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課標標準】了解中國古代官員選拔方式的更迭過程和不同階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權體制下古代中國的官員考核和監察制度。【學習目標】1.以時空觀念為指導,掌握西方法律產生的淵源及其在不同時期發展的情況及特點。2.通過史料探究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客觀地分析近代西方法律的進步性和局限性。3.掌握西方宗教倫理對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培養歷史解釋等學科核心素養。【重點難點】重點:羅馬法的特點;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和不同法系的特點、影響;西方宗教倫理在對民眾教化中的作用和影響。難點: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不同特點;全面認識宗教在思想教化方面的作用【時空定位】【知識解讀】大陸法系 又稱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羅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學著作中多稱民法法系,中國法學著作中慣稱大陸法系。指包括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從19世紀初以羅馬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仿效這種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國家中與英美法系并列的淵源久遠和影響較大的法系。英美法系 亦稱"普通法系"、"英國法系"、"判例法系"、"海洋法系"。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指英國從11世紀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習慣法的普通法為基礎,逐漸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法律制度以及仿效英國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產生于英國,后擴大到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是西方國家中與大陸法系并列的歷史悠久和影響較大的法系,注重法典的延續性,以傳統、判例和習慣為判案依據。自然法 是一種主張一定的權利因為人類本性中的美德而固然存在,由自然賦予(傳統上由上帝或超然的來源),并且這些權利可以通過人類理性得到普遍理解的哲學。因為是由自然所決定的,自然法則被認為是客觀和普遍的,它獨立于人類的理解,以及特定國家,政治秩序,立法機構或整個社會的制定法而存在。【自主預習】學習任務1:閱讀教材50-51頁,依據課本和所學知識,完成表格。淵源 羅馬法 起源 《十二銅表法》 1.目的:緩和平民和貴族矛盾2.概況: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十二銅表法》發展 《羅馬民法大全》 1.背景:羅馬帝國時期,統治區域擴大和人口激增2.概況: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編纂《羅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剔除法律矛盾和過時內容,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法律體系)《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綱下P18)評價: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復興 羅馬法復興運動 1.概況:11世紀以后,歐洲國家出現研究和宣傳羅馬法的運動2.意義:促進羅馬法傳播日耳曼法 1.概況:中古時期,各日耳曼王國在記載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習慣法基礎上編纂一批成文法2.作用:作為莊園法庭審判依據教會法 中古時期,教會根據基督教神學,制定和頒布教會法發展 英美法系起源:英國 ①背景:11世紀,英國諾曼王朝時,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王室設立法院,派法官定期到各地巡回審判。②形成:12世紀前后,建立在習慣法基礎上、全國普遍適用的法律在英國逐漸形成,這就是普通法。③發展: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④完善:“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它們構成了普通法系,也稱“英美法系”。⑤特點:以判例法為主要淵源,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法官可以創立先例,也可以對先例作出新的解釋。大陸法系起源:法國 ①背景:13世紀,法國王權加強,建立在羅馬法基礎上的法律體系日益成熟。18世紀,法國受啟蒙思想與大革命影響,制定了一系列法律。②形成:19世紀,拿破侖頒布《法國民法典》,它與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統稱為“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與此前頒布的法律,構成了法國的成文法體系,最終確立了法國的資產階級法律制度。③拓展:以羅馬法為基礎、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體系逐漸形成,稱為“大陸法系”或“民法系”。④特點:強調成文法的作用以及憲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體系完整,一般不承認判例的效力;學習任務2:閱讀教材51-52頁,依據課本和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思想基礎:①繼承傳統法律思想的基礎;②融合了啟蒙思想基本特征(2)基本特征權力結構 分權制衡 1.立法權:法律由議會制定2.行政權:行政機構在法律框架內行使行政權3.司法權:法院根據法律獨立掌握司法權法律內容 保障人權 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等司法實踐 程序公正 1.律師制度:律師為被審判者提供辯護,可以減少法官對法律誤讀2.陪審團制度:陪審團參與案件審理和判決,使民眾能夠直接參與法律事務無罪推定 所有被審判者在判決之前都被視為無罪(3)評價:積極:實質: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意義:①否定封建君主專制制度;②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治理;③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④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法律產生了廣泛影響。局限性:①確認了私有財產制度,財產的多少決定著法律地位的高低;(財產等級)②對個人權利的認定存在逐漸改進的過程。(到20世紀,黑人、土著居民和婦女還在為完全的公民權積極斗爭。)(種族歧視)學習任務3:閱讀教材P52-P53,梳理基督教發展過程、表現及評價(學思之窗)?宗教改革的主張及評價?歷程:國教:392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被接受: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為了取得羅馬人和教會的支持逐漸接受了基督教。分裂:宗教改革后,西歐的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新教。