a管與電源的 極相連。(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 (選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 (選填“氫氣”或“氧氣”)更難溶于水。36.(2024八上·諸暨月考)某校同學在學習“探究浮力大小的相關因素”這節(jié)課后,小組反復討論,改進了老師的實驗,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A、B是彈簧測力計,C為重物,D為薄塑料袋(質量不計),E是用廢棄的大號飲料瓶、帶孔橡皮塞以及彎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紅色的水,F是可升降平臺,G為鐵架臺。(1)實驗前,在選擇A、B兩個彈簧測力計時,小組同學經過簡單的討論后,認為應選擇規(guī)格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彈簧測力計。(2)實驗中,同學們逐漸調高平臺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觀察到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 ,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 (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比較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變化量ΔFA和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變化量ΔFB,它們的大小關系是ΔFA ΔFB(選填“>”“<”或“=”)。(3)通過分析,你認為改進后的裝置優(yōu)點是什么? (寫出一條即可)。37.(2024八上·期末) 小科同學從課外資料中了解到,莊子曾提出:如果水積得不夠多,那么承載大船就沒有力量。也就是說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多少有關,莊子的說法有道理嗎?(1)小科從實驗室找來了燒杯、木塊(不吸水)、彈簧測力計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關。他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如圖甲所示),再將木塊放入燒杯內的水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如圖乙所示),然后他 (填操作),發(fā)現木塊仍然漂浮。經分析可知,木塊兩次受到的浮力都為 N,從而得出木塊漂浮時所受浮力大小與水的多少無關。(2)小科進一步開展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往兩個形狀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 N的水,再將B盆放入 A 盆,B盆漂浮。這時 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10N繼續(xù)往B盆內加30 N的水,B盆仍漂浮。小科做此實驗的目的是 。(3)(多選)結合小科的探究活動,你認為面對前人的觀點,應采取的做法是____(填字母)。A.普通人的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的觀點也可以質疑B.只要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我們就要全盤接受C.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觀察實驗等方法去驗證觀點是否正確D.到目前為止沒人反對的觀點我們就可以放心接受38.(2024七下·海曙期中)小科發(fā)現很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率有快有慢,他想:影響同種物質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據生活經驗,以冰糖為例,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與冰糖顆粒大小有關 【猜想B】與水的溫度高低有關 【猜想C】與是否攪拌有關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他設計了實驗方案并進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實驗序號 顆粒大小 水的溫度 實驗現象① 0.5g塊狀冰糖 100mL、10℃的水 緩慢溶解② 0.5g塊狀冰糖 100mL、80℃的水 較快溶解③ 0.5g粉末狀冰糖 100mL、80℃的水 快速溶解(1)通過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②的實驗現象,可驗證猜想 (填字母)(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可得到的結論是 ;(3)如果要驗證猜想C,應如何設計實驗? 。39.(2023八上·浙江省臺州市臨海期中) 粗鹽的精制一般要經過以下操作流程:(1)操作④的名稱是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腳架、玻璃棒、酒精燈外, 還需要用到 等儀器(寫一種)。(3)操作正確,操作④后展開濾紙, 若黑色代表泥沙,則看到的情況最接近圖中的 ____。A. B. C. D.(4)實驗結束后稱量獲得的精鹽,稱量結果偏大的原因是 ____。(填字母)。A.食鹽沒有全部溶解即過濾B.蒸發(fā)時,食鹽飛濺劇烈C.蒸發(fā)后所得精鹽很潮濕D.蒸發(fā)皿內的精鹽未全部轉移到稱量紙上40.(2023八上·濱江期中)關于“水的凈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實驗結束時,小和同學發(fā)現濾液是渾濁的,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選填序號)。①濾紙沒有緊貼漏斗內壁②液體液面高于濾紙邊緣③濾紙單層的一邊破損④漏斗下端未緊靠燒杯內壁⑤濾液中仍有可溶性物質未除去(2)小和同學改進實驗后將渾濁的河水用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凈化,凈化后得到的清澈的水是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在該裝置中,其漏斗中濾紙的放置方向應為 (填序號)。(3)圖乙進行的是蒸餾操作,燒瓶中放入一些碎瓷片的目的是 ,冷凝管中冷水應該是從 進入(填“a”或“b”)。(4)小和同學選取下列實驗方法分離物質,將分離方法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降溫結晶 b.蒸發(fā)結晶 c.蒸餾法 d.過濾法① 分離飽和食鹽水與沙子的混合物。②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水分。③ 分離四氯化碳(沸點為76.75℃)和甲苯(沸點為110.6℃)的混合物。④ 從含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液中分離出硝酸鉀。41.(2024八上·寧波開學考)沿岸放置救生裝備是防溺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救生圈屬于一種常見的救生裝備。但是,如圖甲這種由塑料薄膜制成的普通游泳圈具有表面光滑、易破損、需充氣后才能使用的特點,故不宜用作救生設備。如圖乙為專業(yè)救生圈,殼體材料為高密度聚乙烯,內填高密度發(fā)泡材料。根據國際標準,專業(yè)救生圈的質量應不低于2.5kg,以方便拋投。已知某專業(yè)救生圈質量為2.5kg,體積為30L。(1)在給普通游泳圈充氣的過程中,當游泳圈充分鼓起來后繼續(xù)充氣,則游泳圈內的氣壓逐漸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求該專業(yè)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時,露出水面的體積;(3)若要保證密度為1.02×103kg/m3的人在水中人員頭部露出水面(人的頭部體積約占人體積),該專業(yè)救生圈最大能承受的水中人員的總質量。(計算結果準確到1kg)42.(2024八上·期末) 某科技小組想利用學到的浮力知識制作一個浮力秤。他們找來一個瓶身為圓柱體的空飲料瓶,剪掉瓶底,旋緊瓶蓋,在瓶蓋處系一塊質量適當的小石塊,然后將其倒置在水中,如圖所示。使用時,只要把被測物體投入空瓶中,從水面所對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讀出被測物體的質量。(1)小石塊的作用是 ;這時小石塊和飲料瓶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們的總重力。(2)當浮力秤中不放被測物體時,水面所對位置為零刻度(如圖所示),這種浮力秤質量的刻度是 (填“均勻”或“不均勻”)的。(3)經測量,該飲料瓶圓柱體部分的橫截面積為50 cm2,現在要在飲料瓶的豎直標線上刻上對應的被測物體質量值。試通過計算說明,在零刻度線之上1cm處應刻上的對應質量值。43.容器水平底面上有一個大小為a×b的長方形洞,用半徑為a,高度為b的圓柱體蓋住此洞(如圖所示為其側視圖)。現往容器里慢慢注入密度為ρ的液體,試分析說明四柱體的質量m應該多大,才能使它在任何液位下不會浮起。44.在一個足夠深的容器內有一定量的水,將一個長為10cm、底面積為50cm2的圓柱形實心塑料塊掛于彈簧測力計下,當塑料塊底面剛好接觸水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 N,如圖甲所示。已知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受到1 N的拉力時伸長1 cm,g取10 N/kg.若往容器內緩慢加水,當所加水的體積為1400 cm3時,彈簧測力計示數恰好為零。此過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與所加水的體積V的美系如圖乙所示。根據以上信息可求:(1)容器的橫截面積。(2)塑料塊的密度。(3)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N時,水面升高的高度。45.某同學學習了浮力的有關知識后,制作了一臺浮力秤,可方便地稱量物體的質量,其構造如圖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積為0.001m2,小筒和秤盤總重為0.6 N(1)如圖甲所示。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小筒受弱的浮力是 N.(2)如圖甲所示,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應在小筒A處標出該浮力秤的 刻度。(3)如圖乙所示,在科盤上放一物體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為0.1 m,則該物體的質量為 kg。(g取10 N/kg)46.(2024八上·溫州期末)新疆是我國離海洋最遠的地方,擁有大面積的鹽堿灘(圖甲),利用灘地表面的鹽晶體開啟“海鮮陸?zhàn)B”模式,成功培養(yǎng)出鮮活美味的特色海產品,并遠銷全國市場.(1)“海鮮淡養(yǎng)”(圖乙)是海鮮陸?zhàn)B方式之一,其過程如下圖所示:若將淡化池中1噸溶質質量分數為3%鹽水稀釋為1%的鹽水,計算總共需加水多少噸?(寫出計算過程)(2)“人工造海”是海鮮陸?zhàn)B的另一種方式,在當地鹽堿灘引入淡水轉變?yōu)椤叭嗽旌K保糜陴B(yǎng)殖海產品.新疆喀什位于塔里木盆地,是古地中海海水退后形成的,故周圍山地及盆地的地層內部均含有豐富的鹽晶體.這些鹽晶體會慢慢匯集到灘地表面.該地氣溫、降水情況如丙圖所示.據圖及所學的科學知識解釋喀什鹽堿灘形成的原因.47.(2024·浙江)下表為硫酸密度與硫酸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對照表(20℃)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質量分數(%)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有一物塊A,其體積為500cm3,密度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kg,將物塊A放入該溶液中靜止后如圖所示,此時物塊A有的體積露出液面。(1)求物塊A靜止時受到的浮力大小?(2)求這種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3)要使物塊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夠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48.(2023八上·蘭溪月考)秋冬季節(jié),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對空氣進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夠迅速徹底地殺菌和消毒。某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標簽如表所示:二氧化氯消毒液1000毫升溶質質量分數 80%密度 1.2克/厘米3強腐蝕性,陰冷、密封儲藏(1)這一瓶消毒液中所含溶質二氧化氯克。(2)欲配制40千克質量分數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來消毒,需要多少千克這種二氧化氯消毒液?需要加水多少毫升?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01 水的分布水體的組成(1)世界水體的構成(2)①液態(tài)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②固態(tài)水:極地和高山上的冰川。③氣態(tài)水:空氣中的水蒸氣。水資源的分布(1)全球水資源分布情況: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的地區(qū)和沿海地區(qū)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而內陸和沙漠地區(qū)水資源則比較匱乏。全球大約60%的地區(qū)正經受著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如加拿大,美國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來越困難。(2)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①我國的水資源在地區(qū)分布上很不均勻,大量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淡水資源的1/4,據統(tǒng)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嚴重缺水。②我國的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也很不均勻,突出表現在夏季豐富,冬季缺欠缺。江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顯。水與生命(1)水與生命的關系: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人體,動植物都需要水,生物體內缺水到一定程度時生命就會終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環(huán)境才可能有生命。(2)水在生命活動中的意義:①水是生命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重的2/3以上是水,兒童體內的水分更多達到4/5。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離不開水。③對人的生命活動來說,誰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約需2.5升水。02 水循環(huán)(1)水循環(huán):自然界的水周而復始運動的過程,包括蒸發(fā),蒸騰,凝結降水,徑流。(2)水循環(huán)的成因:①水的物理性質:所以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形式出現,使水分在循環(huán)的過程中轉移變換成為可能。