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一.七七事變(一)時間:1937年7月7日(二)過程:1、爆發(fā):日軍悍然向盧溝橋的中國守軍發(fā)起進攻,炮轟宛平城,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2、犧牲將領:佟麟閣、趙登禹(三)結果:日本調集大批軍隊,入侵中國。7月底,天津、北平相繼失陷(四)影響: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必考二、第二次國共合作(一)建立1、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的標志★★★★★必考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fā)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fā)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2、改編軍隊: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二)影響: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zhàn)的局面開始形成。三、淞滬會戰(zhàn)(一)爆發(fā):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二)抵抗1、人物:姚子青、謝晉元2、8月14日,中國空軍首次參戰(zhàn),初戰(zhàn)告捷。結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zhàn)結束。(四)影響: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四、南京大屠殺★★★★★必考(一)背景1、時間:1937年12月13日2、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zhàn)時陪都。(二)罪行1、日本侵略者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2、日本攻陷南京,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一.選擇題(共10小題)1.為紀念建軍95周年,八年級同學搜集了如下四幅圖片,其中屬于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豐子愷先生在1938年繪制了一幅《散沙團結,可以御敵》的漫畫,其寓意是( )A.消極抗戰(zhàn) B.鼓舞全民族抗戰(zhàn)C.片面抗戰(zhàn) D.開展游擊戰(zhàn)3.重大歷史事件影響一個國家的局勢,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下列歷史事件震驚了世界,也喚醒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始了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是( )A.“七七事變” B.“九一八事變”C.西安事變 D.南京大屠殺4.書信承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右側兩封書信(節(jié)選)共同印證了(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與諸弟共勉之。小兄張自忠手啟 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wèi)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掛念。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程雄(新四軍戰(zhàn)士)A.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B.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zhàn)C.敵后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D.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5.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曾發(fā)布一份文件宣稱: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qū)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該文件最有可能出自( )A.“八一宣言”B.瓦窯堡會議決議C.中共七大通過的政治路線D.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6.下列對如圖漫畫的解讀,正確的是( )A.國共兩黨分別在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作戰(zhàn)B.國共兩黨在統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合作抗日C.國民黨在正面戰(zhàn)場擔負了抗戰(zhàn)的主要任務D.共產黨在敵后戰(zhàn)場打游擊戰(zhàn)7.如表為國民政府陸軍中下級軍官教育程度統計表。據此可知當時( )類別 1936年 1944年出身正式軍校 70.9% 29.5%普通士兵提拔 29.1% 32.9%速成軍事教育 —— 37.6%A.軍事教育的水平提升B.國民政府擴軍籌備內戰(zhàn)C.軍閥混戰(zhàn)的代價慘重D.抵御外敵付出重大犧牲8.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意大利人馬可 波羅在他的游記里稱贊“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橋”。1937年7月在這里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A.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B.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C.標志著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D.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9.如圖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邵恒秋創(chuàng)作的漫畫《日本的今昔》。該漫畫寓意主要是( )A.踴躍參軍,抗美援朝 B.民族覺醒,抗日必勝C.聯合英美,堅持抗戰(zhàn) D.地大物博,中國必勝10.《復興之路》展覽中有一段解說詞: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zhàn)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英雄群體譜寫了壯麗史詩。這反映出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密切配合B.港澳同胞、海外華僑的大力支持C.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是正義的事業(yè)D.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zhàn)二.材料題(共1小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國難當頭面臨抉擇]材料一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主要口號是抗日反蔣。西安事變的發(fā)生,促使中共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審時度勢,毅然改抗日反蔣為聯蔣抗日。中華民族這才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張家康《從反蔣抗日到聯蔣抗日》(1)依據材料一分析,西安事變前后中共的政策有什么變化?根本原因是什么?[愛國將士血灑疆場]材料二 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2)寫出“與盧溝橋共存亡”的國民黨愛國將領(兩名)。此事件的發(fā)生有什么標志性的影響?[國共兩黨再度合作]材料三 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材料四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講話,提出:“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廬山談話(3)依據上述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國共兩黨最終選擇了怎樣的“出路”?請列舉相關史實來說明。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1.【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正式建立,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共兩黨為了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再次進行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zhàn)場。②③正確,故C符合題意;①是紅軍旗幟,出現于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④是解放軍的旗幟,出現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排除含有①④的AB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正式建立,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人民軍隊在不同時期的名稱。2.【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全民族抗戰(zhàn)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1938年”“《散沙團結,可以御敵》的漫畫”的相關史實。【解答】據題干“1938”“散沙團結,可以御敵”等信息可知,此時期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豐子愷將中國四萬萬人喻為“散沙”,將抗戰(zhàn)喻為“沙袋”,用沙袋裝沙,鼓舞民眾團結起來,抵御敵人,B項正確;消極抗戰(zhàn),與題干內容“散沙團結,可以御敵”不符,排除A項;片面抗戰(zhàn)路線,指的是國民黨不發(fā)動與武裝人民群眾,實行一條單純政府的與軍隊的片面抗戰(zhàn)路線,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開展游擊戰(zhàn)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全民族抗戰(zhàn)的相關史實。3.【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本題以震驚了世界,也喚醒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始了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歷史事件為切入點,考查七七事變。