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 ( http: / / www.5ykj.com / Health / " \t "_blank )設計教學目標科學概念: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并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過程與方法1.通過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摸、說借助他物的方法進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教學重點通過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教學難點從多種事實中概括出物體發聲的規律。總結出:聲音由是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教學準備橡皮筋、尺子、音叉、響板、碰鈴、小鼓、小銅鑼、乒乓球、實驗記錄表。媒體選擇各種各樣的聲音音頻、希沃課件;安裝希沃白板軟件及授課助手的一體機、windows 7系統以上。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聽聲音,引入課堂,揭題。師:孩子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想聽嗎?(幻燈片1:音頻)師:你知道這些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揭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生齊讀)。【設計意圖】通過音頻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參與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引出問題揭出主題,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2.猜想假設師:你知道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呢?誰來大膽的猜一猜,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出示:猜一猜:聲音是怎么產生的?)生說:彈、敲打、碰撞、摩擦、人發出的、振動……孩子們真愛動腦筋,猜出了許多。那么聲音到底是摩擦產生的,還是彈發出來的,還是人發出來的,每位孩子的說法都不一樣。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自己的實驗來驗證吧。【設計意圖】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源于猜測。合理的猜測是靠科學的實驗來證明的。設計中從現象中引發問題,讓學生積極大膽地思考,做出猜想假設。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二)探究活動實驗一:制造聲音。初步感受聲音和振動的關系。師:孩子們請看,老師為你們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實驗材料。(出示:實驗材料圖片)你們認識這些物體嗎?你瞧,它們現在靜靜地躺在桌面上,一動也不動,你能讓他們發出聲音嗎?生:能。師:不過在實驗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我們的實驗材料非常珍貴,請孩子們小心愛護材料,在讓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不使用暴力,不發出不必要的雜音。老師只給你們一分鐘時間。一分鐘之后所有聲音都消失好嗎?(白板軟件中的計時器,1分鐘計時開始)請各小組組長為每位組員分發實驗材料。生:小組實驗一,讓橡皮筋、尺子、音叉、響板、碰鈴、小鼓發出聲音。【過渡】剛剛孩子們研究地真認真,有些同學還會把實驗材料放在耳朵邊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態度。師:孩子們,你們都讓物體發出聲音了嗎?那我們回想一下,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和沒有發出聲音的時候有什么不同?請孩子們小組內交流交流。實驗反饋:尺子不發聲時,它不會動,尺子發出聲音時,它會上下,彈來彈去。皮筋不發出聲音時,皮筋不會動,皮筋發出聲音的時候。皮筋會彈來彈去。學生分別說說音叉、響板、碰鈴、小鼓在發聲的時候都會動。教師記住抓住動一詞引導學生說。師生小結:那就說明,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都會動。【設計意圖】本組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讓物體發出聲音,找出不同物體發出聲音時候的共同規律,從而初步感受聲音和振動的關系。實驗二:皮筋和尺子,驗證物體動了,就一定能發出聲音?【過渡】剛剛我們說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都會動,那是不是物體動了,它就一定能發出聲音,(師彎曲尺子,拉伸皮筋,并不讓它們發出聲音)。咦?孩子們有想法了。看來這個動,還有什么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嗎?孩子們想繼續探究嗎?