②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3)水循環(huán)的過程特點:①海陸間水循環(huán):海洋-陸地-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②海上內循環(huán):海洋-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從海洋蒸發(fā)的水汽,上升凝結后又降落到海洋。③陸上內循環(huán):陸地-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陸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結后降落到地面。(4)水循環(huán)的意義:①水循環(huán)使地球各圈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對各層之間的能量進行調節(jié)。②水循環(huán)是地球上個水體相互聯系的紐帶。③提供世界上的淡水資源,通過水循環(huán)海洋不斷的向陸地供應淡水。01 水的電解實驗一、水的物理性質純凈的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液體。在101000帕時水的凝固點是0℃,沸點是100℃。4℃時密度最大為1克每立方厘米。水結成冰時體積膨脹,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二、水的組成1.實驗儀器:水電解器,直流電源。2.實驗裝置:如上圖3.實驗現象:(1)通電后,兩個電極上都有氣泡產生。(2)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壁b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小,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a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大,且玻璃管b與比玻璃管a產生氣體的體積比大約為1:2。4.氣體的檢驗:玻璃管b中的氣體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玻璃管a中的氣體被移進火焰時能夠燃燒,火焰呈淡藍色,如氣體量少可能發(fā)出爆鳴聲,證明是氫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水氫氣+氧氣5.實驗結論:(1)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2)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fā)生了分解反應,生成了氫氣和氧氣。【能力拓展】①電解水時通的是直流電。②電解水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③“正氧負氫1比2”是指氣體體積比,而非質量比。④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不能認為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⑤電解水時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的原因有:A.產生的氧氣氧化電極而減少;B.在水中氧氣的溶解度大于氫氣。02 水分子的構成【能力拓展】水分子變化過程的意義①宏觀角度:水由氫、氧組成。②微觀角度A.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B.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③物質變化兩個水分子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水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01 浮力的產生原因1.定義:液體或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一個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叫浮力。2.方向:豎直向上。3.浮力的作用點:浸入液體的物體上。4.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5.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有壓力差,F=F-F。02 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阿基米德原理實驗① ② ③ ④(1)測出鐵塊重力G(2)測出空桶重力G(3)測出鐵塊浸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4)測出水與桶的總重G(5)發(fā)現等量關系:F=G-F=G-G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公式:F=G=ρgV【能力拓展】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下表面與容器緊密接觸,則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F為零,物體將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壓力,如在水中的橋墩、深陷在淤泥中的沉船等。浮力的計算方法①稱重法: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即為物體重力,再把物體浸入液體,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2,則F浮=F1-F2。、②平衡法:物體懸浮或漂浮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二力平衡條件知F浮=G物。③公式法: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而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液,普遍適用于計算任何形狀的物體受到的浮力。④壓力差法(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浸在液體中,前后、左右的壓力可以相互抵消,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壓力(F上)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F下),物體總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就是浮力,所以可以根據壓力差來求浮力。F浮=F下-F上03 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物體浮沉的條件1.前提條件:物體浸在液體中且只受到浮力和重力。2.沉浮條件:下列為實心物體上浮 下沉 懸浮 漂浮 沉底F>G F<G F=G F=G F+N=Gρ>ρ ρ<ρ ρ=ρ, V=V ρ>ρ, V<V ρ>ρ, V=V動態(tài),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受力不平衡 動態(tài),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受力不平衡 靜態(tài),受力平衡,可以停留液體任何深度 靜態(tài),受力平衡,這是上浮的最終狀態(tài)。 靜態(tài),受力平衡,這是下沉的最終狀態(tài)。3.液體中浮力大小的總結:同種液體中,物體浸入液體體積越大,浮力越大,與浸入液體深度無關。同種液體中,同樣都是浸沒的質量相等物體,密度越小的浮力越大,密度大的浮力反而小。不同液體中,物體浸入相同的體積,密度大液體的浮力大。不同液體中,若同一個物體都是漂浮狀態(tài),則重力不變浮力大小也相同。【能力拓展】懸浮和漂浮有相似之處,也有重要區(qū)別。相同點:懸浮和漂浮時,物體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物體所受的浮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F浮=G。不同點:懸浮時,物體浸沒在液體中,V排液=V物,根據F浮=G即ρ液gV排液=ρ物gV物可知,ρ液=ρ物;漂浮時,物體部分浸入液體中,V排液ρ物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1.密度計密度計是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它是一根上部標有刻度,形狀特殊的玻璃管,管下部的玻璃泡內裝入小鉛丸或汞,用它測液體密度時,它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受的浮力總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用同一支密度計測量不同液體密度時,由于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計所受浮力相同。根據F=ρgV可知,F相同,ρ不同,V不同,密度計浸入液體中的深度不同,液體密度越大,V越小,浸人液體中的深度越小,故密度計的刻度值“下大上小,上疏下密”。密度計上的數值表示待測液體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數。如“1.8”表示該液體的密度是1.8x103千克/米3。密度計 潛水艇2.輪船采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排開水的體積,從而增大所受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3.潛艇潛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當水艙充滿水時,潛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潛艇下沉;當用壓縮空氣將水艙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潛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時,潛艇上浮;當水艙里留有適量的水,潛艇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時,潛艇就會停留在水面下任何深度的地方。4.熱氣球和氣艇熱氣球和氣艇是飄在空中的,內部所充氣體密度必須小于空氣密度。充氣時體積增大,排開空氣的重力增大,浮力也增大。當浮力增大到大于重力時,氣球或飛艇就上升;反之就下降。另外,有一種熱氣球是通過加熱方式使球內氣體受熱膨脹達到減小氣體密度的目的,當熱氣球受到的空氣浮力大于重力時,熱氣球就會上升。01 溶液和濁液的特點一、溶液、懸濁液、乳濁液(一)溶質、溶劑和溶液(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稱為溶劑。(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質叫做溶液。(二)溶液的組成(1)溶液的組成:溶質和溶劑。(2)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1)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又叫懸浮液,如泥水鋇餐等。(2)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物質,又叫乳狀液,如牛奶、肥皂水等。(三)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比較名稱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形成過程 固、液、氣溶解在液體中 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穩(wěn)定性 穩(wěn)定 不穩(wěn)定 不穩(wěn)定長期放置 均一、穩(wěn)定 分層【能力拓展】①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但水是純凈物,不是溶液。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是溶液。②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無色,如高錳酸鉀溶液是紫紅色的。③少量的固體物質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點降低,沸點升高。凝固點降低的現象:如嚴寒的冬天,廚房的水結冰了,而鹽水卻不容易結冰;下雪時,人們常向公路上的積雪撒些鹽,使冰雪很快融化。沸點升高的現象:如煮沸的湯比煮沸的水溫度要高。02 藥品的取用(一)固體藥品的取用(1)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2)固體粉末一般用藥匙(或紙槽)取用。操作時先使試管傾斜,把藥匙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豎立起來。或將試管水平放置,將固體粉末放在紙槽上,送人試管底部,然后將試管豎立起來。(3)塊狀固體藥品一般用鑷子夾取。操作時先把試管橫放,把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人試管口,再把試管慢慢豎立起來,使藥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滑到試管的底部,以免打破試管。(4)用過的藥匙或鑷子要立刻用干凈的紙擦拭干凈。(二)液體藥品的取用液體藥品通常盛放在細口瓶中。廣口瓶、細口瓶等都經過磨砂處理,目的是增強容器的氣密性。(1)取用不定量(較多)液體直接傾倒。操作時的注意事項(括號內為操作的目的):①細口瓶的瓶塞必須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藥品腐蝕實驗臺或污染藥品)。②瓶口必須緊挨試管口,并且緩慢地倒(防止藥液損失)。③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必須朝向手心(防止藥液流出腐蝕標簽)。④倒完液體后,要立即塞緊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處,標簽朝向外面(防止藥品變質)。(2)取用不定量(較少)液體一使用膠頭滴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括號內為操作的目的)。①應在容器的正上方豎直懸空滴人。②膠頭滴管不要接觸容器的器壁(防止污染試劑)。③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橡膠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④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沖洗,也不能交叉使用。(3)用量簡正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首先應根據取用液體的量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簡,然后將液體倒入量筒中,當接近刻度線時用滴管調到所需液體的量。(注意:眼睛要與液面層的下沿相平,所選量筒的量程應略大于所量取的液體體積,并且越接近越好,以減小誤差)01 溶解性相關因素一、物質的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一)溶解性(1)物質溶解的能力: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2)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①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②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與溫度有關。