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八年級歷史(上冊)同步素養提升教案第6課 戊戌變法一、課標內容了解戊戌變法的主要史事,認識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二、素養目標唯物史觀:運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的原理,分析戊戌變法發生的原因,探究變法的實質。時空觀念:利用時間軸,整理戊戌變法的發展脈絡,全面客觀掌握歷史事件。史料實證:制作百日維新中關于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歷史解釋:理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概念,全面理解戊戌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家國情懷:感受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和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事跡,激發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教學難點】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過程中,中國社會的各階級、階層有著不同的反應,并在尋求試圖擺脫這種局面的方法。前面我們學習了農民階級掀起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洋務派興辦的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而洋務運動也隨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而成了明日黃花。既然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都不能完成這一任務,那么,中國的資產階級又如何呢?(二)新課探究(一)康有為與公車上書1.教師提問:閱讀教材P30正文內容,并展示康有為、梁啟超的照片及其材料。康、梁二人聽到《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后有何反應?學生回答:反應: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教師提問:公車上書的結果是什么?學生回答:這次上書并沒有上達光緒帝,卻轟動京、滬,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教師提問:從公車上書這一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康有為、梁啟超是具有初步資產階級思想的愛國知識分子。那么,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梁等維新人士又進行了哪些運動?學生回答: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2.教師提問:閱讀教材,列舉一些著名的報刊,并說說它們宣傳了哪些思想觀點。學生回答:報刊 地點 代表人物 思想觀點《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國聞報》 天津 嚴復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二)百日維新1.教師講解:這些宣傳維新思想的活動擴大了維新派的影響,推動了人們覺醒,激發民眾探索救亡圖存之路,為戊戌變法作了有力的鋪墊。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獲知此事的康有為對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深感擔憂,于是上書光緒帝。光緒帝為其感動,接見康有為,表示“不甘作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事宜。教師提問:光緒帝作為一個封建統治者,為什么會支持變法呢 學生回答:光緒帝希望鞏固封建統治,有所作為,不當亡國之君;利用變法從慈禧太后手中奪回最高統治權;光緒帝自身的愛國保國、抵制列強侵略的情感。2.師生總結:閱讀教材第32頁文字,以表格形式歸納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由表格看出戊戌變法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 變 法 內 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文化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學生回答: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和領導的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3.教師講解:戊戌變法想要學習西方,興民權,發展資本主義,得到愛國知識分子的擁護和支持。但它觸犯了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掌有實權的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康有為、梁啟超先后出逃。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因此又被稱為“百日維新”。4.師生探究: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戊戌變法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為什么還會失敗 維新變法的失敗又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樣的歷史教訓 學生回答:原因:頑固派力量強大,掌握實權;維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沒有獲得群眾的支持。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要挽救民族危亡,企圖不觸動封建根基,走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5.教師提問: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三)課堂總結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符合歷史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繼續奮斗。(四)板書設計第6課 戊戌變法當堂演練( D ) 1.他既接受了儒學思想的教育,又在香港和上海對西方資本主義治理下的社會有了親身感受。中外貫通的學識和思想構建了他的維新改良思想體系。他可能是A. 林則徐 B. 曾國藩 C. 李鴻章 D. 康有為( C ) 2. (時空觀念)19世紀末,某女士在《女學報》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開,國勢日危。前月明詔特下,諭各庶民,皆得上書,夫民也者,男謂之民,女亦謂之民也。凡我同輩亦可以聯名上書,直陳所見。”“可以聯名上書,直陳所見”這一情形的出現是由于A. 太平天國的建立 B. 洋務運動的興起 C. 戊戌變法的實行 D. 中華民國的創建( C ) 3.清德宗(1875—1908年在位)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關于變法的時間,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 18世紀末 B. 庚子年 C. 光緒二十四年 D. 清朝中期( C ) 4. “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自此開展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改革。中國近代文教事業的各門類興起,幾乎都可以在戊戌變革中找到源頭。”戊戌變法中與材料聯系最密切的措施是A.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B. 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C.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 D.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C ) 5. 維新變法運動失敗了,但在那個時期的新式學堂和開設西學的書院里,出過黃興、蔡鍔等民主革命的風云人物;而隨之興起的學會,則為廣開民智介紹了西方的科學知識。由此可見,戊戌變法A. 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B. 改變了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C. 在思想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D. 直接導致民主革命蓬勃發展。五、教學反思本節課內在邏輯和線索清晰,重點需要把握百日維新的內容以及重要影響,在此基礎上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可以引導學生把本節的重要內容的因果關系、演變過程用圖示的方法呈現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