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一、課程標準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等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知道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質;通過了解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毛澤東與朱德井岡山會師、古田會議等基本史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通過了解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歷程的史事,感悟長征精神。二、要點夯實知識點一 國民革命運動(八上P70-73)1.含義:1924-1927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合作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又稱“大革命”。(打倒列強,除軍閥)2.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1927年)(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①中共三大:1923年,正式決定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②國民黨一大:1924年,在廣州召開,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合作基礎),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2)第一次合作成果:①創辦黃埔軍校: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創辦。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②北伐勝利進軍3.高潮:北伐戰爭(1926-1927年)(1)目的: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2)主要戰場和戰役:湖南、湖北是北伐戰爭初期的主要戰場。葉挺率領北伐軍先鋒第四軍獨立團取得汀泗橋和賀勝橋戰役勝利,攻占武昌,基本消滅吳佩孚主力。第四軍被譽為“鐵軍”。(3)北伐成果:①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②推動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農村農民運動,城市工人運動,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動三次武裝起義,并取得成功)。(4)北伐勝利的原因:①國共合作;②正義戰爭,官兵英勇,工農支持;③共產黨員作先鋒;④戰術正確。4.失敗: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1)原因: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帝國主義支持國民黨內反動集團。(2)史實: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標志著國民革命失敗(帝國主義支持的新軍閥出現),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共合作轉為國共十年對立(1927-1937年)。(3)教訓: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才能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勝利。知識點二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八上P73-74,P117)1.建立和性質: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南京國民政府。2.統一全國:南京政府繼續北伐,1928年底,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3.中華民國:1912-1949年,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三個時期。知識點三 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八上P75-80)1.南昌起義:(1)背景:大革命失敗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學習蘇俄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取得勝利)(2)時間、地點: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地點:江西南昌(“軍旗升起的地方”)。(3)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巧記:柳葉煮粥喝)(4)經過:占領南昌→南下廣東途中損失嚴重→朱德、陳毅率領部分軍隊轉戰湘南。(5)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3.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發動。由于城市敵強我弱,起義軍嚴重受挫,為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三灣改編,黨支部建立在連隊上,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927年10月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孕育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斗爭”的井岡山精神。4.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分軍隊和湘南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兩軍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鞏固和擴大了井岡山根據地。5.古田會議:1929年,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會后毛澤東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6.工農武裝割據: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到1930年,全國各地創建了十幾塊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最大)。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7.意義: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井岡山道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進程,為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奠定基礎。知識點四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八上P81-84)1.背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轉移,博古、李德等人軍事上“左”的錯誤,共產國際指導脫離中國實際。2.經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中央紅軍8萬多人從瑞金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 湘江戰役(只剩3萬多人)→強渡烏江,占領遵義(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進入甘肅→1935年10月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3.遵義會議:(1)時間:1935年1月。(2)內容:①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3)意義:①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②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4.意義:(1)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2)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5.長征精神:(1)紅軍長征之“難”:敵人圍追堵截、自然環境惡劣、物質嚴重匱乏、黨內斗爭尖銳。(2)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三、真題演練1.(2024 廣東)如圖是中華民國十五年廣東陸豐縣農民協會減租證。該史料可用于研究( )A.國民革命運動 B.秋收起義C.人民解放戰爭 D.南昌起義2.(2024 淄博)詩史合一是毛澤東詩詞的鮮明特色。下列詩詞中反映長征時期革命斗爭的是( )A.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C.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D.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3.(2024 六盤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遭受的嚴重損失教育了黨和紅軍。糾正錯誤的軍事路線,挽救危機中的中國革命,成為全黨全軍的一致要求。為此( ?。?br/>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C.遵義會議 D.瓦窯堡會議4.(2024 巴中)“長征是中國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路,長征的勝利( )A.