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主線貫穿式教學模式是指以一條主線將一課中的所有子目串聯起來的教學方法。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理清所有子目的邏輯關系,將所講內容通過人物、問題等排列成聯系緊密,前后有序的教學環節,學生沿著教學主線體驗、感悟歷史。通過這樣的設計,教學內容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學習素材得以豐富,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全面有邏輯的知識體系,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七單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中的第一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本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接第19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民國初年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等的失敗使國民黨對革命力量產生新認知,促進了國共合作的形成;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導致社會矛盾尖銳以及新文化運動解放思想為五四運動奠定了基礎。同時本課下接第21課《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國民革命失敗后,國民政府加強了獨裁統治。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了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發動了一系列起義,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紅軍長征的勝利,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本課分為三個子目,分別是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意識到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性,推動了國共合作,三個子目之間邏輯緊密。學生情況分析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三課,對基本史實已經有所了解。高一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對經驗材料的熟記,開始企圖進行理論的概括,不過他們還不善于進行這種理論的概括,因此,本節課采用主線貫穿式教學法,將各個子目貫穿起來,同時圍繞李大釗的人生經歷,設計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中共一大與二大的不同點、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等理論,使學生通過基本史實逐漸形成理論概括。教學目標通過分析史料,歸納五四運動的背景、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基礎,國共合作的原因。(素養目標:史料實證)通過補全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時間軸,分析李大釗年譜(節選)、北伐戰爭年表,閱讀共產黨早期組織地圖、北伐戰爭示意圖,能夠將基本史實定位到特定的時空框架中,總結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基礎、國共合作的原因以及國民革命的歷史意義。(素養目標:時空觀念)通過分析文字史料和歷史地圖,解釋五四運動的性質和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地位與作用,國民革命運動的積極影響。(素養目標:歷史解釋)通過對比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文件,認識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的國情做出目標調整,理清中共二大的變化;通過分析李大釗犧牲的歷史背景,學會解釋國共合作失敗的原因和中國共產黨汲取的經驗教訓。(素養目標:唯物史觀)通過學習李大釗的人生經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感悟李大釗的愛國精神,認識中國先輩的英勇犧牲,學生加深愛國主義精神。(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對中國革命深遠的影響;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教學難點中共革命綱領的理解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 影視片段(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習法、主線教學法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圖片并解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大廳里,擺放著一件編號為0001的國家一級文物,它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就義的絞刑架。” 【學生】聽課 通過熟悉的人物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一、李大釗與五四運動 探究一:五四運動前的中國社會【教師】展示《慶祝歐戰之勝利》和《秘密外交與強盜世界》兩則材料,提問:“這段時間發生了什么?”【教師】講述:“消息傳到國內,激起人民郁積已久的憤怒,‘郁積已久’一詞說明了什么?”【教師】提問:“那么當時中國還有什么問題?【教師】出示李大釗撰寫的《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總結出馬列主義和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五四運動的發生。探究二:五四運動中的李大釗材料一: 一千八百九十年的五月一日是什么日子。那一日是什么人有什么舉動。才把這日做成了一個“五一節”?那個日子是世界工黨第一次舉行大祝典的日子!是世界工人的唯一武器——“直接行動”造成的日子!是世界工人的神圣經典頒布的日子!——李大釗1919.5.1《五一節雜感》【教師】出示材料,提問學生;“李大釗在五四運動前做了什么,對五四運動有什么作用?”材料二: 一次,為了救援被捕學生,大家集隊往政府情緣。隊伍走到國務院門前,只見鐵門緊閉,門內架著機關槍。守常憤怒異常,一個人跑出隊伍沖將上去。大家趕忙上前把他拖住。真是又英勇又危險。——高一涵《回憶五四運動時期的大釗同志》【教師】出示材料,講述:“五四運動中大批學生被捕李大釗作為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積極救援被捕學生。”材料三: 知識階級與勞工階級打成一氣。——李大釗【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打成一氣”是什么意思,并講述五四運動后期發生“三罷”運動的基本史實,同時展示圖片。探究三:李大釗希望中的五四運動【教師】出示《北京市民宣言》,并講述:“在六月份,陳獨秀和李大釗兩人積極散發《北京市民宣言》,在其中,他們提出了對政府的五點要求,根據已學,實際上五四運動達成了哪幾項內容?”