【溫馨提示】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溫度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攪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變溶解性,氣體溶解性與溫度和壓強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有的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02 飽和與不飽和溶液(一)定義(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三)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xù)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xù)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xù)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種溶質,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說明該溶液飽和,反之,該溶液不飽和。(四)濃溶液和稀溶液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五)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qū)別與聯系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區(qū)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 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03 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義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2)溶解度“四要素”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因為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性質,而外因就是溫度,若溫度改變,則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也會改變。因此,只有指明溫度時,溶解度才有意義。②標準:100克溶劑。這是概念中規(guī)定的標準,物質溶解量的多少與溶劑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溶劑必須等量。此處100克是指溶劑質量,不能誤認為是溶液質量。溫度一定時,同種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的質量無關。③狀態(tài):達到飽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100克)達到飽和時(溶解最大限度,溶質的量才是個確定的值, 否則溶解度就不是個確定的量。④單位:以克為單位,因為溶解度實質上是溶解的溶質的質量。(3)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4)氣體溶解度①氣體溶解度的定義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下,氣體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氣體體積。例如:壓強為101 kPa和溫度為0℃時,1體積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氮氣,則在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②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a.內因:氣體和溶劑的性質。b.外因:溫度和壓強。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或降低)而減小(或增大),隨壓強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04 溶液的配置實驗(一)溶質質量分數的定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總質量的百分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①溶質的質量是指溶解了的溶質質量,沒有溶解的溶質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例如20 ℃時,氯化鈉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則20克氯化鈉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質的質量只能是18克,而不是20克。②溶液的質量是指該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和。(可以是一種或幾種溶質)③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上、下質量單位應統(tǒng)一。④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最后結果是百分數或小數。⑤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有兩種計算方法:(二)溶質質量分數的意義溶質的質量分數定量表示溶液的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中的溶質相對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濃度也就越大。(三)溶液的配制實驗目的: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某溶液。實驗儀器:托盤天平、燒杯、量筒、玻璃棒、藥匙。實驗步驟:計算→稱量和量取→溶解→裝瓶保存(以配制50克10%氯化鈉溶液為例)。(1)計算:配制50克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需氯化鈉5克,需水45克。(2 )稱量和量取:用托盤天平稱量5克氯化鈉,放入燒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克/厘3,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3)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溶解。(4)裝瓶和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塞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標簽中應包括藥品的名稱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向外)。誤差分析:(1)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藥品、砝碼放反(稱量時使用游碼),使藥品稱量質量偏小。②量取水的過程中仰視讀數,使水量取多了。③燒杯不干燥,原來內部就有一些水④固體藥品不干燥或含有雜質等。⑤稱量好的固體藥品向燒杯內轉移時,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燒杯外面 了。(2)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稱量前沒有調平衡,指針偏右,導致藥品稱量偏多。②砝碼已生銹。③量取水的過程中俯視讀數,使水量取少了。④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時,一部分灑在外面等。溶液的稀釋、濃縮①稀釋: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②濃縮: A增加溶質B蒸發(fā)溶劑C兩者混合01 物質的分離方法物質的結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質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常用分離方法:(1)蒸發(fā)結晶:適用與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較小的固體物質。(2)降溫結晶:又叫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的固體物質。(3)其他幾種常用的分離方法:1、沉淀法(明礬的凈水作用,活性炭的凈水作用。)3、過濾:適用范圍:分離固體與液體混合物的操作。4、蒸餾:給液體加熱使它變?yōu)檎羝偈拐羝鋮s,凝成液體的方法。①蒸餾燒瓶內液體體積不超過其容積的2/3。②加熱前應在蒸餾燒瓶中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③加熱蒸餾燒瓶時必須墊石棉網。①蒸餾時,蒸餾燒瓶中應放入幾片碎瓷片,以防止液體暴沸。操作時,將溫度計的水銀球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以便于觀察溫度的變化,確定所接收液體的種類。②蒸餾時,冷凝管中要下端進水上端出水,是因為冷凝時,冷水需充滿冷凝器,防止冷凝器冷凝時受熱不均勻出現炸裂,同時逆流冷凝效果好。【能力拓展】入們從水溶液中提取物質時,通常是將兩種方法綜合使用,也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少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溶質結晶析出。1.影響結晶速度的因素:蒸發(fā)有利于晶體的形成;環(huán)境溫差有利于晶體的形成;附著物的光滑程度,越粗糙越有利于晶體的形成。2.影響晶體生長的因素:是否懸吊晶種影響晶體的大小和形狀,因晶體會沿著晶種生長,杯底晶體則較少;溫度降低的速度影響晶體的大小和形狀,速度降低緩慢有利于大晶體的生成。3.晶體制備和生長①制備飽和溶液時,防止因過飽和而析出晶體。②過濾速度要快,防止飽和溶液迅速冷卻析出晶體。③冷卻速度要緩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溫,讓飽和溶液緩慢冷卻。④晶種的選擇是關鍵,要獲得形狀完整的晶種,應使用純凈的硫酸銅,防止灰塵落入溶液。飽和溶液要靜置,避免震動。⑤晶體的“成長”需要進行多次結晶,整個過程中在線上只留一粒晶體,多余的晶體要去掉,每次取出晶種后要修整其外形,使其保持完整的形狀。02 粗鹽的提純(一)實驗儀器及用品燒杯玻璃棒、漏斗、鐵架臺(帶鐵圈)、酒精燈、蒸發(fā)皿、坩堝鉗、藥匙、濾紙、火柴。(二)實驗步驟(1)溶解將所取粗鹽用藥匙逐漸加入預先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邊加粗鹽邊用玻璃棒攪拌,直至不再溶解為止。(2)過濾先組裝好過濾裝置,將上述食鹽水過濾。若濾液仍渾濁,應再過濾一次。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體濺落到外面。(3)蒸發(fā)將澄清的濾液倒入蒸發(fā)皿,加熱,至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用余熱將剩余水分蒸干。冷卻至常溫后,將食鹽固體轉移至一個干凈的燒杯中(此時得到的固體中仍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①在加熱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由于局部溫度過高致使液滴濺出。②取蒸發(fā)皿時不能用手拿,應用坩堝鉗夾取。(4)再溶解將所得固體重新加水溶解。(5)蒸發(fā)結晶、過濾將上述液體倒入干凈的蒸發(fā)皿中,加熱,至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趁熱過濾出固體。【溫馨提示】粗鹽提純時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時攪拌,加速溶解。②過濾時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緩緩流入漏斗。③蒸發(fā)時攪拌,使受熱均勻,防止暴沸。01 自來水的生產過程與水源保護自來水的生產流程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硬水和軟水:①區(qū)分方法:取樣加入肥皂水,攪動后則不易起浮渣,有較多泡沫的水是軟水,反之硬水。將硬水軟化軟化的方法加熱煮沸或蒸餾。水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地球上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不多。人類利用較多的是河水、淡水湖泊和埋藏比較淺的地下淡水。解決我國華北、西北地區(qū)缺水問題的措施:(1)節(jié)約用水避免浪費污染;(2)改變水循環(huán)路徑,進行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水污染的原因:(1)工業(yè)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的任意排放。工業(yè)污染。(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染。(3)農業(yè)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任意使用。農業(yè)污染。水資源的保護:(1)節(jié)約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習慣。減少大量工農業(yè)和生活用水。(2) 防止水體污染。【能力拓展】該圖示是國家節(jié)水標志,同時也是節(jié)水型器具的標識。它由水滴、人手和地球變形而成。綠色的圓形代表地球,象征節(jié)約用水是保護地球生態(tài)的重要措施。標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變形,寓意節(jié)水,表示節(jié)水需要公眾參與,鼓勵人們從我做起,人人動手節(jié)約每一滴水;手又像條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匯成江河。01 水體分布1.(2024八上·諸暨月考)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以天地互動的方式,為全國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科普課。從航天員傳來的照片顯示,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答案】B【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球上水的總貯量約有13.9億km3,其中約97%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為人類利用。淡水的總量僅為0.36億km3,而且這不足地球總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極地和高山上,也難以為人類直接利用;22.4%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處;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總量大約只有23萬km3,占淡水總量的0.36%。【解答】地球上水的總貯量約有13.9億km3,其中約97%為海洋咸水。所以,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故答案為:B。02 水循環(huán)1.(2024八上·諸暨月考)根據“水循環(huán)示意圖”填空:(1)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會通過水循環(huán)的 (填字母,下同)環(huán)節(jié)進入大氣,有可能通過 環(huán)節(jié)到全球上空,進而通過 環(huán)節(jié)污染全世界陸地。(2)浙江省是飲用水較為缺乏的地區(qū)之一,我們要珍惜保護水資源,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____A.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樹造林,涵養(yǎng)水源C.隨手關閉水龍頭 D.用洗漱過的水沖馬桶【答案】(1)B;C;A(2)A【知識點】水循環(huán)【解析】【分析】(1)海陸間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有蒸發(fā)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2)水資源的珍惜包括開源、節(jié)流和降需。