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情景—探究—感悟”教學模式是一種感受性學習方式。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導向,把所講教材的內容編制成有序的知識信息,輔助多種手段,如語言文字、圖片、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綜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tài)度、情感,最后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這樣能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及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關于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已經(jīng)有所了解。因此,教師應在回顧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構建知識聯(lián)系體系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情景創(chuàng)建、材料分析、教材解析,圍繞關鍵概念和問題驅動下自主探究,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構建本課知識體系。將故事與歷史鏈接起來,將趣味與知識融合一起。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與史料掌握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知道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結果,分析其影響和最終失敗的原因,體會改革艱辛。(歷史解釋、唯物史觀)3、通過對兩宋時期宋遼、宋夏和宋金之間戰(zhàn)和關系的了解(時空觀念),認識民族交融是當時社會發(fā)展的一大趨勢,各民族共同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兩宋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教學難點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立祖宗之法——貍貓換太子案——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變祖宗之法——阿云殺夫案——王安石變法守祖宗之法——帽妖案——兩宋邊防危機與民族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宋朝為何有如此之多的斷案高手,這些案件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歷史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當一次大偵探,斷案、探因、還原歷史。 引發(fā)學生興趣。一、立祖宗之法(貍貓換太子) 一、讀故事:貍貓換太子北宋真宗趙恒,兩個妃子劉妃與李妃同時懷了身孕。劉妃在太監(jiān)郭槐的幫助下,把李妃生下的孩子換成剝了皮的貍貓,命承御寇珠將孩子淹死。寇珠不忍,將太子藏入妝盒,密送八賢王趙德芳處撫養(yǎng)。 劉妃誣告李后產(chǎn)下妖孽,真宗遂將李后貶入冷宮,冊封劉妃為后。 劉妃又命郭槐火燒冷宮,李后被內監(jiān)救出,流落民間。18年后,真宗死,李后之子趙禎即位為仁宗,包拯至陳州賑濟,李后鳴冤,包拯受狀查明沉冤。仁宗斬郭槐,貶劉妃,迎母親回宮,母子團聚。二、尋歷史:材料一“初,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使楊淑妃保視之。 —《后妃傳·李宸妃傳》材料二天禧末,真宗寢疾,章獻明肅太后漸預朝政,真宗意不能平。——《東軒筆錄》材料三后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尊宸妃為皇太后,謚壯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宮,親哭視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yǎng)之,故不壞。仁宗嘆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劉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廟曰奉慈。 ——《宋史》學生答案:·仁宗確非劉后所生,且劉后權力極大·權終歸于皇帝·劉后結局不同三、探根源材料一: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宮中,事多決于后。宰相上寇準密議奏請皇太子監(jiān)國,以謀泄罷相,用丁謂代之。 ——《宋史》答案:太后與皇帝之間利用寇準與丁謂等士大夫黨爭鞏固權力材料二:章獻太后臨朝,問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對曰:‘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后默然。 ——《宋史·魯宗道傳》答案:魯宗道等士大夫對中宮制約材料三:初,章獻太后欲以宮人禮治喪于外,丞相呂夷簡奏禮宜從厚。太后召夷簡問曰:“一宮人死,相公云云,何歟 ”夷簡曰:“臣待罪宰相,事無內外,無不當預。”太后怒曰:“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夷簡從容對曰:“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太后悟。 ——《宋史》答案:太后聽從呂夷簡等士大夫的勸告,厚葬仁宗母妃教師總結:在整個故事發(fā)展過程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直都是士大夫。這也是宋代政治固有特點:士大夫政治:皇權與士大夫共同參與國家治理1、集權與制衡:皇權利用士大夫使權力形成互相制衡——士大夫之間互相制衡;士大夫制衡武將、女主、外戚、宗室、宦官以科舉制為基礎形成的 崇文抑武四、析教材 任務一:學生對比故事與歷史,找出故事中的真實情節(jié)和虛構成分。任務二: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材料分析故事構建的政治社會背景。