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學案)【課程標準】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創新的新成就。【素養目標】唯物史觀:認識制度的變化與創新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時空觀念:認識從漢到隋唐時期的制度所處的特定的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解讀多種類型的史料,印證魏晉南北朝及隋唐制度演變的特點及影響。歷史解釋:分析魏晉到隋唐時期君主專制強化的特點。家國情懷:體會制度創新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樹立創新意識,以史為鑒。【核心概念】九品中正制 科舉制 三省六部制 租庸調制 兩稅法【學習內容】一、破士族入仕之權——選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背景:方式:標準:2.科舉制【拓展提升】根據材料指出科舉制的創新之處,并結合所學分析其進步性。項目 內容摘編 創新之處考試科目 隋代貢舉科目有秀才、進士、俊士、明經四科。 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發展。唐武則天前后,增加了五經、三經及學究一經,創立了殿試和武舉。應舉人資格 唐代曾規定,“如跡涉疏狂,兼虧禮教,或曾為官司科罰……不得申送入”;宋代規定“犯刑責,不孝不悌、為害鄉里”等不得應舉。唐以前均規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規定工商業者改業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規定:“如工商雜類人內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考試方法 唐代科舉考試并不糊名,應考者姓名對主司是公開的;宋代采取封彌制,亦稱糊名法,是將試卷上的舉人姓名、年甲、三代、鄉貫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號,以防考試官在評定試卷時徇私作弊。【答】 進步性:【深化拓展】回顧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歷程,分析其發展趨勢。【答】 發展趨勢:二、破士族秉政之勢——中央官制思考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施行有何意義?材料 唐太宗時常給品位較低的官員以宰相名號,擴大任用宰相的范圍。——教材P41頁材料 唐代宰相是委員制。最高議事機關稱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詔書名義頒布者,事先由政事堂開會議決。送進皇宮劃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蓋印中書、門下之章發下。 ——錢穆《國史新論》【答】 意義:【拓展提升】回顧中央官制的發展沿革歷程,思考中樞權力體系的演變趨勢。【答】 趨勢:三、破士族割據之財——賦稅制度1.從租調制到租庸調制思考 結合教材和材料指出其土地制度及與其配套的賦稅制度。材料 (孝文帝)于太和九年頒布了均田令,主要內容為:授予男女、奴婢和耕牛40至20畝不等的露田,死后應歸還于國家;授予男女20至5畝的桑田或麻田,身死不用歸還。在此基礎上,規定均田民除丁男負擔征戍、雜役外,一夫一婦出帛或布一匹、粟二石。唐初,國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則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標準,交足二十天的數額以代役,這稱作庸,也叫“輸庸代役”。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答】 土地制度: 賦稅制度:思考 “輸庸代役”有何意義?【答】 意義:2.兩稅法思考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填寫兩稅法的內容,概括其創新之處,并分析其利弊。租庸調制 兩稅法基礎 均田制 均田制瓦解征稅稅額 稅額固定 量出制入征稅標準 人丁征稅項目 田租、戶調、力役、雜稅等征稅對象 授田農民征收形式 征收實物征稅次數 旬輸月送(不定時)材料 每州各取大歷中一年科率錢谷數最多者,便為兩稅定額。此乃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第一條》材料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N乙郧髮?,斂索無冬春。織絹未成匹,繅絲未盈斤。 ——《白居易集》卷2《重賦》材料 曷嘗觀于富人之稼乎 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畝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鋤耨铚艾相尋于其上者如魚鱗,而地力竭矣。 ——《蘇東坡全集·前集》【答】【知識檢測】1.古代中國的某項制度的實施,適應了普通地主勢力發展的需要,對于封建政治的新陳代謝和良性循環具有積極意義。該制度是指(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漢代的中外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隋唐時代的科舉制2.“(曹)魏以中書、尚書為主;兩晉中書地位更加重要,門下逐漸崛起、與中書分權;南北朝時期,逐漸形成中書、門下、尚書三省,把皇帝下面的最高政務核心(以丞相為首的三公)分割成為決策、審議和執行三個職能比較明確的系統?!比≈频男纬?,其目的是( )A.推進民主決策 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強中央集權 D.強化君主專制3.唐玄宗時,以中書省事務繁多、文書多雍滯,選用一些文人與集賢院學士分掌制詔書敕,后正式改名為“翰林學士”。安史之亂后,“軍國多務,深謀密詔,皆從中出”,被稱為“內相”。這一做法表明( )A.權力運行機制遭破壞 B.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C.三省六部制正式廢除 D.官僚政治體制基本確立4.下表中詩句反映出兩稅法( )白居易 “胡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br/>柳宗元 “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br/>杜荀鶴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br/>A.取消戶稅,夏秋兩征 B.制度缺陷,現實困境C.簡化稅目,統一稅制 D.將役折錢,賦役合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