【解答】(1)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會通過水循環(huán)的蒸發(fā)B環(huán)節(jié)進入大氣,有可能通過水汽輸送C環(huán)節(jié)到全球上空,進而通過降水A環(huán)節(jié)污染全世界陸地。(2)A.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導致河流水污染,觀點錯誤,但符合題意。B.植樹造林,涵養(yǎng)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資源,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C.隨手關閉水龍頭有利于節(jié)約用水,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D.用洗漱過的水沖馬桶有利于節(jié)約用水,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03 水電解實驗1.(2024八下·義烏開學考)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B.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C.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1:2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答案】C【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對電解水實驗的認識分析判斷。【解答】A.純水為絕緣體,普通的水能夠導電是因為其中存在離子,且離子濃度越大,導電能力越強,因此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故A正確不合題意;B.在電解水的實驗中,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故B正確不合題意;C.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1:2,故C錯誤符合題意;D.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量可知,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04 浮力的產生原因1.(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情況下,不受水的浮力的物體是( )。A.水中的氣泡 B.跨海大橋的橋面C.水中正在上浮的木塊 D.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塊【答案】B【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是物體上下兩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水中的氣泡、上浮的木塊和下沉的石塊,它們的上下兩個表面都有壓力,肯定受到浮力,故A、C、D不合題意;跨海大橋的橋墩,深埋在海底泥沙里,它的下表面沒有水,不受向上的浮力,故B符合題意。故選B。05 阿基米德原理實驗1.(2024八上·諸暨月考)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情形如圖所示,其中所用金屬塊a和塑料塊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為1.6N。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金屬塊a浸沒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必為0.3N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體積的關系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密度的關系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實驗原理進行分析,熟練掌握每個步驟,以及每一步要測量的對象是解題關鍵【解答】A、金屬塊a浸沒在水中時,根據稱重法測浮力可知受到浮力的大小為F浮=G-F=1.6N-1.0N=0.6N,故A錯誤;B、根據甲、乙可知,物體浸在液體的體積不同,排開的液體的體積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故B錯誤;C、根據乙、丙可知,物體的重力相同、物體的密度不同、物體的體積不同,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時排開的液體的體積不同,測力計示數不同,探究浮力與密度關系時,需要控制物體的體積相同(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物體的密度不同,故C錯誤;D、根據丙、丁可知,同一個物體浸沒在不同液體中,排開的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故D正確。故答案為:D。06 浮力大小比較1.(2024八上·期末) 在三支相同的平底試管內裝入等量鐵砂,然后分別放入裝有甲、乙、丙三種不同液體的燒杯里,其靜止狀態(tài)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三種液體對試管的浮力大小關系是F甲>F乙>F丙B.三種液體的重力大小關系是G甲=G乙=G丙C.三種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大小關系是p甲>p乙>p丙D.三支試管底部所受液體壓強大小關系是p甲’=p乙’=p丙’【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浮沉條件是物理名詞,指的是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兩個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浮力,這兩個力的大小決定了物體在液體中的運動狀態(tài)。根據物體所受浮力與重力的大小的不同,物體的浮沉存在三種情況。條件: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懸浮:ρ物=ρ液,G物=F浮 ;上浮:ρ物<ρ液,G物<F浮;漂浮:ρ物<ρ液,G物=F浮 ;沉底:ρ物>ρ液,G物=F浮+F杯底對物的支持力,F浮<G;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體密度,物體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懸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物體下沉。【解答】由題可知,三支相同的平底試管在甲、乙、丙三種液體中都漂浮,根據浮沉條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裝入等量鐵砂的三支相同的平底試管的重力相等,所以三種液體對試管的浮力大小相等,故 A錯誤;由圖可知,三種液體的密度關系為ρ丙>ρ乙>ρ甲,現在三個燒杯中液面相平,排開丙液體的體積最少,所以原來丙液體最多,所以丙液體最重,故 B錯誤;圖中三種液體液面相平,又知ρ丙>ρ乙>ρ甲,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P丙>P乙>P甲,故C錯誤;三支試管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三支試管底部所受的壓力也相等,三支試管相同,底面積相同,所以三支試管底部所受液體壓強大小相等,故 D正確。故答案為:D(1題圖) (2題圖)2.(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實心木塊、鋁塊和鐵塊均靜止于水中,已知ρ水<ρ鋁<ρ鐵,則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A.木塊 B.鋁塊 C.鐵塊 D.無法確定【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較浮力的大小關系。【解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則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鋁塊在水里下沉,則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為木塊和鋁塊的重力相等,所以浮力F木>F鋁。鋁塊和鐵塊都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V鋁>V鐵,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們受到的浮力F鋁>F鐵。那么三者受到的浮力F木>F鋁>F鐵。則浮力最小的是鐵塊。故選C。07 浮冰問題1.(2024八上·拱墅期末)全球變暖已日益威脅到生物的生存,圖示為一對北極熊母子無助地坐在一塊不斷熔化的浮冰上,若在浮冰熔化過程中,北極熊母子在冰上不動,浮冰始終漂浮,則( )A.浮冰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 B.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變C.北極熊受到的支持力減小 D.浮冰露出水面的體積減小【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AB.浮冰和北極熊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受到的浮力等于北極熊和浮冰的總重力;隨著浮冰的熔化,浮冰的重力減小,北極熊和浮冰的總重力減小,根據漂浮條件得出受到的浮力減小;C.北極熊站在浮冰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D.求出冰塊減少的總體積和排開水體積的減少量,比較二者的大小,可判斷浮冰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的變化情況。【解答】 AB.由題知,浮冰和北極熊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則F浮=G總。隨著浮冰的熔化,浮冰的重力減小,北極熊和浮冰的總重力減小,所以浮冰和北極熊受到的浮力減小,故、AB錯誤;C.北極熊站在浮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的大小相等,北極熊的重力不變,所以支持力大小不變,故C錯誤;D.設冰熔化過程減少的質量為Δm,則冰減少的體積為:,冰塊受到的浮力減少量為:ΔF浮=ΔG=Δmg,則排開水的體積減少量為,因為ρ冰<ρ水,則ΔV>ΔV排,所以浮冰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也要減少,故D正確。故選D。08 浮力計算1.(2024八上·拱墅期末)一種水下滑翔機如圖甲,總重為520牛,圖乙是其部分結構示意圖,該滑翔機通過液壓泵將油在內、外油囊間來回轉移,從而達到上浮和下潛的目的。(1)該滑翔機的工作原理是改變 (選填“浮力”或“自身重力”)大小,以達到上浮和下潛;(2)當外油囊中無油時,滑翔機排開水的體積為0.0495m3。若滑翔機處于600米的深度時,外油囊中油的體積為0.0005m3,通過計算判斷此時該滑翔機所處的狀態(tài)。(海水密度隨深度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忽略海水壓強對油和滑翔機外殼體積的影響,取g=10N/kg)【答案】(1)浮力(2)由圖丙知,當該滑翔機處于600米的深度時,ρ海水=1030kg/m3水下滑翔機此時的體積為V=0.0495m3+0.0005m3=0.05m3水下滑翔機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海水gV=1030kg/m3×10N/kg×0.05m3=515N因為浮力小于自身重力520N,所以,此時該滑翔機所處的狀態(tài)是下沉。【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題目描述分析滑翔機的工作原理;(2)求出滑翔機的體積,結合圖丙得出海水的密度,根據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海水gV排求出滑翔機受到的浮力,再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此時該滑翔機所處的狀態(tài)。【解答】 (1)由材料知,該滑翔機通過液壓泵將油在內、外油囊間來回轉移,使得排開液體的體積改變,則該滑翔機的工作原理是改變浮力大小以達到上浮和下潛。09 溶液與濁液區(qū)分1.(2024七下·余姚期中)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B.溶液一定是無色、澄清的C.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就是溶液D.溶液上層的密度小,下層的密度大【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組成和特點判斷。【解答】A.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故A正確;B.溶液不一定是無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故B錯誤;C.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C錯誤;D.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上層和下層的密度一樣大,故D錯誤。故選A。2.(2024八下·義烏開學考)將少量①橄欖油、②醋、③冰塊、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分別加入水中振蕩,其中 形成懸濁液, 形成溶液。(寫序號)【答案】⑥;②④⑦【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qū)別【解析】【分析】根據溶液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難溶性固體加入水中形成的是懸濁液,難溶性液體與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濁液分析。【解答】 ①橄欖油、⑤肥皂加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濁液,②醋、④白糖、⑦味精加入水中,形成的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即溶液,⑥面粉加入水中形成的是懸濁液, ③冰塊加入水中形成的是純凈物;故答案為:⑥;②④⑦。10 物質溶解吸熱放熱問題1.(2024八上·武義期末)如圖,一定溫度下,將盛有飽和硝酸鉀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往燒杯中加入下列哪種物質,試管內會有固體析出(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A.蔗糖固體 B.硝酸銨固體C.氯化鈉固體 D.氫氧化鈉固體【答案】B【知識點】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考查溶解度的影響因素以及溶解時吸熱放熱情況。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硝酸銨溶于水吸熱。【解答】A.蔗糖溶于水不放熱也不吸熱,對硝酸鉀溶液的溶解度沒有影響,所以A錯誤;B.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水的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降低,飽和溶液會析出晶體,所以B正確;C.氯化鈉溶于水不放熱也不吸熱,對硝酸鉀溶液的溶解度沒有影響,所以C錯誤;D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水溫升高,硝酸鉀飽和溶液升溫溶解度增加,不會析出晶體,所以D錯誤;故答案為B。11 飽和與不飽和溶液轉化1.(2024八上·諸暨月考)有一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溫度下經歷如下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溫度下,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30gB.