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觀察與比較》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一)單元地位本單元在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承接了第一單元對科學觀察的初步認知,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觀察的方法與技能。觀察與比較是科學研究的基礎方法,在一年級階段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有助于為今后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學會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并能對觀察對象進行比較,發現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二)教材內容結構本單元包括多個活動和內容板塊。例如有通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等基本屬性的活動,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觀察與比較的方法。教材還設置了一些觀察細節差異的內容,如找出兩幅相似圖片中的不同之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觀察力。同時,也涉及利用一些簡單工具輔助觀察與比較的初步內容,讓學生了解工具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三)與前后單元的聯系前面的第一單元讓學生對科學觀察有了初步印象,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和拓展。后續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運用在本單元學到的觀察與比較技能,去探索更多的科學知識。例如在研究植物的生長、動物的特征等方面,觀察與比較的方法將貫穿始終。二、整體設計思路(一)以學生為中心基于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他們逐步掌握觀察與比較的方法。例如以常見的文具、玩具等作為觀察對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多感官參與鼓勵學生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與比較。通過設置豐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不同感官獲取信息的差異,培養綜合觀察能力。(三)循序漸進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直觀到抽象的原則安排教學內容。先從物體的明顯特征比較開始,如大小、形狀等,再逐漸過渡到較為抽象的屬性比較,如聲音的高低、物體的輕重等。(四)融合生活與科學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意識到科學觀察就在身邊。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并嘗試用觀察與比較的方法去解決。三、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目標學生能夠了解觀察與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知道物體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大小、長短、顏色、形狀、輕重、粗糙光滑等,可以通過觀察與比較來發現這些特征。(二)科學探究目標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對物體進行觀察,并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觀察結果。學會比較物體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通過直接觀察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等,通過簡單實驗比較物體的輕重等。(三)科學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對科學觀察的興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如實記錄的科學態度。(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初步了解觀察工具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體會科學觀察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四、教學重點(一)掌握多種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眼、耳、手、鼻等感官進行觀察,并且能夠準確描述通過不同感官獲得的信息。(二)學會比較物體特征指導學生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等常見特征的方法,能夠區分不同物體在這些方面的差異。五、教學難點(一)綜合運用感官進行觀察一年級學生往往難以協調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并且準確表達出綜合觀察的結果。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和引導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難點。(二)比較抽象屬性對于物體的輕重等相對抽象的屬性,學生理解和比較起來有一定難度。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認識。六、教學策略(一)直觀教學法利用實物、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概念。例如展示大小不同的球、長短不一的鉛筆等實物,讓學生直接觀察比較。(二)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觀察與比較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學習。(三)游戲教學法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如“找不同”游戲、“比一比誰更快”等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觀察與比較的方法。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一個神秘的盒子,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盒子,你們猜猜里面裝了什么?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邀請學生到講臺前,通過觸摸感受盒子里的一個物體,但不允許看。師:請一位同學來摸摸盒子里的東西,說說你摸到了什么感覺?生:我摸到了一個圓圓的東西,有點硬。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運用觸覺進行觀察,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邀請另一位同學,通過聽聲音來猜測盒子里的物體。師:現在請另一位同學把耳朵湊近盒子,聽聽里面的聲音,猜猜是什么。生:我聽到了沙沙的聲音,好像是個會響的東西。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聽覺進行觀察,感受不同感官獲取信息的方式。最后打開盒子,展示里面是一個裝了豆子的塑料球。師:現在我們來看看盒子里到底是什么。原來是一個裝了豆子的球。剛才同學們通過摸和聽對這個球有了一些了解,這就是我們觀察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與比較。(二)觀察物體的特征認識不同的感官師:我們有很多感官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大家說說都有哪些感官呢?生:眼睛、耳朵、手、鼻子。師:非常棒。眼睛可以看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耳朵能聽到聲音;手可以觸摸物體的質地、溫度等;鼻子能聞到氣味。設計意圖:復習鞏固學生對人體感官的認識,為后續的觀察活動做準備。觀察文具的特征給每個小組發放一套文具,包括鉛筆、橡皮、尺子等。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你們小組的文具,用眼睛看看它們的顏色、形狀,用手摸摸它們的質地,然后和小組同學說一說你的發現。學生進行觀察和交流。生1:我的鉛筆是黃色的,長長的,摸起來很光滑。生2:我的橡皮是白色的,軟軟的。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文具,運用多種感官獲取信息,提高觀察能力,并在小組交流中鍛煉表達能力。比較文具的不同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這些文具。看看哪支鉛筆最長,哪塊橡皮最大。引導學生將鉛筆一端對齊,比較長短;將橡皮放在一起,比較大小。生:這支鉛筆最長,這塊橡皮最大。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文具的特征,讓學生學會比較物體大小、長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比較能力。(三)找不同游戲展示兩幅相似的圖片(例如教室場景圖)在大屏幕上。師:同學們,現在屏幕上有兩幅很相似的圖片,我們來玩一個找不同的游戲。看看誰的眼睛最尖,能找出圖片中的不同之處。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專注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找出不同之處并舉手回答。生:我發現左邊圖片里的窗戶開了一點,右邊的是關著的。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還有其他不同的地方嗎?生:黑板上的字不一樣多。設計意圖:在學生回答過程中,引導其他學生再次觀察確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相互學習的能力。(四)比較聲音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制造聲音給每個小組發放一些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如小鼓、鈴鐺、塑料片等。師:同學們,現在我們用這些物品來制造聲音,聽聽它們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學生操作物品發出聲音。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感受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差異,培養學生的聽覺觀察能力。比較聲音的高低、強弱師:請同學們仔細聽,小鼓敲得重和敲得輕,聲音有什么不一樣?生:敲得重聲音大,敲得輕聲音小。師:那鈴鐺和小鼓的聲音,哪個高哪個低呢?引導學生通過多次傾聽和比較,感受聲音的高低、強弱等特征。生:鈴鐺的聲音高,小鼓的聲音低。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建立對聲音高低、強弱等屬性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比較能力。(五)比較物體的輕重感受物體的輕重拿出兩個大小相似但重量不同的球,一個是實心塑料球,一個是空心泡沫球。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手里有兩個球,大家來感受一下它們的輕重。把球遞給學生,讓他們用手掂一掂。生:這個球重,那個球輕。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直接感受物體的重量,初步建立輕重的概念。用簡易天平比較輕重展示簡易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師:現在我們用天平來比較這兩個球的輕重。把球放在天平兩端,看看會發生什么?學生觀察天平的傾斜情況。生:重的球那邊會往下沉。設計意圖:通過使用天平進行比較,讓學生更準確地了解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六)總結與拓展總結本節課內容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觀察與比較。我們用眼睛看、耳朵聽、手摸、鼻子聞等方法觀察了物體的特征,還比較了物體的大小、長短、聲音、輕重等。大家說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觀察與比較呢?生:買水果的時候可以比較水果的大小。生:看動畫片的時候可以找不同。設計意圖:通過總結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拓展任務師: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家里的一些物品,比較它們的不同特征,并把你的發現告訴他們。設計意圖:布置拓展任務,讓學生在課后繼續進行觀察與比較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加強親子間的互動和科學知識的傳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