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八年級歷史(上冊)同步素養提升教案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一、課標內容通過了解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二、素養目標時空觀念:結合地圖,聯系上節課內容梳理日本侵略中國的過程,了解抗戰不同階段發生的重大事件。史料實證:通過展示歷史照片、閱讀歷史文獻等,了解日本侵華時所犯的罪行,認識日本軍國主義的本質。家國情懷:通過講述趙登禹、姚子青、謝晉元等人在抗戰中的英勇事跡,學習他們身上頑強不屈、保家衛國的優秀品質。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教學難點】第二次國共合作,南京大屠殺。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橫跨著一座氣勢如虹的石橋,它就是盧溝橋。盧溝橋始建于金代,設計科學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國名橋。2005年5月19日上午10點45分,盧溝橋上一位來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緩步走上因久經風霜而凹凸不平的橋面。在橋的中間,他突然雙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麗的盧溝橋下跪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二)新課探究(一)七七事變1.教師講述: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東三省,緊接著又向華北地區推進。到1936年,日軍已經從東南北三面包圍了北平城,戰爭一觸即發。2.教師提問:結合《盧溝橋事變形勢圖》,思考:日軍侵占華北早就蓄謀已久,為什么要先制造“盧溝橋事變”?學生回答:盧溝橋背靠宛平城,扼平漢鐵路,成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軍事上的必爭之地。3.教師提問:閱讀教材,說說出七七事變的概況。學生回答:①時間:1937年7月7日。②經過:7日晚,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日軍便炮轟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將士奮起抵抗。這就是七七事變。③意義: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4.教師拓展:在保衛北平的戰斗中,佟麟閣和趙登禹為國捐軀。今天北京有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就是為了紀念這兩位烈士。由于敵我力量懸殊,1937年7月底,北平和天津相繼失陷。(二)第二次國共合作1.教師講解: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軍。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共赴抗日前線。2.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第94頁文字。國共兩黨是如何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 學生回答:國共兩黨分別發表聲明,抗議日本侵略,表明抗戰立場,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不久,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3.教師講解: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4.教師強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是動員并團結全民族力量展開長期抗戰的根本保證,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三)淞滬會戰教師講解:為了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軍于1937年8月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出淞滬會戰中的英雄事跡有哪些?學生回答:姚子青率全營守衛寶山,與日軍苦戰3日,全營官兵壯烈犧牲;謝晉元率軍在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中國空軍首次參戰,擊落敵機3架,初戰告捷。圖片及材料展示材料 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須知若干華軍器械,猶未充分,但一般所認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種奇跡,自屬難能可貴。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倫敦《泰晤士報》(1937年11月28日)教師提問: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對抗戰初期的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學生回答: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四)南京大屠殺1.教師過渡:日軍進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作為戰時陪都。南京大屠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2.圖片展示:展示南京大屠殺圖片。3.教師強調:南京大屠殺是日軍進攻南京城后進行的屠殺,屠殺的對象是無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軍人和軍警。這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殘酷性和野蠻性。在南京大屠殺中屈死的30多萬無辜的生命向我們昭示的是人類用鮮血寫就的祈愿:反對戰爭、珍愛和平。4.教師提問:南京大屠殺說明了什么?給我們的啟示:學生回答:日軍占領南京后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體現了法西斯的殘酷性和野蠻性。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啟示:①我們應當牢記歷史,勿忘國恥。②中日兩國應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③增強綜合國力,加強國防建設,警惕日本右翼勢力。(三)課堂總結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侵略行為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而南京大屠殺是這無數災難中的一個典型?!扒笆虏煌笫轮畮煛?,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法西斯幽靈的復活,痛斥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抹殺侵略事實的險惡用心。板書設計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當堂演練( B ) 1.事變爆發后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出通電,指出平津與華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險已極端嚴重,要放棄與日寇和平茍安的希望與估計,全民族聯合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該“事變”是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皖南事變( A?。?2. (家國情懷)我國歷史學者馬振犢在評價七七事變時說:“七七事變之后,中國大地出現了全國性的、不分黨派、不分民族、不分地域性質的對日侵略抵抗,無論正面戰場、敵后戰場,還是政治經濟文化策略都全面抗戰化。”據此可知,七七事變A.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 B.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C.標志日本局部侵華戰爭開始 D.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B ) 3. 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這表明A.聯合政府建立起來 B.國共團結御侮局面開始形成C.抗日戰場發生轉折 D.國共兩黨間的矛盾因此消失( A?。?4.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發表宣言:“淞滬一隅,抗戰亙于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筑成壕塹,有死無退?!变翜麜鸬姆e極作用在于A.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B.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出現空前團結的抗日局面 D.保衛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D ) 5. 《拉貝日記》是對日軍暴行所作的原始記錄,通過對歷史的還原讓世人見證了南京歷史上的一次巨大創傷——屠殺了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這反映出日本A.擁有極強軍事實力 B.實行奴化教育的罪行C.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D.軍國主義的兇殘本質五、教學反思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能在尊重學生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認識南京大屠殺等歷史真相,從而培養學生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同時,通過問題引出材料,以材料展開問題,加上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養了學生史論結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論從史出的良好思維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