任務三: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根據(jù)表格分析兩宋政治制度中如何體現(xiàn)士大夫政治的特點。 1、結合材料,聯(lián)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解讀教材能力3、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二、變祖宗之法(阿云殺夫案) 一、讀故事 阿云殺夫案(真實案件)北宋神宗年間,山東登州發(fā)生了一起殺夫案,行兇者少女阿云在母喪期間被逼與丑男韋大訂親。阿云很不滿意,于是月黑風高之夜,帶著柴刀潛入夫家,對著熟睡的韋大一通亂砍。。或許是因為力氣太小,或許是因為驚慌失措,韋大只被砍掉一只手指。阿云很快被緝拿歸案,并如實招供一一不想與一個相貌丑陋、形容猥瑣的男人共度此生。尋歷史簡單案件引起了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長期的朝堂之爭第一輪:司馬光:謀殺親夫性質惡劣,應當從重處理王安石:阿云服喪期間,婚姻無效,并未殺夫。宋神宗:神宗皇帝簽發(fā):“謀殺已傷,按問欲舉,自首,從謀殺減二等論”(皇帝支持變法)第二輪:司:祖宗成法不可更改,皇帝也不行,否則會失去法律權威。王:如實交代,應當寬刑。所有法律,皇帝擁有最終解釋權。探根源學生思考?為什么一個底層民眾的家庭案件會引起朝廷將近十七之久?王、司兩派到底爭論什么?學生回答:到底要不要變法?教師總結:變法派銳意改革,就是要依托皇帝意志,為變法找到后臺。所以,在王安石眼中,成法可以變,皇帝要凌駕于法律之上,只有皇帝做好中央集權,才能更好地君臨天下。 而司馬光認為,皇帝不能夠說了算,需要和士大夫商量,依托祖宗之法阻撓變革。十幾年的較量但最終結果:《宋史·刑法志》記載:“光為相,復申前議改焉。意味著王安石變法最終失敗。析教材學生認為變了,理由:部分措施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舉例。學生認為沒變,理由: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兩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教師總結王安石變法評價:總體上:一方面王安石變法達到了富國目的,增加大筆收入,消除了財政赤字,但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 另一方面王安石能針對錯綜復雜的局面進行大刀闊斧改革,這種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tǒng)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農(nóng)民的處境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負擔依然沉重。體現(xiàn)了時代的局限性。 探究:學生閱讀教材結合教師提供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分析王安石變法真的變了嗎? 1、結合材料,聯(lián)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解讀教材能力3、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三、守祖宗之法(帽妖案) 讀故事帽妖案(五月)丙戌,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張旻言:“近聞西京訛言,有物如帽蓋,夜飛入人家,又變?yōu)榇罄菭睿⒛軅恕C耦H驚恐,每夕皆重閉深處,以至持兵器捕逐。”詔使體量,又命侍御史呂言馳往按本府長吏洎轉運、提點刑獄司不即上聞之故。仍設祭醮禳禱。(六月乙巳)是夕,京師民訛言帽妖至自西京,入民家食人,相傳恐駭,聚族環(huán)坐,達旦叫噪,軍營中尤甚。上慮因緣為奸,詔立賞格,募人告為妖者。既而得僧天賞、術士耿概張崗等,令起居舍人呂夷簡、入內押班周懷政鞫之,坐嘗為邪法,并棄市,其連坐配流者數(shù)人。尋歷史學生答案:澶州之戰(zhàn)宋真宗御駕親征,士氣大漲,宋朝勝利,確同意和契丹簽訂屈辱的和平條約。引起軍中和百姓不滿。探根源材料:宋太宗說:國家若無外患,必有內憂;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他認為內憂是致命的,前幾代王朝都亡于內憂;外患往往是不致命的,可以預防。“人民,本也;疆土,末也。五帝三王未有不先根本者也”宋朝守內虛外的政策。析教材結論:宋朝對外政策是“以錢財換取和平”的原則?可取。①穩(wěn)定邊防,營造和平環(huán)境②有利于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邊境貿(mào)易發(fā)展③和平、互市促進民族交融。不可取。①加重財政負擔②和平難以持久③和平狀態(tài)使北宋軍事力量減退,埋下亡國之患。 探究:根據(jù)地圖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個帽妖偏偏在軍營中甚宵?探究;學生根據(jù)材料說明為什么宋戰(zhàn)勝遼還要簽訂《澶淵之盟》?探究: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對該原則進行評價? 1、結合材料,聯(lián)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解讀教材能力3、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4、培養(yǎng)家國情懷價值觀課堂思考作業(yè) 觀看或閱讀有關岳飛事跡的影視作品和書籍,結合本課講述的兩宋政治和軍事的特點思考岳飛之死是必然的嗎?教學反思在課程結束后與聽課教師的交流與溝通中認識到本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本課注重學生對課外史料的分析,需要教師注意對學生的史料的分析的引導。尤其是容易出現(xiàn)教師引導不到位或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的情況下,課堂推進的速度就會很慢,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學情,認真設計教學問題和引導方式,讓學生更有參與感。再者,教師也要注意知識點的總結,不能完全脫離教材與知識體系,注意學生對教材的閱讀和理解。保證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