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通過感官來發現》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與作用在小學科學課程體系中,一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起著引導學生開啟科學探索大門的關鍵作用。本單元的《通過感官來發現》是學生認識世界、探索自然的基礎內容。它承接了學生對周圍環境的初步好奇,將這種好奇引導到利用感官進行系統觀察和發現的層面。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為后續更深入的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認知方法和技能基礎。(二)教材內容剖析感官介紹教材首先介紹了人體的主要感官,包括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能聞、舌頭能嘗、皮膚能觸摸等基本內容。通過生動的圖片和簡單的文字描述,讓學生對感官有初步的認識。例如,展示不同動物利用感官活動的場景,引發學生對自身感官功能的思考。感官活動示例列舉了一些利用感官進行觀察和發現的活動,如觀察水果的顏色、形狀,聽周圍環境的聲音,聞食物的氣味等。這些示例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材還設置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為什么我們能看到不同顏色的花朵?”等,旨在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三)教材編寫特點趣味性采用大量色彩鮮艷的圖片、有趣的故事和活動,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以小動物找食物的故事引入感官的作用。循序漸進從認識感官到利用感官進行簡單觀察,再到思考感官與發現之間的關系,內容編排由淺入深,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生活性教材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科學知識,體會科學就在身邊。二、整體設計思路(一)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設計教學活動時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場景出發,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體驗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二)感官體驗主導通過創設豐富多樣的感官體驗活動,讓學生全方位地感受和運用感官,如開展“感官大冒險”活動,設置不同的感官挑戰任務。(三)問題引導探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用眼睛看和用放大鏡看有什么不同?”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探索。(四)小組合作交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準確說出人體的主要感官及其功能。學會運用感官觀察周圍的事物,并能簡單描述觀察到的現象。(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親身體驗各種感官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分析能力。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驗證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意識到感官在認識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養成細心觀察、積極思考的科學態度。四、教學重點(一)認識感官及其功能讓學生清楚地了解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等感官的作用,這是進行后續觀察活動的基礎。通過直觀演示、實物展示等方式幫助學生認識。(二)運用感官進行觀察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身邊的物體、現象等,學會如何獲取感官信息,并能夠簡單表達出來。例如觀察水果的外觀、品嘗水果的味道等。五、教學難點(一)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并準確表達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在描述通過感官觀察到的現象時可能會遇到困難。教師需要耐心引導,提供一些表達的框架和詞匯幫助學生。(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感官進行探究讓學生學會將不同感官獲得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對事物更全面的認識,這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六、教學策略(一)游戲教學法設計各種與感官相關的游戲活動,如“蒙眼猜物”“聽聲辨物”等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和運用感官知識,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二)直觀演示法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展示實物等方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感官的功能和作用。例如,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細節,讓學生感受眼睛感官的奇妙。(三)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驗證,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如探究不同材質物體的觸感差異。(四)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觀察和發現,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神秘的禮物盒教師帶來一個裝飾精美的大盒子,里面裝著一些與感官有關的小物品,如鈴鐺、毛絨玩具、水果糖等。教師說:“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禮物盒,里面藏著很多有趣的東西,但我們不能直接打開看。大家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了解里面有什么呢?”設計意圖:通過神秘禮物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導學生思考利用感官來獲取信息,自然地導入新課。學生猜想與交流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說出自己想到的辦法。有的學生可能會說用耳朵聽有沒有聲音,有的說可以搖一搖盒子聽聲音來猜測等。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不同方法用到的感官。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初步讓學生意識到不同的想法與感官的聯系。(二)認識感官感官大聚會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人體不同感官的圖片,如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等,并依次進行介紹。對于眼睛,展示美麗的風景圖片,問學生:“我們是用什么看到這么美麗的圖片的呢?”引導學生說出眼睛。然后簡單介紹眼睛可以看到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等。以同樣的方式介紹其他感官。例如,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問學生是通過什么聽到的;拿出一塊香皂,讓學生聞一聞,引出鼻子的功能;展示一塊糖,問學生怎么知道它是甜的,介紹舌頭的功能;用一個毛茸茸的東西觸碰學生的手,讓學生感受皮膚的觸覺。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聲音、實物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清晰地認識不同感官及其功能,豐富學生的感知。生活中的感官應用教師展示一些生活場景的圖片,如人們在超市挑選水果、聽音樂、聞花香等,讓學生找出圖片中人們用到的感官。學生觀察圖片后進行回答,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沒有這些感官,我們的生活會有什么不同。設計意圖:將感官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三)感官觀察體驗活動觀察水果教師給每個小組發放一個水果,如蘋果。讓學生先用眼睛觀察蘋果的顏色、形狀、表皮的紋理等特征;然后用手觸摸蘋果,感受它的光滑程度、硬度等;接著讓學生把蘋果湊近鼻子聞一聞氣味;最后,教師切開蘋果,讓學生嘗一嘗味道。在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問:“用眼睛看和用手摸,你有什么不同的發現?”“蘋果的氣味和味道有什么聯系呢?”等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對水果的多感官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感官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描述觀察結果每個小組的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嘗試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通過感官觀察到的蘋果的特征。教師邀請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和提問。教師在學生發言過程中,糾正不規范的表達,引導學生更準確地描述。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交流分享,讓學生互相學習,拓寬思維。(四)探究感官的協同作用拼圖游戲挑戰教師準備一些簡單的拼圖,將拼圖的碎片打亂放在盒子里。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蒙上眼睛從盒子里摸出一塊拼圖碎片,然后通過觸覺感受其形狀,回到小組后向小組成員描述,小組成員根據描述猜測是什么形狀的碎片。接著,再讓一名學生不蒙眼,通過眼睛觀察碎片的形狀并告訴小組成員。比較兩次小組完成拼圖的速度和準確性。設計意圖:通過拼圖游戲,讓學生體驗只用一種感官和多種感官協同作用的不同效果,感受感官協同的重要性。討論與總結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拼圖過程中,只用一種感官和多種感官一起使用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引導學生總結出不同感官之間可以相互配合,幫助我們更準確、更全面地了解事物。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總結能力,深化學生對感官協同作用的理解。(五)拓展與應用校園感官探索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進行感官探索活動。讓學生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聽到的鳥鳴蟲叫、觸摸到的不同物體等。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記錄下自己通過不同感官發現的有趣事物。回到教室后,組織學生進行分享交流。設計意圖: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環境中運用感官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記錄能力。制作感官小手冊教師指導學生制作一本簡單的感官小手冊,將自己在本節課中學習到的關于感官的知識、觀察到的有趣現象以及自己的感受等記錄下來。可以鼓勵學生用畫畫、貼紙等方式裝飾自己的小手冊。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知識整理、創意表達等,同時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記憶。(六)課堂總結知識回顧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的感官及其功能、感官觀察體驗活動以及感官協同作用等。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一些關鍵問題,如“我們的眼睛能做什么?”“在觀察蘋果時,你用到了哪些感官?”等,鞏固所學知識。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強化記憶,確保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評價與鼓勵教師對學生在本節課中的表現進行評價,表揚學生在觀察、思考、合作等方面的優秀表現,如積極參與活動、認真觀察、小組合作默契等。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運用感官去發現更多有趣的事物,保持對科學探索的熱情。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