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課程標準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二、要點夯實知識點一 從局部抗戰到開始全民族抗戰(1931-1937年)(八上P86-93)1.九一八事變:(1)背景:①日本侵華蓄謀已久。②為擺脫經濟危機(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2)經過: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以柳條湖事件為借口,炮轟沈陽城。(3)結果:日軍占領沈陽,東北淪陷。(4)影響: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開始局部抗戰。2.東北抗聯:(1)東北各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2)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3)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戰斗。3.一二·九運動:(1)背景:①華北危機:日本企圖吞并華北,1935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②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北平學生痛感“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2)時間、地點、人物:1935年12月9日、北平、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學生。(3)口號、結果:“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被鎮壓。(4)意義:一二·九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4.西安事變:(1)背景: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③張學良、楊虎城出于愛國熱情,與紅軍停戰,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④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親赴西安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2)目的:逼蔣聯共抗日。(3)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4)中共主張: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5)意義: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5.“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1)爆發: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士兵失蹤,炮轟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守軍奮起抵抗。(2)結果:佟麟閣、趙登禹殉國(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平津淪陷。(3)影響: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6.第二次國共合作:(1)背景: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2)共產黨:根據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葉挺任軍長。(3)國民黨:1937年9月,國民黨公開發表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共合法地位,以國共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局面開始形成。知識點二 日本侵華罪行(八上P93-94,P103-104)1.南京大屠殺:(1)時間: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后。(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罪行: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3)認識:南京大屠殺充分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本質;我們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復活。2.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掃蕩”和封鎖抗日根據地,華北鄉村成為焦土。3.淪陷區:政治上“以華制華”,扶植傀儡政權。1932年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1940年扶植汪精衛建立偽南京國民政府。經濟上“以戰養戰”,進行野蠻經濟掠奪,造成普遍饑饉和死亡;文化上,實行“奴化教育”。4.踐踏國際法:實施細菌戰和活人試驗,殘殺中國人民,推行慰安婦制度,約20萬中國女性遭受蹂躪。知識點三 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八上P96-103)1.釋義: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組織多次戰役抵抗日軍侵略。在敵后戰場,中國共產黨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展開人民游擊戰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2.正面戰場的抗戰(八上P96-99):(1)淞滬會戰①概況:1937年8月13日,日軍調集約30萬兵力進攻上海,中國先后出動70余萬兵力抵抗。民族英雄有:寶山守衛戰,姚子青;四行倉庫保衛戰,謝晉元。11月,上海失陷。②意義: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太原會戰:1937年9-11月,其中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3)臺兒莊戰役①背景:日軍占領南京后,沿津浦路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徐州,國民政府組織徐州會戰(1938年1-5月)。②概況:1938年3月,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取得山東臺兒莊大捷。③意義: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4)武漢會戰①概況:1938年6-10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中國部署約100萬人保衛大武漢,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役,其中江西萬家嶺大捷,擊斃日軍3 000余人。最終,中國軍隊有序撤出,武漢失陷,同期廣州失陷。②影響:a.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b.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軍對國民政府進行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國民黨反動派制造“皖南事變”反共)。(5)棗宜會戰:1940年5-6月,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6)第三次長沙會戰:①概況:1941年12月,日軍調集10余萬兵力,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拼死抵抗,取得會戰勝利。②意義: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此時,日軍偷襲珍珠港,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7)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皖南事變”,1944年初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3.敵后戰場的抗戰(八上P100-103):(1)平型關大捷①概況:1937年9月,日軍入侵山西,林彪率領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設伏,殲滅日軍1 000多人。