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采用情景教學模式是一種感受性學習方式。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導向,把所講教材的內容編制成有序的知識信息,輔助多種手段,如語言文字、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綜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度、情感,最后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這樣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以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為基礎,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為導向。選擇以明清典籍為核心線索,通過四部典籍中的部分內容切入,創設有關情景,并通過提問探究等與學生互動,學生在探究與思考進一步深入認識。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本課的要求是: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通過了解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本課為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的第三課《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最后一課,從經濟與文化角度講述了明至清中葉社會經濟與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變化,同時也暗含了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這也為幫助理解第五單元中晚晴時期的內憂外患和救亡圖存的出現奠定知識基礎。學生情況分析已知:初中教材闡述了清初社會經濟長足進步和科技、文學成就的一系列具體表現。學生已對基本史實有所認識,因此教學注重回顧所學,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發展中存在的局限,深入思考產生變化的原因,以及經濟與文化變化之間的聯系,提升分析和思考能力。想知:從學生認知角度來說,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升,可能會更多的想要探究產生新變化的原因和發展的局限如何導致中國社會危機。對次,教師可以結合相關史料以及中西對比,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未知:結合初高中課本對比,學生對于明清時期思想領域思想家觀點;藝術文化同經濟、思想之間的聯系;明清時期發展中蘊含著危機的認識有所欠缺。能知:通過教師情景構建、相關史料展示和問題引導,學生能夠對明至清中葉的社會經濟、文化新變化和變化原因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對明清時期變化中蘊含著的危機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新變化中蘊含著危機的認識基礎上,客觀評價這一時期新發展,同時樹立憂患危機意識。教學目標1.總體目標:認識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以及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2.通過史料分析和問題探究,學生能夠了解明至清中葉的經濟、思想、文藝、科技領域新變化,構建經濟與文化之間的聯系(史料實證、唯物史觀)3.通過分析明清時期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以及中西發展對比,學生能夠認識明清社會變化存在的局限以及其造成的危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4.通過學習明清時期中國的傳統文化、科技成果,學生感悟和尊重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明至清中葉經濟、思想領域的重要變化教學難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認識世界變化對國的影響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第15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從《徐霞客游記》看明清經濟從《明儒學案》看明清思想從《紅樓夢》看明清文化從《農政全書》看明清科技拓展:繁華之下暗藏危機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首先對“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的課題解析以及課標解讀直接引入,其次介紹舉例以及明清典籍對于這一時期經濟與文化的重要重要作用導入新課 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的學習要點一、從《徐霞客游記》看明清經濟 用《徐霞客游記》中的部分內容創造了當時的情景。讓學生進行思考這一時期農業方面的新現象。問題設計:結合材料思考,明清農業出現什么新現象?在講解了這一時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升以及農業的多種經營后,進一步展示圖片和史料,引導學生思考產生了這些新變化的原因。通過盛世之生圖的局部化畫以及《明神宗實錄》中對于當時紡織業的記載,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手工業自由勞動以及開設工廠現象的出現。提出有學者認為自由雇傭勞動力的出現等同于資本主義萌芽。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觀點的補充和分析。由《徐霞游記》中“十三省物無不至”以及國內市場貿易圖,設計問題:結合材料和圖片思考,明清商業出現什么新現象?引出新現象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進一步詢問,支撐長途大額貿易發展的包括什么?從貨幣和人的角度,可以聯系到這一時期出現了新現象包括白銀的貨幣化,商幫的出現,并通過史料進一步對它們解析。最后再提及工商業市鎮興起。最后結合材料分析這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局限。經濟上,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據壓倒優勢。并結合上節課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制度上日益僵化的專制制度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 結合《徐霞客游記》中的部分內容思考這一時期農業方面出現的新進,了解這一時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起農業多種經營興盛。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認識到高產作物的推廣。推動了這一時期新變化的產生。結合材料認識手工業方面的新現象,根從教師引導理解“工廠”的概念和“資本主義萌芽”的觀點。 結合材料,聯系課本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二、從《明儒學案》看明清思想 通過《明儒學案》內容,收入眾多學者觀,點明這一時期思想發展活躍。問題設計:結合材料思考,明清為什么會出現思想新活躍? 材料二 :16世紀追求經濟利益的活動已經開始左右社會,這時程朱理學要求的禁欲,已經無法應對社會的變化。如何引導工商業階層走向正確的方向,把個人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成為儒學新的挑戰。 ——上田信(日)《海與帝國》 通過展示王陽明、李贄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部分觀點,講授和引導學生記一步認識他們的思想內核。并結合他們的思想談談其歷史意義通過展示對這些思想家觀點的主張以及一些不足,提問:思想家主張是否超出儒學范疇?是否提出具體解決措施?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一時期思想的不足。 帶問題閱讀教材和PPT圖文材料,歸納出答案。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帶問題閱讀教材,歸納出答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三、從《紅樓夢》看明清文化 介紹《紅樓夢》這一小說,點明當時的娛樂生活看戲十分頻繁,以及出現小說改編戲本,可見小說與戲曲的繁榮,引導學生思考小說與戲曲繁榮的背景原因。通過表格形式讓學生快速在課本上鉤畫這一時期戲曲和小說的成就,讓學生輪流回答完成表格。并結合表格中內容和課外知識,點明這一時期小說與戲曲的特點:走向世俗化和平民化 感悟,思考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了解傳統文化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四、從《農政全書》看明清科技 結合《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農政全書》的內容介紹“ 《農政全書》六十卷,明徐光啟撰。光啟有《詩經六帖》,已著錄。是編總括農家諸書,裒為一集。凡農本三卷,皆經史百家有關民事之言,而終以明代重農之典。次田制二卷,一為井田,一為歷代之制。次農事六卷,自營制開墾以及授時占候,無不具載。次水利九卷,備錄南北形勢,兼及灌溉器用諸圖譜。后六卷則為《泰西水法》……”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一時期科技類著作“重總結,缺乏創新”的特點,以及這一時期在科技發展方面受到西學東漸影響。問題設計:結合材料思考西學東漸對中國影響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西學東漸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當時未能形成主流。 感悟,思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培養歸納概括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 1.教師結合前面內容總結。雖然這一時期發展存在一些不足、但總體典籍里的明清向我們呈現出“繁華”景象正如清代畫家徐楊《盛世滋生圖》繪畫所展示。2.教師進一步點明繁華之下還暗藏著危機。并結合前所講不足點出內部轉型危機,以及與西方比較中認識西方超越危機,引導學生客觀認識明清發展,樹立“居安思危”意識。教學反思有問題引導,但問題與問題之間仍較為松散,在問題鏈設計上較為欠缺,教師可以針對本課能夠提出的問題進一步深入思考和聯系,同時觀摩其他優秀問題鏈的思路進行學習。在結尾處缺少一些升華,以幫助學生培養和樹立正確觀念,教師可以在閱讀相關材料后進行補充,進一步升華學生的認識。與學生互動環節,形式還可以更多樣些,教學設計中存在同學生互動,但形式不夠多樣,可以多觀摩優秀教學課堂進行學習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