表現:中世紀:基督教影響了中世紀歐洲人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活動 內容 影響教士門搜集和抄錄經典 宣講講義 保存了一些寶貴的古典文化開辦宗教學校和世俗學校 主要講授宗教還有算術、幾何、天文、音樂、文法、修辭和邏輯 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人們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離不開基督教,幾乎所有的節日都與基督教有關 時刻不忘告誡人們必須孝敬父母,不許偷盜、奸淫、殺人、貪戀別人的財物等,要求人們逆來順受,忍受世間的一切痛苦。 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和教化作用強化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深刻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評價(學思之窗):①保存古典文化,推動歐洲文化教育發展;②緩和社會矛盾;③基督教教義為司法實踐提供依據;④強化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具有一定社會教化功能。主張:①反對教皇權威(打破天主教會精神壟斷)②主張“因信稱義”,信徒通過自己閱讀《圣經》理解教義(促進思想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③提倡節儉和積極入世(有利于資本原始積累)④鼓勵人們發財致富(激發人們創造財富)評價:積極:①促進思想解放,推動民族國家建立和文化普及;②適應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訴求,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局限:①仍然堅持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束縛人們的行為,麻痹人們的思想;②排斥其他教派引發宗教沖突,迫害“異端”。【達標檢測】問題1:閱讀P51歷史縱橫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異同點英法美法系(普通法系)與大陸法系(民法系)的比較不同點 英美法系(精于司法) 大陸法系(工于立法)法律淵源 判例法 成文法司法依據 先例 法條法官地位 法官的地位突出 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立法中心,司法從屬羅馬法影響程度 吸收羅馬法精神和部分原則 大部分繼承羅馬法代表國家 英、美、加、澳、印等 法、德、意、日等相同點:(1)實質:近代資本主義法律體系,維護資產階級利益(2)指導思想: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等人學說影響。(3)傳統:都繼承中古時期的羅馬法、教會法、日耳曼法。問題2:依據所學知識,探究中國古代和近代西方 法律的不同之處及原因近代歐洲 中國古代權力結構 法自君出,為封建皇權服務 三權分立,為資產階級服務內容 重刑法,輕民法 注重保護個人權利司法實踐 人治色彩強烈,突出儒家教化作用 堅持程序公正、無罪推定等原則原因:歐洲:①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較快、程度較高; ②歐洲君主專制統治相對薄弱。中國:①中國自然經濟始終占統治地位; ②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標檢測】1、早期的羅馬法規定債的關系不可轉移,后來羅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準許他人替代原債權人或原債務人,以實現債權或債務在不同主體間轉移。這一轉變A.動搖了保護私產的觀念 B.旨在保護奴隸主特權地位C.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D.表明羅馬法形成完整體系【答案】C【解析】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商業糾紛,債的關系由不可轉移到轉移,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故選C項;材料只說債務關系轉移,但私產的觀念沒有動搖,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體現出奴隸和奴隸主,保護奴隸主特權地位不是材料強調的主旨,排除B項;材料只講到了債的關系的轉移,并不能體現出所有的法律,構不上法律體系,羅馬法形成完整體系的標志是《民法大全》,排除D項。2、古代雅典在民眾法庭上使用水鐘計時,案值涉及5000德拉克馬以上的案件,原被告雙方第一次發言每方準許用10加侖水的時間,第二次發言每方均為3加侖水的時間。調停人準許發言的時間是一次6加侖水的時間。這一現象反映出古代雅典【答案】B【詳解】依據材料可知,雅典民眾法庭在審理案件時,原被告雙方的發言時間用水鐘計時,雙方各發言兩次,這體現了古代雅典司法程序比較嚴謹,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司法審判的過程,沒有體現法庭判決是否公正,排除A項;C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與維護私有財產無關,排除D項。3、有學者說:“正是羅馬法學家將古代希臘傳統下的自然法融匯到羅馬法‘軀干’之中,才促使整個羅馬法律體系充滿著理性的光輝?!痹诹_馬有一種法……稱為法律解答,即法學家的解答’?!边@反映出A.羅馬法的發展具有一定專制特點 B.羅馬法維護了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C.羅馬法律變更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D.法學家推動了羅馬法的發展與完善【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正是羅馬法學家將古代希臘傳統下的自然法融匯到羅馬法‘軀干’之中……稱為法律解答,即法學家的解答”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意在強調羅馬法學家對自然法理論的運用,進行解答與著述對羅馬法的發展完善作出了突出貢獻,即法學家推動了羅馬法的發展與完善,D項正確;專制不符合羅馬法特點,材料內容并沒有體現羅馬法專制的特點,排除A項;“羅馬法維護了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的表述體現了羅馬法的影響,這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且長治久安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內容主要強調了法學家對羅馬法發展與完善的推動作用,沒有體現羅馬法的隨意性,C項是對材料的錯誤解讀,排除C項。4、羅馬法學說為英國《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和法國《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論基礎。據此推斷,羅馬法與近代歐美國家法律都A.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 B.保障多黨輪流執政C.維護議會至上的權力 D.蘊含人文主義精神【答案】D【解析】羅馬法中蘊含的自然法原則(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和理性精神,成為近代歐美資產階級法律的淵源,故選D項;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而羅馬法、《權利法案》和《民法典》沒有體現,排除A項;多黨輪流執政是近代資產階級政治制度,而羅馬法維護奴隸主利益,排除B項;英國《權利法案》維護議會至上的權力,而羅馬法沒有體現,排除C項。