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一、課程標準
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和《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
了解戊戌變法的主要史事,認識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知道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事,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二、要點夯實
知識點一  洋務運動(八上P20-23)
1.原因:清朝統治內憂外患。(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太平天國運動等農民起義)
2.目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3.時間、人物: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央—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巧記:曾李左張)
4.內容:
(1)經濟:前期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近代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與湖北織布局等)。
(2)軍事:建立新式海陸軍。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海軍:組建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規模最大)等海軍,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
(3)教育:興辦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設立翻譯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
5.結果:甲午中日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6.作用:
(1)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發展了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
(2)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3)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局限性(敗因):(1)地主階級自救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
(2)只學習西方技術,不改封建制度,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8.啟示:地主階級不能救中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要相適應。
知識點二 邊疆危機(23年八上P22-P24)
1.美、日侵略臺灣:19世紀60年代,美國派軍隊進攻臺灣,大敗而歸。此后,美國轉而支持、聯合日本侵略臺灣。1874年,日本派軍隊進攻臺灣,清政府派沈葆楨率兵入臺。在英美等國“調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銀50萬兩后從臺灣撤兵。
2.收復新疆:
(1)19世紀60年代,中亞浩罕國軍事頭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區。俄、英兩國先后支持阿古柏侵略政權。19世紀70年代,俄國還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區。
(2)面對西北和東南同時出現的危機,清政府內部發生激烈爭論。李鴻章認為海防重而塞防輕,主張將塞防經費移辦海防。左宗棠認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復新疆。清政府權衡利弊,采納了左宗棠等人的意見。
(3)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1878年,清軍成功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1884年,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鞏固了西北邊防,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聯系,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
3.中法戰爭:
(1)19世紀中后期,法國侵略清朝的藩屬國越南后,又將矛頭指向中國。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助越抗法,多次取得勝利。1883年底,中法戰爭爆發。1885年,法軍向清軍大舉進攻,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并乘勝收復越南諒山等地,扭轉了整個戰局。但是,清政府卻下令停戰,與法國簽訂條約,承認越南受法國“保護”,同意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等。從此,法國侵略勢力伸向中國西南地區。
(2)1884年,法國軍艦闖入福建馬尾軍港,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對法宣戰,法軍攻占臺灣基隆港,進犯臺北。督辦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部抵抗,擊退法軍。
(3)清政府于1885年在臺灣建立行省。加強了東南海防,強化了對臺灣的治理,推動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
知識點三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八上P24-27)
1.背景:
(1)日本明治維新后國力增強,走上對外侵略擴張道路,企圖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
(2)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請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機出兵朝鮮。
2.時間:1894—1895年。
3.主要戰役:
(1)豐島海戰:1894年,日軍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戰爭爆發。
(2)平壤戰役:清軍將領左寶貴犧牲,平壤陷落。
(3)黃海海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殉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光緒帝)
(4)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孤軍迎敵,旅順失陷。日軍制造旅順大屠殺。
(5)威海衛戰役: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結果:清政府戰敗,1895年派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訂《馬關條約》。(巧記:馬關二三四廠)
主要內容 危害
賠二億: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加重了國民的負擔和清朝的財政危機