②意義: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2)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①建立: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山東、蘇南等),展開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采取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麻雀戰等戰法打擊日軍,將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前線;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②發展鞏固: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雙減雙交”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政治上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堅持抗戰。(3)百團大戰(敵后戰場的抗戰)①背景:日軍為消滅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蠶食)②目的: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③時間、地點、指揮:1940年8月-1941年1月,華北,彭德懷指揮100多個團。④目標: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日偽據點。⑤意義: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4)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犧牲。知識點四 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指導思想(八上P105-106)1.中共七大:(1)時間、地點:1945年4至6月,延安。(2)內容:①政治上:制定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②組織上:選舉產生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當選中共中央主席。③思想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3)歷史意義: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為黨和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2.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1)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2)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對統一全黨的思想,指導全黨的行動,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3.延安精神: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里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精神動力,主要內容包括: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知識點五 日本投降及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八上P106-108)1.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中國14年艱苦抗戰取得勝利,臺灣也回歸祖國。(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2.抗戰勝利的主要原因:(1)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族抗戰。(2)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戰爭的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3)外部因素: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1945年8月,美國先后向日本廣島、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蘇聯對日本宣戰,出兵中國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3.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1)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3)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4)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5)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4.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三、真題演練1.(2024 興安盟)下列餅狀圖所示信息可用于佐證( )A.群眾踴躍抗戰是勝利的主要原因B.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戰中發揮了決定作用2.(2024 北京)如表內容是近代報紙《申報》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民族”“中華民族”兩詞的次數,導致這一變化的時代背景是( )1928年 1939年民族 1119 2369中華民族 183 372A.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 B.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C.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D.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3.(2024 棗莊)在音樂社團為抗日歌詞配曲活動中,老師呈現了詞作家田漢1938年寫的一首歌詞:將士的喊聲,震動了南部山東,敵人如鼠我如龍。保衛華中,中華民族不愿做奴隸,歌詞描寫的是( )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大戰 D.百團大戰4.(2024 自貢)話劇是以對話形式為主的綜合藝術。1937年,上海文藝界人士以戲劇為武器,集體創作了大型話劇,該話劇描述的歷史事件為( )第一幕:暴風雨的前夕第二幕:盧溝橋的抉擇第三幕:全民族的抗戰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 D.皖南事變5.(2024 菏澤)如圖是“圖說歷史一抗日戰爭”展覽活動中的一組圖片。這組圖片的主題是( )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戰斗 被服廠工人為部隊趕制夏裝 海外僑胞捐款購置飛機A.全民族的抗戰 B.正面戰場的浴血奮戰C.艱苦卓絕的敵后抗戰 D.海外僑胞的輸財助戰6.(2024 寧夏)張海鵬在關于抗日戰爭勝利原因的談話中說:“(甲午中日戰爭)50年后,中國終于一雪前恥,但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中國自身的努力。”“中國自身的努力”主要在于( )A.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B.堅持全民族抗戰C.反法西斯同盟援助 D.解放區土地改革7.(2024 蘭州)歌曲《長城謠》唱到:“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新的長城萬里長。”據此判斷。“大難平地起”指的是(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C.七七事變 D.南京大屠殺8.(2024 長春)“日軍侵占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材料表述的是一二 九運動的( )A.背景 B.過程 C.結果 D.影響9.(2024 綏化)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B.