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外國的傳世名作》1、了解《格爾尼卡》的基本信息及創作背景。2、了解畢加索的的立體主義風格特點。學習目標:1.學習重點:感受畫家通過立體主義風格表達的對法西斯暴行的憤怒之情。2.學習難點:理解畢加索選用立體主義風格表達《格爾尼卡》的創作沖動。重點、難點:主題:現代世界的藝術與技術納粹德國館 頂部為鷹蘇聯館 不銹鋼群雕創作背景創作背景1937年巴黎世博會西方現代美術最具創造性和影響力的大師作家簡介作家簡介巴勃羅·畢加索(1881-1973)(自學課本第3頁)《格爾尼卡》的繪制過程創作過程創作過程高3.49米、長7.76米,現藏于西班牙馬德里蘇菲亞王妃藝術中心 1937年 畢加索(西班牙)作品分析作品分析《格爾尼卡》作品分析作品分析1937年7月巴黎世博會中的西班牙館這幅作品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伊曼紐爾·波普根喬夫立體主義立體主義繪畫也稱“立體派”,代表人物有畢加索、勃拉克等。立體主義徹底打破了西方傳統寫實繪畫的造型方法,強調把客觀物象分解成若干部分,在按畫家主觀表現的需要組合在一起,形成稍顯怪誕的視覺形象。拓展:立體主義雖然是繪畫上的風格,但對20世紀的雕塑和建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音樂家》 勃拉克傳統寫實立體主義知識分享作品分析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風格突破單一視角,將形象分解、拼貼 ,重組成新形象。作品分析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風格側面的額頭和鼻梁正面的鼻子和嘴正面的眼睛側面視角的牛頭立體主義風格的牛頭你能分析出畢加索是怎樣重組出《格爾尼卡》的牛頭形象嗎?討論探究為什么畢加索選擇立體主義來表現《格爾尼卡》?我是依我所想來畫對象,而不是依我所見來畫的。《格爾尼卡》回歸西班牙《格爾尼卡》的反戰意義《格爾尼卡》的評價《格爾尼卡》的現實意義課后拓展1981年《格爾尼卡》回歸西班牙紀念郵票《格爾尼卡》回歸西班牙美國歸還《格爾尼卡》課后拓展《格爾尼卡》的評價《劍橋藝術史》指出:“破碎的形象、驚恐的氣氛和災難的象征都混合于一體,是《格爾尼卡》成為本世紀少數幾幅真正具有大眾意義、使用大眾語言的大眾作品之一?!?br/>課后拓展《格爾尼卡》的反戰意義1997年格爾尼卡轟炸60周年德國總統羅曼·赫爾佐克就當年的轟炸事件表示“認罪”,并請求寬恕。格爾尼卡大轟炸幸存者路易斯·伊里昂回信:納粹的轟炸沒有使我們心懷仇恨或產生報復性心理,相反,我們更加強烈的渴望和平。課后拓展課堂練習要求:1.在全開素描紙上由全班同學共同完成。2.可使用繪畫或剪貼的方式完成作品。課堂作業請同學們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模仿《格爾尼卡》的立體主義風格創作一幅作品。突破單一視角,將形象分解、拼貼 ,重組成新形象。謝謝觀看!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