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2024魯教版八上物理走進物理第四節:走進實驗室by 劉66老師(2024魯科版)八年級上01觀察實驗室內容總覽02長度的測量03時間的測量04誤差05真題觀察實驗室看看跟教室有啥不一樣任務一觀察實驗室看看墻上的實驗室安全守則任務二觀察實驗室實驗儀器任務三彈簧測力計(Spring Balance)是由彈簧、掛鉤、刻度盤、指針、外殼、吊環組成的。彈簧測力計是一種測力大小的工具,運用于物理力學,彈簧的伸長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托盤天平,一種實驗室常用的稱量用具由托盤、橫梁、平衡螺母、刻度尺、分度盤、指針、刀口、底座、標尺、游碼、砝碼、銘牌等組成。精確度一般為0.1g,荷載有100g、200g、500g等電流表是指用來測量交、直流電路中電流的儀表。在電路圖中,電流表的符號為圈A。電流值以“安”或“A為標準單位。在初中時期,所用電流表量程一般為0~0.6A和0~3A電壓表是測量電壓的一種儀器。由永磁體、線圈等構成。電壓表是個相當大的電阻器,理想的認為是斷路。初中階段實驗室常用的電壓表量程為0~3V和0~15V。長度的測量常見的錯覺比較長短、大小、冷熱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計量物體長短、容積、輕重的物體的統稱。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于原始社會末期。因地域和國情不同計量統計方式不同。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并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 ,書同文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納米(n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國際單位制(法語: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符號:SI),源自公制或米制,舊稱“萬國公制”,是現時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標準度量衡單位系統,采用十進制進位系統。是18世紀末科學家的努力,最早于法國大革命時期的1799年被法國作為度量衡單位。國際單位制是在公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單位制,于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推薦各國采用,其國際簡稱為SI。刻度尺是以長度單位為標準作刻度記號,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為1mm,一般規格的學生量程為10cm、15cm、20cm ??潭瘸邷y量長度是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測量儀器正確讀數的基礎。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損,如已磨損則應重選一個刻度值作為測量的起點。其次看刻度尺的測量范圍(即量程)。原則上測長度要求一次測量,如果測量范圍小于實際長度,勢必要移動刻度尺測量若干次,則會產生較大的誤差。最后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長度值不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準確程度,而且還涉及到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應從實際測量要求出發兼顧選擇。本應在高中物理中的游標卡尺,出現在了2024魯教版八上第18頁游標卡尺(vernier scale),是一種測量長度、內外徑、深度的量具。游標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動的游標兩部分構成;從背面看,游標是一個整體,深度尺與游標尺連在一起,可以測槽和筒的深度。主尺一般以毫米為單位,而游標上則有10、20或50個分格,根據分格的不同,游標卡尺可分為十分度游標卡尺、二十分度游標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標卡尺等,游標為10分度的有9mm,20分度的有19mm,50分度的有49mm。游標卡尺的主尺和游標上有兩副活動量爪,分別是內測量爪和外測量爪,內測量爪通常用來測量內徑,外測量爪通常用來測量長度和外徑。游標卡尺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精度中等和測量尺寸范圍大等特點。可以用來測量零件的內徑、外徑、長度、寬度、厚度、深度和孔距等,應用范圍廣,屬于萬能量具。時間的測量時間(Time)是物質的永恒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稱為世界時系統。時、日、月、年、世紀的時間計量屬天文學中的歷法范疇。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t。在國際單位制(SI)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為s。注意: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實驗室里常用的計時工具是停表(機械停表和電子停表),這是我們在實驗室里常用的一種儀器。電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達到0.01秒。機械停表在讀數時,要分別讀出分(小盤:轉一圈是15或60分鐘,也有30分鐘的,特此補充)和秒(大盤:轉一圈為30或60s),并將它們相加。誤差誤差:一個量的觀測值或計算值與其真實值之差;特指統計誤差,即一個量在測量、計算或觀察過程中由于某些錯誤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變化偏離標準值或規定值的數量,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錯誤:錯誤的產生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或測量方法不正確造成的,這些是能夠避免的,也是不該發生的。常用的減小誤差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儀器、改進測量方法。真題1.(2023年泰山區期中真題T9) 同學們在體育課上測量跳遠成績時,下列測量工具合適的是( )A. 分度值是0.1mm 的游標卡尺 B. 分度值是1cm的15m 的卷尺C. 分度值是1mm的 2m 的鋼卷尺 D. 分度值是1mm 的米尺【答案】B【詳解】要測量學生們的跳遠成績,成績一般在3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達到1cm就比較適當,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就可以,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2023年泰山區期中真題T12)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br/>A.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B. 誤差是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產生的C. 長度測量中,為了減小誤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讀幾位的方法D. 選用精密儀器測量可以避免誤差【詳解】A.只要測量就一定存在誤差,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A正確;B.錯誤是不遵守儀器使用規則產生的,錯誤是可以消除的,故B錯誤;C.長度測量中,為了減小誤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估讀1位方法,最后一位為估讀值,讀的位數多了沒有意義,故C錯誤;D.選用精密儀器測量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避免誤差,故D錯誤。故選A。3.(2023年泰山區期中真題T16)如圖所示,物體A 的長度是______cm。【答案】1.75【解析】【詳解】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刻度尺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體A左端對應刻度估讀為12.00cm,末端刻度值估讀為13.75cm,因此物體A的長度為13.75cm-12.00cm=1.75cm4.(2023年新泰期中真題T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只要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并認真測量就可以消除誤差B. 測量中難免會出現錯誤,所以就會出現誤差C.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D. 選擇精密程度較高的工具或改進測量方法可以減小誤差【解析】【詳解】A.誤差不是錯誤,只能盡量減小,但不能消除,A錯誤;B.長度測量中一定存在誤差,但錯誤可以避免,B錯誤;C.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C錯誤;D.選擇精密程度較高的工具或改進測量方法可以減小誤差,D正確。故選D。5.(2023年新泰期中真題T9)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五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3.35cm、3.36cm、3.55cm、3.36cm、3.34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A. 3.352cm B. 3.39cm C. 3.35cm D. 3.36cm【解析】【詳解】從題中數據可知,3.55c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應去掉;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所以測量結果為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6.(2023年新泰期中真題T16)如圖所示,被測物體的長度為______cm【答案】1.40【解析】【詳解】如圖所示,是刻度尺,分度值為1mm,刻度尺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故物體長度為1.40cm。7.(2022年歷城區期中真題T16)用如圖甲所示的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所測鉛筆的長度為_____。圖乙中秒表所示的時間是_______s。【詳解】[1]圖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2.00cm對齊,右側與5.30cm對齊,故鉛筆的長度為3.30cm[2]圖乙中,秒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5min和6min之間,偏過中線;大盤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盤指針在37.5s,因此秒表讀數為5min37.5s,即:337.5s。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by劉66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