割三地: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嚴重破壞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開四口: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腹地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列強侵略由商品輸出轉為資本輸出為主,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5.影響:
(1)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刺激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大大加深。
(3)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引發維新變法運動。
6.瓜分中國狂潮:
(1)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向清朝索取“贖遼費”
3 000萬兩白銀。
(2)列強掀起在中國搶奪利權、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狂潮。
(3)美國提出“門戶開放”的照會,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列強不但劃分了“勢力范圍”,而且彼此協調關系,共同奴役中國。
知識點四  戊戌變法(八上P28-31)
1.背景:甲午中日戰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以及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國民族危機大大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制度(君主立憲制)以救亡圖存。
2.過程:
(1)序幕——公車上書。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2)發展——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①組織學會:強學會、南學會等。
②創辦報刊: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③宣傳變法: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嚴復所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進化理論。
(3)高潮——百日維新(戊戌變法)。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實行變法,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變法內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有利于資產階級參政)
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有利于發展資本主義)
思想文化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唯一保留措施)(有利于宣傳資產階級思想)
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有利于增強軍事力量)
(4)失敗——戊戌政變: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囚禁光緒帝,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戊戌六君子”遇害,變法失敗。
3.意義:
(1)是一場以愛國救亡為目的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性質)。
(2)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思想啟蒙)。
(3)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
4.局限:由于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呈現軟弱和妥協性,觸犯強大的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變法失敗。
(1)脫離廣大人民群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
(2)對列強和封建反動勢力抱有幻想。
5.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要救中國,必須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
知識點五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八上P32-36)
1.義和團運動:
(1)背景: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外國傳教士活動猖獗,中國人民郁積多年反抗列強侵略義憤總爆發。山東、直隸一帶的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組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義和團。
(2)口號:扶清滅洋。“滅洋”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意志,又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了義和團的愛國情懷和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還帶有迷信色彩。
(3)發展:清政府“招撫”利用義和團,承認其合法地位;1900年,義和團進入京津地區,用張貼文告、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
(4)抗擊八國聯軍:1900年,八國聯軍為鎮壓義和團,發動侵略戰爭。
①廊坊阻擊戰,迫使八國聯軍退回天津。
②與清軍圍攻北京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
③天津保衛戰:在清軍的幫助下,與侵略軍展開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炮轟紫竹林租界。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殉國。
(5)失敗: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殺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
(6)影響:義和團運動是一場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
2.八國聯軍侵華:
(1)目的:鎮壓義和團運動(直接目的);維護和擴大在華權益(根本目的)。
(2)時間、國家:1900—1901年,英、法、美、日、俄、德、意、奧(奧匈帝國)。(巧記:英法每日餓得噫噢)
(3)侵略罪行:八國聯軍占領北京,進行報復性的屠殺、劫掠。
(4)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于1901年與英、美、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簽訂
(1)主要內容及危害:(巧記:錢禁兵館改辛丑,前進賓館改新丑)
方面 主要內容 危害
經濟 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錢) 加劇中國的貧困、人民的負擔
政治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禁) 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軍事 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兵) 便于列強軍事控制清政府和鎮壓反帝運動
外交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館,改) 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2)影響:
①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②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③資產階級革命興起。
4.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巧記:南開、北進、馬大、辛完)
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項目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不同點 發動國家 英國 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 日本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時間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簽訂條約 《南京條約》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條約內容 賠款2 100萬銀元、割香港島給英國、五口通商、協定關稅 公使駐京、艦船長江自由行、增開漢口等通商口岸,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沙俄割地150多萬平方千米 割遼、臺、澎三地,賠2億,開重慶等四口,允設廠 賠4.5億、禁反帝、允駐兵、劃使館區
條約影響 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
國際背景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列強所處階段 自由資本主義階段 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
經濟侵略方式 商品輸出 資本輸出
相同點 (1)發動戰爭的原因:侵略中國,占領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2)戰爭的結果:清政府戰敗,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3)戰爭的影響: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真題演練
1.(2024 牡丹江)如圖思維導圖中“?”處的內容應該是(  )
A.列強特權領域減少 B.中國經濟負擔減輕
C.列強侵略范圍擴大 D.中國割地面積增加
2.(2024 銅仁市)小明在整理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的學習筆記時,看到某條約規定:“……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該條約的影響是(  )
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2024 廣元)某校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中的一個專題做了如下梳理。對該專題主線概括最為準確的是(  )
A.中國人民的抗爭
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和發展
C.救亡圖存的探索
D.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4.(2024 樂山)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據如表內容可知,這一時期(  )
時間 人物 史事
1865年 曾國藩、李鴻章 設立江南機器制造局、譯書局
1879年 左宗棠 創立新疆阿克蘇制造局
1884年 張之洞 創建山西新火藥局,設立廣東水陸師學堂
1888年 李鴻章 成立北洋海軍
——據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等
A.邊疆危機嚴重 B.土地兼并現象突出
C.白銀大量流入 D.民主革命浪潮高漲
5.(2024 安徽)甲午戰爭前,外國對中國的資本輸出數量不多。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通過設廠、筑路、開礦等方式加大對華投資,比甲午戰爭前增加5至8倍。這一變化反映了(  )
A.洋務運動未能取得成效
B.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C.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停滯
D.西方列強經濟侵略的加劇
6.(2024 湖北)洋務運動時期,張之洞在武漢設立漢陽鐵廠。該廠設立10個分廠,配置了多種煉鐵及軋制鐵軌的設備,他在武漢還創辦了湖北織布局、湖北自強學堂等。這對武漢產生的影響是(  )
A.促進了海防的建設 B.推動了近代化進程
C.淘汰了傳統的兵器 D.延緩民用企業發展
7.(2024 福建)如圖體現的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8.(2024 煙臺)條約規定,“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而且為保證該通道“無斷絕之虞”,將中國的心臟部位直接置于列強集體軍事控制之下。該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9.(2024 寧夏)1895年2月以來,嚴復在天津《直報》上連續發文,呼吁變法刻不容緩,廣東、湖北舉人數百名上書,要求變法;6月,巡撫陶模提出了十三點變法建議(  )
A.變法訴求日趨強烈 B.革命形勢逐漸成熟
C.階級矛盾漸趨激化 D.革命思想逐步形成
10.(2024 天津)“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學習和吸收西方現代文明,特別是建立現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證明行不通,中國必須通過革命走現代化的獨特道路。”文中“改革”是指(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
四、知能訓練
1.下列近代歷史上的戰爭中,戰爭名稱與簽訂的條約搭配正確的是(  )
A.鴉片戰爭——《北京條約》
B.第二次鴉片戰爭——《辛丑條約》
C.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南京條約》
2.在洋務運動的誘導和刺激下,一部分華僑、地主、官僚、商人、買辦開始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辦近代民族工業,如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這主要說明洋務運動(  )
A.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閘門
B.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C.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3.1861年,曾國藩在《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中說:“……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始而演習,繼而試造,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曾國藩主張(  )
A.發展近代民用企業 B.培養一批海軍人才
C.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D.采用西方政治制度
4.1895年的《紐約時報》針對某一事件做出如此評論:“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清國政體是一個明顯失敗的政體……”。其評論的歷史事件是(  )
A.公車上書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戊戌變法學