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B.播下了革命的種子C.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D.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5.(2024 綿陽)綿陽市青林口古鎮是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如圖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地開展宣傳工作時留下的石刻。宣傳語可以佐證的歷史事件是( )A.北伐戰爭 B.紅軍長征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6.(2024 貴州)某電視紀錄片對下圖這樣解說:“一座城市,因為一次重要會議與紅色結緣;一座小樓;一次會議,從此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解說詞中的“會議”( ?。?br/>A.明確概括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B.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D.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7.(2024 棗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系列的重要會議,對中國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的會議是( )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三大8.(2024 威海)如圖是中國近代某戰爭形勢示意圖。下列與該戰爭相關的詩句是( ?。?br/>A.帝制千年久,武昌首義催B.中山遺愿繼,北伐氣高昂C.火炬南昌舉,鐮錘耀九州D.天塹大渡橫,飛兵奪瀘定9.(2024 臨沂)如圖(來源:2022年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83頁)所示之處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場重要戰斗的地址。這場戰斗發生于( ?。?br/>A.國共合作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C.國共對立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10.(2024 遼寧)品讀紅色詩歌,傳承革命精神。與詩句“赤水金沙輾轉渡,雪山草地等閑飛”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南昌起義 B.紅軍長征C.平型關大捷 D.渡江戰役四、知能訓練1.以下事件與其內容或意義對應正確的是( ?。?br/>A.A B.B C.C D.D2.如圖中國共產黨發展史的示意圖中,“★”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br/>A.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B.國民革命運動C.“工農武裝割據”局面 D.一二 九運動3.如圖是2024年4月3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一行在黃埔軍校建校百年之際,來到黃埔軍校舊址參觀。這所學校創立的歷史背景是( )A.辛亥革命取得了勝利 B.五四愛國運動的開展C.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 D.國民大革命走向勝利4.如表為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表》,據此推斷,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變化的原因是( ?。?br/>時間 工人 農民 其他1927年 51% 19% 30%1928年 10% 76% 14%A.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與擴大B.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C.國民大革命運動蓬勃開展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5.廣州是一座具有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國共兩黨在這里實現了第一次合作,點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 )A.中共二大的召開B.國民黨一大的召開C.孫中山與中共研究改組國民黨D.中共三大的召開6.這次軍事行動,部隊從東南的群山之間到達西北的黃土高原,走了一個大寫的“L”,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這次軍事行動( ?。?br/>A.標志著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B.把中國革命的重心轉移到了農村地區C.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D.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7.某同學在復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時繪制了如下的思維導圖。圖中空格處應該填寫的主題是( ?。?br/>A.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B.中國共產黨的經濟政策C.解放區土地改革推進D.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建設8.如圖為1933年中共黨員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況。影響這一分布情況的主要因素是( )A.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B.中國革命從農村轉向城市C.工農武裝割據的不斷發展D.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9.下面是某歷史研究團隊進行“道路抉擇”專題復習時展示的學習成果之一,其主題應該是( )A.紅軍長征,完成戰略轉移B.農村中心,武裝奪取政權C.城市中心,軍隊武裝暴動D.民族團結,抵抗日本入侵10.“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边@首北伐軍歌中要除的軍閥不包括( ?。?br/>A.段祺瑞 B.吳佩孚 C.孫傳芳 D.張作霖11.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材料一:(1)指出材料一中圖片.見證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分析其歷史意義。材料二:1927年到1929年中國共產黨大事記(部分)(2)將圖中①、②、③處補充完整。從材料二中任選一歷史事件,仿照示例,進行說明。(示例除外)示例:史事D,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材料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3)依據材料三判斷,遵義會議召開的地點在。(填寫字母)結合所學12.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歷經抉擇,保家衛國,熱血筑中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迅速撤離南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一部分轉移到海陸豐地區,同當地農民武裝匯合,經贛南、粵北進入湖南,開展游擊戰爭。——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材料二:“我們應該拒絕那種冒險的沒有勝利把握的戰斗。因此紅軍必須經常地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告全體紅軍指戰員書》(1935年2月)材料三:三取消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備注: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該宣言)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起義”是指什么事件?該事件具有什么歷史意義?該事件后,中國共產黨選擇了哪一革命道路?(2)材料二中所述作戰策略具有什么特點?這一戰略的出現與哪次會議相關?該會議主要內容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文件之所以能夠被國民黨認可并發布主要是因為哪一事件的和平解決?宣言中,共產黨做出了哪些讓步?請說明該文件發表的意義。參考答案真題演練1-10 ABCBB BBBCB知能訓練1-10 CCCAB DDCBA11.(1)中共一大召開;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2)①:南昌起義;②:八七會議;③:井岡山。如:史事A,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史事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是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3)B;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12.(1)事件:南昌起義。歷史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革命道路:選擇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2)特點:機動靈活。會議:遵義會議。主要內容: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3)事件:西安事變。讓步:取消蘇維埃政府;取消紅軍番號。意義: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