5、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一只潛入水下的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地重新出現”。對此的正確理解應是,羅馬法A.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 B.為歐洲近代社會確立了行為規范C.所維護的民主制度歷史影響深遠 D.不斷地改變了歐洲歷史發展方向【答案】A【解析】羅馬法“抖擻精神地重新出現”,反映出羅馬法對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的影響,是其立法和司法的基礎,故A項正確;羅馬法是近代歐洲大陸法律的基礎,但與歐洲近代社會的行為規范無關,故B項錯誤;羅馬法對后世的影響在于其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古希臘雅典對后世的影響才是民主制,故C項錯誤;羅馬法對近代歐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爭產生影響,但并不能就此判斷它不斷地改變歐洲歷史發展方向,這種說法過分夸大了羅馬法的影響,故D項錯誤。6、1179年,有教會規定:“要將充足的圣俸留給每個教堂,主教要告訴神職人員和學者們,教師的需求必須滿足,求知的大門向求學的人敞開”。教會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br/>A.強化社會教化,穩定社會秩序 B.培養神職人員,維護教會利益C.保存古典文化,傳承古典精神 D.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轉型【答案】B【解析】滿足教師的需求,通過加強神職人員的教育以培養更多的神職人員,維護教會的利益,故選B項;滿足教師的需求,加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教會利益,而不是穩定社會秩序,排除A項;材料強調培養神職人員,維護教會利益,而不是保存古典文化,排除C項;教會的做法有利于鞏固神權、教權,不利于社會轉型,排除D項。7、德國宗教改革旨在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即拯救人的鑰匙不操縱在教會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獲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材料體現的觀點是( )A.否定了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B.永生與永罰等都是教會決定的C.肯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世的幸福D.提倡精神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德國宗教改革家主張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獲得拯救,反對靈魂得救必須靠以教皇為首的教階制度和復雜的圣禮,反對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提倡精神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故選D項;材料沒有否定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只是否定了教皇的權威,排除A項;材料強調永生與永罰等不能由教會決定,排除B項;文藝復興提倡追求現世的幸福,排除C項。8、恩格斯說過:“中世紀把意識形態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學、政治、法學,都合并到神學中,使他們成為神學的科目。”這并不代表所謂“中世紀把現代文明一掃而空。”“文明世代保存在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里,這遠比保留在可以被燒毀的書籍中更穩固?!倍鞲袼挂庠? )A.抨擊神學控制歐洲文化B.闡釋中古時期的基督教內容廣泛C.肯定基督教在文明傳承中的作用D.痛斥教會毀壞歐洲文明【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恩格斯肯定了基督教在文明傳承中的積極作用,故選C項;A、B、D三項材料未體現,均排除。9、《法國民法典》頒布以來,共修改過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經廢除了離婚制度,1884 年又得以恢復。1970年廢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規定。法典調整的主要目的是( ?。?br/>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會 B.鞏固法國革命的成果C.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D.確立大陸法系的基礎【答案】C【解析】《法國民法典》頒布后不斷修改調整,隨著女子地位提高,廢除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規定,隨著婚姻觀念的變化廢除或恢復離婚制度,由此可見,這些調整是伴隨著法國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變化而進行的,其目的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故選C項;自由即“個性自由”、“保障人權”;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項;1970年的調整與法國革命成果無關,排除B項;材料不能說明《法國民法典》與大陸法系的關系,排除D項。10、羅馬法學家蓋尤斯(約 130~約 180 年)在自己的著作《法學階梯》中指出:“如果某人使用被寄存在自己處的物品,則在實施盜竊。”這一觀點旨在( ?。?br/>A.維護社會的經濟秩序 B.提升公民的道德素養C.擴大民主的政治基礎 D.完善羅馬的成文法典【答案】A【解析】蓋尤斯認為保管人不能隨意使用寄存在己處的物品,這是維護物品所有人利益的表現,維護物品的私有權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經濟秩序,故選A項;維護物品的私有權與公民的道德素養無關,排除B項;維護物品的私有權不能擴大民主的政治基礎,排除C項;材料是蓋尤斯對法律制度的解讀,并不是在完善羅馬的成文法典,并且一個觀點也不能叫“完善”,排除D項。11、在14世紀的羅馬法復興運動中,法國一度成為“評論法學派”的中心。16世紀,“人文主義法學派”活躍于法國。17~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的古典自然法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鳩、盧梭等促成了法典編纂運動的興起。這反映了在法國法律形成過程中( )A.法官的地位突出 B.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C.法學家扮演主角 D.貫徹資產階級民法原則【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法國經歷了“評論法”“人文主義法”“自然法”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都體現出了資產階級的價值訴求,最終自然法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鳩、盧梭等促成了法典編纂運動的興起,這說明法國的法律形成過程中貫徹了資產階級的民法原則,故選D項;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官的作用,排除A項;“評論法學派”“人文主義法學派”“自然法學派”并未體現出繼承特征,排除B項;孟德斯鳩等人不是法學家,排除C項。A.法庭判決相對公正 B.司法程序比較嚴謹C.直接民主高度發達 D.私有財產得到維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