5.“甲午戰爭刺激中華民族覺醒的具體表現首先是全民族危機意識和救亡意識的形成,其次是變革意識的高漲。”如下史事中,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A.新文化運動 B.戊戌變法
C.洋務運動 D.太平天國運動
6.史學家陳旭麓在評價戊戌變法時指出:“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滅干凈的”。此觀點旨在說明戊戌變法(  )
A.挽救了民族危機 B.建立了民主政治
C.引領了思想啟蒙 D.實現了富國強兵
7.中國海疆遼闊,可是一直有疆無防。但是19世紀70年代后,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國防戰略,北洋為重”的海防格局。這一變化主要基于(  )
A.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教訓
B.八國聯軍侵華的巨大沖擊
C.甲午中日戰爭的深刻反思
D.洋務運動新式海軍的發展
8.如圖所示內容具體指的是(  )
A.中國被迫開放的口岸或商埠
B.列強在中國駐軍的分布地區
C.義和團運動活動的區域范圍
D.甲午中日戰爭主要交戰地點
9.列強為了自己的利益以所謂“保全”中國的名義保留了清政府,正因如此,清政府在接到列強的議和條款后,居然還感恩涕零,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  )
A.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帝國主義侵華政策發生明顯改變
C.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D.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徹底被鎮壓
10.有學者痛陳:“當二十世紀揭開帷幕的時候,中國是那樣貧窮、衰敗,任人擺布,瀕臨滅亡的邊緣。”下列最能印證以上論斷的侵略中國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近代屈辱 自強之夢。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1868年,江南制造局設立翻譯館,制造局翻譯館一則為江南制造局翻譯西書;一則為江南制造局的機器學堂翻譯教學用書。根據1898年梁啟超的《西學書目表》所載,兵政類書共55種;船政類8種,成于翻譯館的占3種,成于翻譯館的有27種;測繪類共6種。
——摘編自《洋務運動與西學東漸》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江南制造局翻譯館譯書的特點,并簡述其影響。
材料二:早期維新思想敲響了救亡圖存的警鐘,是一種順應中國社會發展的愛國進步思潮。早期維新思想是在中國遭受西方列強侵略過程中產生的。……它是當時新的社會經濟和階級力量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反映,表現了新興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要求,為戊戌變法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摘編自常攀登《中國近代早期維新思想的歷史地位及局限》
(2)根據材料二,分析早期維新思想產生的背景。
材料三:“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了,但它畢竟觸動了傳統的中國政治體制,為現代國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以后發生的歷次革命運動,都是以實現政治制度的現代變革為目的的,因而與戊戌變法有著歷史的連續性。也正因為如此
——摘編自《回顧戊戌重溫歷史——在戊戌變法110周年之際》
(3)根據材料三,指出揭開戊戌變法序幕的事件,并概括戊戌變法被“視作近代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起點”的理由。
(4)綜上所述,比較資產階級維新派和洋務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12.傳承民族氣節 崇尚英雄氣概。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這中華民族的危難時刻,林則徐受命前往廣州處理禁煙事務。他一方面處理與英國商人的鴉片交涉,加強前線的防務,搜集和翻譯各種報刊,組織人力翻譯西方地理學著作,擴大了中國人的視野。
——摘編自陳支平《從文化傳承的視野來評價林則徐的偉大歷史貢獻》
(1)根據材料一,概括林則徐在“中華民族的危難時刻”所作出的努力。
材料二:
海防西征,力難兼顧,移西餉以助海防,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防不防——李鴻章 若此時而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東則海防,西則塞防
(2)根據材料二,分析引發“海防與塞防”之爭的原因。并指出左宗棠“塞防”主張的積極影響。
材料三:鄧世昌(1849﹣1894)原名鄧永昌,字正卿(今廣州市珠海區)人,清北洋海軍記名簡放總兵,借補中軍中營副將,壯烈犧牲,是一位深受人們崇敬的民族英雄。
——摘編自《廣東歷史名人傳》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對鄧世昌做簡要介紹,并歸納其展現的民族精神。
參考答案
真題演練
1-10 CCDAD BCDAB
知能訓練
1-10 CDCCB CAACD
11.(1)特點:以翻譯西方實用科學技術類書籍為主;直接服務于軍工制造和新式學堂教學。
影響:傳播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新式人才(為洋務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西方列強的侵略;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3)事件:公車上書。
理由:戊戌變法是在中國歷史上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在當時是符合中國歷史發展趨勢的;它推動了中國社會近代化的進程,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還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激發了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
(4)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
12.(1)處理禁煙事務;加強前線防務;組織翻譯西方報刊;編寫《四洲志》,擴大國人視野等。
(2)原因: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危機(或西方的侵略);西方工業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沖擊和示范;財政困難;面臨海防和塞防的兩難選擇。
影響:粉碎了俄國侵占新疆的陰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控制。
(3)鄧世昌:中國近代史中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中致遠艦管帶,在艦身嚴重受損,彈藥將盡之際,下令開足馬力,沖向日艦“吉野號”,準備與敵人同歸于盡,不幸被敵人炮彈擊中,最終壯烈殉國;
精神:敢于反抗外來侵略勢力、維護民族利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临海市| 康平县| 塔城市| 新乡县| 微博| 新密市| 克拉玛依市| 广安市| 德保县| 通许县| 蕲春县| 甘南县| 开原市| 晋州市| 大悟县| 依安县| 武邑县| 阿城市| 志丹县| 榆林市| 桐乡市| 建阳市| 神农架林区| 南木林县| 葵青区| 永胜县| 安乡县| 翁牛特旗| 康平县| 秀山| 淮阳县| 元氏县| 门头沟区| 永平县| 黄骅市| 沈阳市| 牙克石市| 崇仁县| 五河县|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