探究四:李大釗眼中的五四運動材料四:非有深仇與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強權壓迫公理者,無論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應排斥之!故鄙意以為此番運動僅認為愛國運動,尚非恰當,實人類解放運動之一部分也。——李大釗【教師】出示材料,提問;“李大釗是如何評價五四運動的?結合課本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思考五四運動的意義。” 【預設答案】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預設答案】說明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只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預設答案】①社會矛盾尖銳;②新文化運動發展【預設答案】動員作用,發動學生進行罷工游行。【學生】閱讀材料,一邊聽課一邊思考。【預設答案】呼吁除了知識階級以外的勞工階級也要參與到五四運動中來。【預設答案】①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②罷免曹陸章三人;③釋放被捕學生【預設答案】①……愛國革命運動;②……思想啟蒙運動;③……社會革命運動;④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⑤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通過兩則材料,形成對比,加深學生對巴黎和會上“強權戰勝公理”的理解,推動學生學習五四運動的背景,培養史料實證素養。用五四運動中李大釗的材料,一方面推動學生學習五四運動的過程,一方面讓學生感悟李大釗在五四運動中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結合初中所學知識,加深對五四運動的理解。旨在讓學生聯系初中所學知識,以對比的方式再次學習五四運動的結果,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李大釗對五四運動的評價為切入口,引出習總書記的講話,推動學生分析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二、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教師】播放“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的視頻【教師過渡】;“在散發《北京市民宣言》的過程中陳獨秀不幸被捕,后來李大釗將陳獨秀送出北京,在路上他們決心要建黨,那么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人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做了哪些努力?”探究一:李大釗等共產黨人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做了哪些努力?1、組織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教師】出示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圖,引導學生結合視頻總結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組織基礎。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教師】出示未完成的時間軸,讓學生補全時間軸,提問;“這些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組織和著作是如何影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國際支持:共產國際的幫助。材料:共產國際派遠東局局長維金斯基……來中國,李大釗……對籌建中國共產黨取得一致意見。不久,他介紹維金斯基導上海會見陳獨秀。——李新《李大釗》【教師】展示材料,引導學生歸納出共產國際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國際支持。4、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發展壯大。材料:1920年,全國工人發展到194.60萬人,其中上海有近51.38萬人,占全國工人總數四分之一。——《上海勞動狀況》1920年【教師】展示材料,引導學生從階級基礎的角度歸納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探究二:革命面貌“新”在哪?【教師過渡】:“在李大釗等人以及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得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那么中國的革命面貌‘新’在哪?”。【教師】引導學生從革命道路、指導思想、革命政黨、領導階級和凝聚力量五方面總結“新”在哪?【教師】解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新民主主義革命雖然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但就其本質而言,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材料一:(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3)消除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4)聯合第三國際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材料二: 大會通過的宣言實際上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教師】出示材料一和材料二,引導學生分析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革命對象和奮斗目標,解釋二者的不同之處,并提問中共二大較中共一大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問題。【學生】聽課。【預設答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學生】閱讀課本,并結合教師的講解,總結出共產國際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國際支持。【學生】思考問題,并嘗試回答。【學生】聽課并嘗試回答問題。【預設答案】中共一大的革命對象是資產階級,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共二大的革命對象是封建軍閥、國際帝國主義,奮斗目標有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最低綱領是……,最高綱領是……。中共二大在中共一大的基礎上增添了最低綱領。說明中國共產黨充分結合了中國的國情和革命性質。 通過一段視頻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興趣,并為后續學習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基礎。