黃埔軍校的建立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D.北伐的勝利進軍10.(2024 廣元)抗日戰爭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下列抗戰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 史實 結論① 九一八事變 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② 西安事變 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③ 七七事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④ 平型關大捷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A.① B.② C.③ D.④四、知能訓練1.“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材料的主旨是( )A.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B.持久抗戰是奪取勝利的必由之路C.民眾支持紅軍抵抗侵略的家國情懷D.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2.陜甘寧邊區的一份文件中寫道:“政府的各種政策,應當根據各階級的共同利害出發……現在則工人、農民、地主、資本家,都是平等的權利。”該文件出臺的背景是( )A.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B.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C.全民族抗戰的需要D.人民解放戰爭的推進3.大會明確提出:“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這次大會( )A.制定了共同綱領 B.挽救了中國革命C.確立了最低綱領 D.指明了前進方向4.如表是一張關于臺兒莊戰役的知識卡片。其中錯誤的是( )臺兒莊戰役時間:1938年春軍事指揮:李宗仁戰果:殲敵1萬余人意義:正面戰場的第一個勝利A.時間 B.軍事指揮 C.戰果 D.意義5.在這場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成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抗擊和牽制了日本2/3以上的地面部隊和相當部分的海軍、空軍力量。這表明中國的抗戰( )A.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B.離不開其他國家和人民的積極配合和支持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D.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6.“調集精兵一百團,攪渾華北敵心酸。死傷洋鬼三千垤,塌毀橋梁幾十灘。”這說明百團大戰( )A.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B.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C.以陣地戰為主要的戰術D.促進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到來7.1936年12月12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聯共抗日。按照中華民國紀年法,西安事變發生于( )A.民國二十五年 B.民國二十六年C.民國二十七年 D.民國二十八年8.武漢會戰剛剛結束的1938年11月,日本大本營在新制定的《對華處理方略》中即明確寫道:攻占廣州、武漢后“以恢復治安為本,除特別需要外,可以說明武漢會戰( )A.是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仗B.滿足了日本的侵略意圖C.標志日軍軍力由盛轉衰D.迫使日本轉入持久戰9.史料的搜集、甄別、闡釋、運用是新課程下歷史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手段。日本的田中正明曾著有《“南京大屠殺”之虛構》一書,企圖為南京大屠殺翻案。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最有力的證據是( )A.電影作品《南京!南京!》B.歷史教科書中的記載C.侵華日軍老兵的回憶錄D.屠殺現場遺跡與當時攝制的新聞照片10.“‘雙十二’事件是我們國家存亡絕續的分野,我們自相斫殺的內戰,是要從此絕跡了,是馬上就要見之行動了。”這句話意在強調“‘雙十二’事件”( )A.抵御了帝國主義的入侵B.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C.揭開了局部抗戰的序幕D.成為了扭轉時局的關鍵11.材料一:1937年7月14日,朱德對奔赴抗日前線的紅軍將士說:日本強盜奪我東三省,復圖占外蒙,非滅亡我全國不止……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與日寇決一死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朱德自述》材料二:斯諾問:你認為在什么條件下中國人民才能夠消耗和打敗日本的軍隊?毛澤東回答說:三個條件可以保證我們的成功:第一,中國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目前在日本帝國主義勢力下受苦的被壓迫各國人民采取革命行動。——摘編自埃德加 斯諾《西行漫記》材料三:作為一個民族國家,中國是由于日本的大舉入侵和舉國抗戰體制的形成,才在當時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實現了統一,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自然也就促進了國民對國家發展的關心——摘編自楊奎松《抗戰燃起中國現代國家夢想》(1)材料一中日本為“奪我東三省”發動了什么事變?(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國人民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3)根據材料三,為什么說抗日戰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12.【中國共產黨與抗日戰爭】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摘編自《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分析《國共合作宣言》發表的歷史背景。材料二“所以,首先為了摧毀抗日戰爭的最大因素——國共合作勢力,攻下漢口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占領了漢口,并可能產生兩黨的分裂。”——摘編自復旦大學歷史系《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史料選編》(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中國人民進行頑強抵抗的事件并分析其對抗戰局勢產生的影響。材料三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援助中國進行的英勇抗戰并最終發起反擊是非常必要的——摘編自[美]羅斯福《爐邊談話》(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舉例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參考答案真題演練1-10 CCCCA BAACB知能訓練1-10 ACDDD BADDD11.(1)九一八事變。(2)國共兩黨合作;人民群眾的支持;世界反法斯國家統一戰線。(3)因為抗日讓國家統一,增強了國民對國家的認同程度,促進了國民對國家 發展的關心。12.(1)歷史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5年,日軍策動“華北自治運動”,中國民族危機空前;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戰開始。(2)戰役:武漢會戰(或保衛大武漢)。影響: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或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3)事例: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1940年下半年百團大戰;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全面抗戰路線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