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八年級歷史(上冊)同步素養提升教案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單元解讀一、單元課標解讀【導論】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在農村建立根據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內容要求】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等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知道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質; 通過了解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毛澤東與朱德井岡山會師、古田會議等基本史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通過了解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歷程的史事,感悟長征精神。【素養目標】唯物史觀 了解北伐戰爭勝利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史實,理解中國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知道井岡山道路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是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時空觀念 識讀《北伐戰爭形勢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知道井岡山道路的開辟過程;識記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古田會議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內容;識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以長征路線為線索,加深對長征艱苦過程的了解史料實證 搜集、講述北伐戰爭的小故事,提高自學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觀看視頻、閱讀文字史料,了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等基本史實;利用文學和影視作品,感知長征歷史,形成歷史概念,認識時代特征歷史解釋 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了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經過和井岡山會師的重要意義,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遵義會議的作用及影響,形成對歷史事實的正確理解與判斷;探究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和取得勝利的原因家國情懷 學習國民革命時期英雄們敢為人先的社會擔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感;體會井岡山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體會先烈們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勇于獻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加深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單元教材分析【大單元綜述】本單元主要講述了國共合作展開國民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等內容。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以“黨內合作”的形式,開展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國民革命運動的浪潮中,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各地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然而,隨著形勢的變化,革命陣營內部發生劇烈分化。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先后發動政變,國民革命驟然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武裝起義。毛澤東將革命的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探索出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四次大規模軍事“圍剿”,但未能打破第五次“圍剿”,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中國共產黨率領紅軍歷經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長征,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大線索梳理】【大單元結構】【階段特征】總特征:國共關系從合作到走向對立。合作:進行國民革命運動,開展北伐戰爭。對立: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大概念整合】近代中國探索民主革命道路過程中走過的三條道路三、重難點分析1.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遭受的兩次重大挫折及挽救措施四、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通過第三、第四單元的學習,已了解到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處于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時期。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基于已掌握的學習內容,很容易承接本單元內容,學生易于接受。由于學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還須提高,所以針對本單元的重難點,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五、單元課時安排每課一課時,復習一課時,共四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