【解答】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中國軍隊進行了頑強抵抗,七七事變爆發(fā),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始。故選:A。【點評】本題以七七事變?yōu)榍腥朦c,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4.【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全民族抗戰(zhàn),理解材料,掌握全民族抗戰(zhàn)的相關史實。【解答】根據題干材料“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絕不致亡于區(qū)區(qū)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小兄張自忠手啟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一日”和“程雄(新四軍戰(zhàn)士)”可知,書信1體現的是國民黨軍隊的抗戰(zhàn),書信2體現的是共產黨的抗戰(zhàn),這兩封書信體現了當時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zhàn),B項正確;新四軍沒有在正面戰(zhàn)場作戰(zhàn),排除A項;張自忠是國民黨的將領,國民黨在正面戰(zhàn)場作戰(zhàn),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國共對立,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重在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識記全民族抗戰(zhàn)的基本史實,分析、對比兩則材料,結合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5.【答案】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與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建立的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而且與“蘇區(qū)取消、紅軍改編等”不符,排除A項;瓦窯堡會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方針,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中共七大是在抗戰(zhàn)勝利前夕召開的,與題干不符合,排除C項;依據材料“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可知,該文件強調實現國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戰(zhàn),改編紅軍等,結合所學可知,這是1937年7月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的內容,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與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建立的史實。6.【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國共兩黨在統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合作抗日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觀察題干圖片可知,這體現了國共兩黨在統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合作抗日。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zhàn)。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國共兩黨在統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合作抗日的相關史實。7.【答案】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zhàn)爭,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時間信息從時代背景上分析作答。【解答】從題干統計圖中的數據可知,1936年,國民政府陸軍中下級軍官出身正式軍校的數量占絕大多數,由普通士兵提拔上來的數量較少,速成軍事教育所占比例為0。到了1944年,國民政府陸軍中下級軍官出身正式軍校的數量大為減少,由普通士兵提拔上來的數量增多,而來自速成軍事教育所占的比重占大多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戰(zhàn)初期,國民政府抗戰(zhàn)比較積極,大批出身正式軍校的中下級軍官付出巨大犧牲,傷亡慘重,D項正確;進行速成軍事教育,是出于抗戰(zhàn)的需要,并非是軍事教育水平的提升,排除A項;題干表格并沒有反映國民政府軍隊總數的變化,無法說明國民政府擴軍籌備內戰(zhàn),排除B項;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全民族一致抗日,并不存在軍閥混戰(zhàn)的情況,C項說法有誤,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zhàn)爭,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七七事變以及歷史意義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軍隊的拒絕后,向盧溝橋發(fā)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反擊。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始,A項正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排除B項;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fā)生,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初步建立,排除C項;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領導革命軍發(fā)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七七事變以及歷史意義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9.【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進程,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材料。【解答】依據題干漫畫信息可知,抗美援朝發(fā)生在新中國成立后,題干的歷史背景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排除A項;日本剛開始侵略中國時,中國只是蠶嘴邊的一片桑葉,任其蠶食;但是當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抵抗外辱時,中國則變成了一只雄雞,日本則成為雄雞嘴下的毛毛蟲,最終被雄雞啄食。漫畫生動的表明了民族覺醒,抗戰(zhàn)必勝的決心,B項正確;中國一直在堅持全民族抗戰(zhàn),但英美屬于國際援助,上升不到聯合的程度,排除C項;地大物博,揭示了中國必勝的客觀因素,因為中國幅員遼闊,有戰(zhàn)略空間,但此項偏離題干主旨,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進程。10.【答案】D【分析】本題以《復興之路》展覽中有一段解說詞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解答】由材料“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zhàn)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英雄群體譜寫了壯麗史詩”可知,這反映出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zhàn)。ABC三項在材料中反映不出來。故選:D。【點評】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及其意義。二.材料題(共1小題)11.【答案】(1)抗日反蔣變?yōu)槁撌Y抗日。國內主要矛盾已經由階級矛盾轉變?yōu)橹袊c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2)佟麟閣、趙登禹。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從此爆發(fā)。(3)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工農紅軍也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zhàn)場。【分析】本題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國民黨與共產黨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共同抗日。【解答】(1)依據材料一可知西安事變前后中共的政策由抗日反蔣變?yōu)槁撌Y抗日。這一政策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國內主要矛盾已經由階級矛盾轉變?yōu)橹袊c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2)根據所學可知“與盧溝橋共存亡”的國民黨愛國將領是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師師長趙登禹,他們指揮部隊奮勇抵抗,先后為國捐軀。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從此爆發(fā)。(3)依據上述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最終選擇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出路”。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工農紅軍也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zhàn)場。故答案為:(1)抗日反蔣變?yōu)槁撌Y抗日。國內主要矛盾已經由階級矛盾轉變?yōu)橹袊c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2)佟麟閣、趙登禹。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從此爆發(fā)。(3)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工農紅軍也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zhàn)場。【點評】掌握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和影響。聲明:0101記憶清單02分層檢測第65頁(共65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