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相等C.溶液乙一定是不飽和溶液D.溶液丙再蒸發(fā)10g水,析出晶體質量一定大于3g【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溶液甲第一次蒸發(fā)掉10g水,無晶體析出,則所得溶液乙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若第一次蒸發(fā)掉10g水形成的溶液恰好是飽和溶液。若第一次蒸發(fā)10g水所得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則第二次蒸發(fā)10g水時,應先蒸發(fā)一部分水形成飽和溶液后,再蒸發(fā)水才能析出3g晶體,說明10g水中溶解的晶體大于3g,而溶液丙為飽和溶液,則第三次再蒸發(fā)10g水,析出晶體的質量應該大于等于3g.【解答】A、根據分析,無法確定該溫度下周體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故A選項錯誤;B、根據分析,若溶液乙是飽和溶液,溶波丙也是飽和溶液,則者的質量分數相等,故B選項正確;C、根據分析,溶液厶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C選項錯誤:D、根據分析,溶液內冉蒸發(fā)10g水析出晶體的質量可能等于或大于3g,故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12 溶解度四要素1.下表是不同溫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20℃時,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鉀越多,溶解度就越大B.40℃時,100克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鉀63.9克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鉀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鉀多D.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A.硝酸鉀的溶解度只與溫度有關,與水的質量大小無關,故A錯誤;B.根據表格數據可知,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3.9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63.9g,故B錯誤;C.溶解硝酸鉀的質量除了與溶解度大小有關,還與水的質量大小有關,故C錯誤;D.0℃時的溶解度小于60℃時的溶解度,根據“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可知,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較小,故D正確。故選D。【解答】A.根據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判斷;B.根據溶解度的定義判斷;C.溶質的最大質量與溶解度和溶劑質量大小有關;D.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3 溶質質量分數計算1.(2024八上·諸暨月考)溶液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學實驗中的常見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與其溶質的質量分數對照表(20℃)。溶質的質量分數/% 4 12 16 24 28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1)20℃時,隨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將100克12%的硫酸溶液稀釋成3%的稀溶液,得到的稀溶液是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答案】(1)減小(2)400g、300mL【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濃硫酸的稀釋【解析】【分析】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斷、計算相關方面的問題;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解答】(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與其溶質的質量分數對照表,20℃時,隨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漸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漸減小。(2)設加水的質量應為x,將12%的溶液加水稀釋后溶質的質量不變,12%×100g=3%×(100g+x)解得x=300g,即加水300mL,溶液質量等于100g+300g=400g14 溶液的配制實驗1.(2024八上·諸暨月考)某科學小組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操作過程如圖:(1)該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 (填字母序號)。(2)請指出實驗中一處明顯的錯誤操作 。(3)①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 g。②糾正錯誤后,正確稱量氯化鈉時,若發(fā)現天平指針向左偏,接下去的操作是 。(4)經檢測,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是 。A.氯化鈉固體不純 B.稱量時,砝碼端忘墊質量相同的紙片C.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D.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答案】(1)42153(2)砝碼與氯化鈉位置放反(3)3;減少一些氯化鈉,直到天平平衡(4)D【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配制氯化鈉溶液,先取用氯化鈉、稱量氯化鈉、倒入燒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燒杯中,攪拌,依照此順序及每個步驟要注意的事項分析解答。【解答】(1)步驟 ①為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快氯化鈉的溶解速率。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首先計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再稱量所需的氯化鈉和量取水,最后進行溶解;該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 42153 。(2) 請指出實驗中一處明顯的錯誤操作:砝碼與氯化鈉位置放反,應該是左物右碼。(3)①實驗室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稱取氯化鈉=;②稱取氯化鈉時,若托盤天平出現了左盤低的情況,說明砝碼質量小于食鹽質量,則需要減少一些氯化鈉,直到天平平衡。(4)A.氯化鈉固體不純,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B.稱量時,砝碼端忘墊質量相同的紙片,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C.量取水時仰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D.溶液具有均一性,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答案為:D。15 過濾與蒸餾實驗15.(2024八上·臨平期末)今年九月,臺風過后,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附近水源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經過如圖一所示的凈水過程,最終制成蒸餾水。請回答以下問題:(1)圖一中操作③對應圖二中的裝置是 (填“I”、“Ⅱ”或“Ⅲ”)。(2)在圖二的Ⅲ操作中,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 ,若經過操作①后,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種原因即可);(3)水的凈化再利用是節(jié)約水資源的一項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種戶外凈水裝置(如圖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單選)。A.超濾膜可以過濾部分顆粒雜質,降低渾濁度B.抗菌顆粒可以去除細菌C.通過“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純凈水D.椰殼活性炭消除異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答案】(1)I(2)玻璃棒;濾紙破了(3)C【知識點】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據凈化水的方法來分析;(2)根據過濾所需儀器、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來分析;(3)根據凈化水的方法與原理來分析。【解答】 (1)圖一中操作③可以獲得蒸餾水,則蒸餾操作,對應圖二中的裝置是Ⅰ;(2)在圖二的Ⅲ操作(過濾)中,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玻璃棒,若經過操作①后,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其原因可能是濾紙破損或漏斗內的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承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3)A.超濾膜可以過濾部分顆粒雜質,降低渾濁度,故A正確不合題意;B.抗菌顆粒可以去除細菌,故B正確不合題意;C.通過“生命吸管”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雜質,不能得到純凈水,故C錯誤符合題意;D.椰殼活性炭消除異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2024七下·余姚期中)從溫州自然災害發(fā)生的歷史趨勢情況看,臺風災害是我市最為典型的自然災害,臺風引發(fā)的暴雨造成洪澇、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影響較為突出。從水循環(huán)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 )A.①蒸發(fā) B.⑤地表徑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輸送【答案】D【知識點】水循環(huán)【解析】【分析】①蒸發(fā),②植物蒸騰,③水汽輸送,④降水,⑤地表徑流,⑥下滲,⑦地下徑流;【解答】臺風登陸屬于水汽輸送,它從海洋的上空來到大陸的上空;故答案為:D.2.(2024八上·期末) 2019年3月22 日是第二十七屆“世界水日”,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堅持節(jié)水優(yōu)先,強化水資源管理”。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覆蓋了地球表面約四分之三的面積,因此不存在水危機B.水污染與人類活動緊密相關,水的天然循環(huán)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源源不斷地為地球上的生物補充淡水資源C.給水加熱,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率加快,分子之間的間隔增大D.氯化鈉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為水分子與油分子對鈉離子、氯離子作用不同【答案】A【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水循環(huán);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全世界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6%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約10億多人缺水。專家估計,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將超過25億。【解答】地球上的總水量雖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淡水的分布不均,并且有些淡水受到了污染,故 A 說法不正確;水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循環(huán)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源源不斷地為地球上的生物補充淡水資源,故B說法正確;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給水加熱,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率加快,分子之間的間隔增大,故C說法正確;植物油和水的構成分子不同,性質不同,由于水分子與油分子對鈉離子、氯離子作用不同,所以,氯化鈉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故D說法正確。3.(2023八上·蘭溪月考)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電解水實驗并收集產生的氣體,c管中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是d管中2倍,(U型管中預先加入了少量氫氧化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是電源的負極B.d管中收集到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D.該實驗說明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對水的電解實驗的過程、現象和結論的認識判斷即可。【解答】 A.c管中產生的氣體的體積大,因此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則a是電源的負極,故A正確不合題意;B.d管中的氣體是氧氣,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是因為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B正確不合題意;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故C正確不合題意;D.該實驗不能說明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能夠說明水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和氧原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3題圖) (4題圖)4.(2024八上·寧波開學考)將同一支密度計先后放入兩容器中,如圖所示,兩容器中的液體的密度分別是ρA、ρB,密度計受到的浮力分別是FA、FB,則密度和浮力的關系分別滿足( )A.ρA>ρB,FA>FB B.ρA<ρB,FA=FBC.ρA=ρB,FA>FB D.ρA>ρB,FA=FB【答案】B【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密度計放在A、B液體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計受到的重力,得出了受到浮力的大小關系;從圖可以得出密度計排開液體體積的大小關系,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體的密度大小關系。