請小組長拿出尺子、皮筋兩種材料進行研究。并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出示:實驗要求)小組實驗: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并且拍一段學生做尺子和皮筋的運動視頻通過授課助手上傳至電腦中。實驗反饋:尺子和皮筋的運動【過渡】剛剛我發現孩子們研究得真細心。老師也忍不住拍了下來。師:皮筋是怎么運動的?生:皮筋是彈來彈去的,來來回回的運動。師:尺子是怎么運動的?生:尺子是上下來回運動的。小結,孩子們真是火眼金睛,觀察得非常仔細。在科學上,我們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我們叫做振動。由此可見,這里的振動,可不單單是動這么簡單。也不是指“震動”。【設計意圖】通過皮筋和尺子的實驗,讓學生明白此振動非彼震動。物體之所以能夠發聲,不是因為只作用了力給物體,而是因為物體被作用了力,而產生了運動。所以才能夠聽到聲音。實驗三:音叉,驗證發聲的物體一定振動了嗎?【過渡】皮筋發出聲音的時候,皮筋在振動,尺子發出聲音的時候,尺子在振動,那其他物體呢?其他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是否也產生了振動?師:你有辦法看到音叉振動了嗎?生:可以摸。談話:摸怎么感受到音叉振動了?生:因為手麻了。同樣的鼓也可以用摸的方法知道它在振動。其它許多物體也可以通過摸的方法感受到振動。【設計意圖】皮筋和尺子的振動是顯而易見的。對于一些不容易觀察到的振動就要想辦法觀察到。學生通過前兩次的實驗可以總結出這種辦法。“摸”!師:我可以感覺到它在振動,我們能用眼睛“看”到它在振動嗎?老師給你出個主意,當我們用眼睛不容易觀察到物體振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的物體幫助我們看到。(出示乒乓球)小組實驗:學生借助球來碰音叉從而探索出發聲的音叉是否在振動。【過渡】剛剛我發現有些小組歡呼起來了,肯定有非常驚人的發現,能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生:乒乓球被彈起來了。師:乒乓球為什么會彈起來?生:因為音叉振動了,它就會彈起來。教師演示實驗:音叉碰球實驗。(分兩步:1.不發聲的音叉碰球,沒有反應;2.發聲后的音叉碰球,碰被彈開,又回來。證明了發聲的音叉也在振動。)小結:說明音叉發出聲音的時候,音叉也在震動。【設計意圖】這是一個加深理解的活動,這里圍繞“發聲的物體一定是振動了嗎?”設計反證法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而且通過實驗的方法把這個過程觀察得更仔細。當然學生理解起來就更簡單。小結:通過這幾個實驗,你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了嗎?哇,你們有個偉大的發現,孩子們真棒。請讀出你們的發現吧: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過渡】這個發現可不小,不過現在我想讓你們換一種方式,讀一遍這個偉大的發現。請孩子們跟著老師這樣做。把手放在聲帶處。學生跟著放在聲帶處,再一起大聲的讀一遍這個結論: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是我們人的發聲方式——聲帶。你們知道,動物的發聲方式在哪嗎?動物的發聲方式真是千差萬別,十分奇妙啊。【設計意圖】了解人和動物的發聲方式,增加知識。小游戲:小銅鑼師:(師邊敲銅鑼邊說)我們說物體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老師手上這個小銅鑼在不停地響,不停地響,你有辦法讓它停止聲音嗎?生:不敲了。師:(師放手不敲銅鑼了),可是它還有一點點聲音。我們來數數它持續了多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你有辦法讓他在五秒內停止聲音嗎?(生1捂住銅鑼)有辦法讓它在三秒內停止嗎?(生2捂住銅鑼)一秒內停止(生3捂住銅鑼)。師:為什么要捂住銅鑼?這里面有什么科學道理?生:捂住銅鑼,就表示捂住了振動。振動停止了,聲音也就停止了。【設計意圖】游戲的設計讓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在得到規律的同時,也明白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從而進一步理解: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四)課堂總結、結束今天這堂課,孩子們有收獲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好多好多的聲音,希望孩子們能像今天一樣的科學態度去研究它,去探索它更多的聲音秘密好嗎?附:板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振動 產生聲音物體 振動停止 聲音停止《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科學記錄表第 組我們的猜測:聲音是 產生的。活動一:制造聲音實驗材料: 。我們發現這些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都會 。活動二:當我用手撥動皮筋時,皮筋是 動的。當我用手撥動尺子時,尺子是 動的。我們的結論:聲音是 產生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