通過文字材料、地圖以及時間軸,推動學習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基礎,并培養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素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比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掌握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區別,培養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三、李大釗與國共合作 【教師】出示郵票圖片【教師過渡】:“雖然李大釗并未出席中共一大,但是他為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做了許多前期準備,并且在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過程中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1989年,中國郵電部為紀念李大釗誕生100周年,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畫面中央為李大釗,但是背景確是國民黨一大結束后,孫中山走出會場的情形。這張郵票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探究一:國共因何走向合作?【教師】提問:“那么國共是因何走向合作的呢?”【教師】出示《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引導學生分析中國共產黨方面為何決定國共合作。【教師】講述中共三大通過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的基本史實。【教師】出示李大釗年譜(節選),提問:“哪些因素促進了國民黨通過國共合作的的方案?”【教師補充】:“應邀”“致電”“被指定為”可以看出國民黨是比較主動的推動國共合作的,結合已學知識,思考為什么國民黨也是一個比較主動的角色呢?”探究二:李大釗因何犧牲?【教師】出示李大釗被執行死刑的報刊截圖。【教師過渡】;“當國共合作進行國民革命運動幾年之后,李大釗被軍閥張作霖逮捕,不過李大釗的犧牲還與蔣介石有直接關系,本來是合作關系的國共,現在卻走向了破裂,這背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材料一:上海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發生不久,蔣介石即密電張作霖,“將所捕黨人速行處決,以免后患”。——《中國共產黨北京歷史 第1卷》【教師】出示材料一,提問:“本來與共產黨合作的國民黨此刻又為什么要對李大釗等人‘速行處決’呢?”【教師補充】四一二政變后,汪精衛又發動了七一五事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教師】再次提問:“那么為什么國共合作會破裂呢?”【教師補充】講述當時國內外的情況,引導學生從帝國主義的干涉以及共產黨的問題完善國共合作破裂的原因這個問題的答案。【教師過渡】:“失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從失敗中總結出經驗教訓,國共合作的失敗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歷史教學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經驗教訓。探究三:如何評價國民革命運動?【教師過渡】:國民革命運動最后的結果是失敗的,那么在國共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取得一些成果呢?“【教師】出示北伐路線示意圖和北伐大事表,要求學生補全表格,并進行小組討論,探究國民革命的積極意義。【教師】補充:“李大釗在被執行死刑之前,說‘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卻永遠絞不死共產主義!’,這又說明了什么?” 【預設答案】國共合作。【學生】聽課并嘗試回答提問。【預設答案】中國共產黨力量弱小,需要和國民黨一起完成國民革命運動。當時共產國際也在推動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預設答案】共產黨積極跟進國共合作。【預設答案】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中都不成功,此時他們也認識到了共產黨的作用,因此希望和共產黨合作。【預設答案】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預設答案】國民黨背叛了革命。【學生】聽課。【學生】聽課并思考。【預設答案】①我們吸取了統一戰線的經驗,并用于抗日戰爭中;②北伐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③我們要堅持武裝斗爭……【預設答案】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在北伐的過程中不斷壯大。 通過郵票和圖片的對比,引出國共合作。通過分析《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推動學生從中國共產黨的角度分析國共合作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過李大釗年譜,推動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從國民黨角度探究國共合作的原因。以李大釗犧牲的新聞報刊為切入口,引出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的史實,并以此引出國共合作失敗的原因。通過地圖和北伐大事表,培養時空觀念,使學生掌握北伐戰爭的基本信息,國民革命的積極意義,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課堂小結 【教師】帶領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教師】進行深華:“李大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榮的一生,他身上體現出的愛國愛民、信仰堅定、忠誠擔當、無私奉獻、敢于斗爭、勇于獻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風范,至今仍綻放著耀眼光芒。他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壯麗的篇章,為中國共產黨人作出了表率,他的崇高革命精神、偉大人格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學生】回顧、總結本課內容并朗讀《青春》。 使學生形成對李大釗等中國先輩的尊敬之情,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學反思該教學設計主要采用主線貫穿式教學模式,以李大釗的生平為線索貫穿本課的三個子目,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邏輯結構,拉近學生與歷史間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但是由于以李大釗為線索,課件中盡量使用與李大釗有關的文字、圖片史料才比較能突出李大釗的主線地位,因此在史料搜集上存在難度和缺陷,比如尚未完全做到完全以與李大釗有直接關系的材料說明五四運動的背景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基礎,需要在擴大閱讀面和搜集資料的能力上做出改變和提升。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