【解答】 因為密度計漂浮,所以F浮=G,同一支密度計,重力不變,密度計在A、B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FA=FB),都等于密度計受到的重力G;由圖知,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VA>VB,根據F浮=ρ液gV排可知,A、B液體的密度:ρA<ρB。故答案為:B。5.(2024八上·諸暨月考)諸暨新茅渚埠大橋施工時,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構件,假設一正方體構件被緩緩吊入江水中(如圖甲),在沉入過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h逐漸增大,隨著h的增大,正方體構件所受浮力F1、鋼繩拉力F2的變化如圖乙所示(g=10N/k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浮力F1隨h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中的①圖線B.構件的邊長為4mC.構件所受的最大浮力為1.2×105ND.構件的密度為2.5×103kg/m【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當構件完全淹沒時的高度則為構件的邊長;利用體積公式求出其體積,根據圖中可知構件完全浸沒時的拉力,先分析構件下沉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因此構件受到的浮力變大,當構件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時,構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變。【解答】A.根據題意知道,構件在浸入水中的過程是排開的水的體積變大,浮力逐漸變大;當構件浸沒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則浮力不變,所以,浮力F1隨h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中的②,故A錯誤;B.由乙圖知道,當構件完全淹沒時的高度為2m,即正方體構件邊長為2m,故B錯誤;C.由乙圖知道,當構件完全淹沒時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 N,故C錯誤;D.由于正方體構件邊長為2m,所以,構件的體積等于完全淹沒時的排水體積,當構件完全淹沒時,鋼繩拉力F2= 1.2×105 N;故答案為:D。6.小吳同學為探究力之間的關系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彈簧測力計下端吊著的鋁塊逐漸浸入臺秤上盛有水的燒杯中,直至剛沒入水中(不接觸容器,無水溢出).在該過程中,下列有關彈簧測力計和臺秤示數的說法正確的是()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不變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也不變C.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增大D.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增大【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當物體浸在水中時,它會受到浮力,首先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鋁塊受到浮力的變化,再根據F=G-F浮判斷測力計示數的變化;(2)臺秤的示數等于上面物體對它的壓力;首先根據相互作用力原理確定鋁塊對水的壓力變化,從而確定燒杯底部壓力的變化,最后根據F示數=G杯+G水+F壓分析即可。【解答】(1)對鋁塊受力分析可知:鋁塊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浮力,由平衡條件得:G鋁=F+F浮,F=G鋁-F浮,在鋁塊完全浸沒前,V排逐漸增大,F浮逐漸增大,彈簧秤的示數F逐漸減小.(2)對臺秤受力分析可知:受燒瓶及水受豎直向下的重力,鋁塊向下的壓力F壓=F浮,由平衡條件得:臺秤的支持力FN=G+F壓,在鋁塊完全浸沒前,V排逐漸增大,F壓=F浮逐漸增大,FN逐漸變大,臺秤的示數增大.故選C.(6題圖) (7題圖)7.(2024八上·期末) 如圖甲所示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某種液體,現將密度為0.6×103kg/m3的正方體木塊A放入容器中,木塊靜止時露出液面的體積與浸入液體的體積之比為1:3;在木塊上表面輕放一個物塊B(VA=2VB),A的上表面剛好與液面相平,如圖乙所示。若將物塊B單獨放入此液體中,它靜止/時將( )A.懸浮 B.漂浮 C.沉底 D.無法判斷【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沉浮條件:ρ物>ρ液,物體下沉 ,G物>F浮;ρ物>ρ液,物體沉底 ,G物=F浮+F支(是下沉的最終穩(wěn)定狀態(tài));ρ物 =ρ液,物體懸浮 ,G物=F浮;ρ物<ρ液,物體上浮,G物<F浮;ρ物<ρ液,物體漂浮,G物=F浮(是上浮的最終穩(wěn)定狀態(tài)) ;故物體在液體中共有漂浮、上浮、懸浮、下沉、沉底五種狀態(tài)。 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下所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的推導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為液體的密度,單位為kg/m3;g為常數,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計算時可取10N/kg;V排表示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為m3)。同時,液體的浮力公式也適用于氣體(把ρ液換為ρ氣即可),未做特殊說明時,浮力一般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所受到豎直向上的力。【解答】根據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算出物體 B 的密度,作出判斷。圖甲中,木塊A 在液體中漂浮,木塊靜止時露出液面的體積與浸入液體的體積之比為1:3,則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即ρ液g×則液體的密度為0.8×103kg/m3;在木塊上表面輕放一個物塊B;則,A 的上表面剛好與液面相平,如圖乙所示,因為整體漂浮,所以浮力等于總重力,即則物塊 B的密度:ρB=0.4×103kg/m3,則若將物塊B單獨放入此液體中,液體的密度大于B物體的密度,所以它靜止時將漂浮。故答案為:B8.(2024八上·期末)將質量為1000kg的大木筏置于若干個浮筒上,為了安全起見,每個浮筒至少要有體積露出水面。設每個浮筒的質量均為 25 kg,體積為0.1m3,則至少需要這樣的浮筒( )A.18個 B.24個 C.30個 D.36個【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浸在流體內的物體受到流體豎直向上的作用力叫作浮力,與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指物體浸沒在流體(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壓力的差(流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fā)現了浮力原理。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下所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的推導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為液體的密度,單位為kg/m3;g為常數,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計算時可取10N/kg;V排表示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為m3)。同時,液體的浮力公式也適用于氣體(把ρ液換為ρ氣即可),未做特殊說明時,浮力一般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所受到豎直向上的力。【解答】因為大木筏需要漂浮和浮筒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大木筏的重力和浮筒的重力等于浮筒排開液體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其浮力;每個浮筒最大的浮力=ρ液gV排=1.0×103kg/m3×10N/kg×0.1m3×2/3=666.6N;設需要n個浮筒,F浮=G 大木筏+G浮筒;n×666.6N=10000N+n×250N;解得n=24個故答案為:B9.(2024八上·期末) 體積相同的銅、鐵、鋁三個小球,放入水中靜止后,如圖所示,已知這三種物質的密度關系是ρn>ρn,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鋁球一定是實心的,銅、鐵兩球一定是空心的B.三個小球受到的浮力關系F鉛<F鐵<F銅C.三個小球的重力關系G鋁>G鐵=G銅D.三個小球的質量關系m鋁>m鐵>m銅【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當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會下沉,當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是物體上浮或懸浮,據此判斷三個小球的空心問題。(2)已知三個小球的體積相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并結合圖中排開液體的體積判斷三個小球所受的浮力關系。(3)根據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當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下沉,當浮力等于重力時,物體處于懸浮或漂浮狀態(tài),結合浮力關系求出三個小球的重力關系,進一步根據G=mg得出質量關系。【解答】由圖可知銅球漂浮、鐵球懸浮,二者一定是空心的;鋁球下沉,可能實心、也可能是空心,故A錯;因為F浮=ρ水gv排,排開水的體積,v銅<v鐵=v鋁,所以受到的浮力:F銅<F鐵=F鋁,故B錯;因為銅球漂浮,所以F銅=G銅,即ρ水gv排=ρ銅球gv,因為v排<v,所以ρ水>ρ銅球;------①因為鐵球懸浮,所以F鐵=G鐵,即ρ水gv排=ρ鐵球gv,因為v排=v,所以ρ水=ρ鐵球;-------②因為鋁球下沉到水底,所以F鋁<G鋁,即ρ水gv排<ρ鋁球gv,因為v排=v,所以ρ水<ρ鋁球;--------③由①②③可知:ρ銅球<ρ鐵球<ρ鋁球,因為m=ρv,體積相同,所以三球的質量:m銅球<m鐵球<m鋁球,故D正確;因為G=mg,所以三球的重力:G銅球<G鐵球<G鋁球,故C錯;故答案為:D。10.如圖所示,容器內放有一長方體木塊M,上面壓有一鐵塊m,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為h1(圖甲);用細繩將該鐵塊系在木塊的下面,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為h2 (圖乙):將細繩剪斷后(圖丙),則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h3為(已知ρ水、ρ木、ρ鐵) ( )A. B.C. D.【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甲乙浮力等于重力,丙浮力小于重力。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受力平衡求解。【解答】設木塊底面積為S,高為h,由甲和乙可知,,對比甲,丙上升高度為, 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h3為,故答案為:A。11.一個密度計,其刻度部分的A、B兩點,分別是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刻度位置,如圖所示,這個密度計的測量范圍是1.00×103~1.60× 103 kg/m3,把這個密度計放人某種液體中。液面的位置恰好在AB的中點C處,則這種液體的密度( )A.小于1.30×103 kg/m3 B.等于1.30×103 kg/m3C.大于1.30×103 kg/m3 D.無法確定【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密度計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重力。但由于密度與下沉深度并沒有一次函數關系,導致密度變化不均勻。【解答】密度計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標記密度的高度,h與密度成反比例函數,畫出反比例函數圖象可得 AB的中點C高度對應密度小于1.30×103 kg/m3,故答案為:A。(11題圖) (12題圖)12.如圖所示,密度均勾的長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若將木塊虛線以下的部分截去,則( )A.木塊和水面均下降,且下降的高度相同B.木塊和水面均下降,且木塊下降的高度更大C.木塊和水面均下降,且水面下降的高度更大D.木塊下降,水面上升,且變化的高度不相同【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漂浮在液面,浮力等于重力,若將木塊虛線以下的部分截去, 浮力和重力都減小,但浮力減小程度大于重力減小程度。【解答】 密度均勾的長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浮力等于重力, 若將木塊虛線以下的部分截去 ,浮力減小,所以木塊和水面均下降,而且浮力減小比重力減小更多,應該增大浮力才能再次平衡,所以木塊下降的高度更大,故答案為:B。13.如圖所示。將一鉛塊用細線掛在一個充氣的小氣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處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果往池中緩慢注入一些水,則鉛塊及氣球( )A.向上運動B.向下運動C.仍能靜止D.靜止、向上或向下運動都有可能【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水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加, 如果往池中緩慢注入一些水 ,水的水的深度增加,水對氣球壓強變大。【解答】水對氣球壓強變大,氣球體積變小,浮力減小,所以浮力小于重力,物體下沉,故答案為:B。(13題圖) (14題圖)14.一個實心球由兩種不同的均勻物質組成,兩種物質各占一半體積,其密度分別為,如圖所示,如果該實心球完全浸入靜水中能保持懸浮狀態(tài),邴么( )A. B.C. D.【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懸浮,則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大小相等,根據平均密度求解物體密度大小。【解答】 實心球完全浸入靜水中能保持懸浮狀態(tài) ,則球的密度與水相等,即物質的平均密度與水相等,即,故答案為:D。15.圓筒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中裝有密度為ρ1的液體,乙容器中裝有密度為ρ2的液體,兩容器中液體的體積相等,甲容器的底面積為S甲,乙容器的底面積為S乙,且S甲:S乙=3:2.將體積相等的密度為ρA的金屬球A和密度為ρB的金屬球B分別放入兩容器的液體中,如圖所示。金屬球A受到的支持力為N1,金屬球B受到的支持力為N2.且N1 : N2=5: 12。兩容器放人金屬球后,液體對甲容器底增加的壓強為△p1,液體對乙容器底增加的壓強為△p2.已知ρ1 :ρA=1: 4,ρ2:ρB=1:10,則△p1與△p2之比為( )A.5:2 B.2:5 C.5:6 D.6:5【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受力平衡,結合阿基米德原理求解,金屬球浮力小于重力,液面上升高度與球自身體積有關。