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歷史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教案2024新版統編七年級歷史(上冊)同步素養提升教案第9課 秦統一中國一、課標內容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二、素養目標1.唯物史觀: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時空觀念:知道秦王嬴政滅六國的時間和先后順序,知道秦朝建立的時間、都城;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3.史料實證:掌握秦統一六國的史實以及鞏固統一的措施。4.歷史解釋:認識秦統一中國的條件和影響;理解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內容。5.家國情懷:認識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樹立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秦滅六國,鞏固統一的措施。【教學難點】秦朝確立中央集權制度。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秦朝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創建了流傳后世的政治制度、修建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城,非常具有代表性,那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這堂課,一起走進這個朝代——秦朝。(二)新課探究探究一:秦滅六國講解過渡: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秦軍一舉全殲趙軍主力40多萬人,打贏了戰國時期最大規模的殲滅戰,加速了日后秦統一中國的進程(一)統一的背景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第52頁,說說秦統一中國的背景。學生回答:廣大民眾企盼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商鞅變法后,秦國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實力;秦王嬴政的雄才偉略。教師點撥:統一的因素:戰爭帶來沉重災難,人民渴望統一;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增強,具備統一六國的條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愛惜人才,實施正確的統一方略;最根本原因還是社會經濟發展,統一成為歷史必然趨勢。(二)統一的過程教師提問:閱讀課本,結合“秦滅六國形勢圖”思考秦國是怎樣完成統一大業的?學生回答: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完成統一大業,秦朝建立,定都咸陽。教師提問:說說秦滅六國的先后順序體現了秦滅六國采取的是怎樣的策略 學生回答:這一順序體現秦滅六國采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三)秦朝的建立 (四)意義教師提問:秦的統一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教師點撥: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秦的統一有利于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有利于各民族交流和發展。探究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教師講解:秦王嬴政在完成了統一大業之后是如何鞏固統一的?如果繼續實行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舉呢?秦統一后為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秦朝創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閱讀教材第55-56頁,說說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學生回答:確立皇帝制度,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總攬全國的一切大權。皇帝之下,設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為“三公”,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三公之下,設置“九卿”,分別掌管財政、宮廷等事務。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郡和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縣制的普遍推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教師提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對以后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教師講解: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秦朝從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這就是中央集權;又通過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權力集中到皇帝自己手里,這就是君主專制。這樣就形成了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皇權是權力的中心。探究三:鞏固統一的措施(一)秦統一后面臨的社會問題(二)鞏固統一的措施1.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第54-55頁,說說秦始皇采取了哪些鞏固統一的措施。學生回答:(1)文化上,統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2)經濟上,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統一度量衡制度。(3)交通上,統一車軌和道路的寬度,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派人開鑿靈渠。(4)軍事上,統一了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教師點撥:統一文字,秦統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流行一種更為簡易的隸書。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對尺寸、升斗、斤兩作出了整齊劃一的規定。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從秦朝開始,圓形方孔這一貨幣形制為歷代王朝所沿用。統一車軌和道路的寬度,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交通網;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促進了水路交通的發展。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奪回被匈奴占領的地區。并在原有北方諸侯國長城基礎上修筑修筑西到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2.教師提問:請說說“萬里長城”的起點和終點。學生回答:西起臨洮,東到遼東。3.教師提問:觀察教材第56頁中的《秦朝形勢圖》,描述秦朝疆域四至范圍。學生回答:秦朝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三)課堂總結本課我們從完成統一和鞏固統一兩方面學習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建立統一國家可從時間、名稱、都城三個方面來了解,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可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軍事五個方面來把握。“統一”是本課的核心,本課所有內容都是圍繞“統一”來進行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四)板書設計當堂演練( D )1. 有學者認為,自秦始皇以后,中國人明白了自己的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雖有曲折,歷史大勢終歸是要回到統一國家的正軌上來。他意在說明A. 王室衰微的表現 B. 商鞅變法的背景C. 秦滅六國的過程 D. 秦朝統一的意義( D ) 2. “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段文字描述的歷史人物,創立了禪讓制 B. 分封制 C. 世襲制 D. 皇帝制( D ) 3. 湖北云夢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有一篇《封診式》,記載了一個鄉村里長發現麻風病疑似患者并向上報告的事例。通過此則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 休養生息的政策 B. 分封制度的推行C. 法律制度的嚴酷 D. 基層管理的狀況( D )4. 秦統一六國后,派兵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區,又遷徙50萬人到那里戍守,與越人雜居。其間為解決運輸困難、連接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而采取的措施是統一車軌 B. 修筑馳道 C. 修建都江堰 D. 開鑿靈渠( C ) 5. (家國情懷)盡管今天所有的中國居民都可以追溯為“中國人”,但這個詞匯對于前帝國時期卻是不恰當的。公元前3世紀,秦的征伐把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聯結起來。這表明秦的統一A. 促使華夏族形成 B. 推動了民族交融C. 增強了國家認同 D. 消除了六國隔閡五、教學反思本節課內容較多,內容比較復雜,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本節課的知識,搜集了大量圖片及一部分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由于時間有限,在后面知識內容講解上不是很充分,下次教學應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