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課題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課時 1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本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本冊教材《政治與法治》的第6課第3框,本框共 安排兩目的內容:第1目“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介紹了基層群眾自治的含 義,分析了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產生方式和職能,闡明了基層民主所具有的特點 第2目“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介紹了我國城市和農村的廣大人民 群眾如何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豐富多彩的基層 民主實踐來保障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兩目內容互為表里,從組織層面和制度層 面為我們闡釋了為什么推進基層群眾自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從根本上體現了人 民當家作主。【學情分析】 本框的教授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基層群眾自治的兩種形式都比較熟悉,但對 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性質和具體職能卻知道較少,缺乏科學認知。【課標要求】 領悟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學科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堅定制度自信。 科學精神:明確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性質、職能,說明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理解基層民 主實踐的途徑與方式。 公共參與:積極主動有序參與基層群眾自治。【教學重難點】 重點: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性質、職能、產生、意義;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途徑 難點:村委會和居委會的作用;【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教學法;議題教學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學案【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展示單元框架再提問學生有去過你們的居(村)委會嗎 你們知道它們是 怎么產生的嗎 它們是做什么的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單元教材內容有一個總體把握,明確教材所處的位置。再以提 問的形式引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新課講授 (一)展示本節課的課程標準和學科素養,讓學生小組之間相互分享自己 自學后整理的知識體系,并選出優秀代表在全班進行分享,教師和學生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自學教材內容,完成學案上的知識預習填空,并在書本上做 好標記,然后發揮自己的智慧總結本框的知識框架,從總體把握本框教材內容。) (二)設置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村(居)委會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安全防線,再播放視頻《資 陽某社區居委會干部在疫情期間的事跡》 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評價資陽某社區居 委會干部的行為 2、闡述我國基層民主制度的內容、特點及形式。 小組合作探究:理解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特點,理解農村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 委員會 突破提升:居委會和街道辦一樣嗎 合作探究二:展示浙江“楓橋經驗”是我國基層民主的典范 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村民是怎樣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務的;基 層民主的意義 小組合作探究:理解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和實現的途徑 突破提升:公民有決策權嗎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問題更深入理解 知識,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也可以加深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還可 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發散思維。再學生上臺講解知識,學生或教師做評價,充分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針對性的做補充) (三)再次展示本框知識框架和隨堂練習(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宏觀的來把握本框教材內容。通過練習來培 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上臺講解知識,學生或教師做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 性,教師針對性的做補充)【作業設計】 你居住的小區(鄉村)有哪些豐富多彩的基層民主實踐活動,你為小區(鄉村)做 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公共參與意識)【板書設計】 基層群 眾自治 制度 我國基層群 眾自治的組 織形式 農村:村民委員會 城市:居民委員會 民主選舉 民主協商 民主決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監督人民群眾直接行 使民主權利的生 動實踐【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和相應的時政,將經典案例與時事相結合,以探究加講授 的方式對知識進行了解、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 所以很多抽象的理論理解比較困難,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對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需要 教師提醒。結合本節課學生的優點和不足,老師要及時表揚或予以指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 的學習觀和學習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