【解答】甲容器的底面積為S甲,乙容器的底面積為S乙,且S甲:S乙=3:2.將體積相等的密度為ρA的金屬球A和密度為ρB的金屬球B分別放入兩容器的液體中 ,兩容器液面上升高度之比為2:3,已知ρ1:ρA=1: 4,ρ2:ρB=1:10 ,金屬球A受到的支持力為N1,金屬球B受到的支持力為N2.且N1: N2=5: 12 ,支持力等于重力減浮力,列式得,可得,△p1與△p2之比為 2x5:3x4=5:6,故答案為:C。(15題圖) (16題圖)16.如圖甲所示,邊長為10 cm的正方體木塊A 通過細線與圓柱形容器底部相連,容器中液面與A上表面齊平。從打開容器底部的抽液機勻速向外排液開始計時,細線上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木塊的密度ρ=0.5×103kg/m3,容器底部的面積為200cm2,g取10N/k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隨著液體的排出,木塊受到的浮力不斷減小B.容器中的液體是酒精C.抽液機每秒鐘抽出液體的質量是10 gD.第30s時,木塊露出液面的高度是2m【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受力平衡,拉力加重力等于浮力,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隨著液體的排出 ,浮力減小,拉力減小。【解答】A.浮力開始會減小,最后浮力等于重力后,會保持浮力不變,A錯誤;B.木塊的密度ρ=0.5×103kg/m3 ,邊長為10 cm的正方體 ,拉力最開始為5N,結合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受力平衡可得液體為水,B錯誤;C.50秒液面下降5cm,每秒下降0.1cm,由于容器底面積為物塊底面積2倍,所以最下面下降0.05cm,物塊處液面即可下降0.1cm,最下面下降0.05cm,抽液機每秒鐘抽出液體的質量是10 g ,C正確;D.第30s時, 拉力為2N,浮力7N,木塊露出液面的高度是3cm,D錯誤;故答案為:C。17.如圖所示,在底面積為S的圓柱形水槽底部有一個金屬球(球與槽底沒有緊密接觸),圓柱形的燒杯漂浮在水面上,此時燒杯受到的浮力為F1.若把金屬球從水中撈出并放在燒杯里漂浮在水面上,此時燒杯受到的浮力為F2 ,撈起金屬球并放入燒杯后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的變化量為p,水的密度為ρ水。根據上述信息可知( )A.金屬球受到的重力為B.金屬球被撈起前受到的浮力為C.金屬球被撈起并放入燒杯后,水槽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力減小了pSD.金屬球被撈起并放入燒杯后,燒杯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一直是靜止狀態(tài),受力平衡,結合阿基米德原理求解 ,撈起金屬球并放入燒杯后,排開液體體積變大,浮力變大 。【解答】A.金屬球受到的重力為F2-F1,A錯誤;B.金屬球受到的重力為F2-F1,金屬球被撈起前受到的浮力小于F2-F1,B錯誤;C.金屬球被撈起并放入燒杯后,液面高度上升,水槽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力增大了pS,C錯誤;D.金屬球受到的重力為F2-F1,浮力等于重力,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燒杯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D正確;故答案為:D。18.在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幾種溶液中,溶劑是同一種物質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1)溶質是被溶解的物質。(2)溶劑是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一般情況下,水為溶劑。【解答】① 碘酒溶液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劑是酒精;② 糖水溶液是糖溶于水形成的,溶劑是水;③ 70%的酒精溶液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溶劑是水;④ 稀硫酸是硫酸溶于水形成的,溶劑是水;故答案為:D。19.(2023八上·義烏期中)下列是有關科學問題中的因果關系,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鐵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鐵球一定會浮在水面上B.溶液是均一的,穩(wěn)定的,那么均一的,穩(wěn)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C.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后有固體析出,那么能恒溫蒸發(fā)析出固體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密度比液體小的固體漂浮在液體中,那么漂浮在該液體中的實心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小【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1)(4)根據浮沉條件判斷;(2)注意分析水是否為溶液;(3)注意蒸發(fā)時從不飽和溶液到飽和溶液的轉變。【解答】A.鐵球能否漂浮在水面上取決于它的平均密度是否小于水的密度,故A錯誤;B.水就是均一穩(wěn)定的,但是它是純凈物,而不是溶液,故B錯誤;C.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蒸發(fā)溶劑后會先到達飽和溶液,然后再有固體析出,故C錯誤;D.根據浮沉條件可知,密度比液體小的固體漂浮在液體中,那么漂浮在該液體中的實心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小,故D正確。故選D。20.(2023八上·蘭溪月考)科學的學習要注意對概念的理解,下列有關“一定”的敘述正確的是( )A.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B.有晶體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該物質在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C.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大D.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增大【答案】B【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特點判斷;(2)根據飽和溶液的判斷方法分析;(3)根據溶解度與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判斷;(4)根據不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判斷。【解答】A.水就是均一穩(wěn)定的,但是它是純凈物,而不是混合物,更不是溶液,故A錯誤;B.有晶體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該物質在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故B正確;C.同種物質在同一溫度下,溶解度不變,即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不飽和溶液大,而題目沒有說明溫度是否相同,故C錯誤;D.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以通過減小溶解度實現,此時溶質質量和溶液質量都保持不變,因此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D錯誤。故選B。21.(2023七下·慈溪期中)下列物質依次為懸濁液、乳濁液、溶液的一組是( )A.牛奶、白酒、石灰水B.酒精、泥漿水、汽水C.泥漿水,麻油和水的混合物、礦泉水D.食鹽水、自來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答案】C【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qū)別【解析】【分析】根據難溶性固體顆粒與水混合為懸濁液,難溶性液體與水混合為乳濁液,溶液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分析。【解答】A、 牛奶為乳濁液,白酒不溶液,石灰水為溶液 ,不符合題意;B、 酒精不純凈物,泥漿水不懸濁液,汽水為溶液 ,不符合題意;C、 泥漿水為懸濁液,麻油和水的混合物為乳濁液,礦泉水為溶液 ,符合題意;D、 食鹽水為溶液,自來水為溶液,汽油和水的混合物為乳濁液 ,不符合題意;故選C。22.(2023七下·寧海期中)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C.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蒸發(fā)溶劑無晶體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分析;B、根據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分析;C、根據溶質質量相等時溶劑質量越小,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分析;D、根據高溫不飽和溶液與低溫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可能相等分析。【解答】A、 甲是60℃的蔗糖溶液, 恒溫蒸發(fā)20克水未析出晶體,說明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B、 丙是降溫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丁是過濾出蔗糖固體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不符合題意;C、 甲和乙中溶質質量相等,乙中溶劑質量小于甲,則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 ,不符合題意;D、 甲是60℃的蔗糖溶液不飽和溶液,丙是室溫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可能相等 ,符合題意;故選D。23.(2024八上·期末) 炎熱的夏天,小科打開冰箱,從4℃的儲藏室中拿出一杯盛有少量蔗糖晶體的 m溶液。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晶體消失了,得到n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4℃時,m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室溫下,n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C.蔗糖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D.m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于n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案】A【知識點】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溶解度,符號S,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物質的溶解度屬于物理性質。【解答】A.由題意知,4℃時,m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體存在,故 m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故 A 選項正確。B.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晶體消失了,n溶液可能恰好飽和,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B選項錯誤。C.從4℃到室溫,溫度升高,晶體消失說明晶體已經溶解了,從而說明蔗糖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C選項錯誤;D.由于 m溶液中比n溶液中溶解的溶質少,故m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 n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故 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24.(2024八上·期末) 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降溫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質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D.②與③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指溶質占溶液的質量的百分比;溶液的質量等于溶質的質量和溶劑的質量之和;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xù)溶解時,所得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再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解答】 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①不飽和溶液到②飽和溶液,可以是蒸發(fā)溶劑或者是降低溫度,或者是增加硝酸鉀的質量,AB錯誤;①和③比較,溶劑不變,溶質質量減小,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C錯誤;D中溶質的質量和溶劑的質量都不變,所以溶質的質量分不變,D正確;故答案為:D25.(2024八上·衢州期末)向100g水中不斷加入固體A或改變溫度,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資料:A的溶解度溫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A.①③④⑤中沒有固體存在 B.③⑤中A的質量分數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D.②中A的質量分數最大【答案】A【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根據表格確定不同溫度下溶解度大小,再與加入的A的質量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是否飽和,進而確定溶質質量,然后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解答】 根據表格可知,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7.2gA物質,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25℃時向100g水中加入37.2gA物質得到不飽和溶液①。再不斷加入固體A4.2g時A的總質量為41.4克,在30℃時恰好飽和,在25℃時是飽和溶液②有固體剩余。當升溫至60℃時,60℃時溶解度為55.2克,所以此時③是不飽和溶液。再加入9克A時總質量為50.4克,得到的溶液④還是不飽和溶液。當降溫到50℃時,得到的溶液⑤恰好飽和。A.①③④⑤中沒有固體存在,故A正確;B.③中溶質質量為41.4g,而⑤中溶質質量為50.4克,則③中A的質量分數比⑤小,故B錯誤;C.②⑤為飽和溶液,故C錯誤;D.⑤中溶質質量最大,則溶質質量分數最大,故D錯誤。故選A。26.傳統(tǒng)“陳醋”生產過程中有一步稱為“冬撈夏曬",是指冬天撈出醋中的“冰”,夏日暴曬蒸發(fā)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質。