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地表的變遷》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蘇教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地表的變遷單元主題 《地表的變遷》是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的第三單元,旨在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地表形態的變化原因及其過程,培養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 地表形態:理解并描述地球表面的各種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地殼運動:了解地殼板塊運動、巖漿活動等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自然力量:認識風、水、溫度變化等自然力量如何塑造地表形態。 巖石循環: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風化和侵蝕過程。 學習內容 描述和區分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形特征。 理解地殼運動、巖漿活動、沉積作用等地表變遷的原因及其證據。 掌握風、水、溫度變化等自然力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探究巖石的形成、風化和侵蝕過程。 學業要求 能夠使用科學語言描述地表形態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能夠舉例說明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能夠通過模擬實驗解釋地殼運動、巖漿活動、風化、侵蝕等自然現象的成因。 培養科學思維、探究實踐能力和環保意識。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分為四課,每課都圍繞“地表的變遷”這一主題展開,內容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第一課《地球的表面》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并制作地形模型;第二課《火山與地震》通過圖片、視頻和模擬實驗,讓學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第三課《地球的內部》介紹地球內部結構和地殼運動,幫助學生將地表變化與地球內部運動聯系起來;第四課《地表雕刻師》則綜合探討風、水、溫度等自然力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并滲透巖石循環的觀念。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地球科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對地殼運動、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現象的認識較為片面和模糊。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和實驗,樂于通過實踐活動來探索和理解科學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 理解地表形態的多樣性和變化性,認識地球內部和外部力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初步建立巖石循環的觀念,理解巖石的形成、風化和侵蝕過程。 科學思維 運用比較、分類、歸納等科學方法描述和區分不同地形特征。 通過模擬實驗和觀察,分析自然力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培養科學推理能力。 探究實踐 能夠進行簡單的模擬實驗,如火山噴發、地震模擬等,探究自然現象的成因。 能夠設計和制作地形模型,表征不同地形的特征。 責任態度 認識到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學習抗震防災的基本常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單元結構化活動 引入活動 通過展示地球表面的變化圖片和視頻,引發學生對地表變遷的興趣和好奇心,為后續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主體活動 1. 地形觀察和描述:學生觀察地形圖,描述和區分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的特征。 2. 火山與地震模擬實驗:利用火山模型和地震模擬裝置,讓學生直觀感受火山噴發和地震的過程,理解其成因。 3. 地球內部結構探索:通過閱讀資料和觀看視頻,了解地球內部結構和地殼運動,建立地球內部與地表形態變化的聯系。 4. 自然力量模擬實驗:通過模擬風、水、溫度變化對巖石的作用,理解風化、侵蝕等自然過程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5. 地形模型制作:學生利用身邊材料制作包含兩種地形的立體模型,表征地形特征。 拓展活動 組織學生參觀地質博物館或地質公園,實地觀察地表形態的變化。 開展“小小地質學家”活動,讓學生收集資料,制作關于地表變遷的小報或PPT進行展示。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過程性評價 觀察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檢查學生制作的地形模型和模擬實驗報告,評價其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結果性評價 通過測試或作業形式,檢查學生對地表形態、地殼運動、自然力量等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 評估學生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責任態度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第十課時《火山和地震》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科學探究能力:通過模擬實驗和觀察,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能力。2. 科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分析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征及影響,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3. 科學素養: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危害,增強對地球科學的興趣和認識。4. 責任態度:通過了解火山和地震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其對人類的影響。教學難點:理解火山和地震產生的物理機制,模擬火山噴發和地震的實驗過程。三、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一)情境導入 通過展示火山噴發和地震的震撼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激發探索地球內部奧秘的興趣。 利用直觀的視聽材料,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同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火山為什么會噴發?”“地震是如何形成的?(二)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火山噴發現象探究 活動步驟:觀看火山噴發視頻,小組討論火山噴發的過程、原因及危害。 探究活動二:地震成因模擬實驗 活動步驟:使用酒精燈、土豆泥、番茄醬等材料模擬地震產生的巖層斷裂過程。 探究活動三:火山巖石分析活動步驟: 觀察火山巖石樣本,記錄其顏色、形態、紋理等特征,并討論其成因。 探究活動四:地震逃生演練 活動步驟:模擬地震發生時的情景,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避震和逃生演練。 探究活動五:火山地震災害案例分析 活動步驟:分組搜集國內外著名的火山和地震案例,進行小組討論和匯報。 通過視頻和討論,讓學生直觀感受火山噴發的威力,理解其成因和危害,培養觀察和分析能力。 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地震的成因,理解地殼運動的復雜性,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通過實物觀察,加深學生對火山巖石的了解,培養觀察力和分類歸納能力。 通過實戰演練,增強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火山和地震危害的認識,培養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三)生活應用 引導學生思考火山和地震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防災減災措施、地震預警系統等。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火山和地震知識的重要性,培養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知識總結 回顧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特征及危害,強調防災減災的重要性。 通過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同時強調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作業設計(一)、填空題1. 火山噴發時,熾熱的巖漿從____中涌出或噴出。答案:裂縫2.地震的能量大小用____來表示。答案:震級3. 火山根據活動狀態可分為活火山、____和休眠火山。答案:死火山4. 地震發生時,應選擇____作為避震場所。答案:安全場所、判斷題火山噴發對人類只有危害沒有益處。( )答案:×2. 地震波傳播速度在不同的巖石中是一樣的。( )答案:×3.地震時,應立即跑到室外空曠地帶。( )答案:×(應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有時應就地避震)(三)、選擇題1. 下列哪個選項不是火山噴發的危害?A. 掩埋城市和鄉村 B. 污染空氣 C. 帶來豐富的礦產資源答案:C2. 地震發生時,正確的做法是?A. 立即乘坐電梯逃生 B. 躲在桌子下或堅固的家具旁 C. 站在窗邊等待救援答案:B地球內部可以劃分為哪三個圈層?A. 地殼、地幔、地核 B. 地殼、大氣層、地核 C. 地殼、地幔、海洋答案:A(四)、簡答題1. 簡述火山噴發的成因。答案:火山噴發是由于地球內部巖漿在巨大壓力作用下沖破巖層,從裂縫中涌出或噴出。2. 地震發生時,如何科學避震?答案:地震發生時,應保持冷靜,選擇安全場所如桌子下或堅固的家具旁躲避,保護好頭部;如條件允許,應迅速跑到室外空曠地帶。火山和地震對人類生活有哪些影響?答案:火山和地震對人類生活有巨大影響,包括掩埋城市和鄉村、污染空氣、破壞道路和建筑等;同時,它們也能帶來一些有益的資源,如礦產資源和地熱資源。、實驗探究設計一個模擬火山噴發的實驗,并解釋其原理。實驗材料:酒精燈、三腳架、金屬盤、土豆泥、番茄醬、小勺子、玻璃棒等。實驗步驟:將土豆泥放在金屬盤上,堆成山的形狀,模擬火山體。2. 在火山體頂部挖一個小洞,作為火山口。3. 將番茄醬倒入火山口內,模擬巖漿。4. 點燃酒精燈,放在三腳架上,將金屬盤放在酒精燈上方加熱。5. 觀察火山體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直至番茄醬從火山口噴出,模擬火山噴發。原理:加熱使土豆泥中的水分蒸發,內部壓力增大,當壓力超過火山體表面的承受能力時,番茄醬(模擬巖漿)就會從火山口噴出,模擬火山噴發的過程。這個實驗展示了火山噴發是由于地球內部巖漿在巨大壓力作用下沖破巖層而噴出的現象。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