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八年級歷史(上冊)同步素養提升教案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課標內容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二、素養目標唯物史觀:通過探索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原因,體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推動歷史進程的發展。時空觀念:通過觀察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的地圖,概述日本侵略者如何一步步蠶食我國領土。史料實證: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料,知道東北抗聯奮勇抗日的史實,知道楊靖宇等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家國情懷:通過了解日本侵華的罪行,體會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辛歷程,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教學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每一年的9月18日,東北沈陽總要響起長長的警報聲,并且全國許多城市也會在這一天拉響警報,這是為了讓人們銘記1931年9月18日發生的九一八事變。你知道九一八事變是怎么發生的嗎 為什么這一天讓我們中國人難以釋懷,痛心疾首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二)新課探究(一)九一八事變1.學生歸納:課件出示九一八事變殘歷碑的圖片,閱讀教材,列表歸納九一八事變的概況。事變名稱 時間 地點 概況 結果 影響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 沈陽 日本關東軍炸毀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沈陽城,東北軍不戰而潰,日軍占領沈陽 100多萬平方千米的錦繡河山,全部淪于敵手 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材料展示:材料一 使滿蒙脫離中國本土,置于日本勢力之下,由日本來參與該地的主權,并由日本擔當該地的治安工作。惟欲征服……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今天之滿蒙地位……不僅在我國國防上,就是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 ——摘編自《田中奏折》材料二 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促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集團急于利用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材料三 20世紀30年代初,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忙于應付本國的經濟危機,無暇東顧;中國內部,蔣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圍剿”紅軍,無心北顧。這給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以可乘之機。教師提問:請同學們從中提煉出主要觀點,概括九一八事變的背景。學生分小組,自由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①日本很早就做好了侵略中國的準備。②中國東北是日本的生命線。③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忙于應付本國的經濟危機,無暇東顧。⑤蔣介石忙于在南方“圍剿”紅軍,無心北顧。3.教師提問:偽滿洲國于何時何地成立?執政者是誰?有哪些危害?學生回答:1932年,長春。執政者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危害是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致使東北3 000萬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4.教師提問:九一八事變后,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不愿做亡國奴的中國人奮起抗爭,中國的局部抗戰開始了。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回答:東北各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教師提問: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沒能阻攔住日本步步進逼的侵略,日軍占領整個東北后,又開始了新的圖謀,閱讀教材,說說一二·九運動的原因、口號和意義。學生回答:原因: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華北,策動“華北自治運動”,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意義: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教師總結: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三)西安事變1.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第91頁文字。說說西安事變爆發的原因。學生回答:(1)日軍侵占東北,侵略華北,使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變爆發的根本原因。(2)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感召了張學良、楊虎城。(3)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之心。(4)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西安事變爆發的直接原因。(5)西北地區成為抗戰的前哨陣地和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基地。2.教師講解: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引發了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強烈反響。如何解決西安事變,當時就有不同的看法。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國繼續打內戰。英、美兩國:主張和平解決,南京政府向張、楊妥協。蘇聯:主張和平解決,不希望中國打內戰。國民黨:討伐派(親日派何應欽)、和平解決派(親英美派)。中國共產黨:主張在團結抗日的基礎上和平解決。3.教師過渡: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從大局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并派周恩來赴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所以,西安事變之所以能和平解決,是當時各種政治力量較量的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不懈努力的結果。4.教師提問:回答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學生回答: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三)課堂總結九一八事變是近代中日關系的轉折點,是日本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為其獨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驟。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并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西安事變的發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預示聯合抗日局面的到來。板書設計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當堂演練( B ) 1. 1931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建立游擊隊、開辟游擊區的指示。中共陸續派出有關方面的負責人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赴東北等地組織開展游擊戰爭。這表明A.中國的全民族抗戰揭開了序幕 B.中國共產黨率先開展抗日行動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建立起來 D.國際社會已援助中國進行抗戰( B ) 2.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十日,《申報》報道:“(北平)各大中學生九日晨赴居仁堂,向何部長請愿,反對自治偽組織,要求團結救亡……”本次學生游行請愿的背景是A.國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 B.日本企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政府控制C.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D.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 B ) 3.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舉行抗日救國游行。12月底,平津學生聯合會組織“南下擴大宣傳團”,到工人農民中宣傳抗日救亡。這場學生的愛國運動A.成為扭轉國內時局的關鍵 B.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C.迫使國民黨放棄了不抵抗政策 D.提升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 D ) 4.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后,各派針對時局發表自己的看法,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當時,中共的態度是A.擾亂形勢,積極救蔣 B.討伐張楊,震懾中共C.擴大事態,挑起內戰 D.和平解決,聯蔣抗日( D ) 5. “在這件事上,作為一個軍人,我是應該被槍斃;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沒有做錯!”這是國民黨將領張學良對自己的評價。周恩來則稱張學良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是因為“這件事”的和平解決促成了A.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B.局部抗戰正式轉為全民族抗戰C.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五、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種資源,通過恰到好處的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思考、討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樹立對國家、民族正確的責任感以及人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習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理解、分析,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