假設用醋酸的質量分數為3%的半成醋,生產500g 5.4%的優(yōu)級醋,過程中醋酸沒有損失,撈出的冰和蒸發(fā)的水的總質量為( )A.500g B.400g C.200g D.100g【答案】B【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根據溶液蒸發(fā)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設撈出的冰和蒸發(fā)的水的總質量為x,根據溶液蒸發(fā)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500g×5.4%=(500g+x)×3%x=400g故答案為:B。27.硫酸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硫酸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A點對應的硫酸鋅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B點對應的硫酸鋅溶液升溫或降溫均能達到飽和D.40℃時,硫酸鋅的溶解度為41 g/100 g水.【答案】C【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降溫后析出晶體的多少;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計算形成飽和溶液的質量。【解答】A. 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0℃-70℃,溶解度逐漸增大,即硫酸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漸減小,硫酸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故錯誤;B. 點A在溶解度曲線上,所以點A對應的是20℃時ZnSO4溶液飽和溶液,故錯誤;C. 通過觀察溶解度曲線,升溫或降溫,硫酸鋅溶解度都會減小,點B對應的ZnSO4溶液屬于飽和溶液,升溫或降溫均仍然飽和,故正確;D. 40℃時,硫酸鋅的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100%=41%,所以溶解度應該是大于41g,故錯誤;故答案為:C。28.(2024八上·衢州期末)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利用。(1)如圖甲杭州雖然人口密集,但水資源相對充足,這是因為水循環(huán)中的 環(huán)節(jié)(填序號)能夠為陸地上補充水汽。(2)水凈化系統(tǒng)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如圖乙所示一種凈水機多級凈化的水的處理流程:Ⅰ.“活性炭顆粒”有 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雜質和異味。Ⅱ.經直飲水機處理的直飲水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3)增加雨水的下滲是提高城市“彈性”的重要手段。如圖丙是植被護坡實驗的示意圖,A、B為兩個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灑水壺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別對兩個坡面灑水。觀察到 (填“A”或“B”)坡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溝的水量多。【答案】(1)③(2)吸附;混合物(3)A【知識點】水循環(huán);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 (1)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包括: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水循環(huán)的動力主要有重力和太陽輻射能。(2)活性炭顆粒的作用和經直飲水機處理的直飲水主要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分析可知。(3)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四個方面;人為因素包括人類對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wěn)定的地形,以致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解答】 (1)如圖甲杭州雖然人口密集,但水資源相對充足,這是因為水循環(huán)中的③太陽輻射環(huán)節(jié)(填序號)能夠為陸地上補充水汽。(2)I.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II.經直飲水機處理的直飲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雜質,屬于混合物。(3)用灑水壺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別對兩個坡面灑水。可觀察到A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溝的水量多,因為B處坡面有植被護坡,當水灑下時,會被植物吸收,從而下滲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灑下時因為是坡面,水往低處流,不能下滲,只能流入引水溝。29.(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將一塊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入水底(圖甲),取出橡皮泥將其捏成船狀,再將其放入水中,橡皮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圖乙),兩次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G甲 G乙,兩次受到的浮力 F甲 F乙,兩次排開水的體積 V甲 V乙(以上均選填“>”“<”或“=”)。【答案】=;<;<【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橡皮泥的質量不變,根據G=mg分析其重力的變化;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浮力的大小關系;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排開水的體積關系。【解答】將橡皮泥揉成圓球與捏成小船形狀相比,橡皮泥的質量不變,則重力不變。甲圖中橡皮泥靜止時沉底,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乙圖中橡皮泥漂浮,則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則兩次受到的浮力,根據可知,兩次排開水的體積。30.(2024八上·期末) 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r、質量為 m的半球,放在容器內,半球的底面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容器內裝有密度為ρ的液體,液面高為 H,已知球體的體積公式是,球表面積公式是,圓面積公式是 ,則由于液體重力產生的對半球表面向下的壓力為 .【答案】【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浸沒在液體中的固態(tài)受到的浮力等于固態(tài)各表面所受液體壓力的合力;我們可以先設想半球體下表面有液體,求出此時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和半球體受到的浮力,從而求出此時液體對半球體上表面的壓力。【解答】 假設半球下表面處全部為液體,則半球受到的浮力F浮方向豎直向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由可知,半球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F下=P下S圓=P液S圓=ρgH×πr2,方向豎直向上,半球受到的浮力F浮等于半球下表面與上表面所受液體對它的壓力合力,即:F浮=F下-F上,,由于半球底部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則液體對半球的壓力:。故答案為:。(31題圖) (32題圖)31.如圖所示的容器,上部橫截面積為S1,底部橫截面積為S2,容器上下兩部分高分別為h1、h2.容器中盛有某種液體,有一個空心金屬球用細繩系住,繩的另一端拴在容器底部,此時球浸沒在液體中,位置如圖所示,繩對球的拉力為F,如將細繩剪斷,待空心金屬球靜止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減少了 . (用題中字母表示)【答案】【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對小球來說,兩次都處于受力平衡狀態(tài),結合阿基米德原理進行分析。將細繩剪斷 ,浮力等于重力,排開液體體積減小。【解答】對比繩斷前后,浮力減小F,液面下降高度為, 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壓強減少了,所以壓力減小。32.(2023八上·蘭溪月考)在下列8種物質中:A、雪碧B、果粒橙C、白酒D、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體E、黃河水F、血液G、肥皂水H、冰水混合物。屬于溶液的是 ;屬于懸濁液的是 ;【答案】A、C、D;B、E、F【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qū)別【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的物質,懸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固體顆粒,乳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小液滴。【解答】A.雪碧中存在可溶性的氣體和糖分,應該為溶液;B.果粒橙內存在不溶于水的固體顆粒,形成懸濁液;C.白酒內的酒精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D.色拉油可以溶于汽油,形成溶液;E.黃河水內的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體,形成懸濁液;F.血液內的紅血球和血小板是不溶于水的固體,形成懸濁液;G.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體,形成乳濁液;H.冰水混合物,其實是一種物質,不是混合物。那么屬于溶液的是ACD,屬于懸濁液的是BEF。33.(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表是氯化銨與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回答:溫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銨 33.3 37.2 41.4 45.8 50.4 55.2硝酸鉀 20.9 31.6 45.8 63.9 85.5 110(1)將100克60℃時的氯化銨和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到10℃,兩者析出晶體 (填“氯化銨較多”、“硝酸鉀較多”或“無法確定”)。(2)下圖中M是氯化銨,按圖進行相關操作,其中A、B、C、D四個燒杯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 。【答案】(1)硝酸鉀較多(2)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物質的溶解度屬于物理性質。【解答】(1)由表中的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比氯化銨的大,將100克60℃時的氯化銨和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到10℃,兩者析出晶體硝酸鉀較多;(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60℃氯化銨溶解度為55.2g,硝酸鉀溶解度為110g。因為在60℃時,100g水中沒有全部溶解60gM,M物質是氯化銨;氯化銨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因為A和B均為不飽和溶液(均含水100g),且B中的溶質多,所以A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B;C是60℃時,氯化銨的飽和溶液,所以C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大于B(50℃時的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而CD均為60℃時氯化銨的飽和溶液,所以二者溶質質量分數相等,即溶質質量分數關系為A<B<C=D。34.(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甲,一木塊漂浮于3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 ,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fā)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測,溫度的改變方式為 (選填“升溫”或“降溫”) ;隨溫度的改變,硝酸鉀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選填“不變”“增大”或“減小”)。【答案】升溫;增大【知識點】浮力的變化;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排開液體體積越大,說明溶液的密度越小,即溶液中的溶質減少,結合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觀察圖象可知,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說明液體的密度變大,溶解的溶質增加;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升溫的方法,升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質增加,溶液的密度增大,可使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小。隨溫度的升高,溶質的質量增加,溶劑質量不變,硝酸鉀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將增大。35.(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回答問題:(1)如圖甲所示,a管與電源的 極相連。(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 (選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 (選填“氫氣”或“氧氣”)更難溶于水。【答案】(1)負(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3)氫氣【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2)根據圖乙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決定因素;(3)氫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氧氣的溶解度較大,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a管內氣體體積大于b管,則a管氣體為氫氣,與電源的負極相連。(2)根據圖乙可知,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氫氣更難溶于水。36.(2024八上·諸暨月考)某校同學在學習“探究浮力大小的相關因素”這節(jié)課后,小組反復討論,改進了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單元考點大通關】浙教版科學八上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學生版.docx 【單元考點大通關】浙教版科學八上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