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 東漢的興衰》(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七年級上冊第十三棵《東漢的興衰》,西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級歷史第三單元是以秦漢王朝的興亡為主線,展示了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過程。秦漢的大一統在中國歷史發展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它確立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政治體制和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觀念,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認同心理。《東漢的興衰》是本單元第五課。主要講述光武帝劉秀順應統一國家建立與鞏固的歷史潮流,結束了西漢末年以來長期混戰的局面,重整封建統治秩序,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繁榮景象。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局面,導致了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二、學情分析我授課的主要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剛接觸歷史沒多久,對一些歷史概念很模糊,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但求知欲強,好奇心較重,參與積極性高。因此,需要老師對本課涉及概念進行講述,在課堂上給與他們充分的肯定,激發他們敢想敢說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三、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東漢興亡的基本脈絡,引導學生思考“光武中興”局面的形成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認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材料、觀察東漢文物圖片及文獻材料,分析東漢衰落的原因,逐步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初步形成運用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東漢的興衰史,認識到社會的安定是建立一個健康和諧國家的基礎。四、教學重難點(確立依據:課程標準、教材)1、重點:東漢的建立與光武中興處理方法:運用材料教學法引導學生歸納光武帝穩定政權采取的措施。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再現歷史場景,直觀感受東漢初期的興盛。2、難點:東漢滅亡的原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處理方法: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分析歷史事件受到知識積累和認知水平的限制,有一定的難度。教學設計運用圖標材料、文獻資料及圖示化抽象為具體,引導學生突破難點。五、教學方法講授法:用語言的方式系統向學生講授本課的知識;演示法:用PPT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活動;問答法:針對性的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六、教學過程總體思路: 根據本課的內容,我決定將以一條主線、兩個重點來突破重難點:主線即:東漢的建立、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走向衰敗、黃巾起義使東漢土崩瓦解)(關鍵詞:建立、中興、衰敗、瓦解)兩個重點:光武中興(背景、內容、作用)、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原因、影響)“一條主線,兩個重點”將這節課的內在結構與邏輯清晰地表達出來,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層層遞進、深入淺出。(一)導入新課:通過東漢時期的文物圖片《馬踏飛燕》和《東漢銅車馬》圖片導入。目的:通過學生熟悉的圖片營造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二)講授新課:(過程)1.自主學習,緊扣教材,構建基礎知識框架。2.合作探究,掌握重難點知識。環節一:東漢建(東漢的建立)東漢建立的背景探究一:展示劉秀的小故事以及《漢書王莽傳》的相關材料,創設問題,東漢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結合王莽當政時期和東漢初年社會情況的相關材料,師生共同探究光武中興的歷史背景。2.東漢的建立探究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找出東漢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等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地圖和時間結合,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環節二:光武中興(光武興)探究3:學生通過閱讀給出的材料,經過小組探究總結漢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鞏固措施。并且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光武中興作出簡單的歷史解釋。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展示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分析材料和小組協作的能力。環節三:人心亂(中興之下的隱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探究4:通過展示小故事,提問劉秀是通過什么人的支持才當上皇帝的?以及課本《東漢宅院畫像磚》和《陶院落》兩幅圖片,和相關史實、外戚梁冀驕橫統治的相關史料,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史實,體會東漢由治世到亂世的轉變。引導學生探究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和影響。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材料分析問題、歸納問題并且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突破難點。過渡: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統治集團內訌不斷,政治異常黑暗,最終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環節四:漢漸終(黃巾起義、漢亡)探究5:學生自主學習黃巾起義的過程以及結果。教師總結概括: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地方州郡亂作一團。→東漢王朝為加強對地方的統治,改刺史為州牧。→州牧割據,加速東漢王朝瓦解→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國,東漢滅亡。過渡:東漢王朝最終沒能實現長治久安,中國歷史又進入到由亂而治、由治而亂的惡性循環。那么,學習這段歷史,我們能從中感悟到什么呢?環節五:歷史的沉思(合作探究)探究6:西漢出現“文景之治”的盛世時期;東漢出現“光武中興”的繁榮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現有哪些共同原因?(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減輕家民負擔;統治者善于用人、納諫等等;)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用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問題。探究7:情感升華,展示經典言論:(孟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唐太宗李世民:水(百姓)能載舟,亦能覆舟。光武帝劉秀:天地之性人為貴東漢百姓: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得出結論:得民心者的天下。設計意圖:通過歷史反思,在情感態度上,讓學生意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性,以及社會的安定是建立一個健康和諧國家的基礎。4、課堂小結:課堂小結的目的是為了強化認識,整合教材,培養學生概括和總結的能力。本課的課堂小結概括為:一條主線:東漢的興亡的歷程;兩個方面:中興與衰亡。板書設計東漢的建立 二、光武中興三、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四、黃巾起義五:感悟歷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