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大單元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大單元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大單元教學設計)
01課標解讀 02教材分析 03學情分析 04學習目標
05情境任務 06課時安排 07難點突破 08跨學科學習
09背誦清單 10復習設計 11大事年表 12 分類速查
13單元評價
01【課標解讀】
1.2022年課標要求
〖導論〗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在農村建立根據 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內容要求〗1.4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等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知道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質; 通過了解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毛澤東與朱德井岡山會師、古田會議等基本史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 根據地的意義;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通過了解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歷程的史事,感悟長征精神。
2.2022年課標解讀
⑴了解國民革命時期和國共對立時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
⑵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等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知道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質;通過了解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毛澤東與朱德井岡山會師、古田會議等基本史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通過了解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歷程的史事,感悟長征精神。
①準確識記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時空觀念)
②通過史料分析,歸納國共合作、井岡山道路的創建、遵義會議及長征在中國革命的重要地位,說明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革命探索中逐漸走向成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③通過共產黨革命方針政策的轉變,理解共產黨始終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唯物史觀)
④通過感悟仁人志士英勇斗爭的精神,堅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家國情懷)
本單元教材共三課。
《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的教學:講述了國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的建立。黃埔軍校的建立為國共雙方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為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為中國共產黨在北伐戰爭中的出彩表現,尤其是葉挺的獨立團所向披靡,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光榮稱號。1928年國民革命軍進行了二次北伐,隨著東北易幟的發生,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爆發,標志著國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并大肆屠殺革命人士,大革命徹底失敗。
《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的教學:大革命失敗后,在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上,中共曾仿效俄國十月革命,在城市進行武裝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創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南昌起義后,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并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工農紅軍,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井岡山道路。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教學:本課主要包含了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過雪山草地、紅軍勝利會師陜甘三個子目的內容。三者緊密聯系,展現了紅軍從被迫長征到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歷時兩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⑶能結合語文、地理、音樂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02【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
本單元由三節正課組成。
1924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展開合作,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又稱“大革命”。然而,由于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了。
中國共產黨發動一系列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統治。毛澤東等人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開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圍剿”,紅軍進行戰略轉移。中國共產黨率領紅軍歷經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長征,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2、單元大概念架構
本單元講述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共同建立了黃埔軍校,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轟動全國。隨著國共合作破裂,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吸取經驗教訓后,先后進行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和長征的重大事件對中國革命道路進行探索,在探索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國共合作:1924年----1927年,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創辦黃埔軍校,進行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
國共對立:1927年----1937年,一方面,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大肆屠殺、圍剿共產黨和工農群眾;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中國革命,并找到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日漸成長壯大,開創了中國革命新局面
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
(1)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
(2)導入新課后,出示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
(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
(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5)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3至5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堂堂清,不欠賬。
4、本單元教材體例
(1)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
(2)設計插圖增強感染力;
(3)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
(4)設計正文楷體內容補充說明;
(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
(6)設計“問題思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
(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
(8)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9)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
03【學情分析】
優勢: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多歷史學科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同時學生比較活潑,思維比較活躍,對事物充滿著新鮮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這些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探究學習。同時,經過前四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于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務有了初步認識,為本單元學習提供知識儲備。
劣勢: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仍有所欠缺,難以透過復雜的歷史現象探析歷史發展的本質。另外,受多元文化的沖擊,部分學生責任擔當意識較為薄弱,難以將個人成長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而且學生分層已經出現,需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
策略: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經驗去創設情境,如通過聆聽紅色革命歌曲、視頻、圖片、詩歌等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學習探究,讓學生參與進來,使教學更為直觀化;通過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學習本單元時,在“任務驅動、情境體驗、實踐生成、真實學習”的指導下,制定單元學習目標和評價任務,拓展學生思維。
04【學習目標】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知道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國共合作的破裂與南京國民政府的統一。知曉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教訓和前路的探索。
2.通過閱讀教材,中國共產黨經過反思和探索,繼續領導中國革命并走出了一條從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對于中國革命而言具有深遠的影響。
3.通過閱讀教材,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進行戰略轉移,長征勝利才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它開啟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長征的勝利使各路紅軍挺進抗日前沿,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保證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
4.嘗試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嘗試運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對歷史問題進行論證,有根據地說明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看法。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古田會議;
難點:如何評價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遵義會議的意義。
05【情境任務】
情境1、以歷史發展時間軸,編寫簡要的歷史大事年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空觀念。
情境2、觀察并識讀《北伐戰爭形勢圖》、《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從歷史地圖中辨識、獲取重要的歷史地理信息,了解歷史事件的過程——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情境3、通過解讀孫中山等走出國民黨一大會場、人物像周恩來、黃埔軍校舊址大門、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大會,臺上左一為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人物掃描葉挺、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屠殺革命志士、知識拓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南昌起義》(繪畫)、人物像毛澤東、古田會議會址、知識拓展(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由來)、人物掃描陳樹湘、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夾金山、相關史實(瀘定橋)、紅軍走過的水草地、人物像長征到達陜北后的毛澤東、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吳起鎮部分將士留影、知識拓展(蕭華將軍與《長征組歌》)等圖文資料,獲取有效信息,通過材料研讀,學會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認識圖文資料是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唯物史觀、史料實證。
情境4、搜集這一時期相關的圖片,將歷史圖片進行分類,配上文字說明。在此基礎上,開展“圖說歷史”的活動,以黑板報、手抄報、歷史圖集等方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史料實證。
情境5、觀察并繪制近代歷史地圖。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題,繪制示意圖(如大革命時期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展示繪制出的歷史地圖,解說圖中的歷史信息——家國情懷。
情境6、觀看近代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如《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長征》等,撰寫觀后感,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家國情懷。
情境7、舉辦故事會,講述中國近代歷史上人物的故事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挺等,弘揚中華民族敢于斗爭的精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情境8、比較近代歷史上的同類史事并繪制圖表,用板報等形式展示。比如,比較分析中共一大與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認識兩次會議的歷史意義;探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與井岡山道路的形成之間的聯系;探討遵義會議與紅軍長征取得勝利之間的聯系。——歷史解釋、唯物史觀。
情境9、課后活動示例:
(一)活動主題:講長征故事,感悟長征精神。
(二)活動目標:
①分組探究長征故事。
②通過多種途徑(查閱資料、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等)搜集、整理、交流資料,培養搜集、整理、表達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③通過具體生動的人物或事件,體會偉大的長征精神,理解長征精神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并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
(三)活動過程:
①布置任務:教師組織學生分成五個學習小組,每組一個學習主題,分別為湘江突圍、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過雪山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按照每組主題,搜集與之相關的故事。教師介紹過程評價方案及小組合作中應注意的問題,以便規范引導學生的研究學習過程。
②小組內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商討組內下一步的分工和講故事時的呈現方式。呈現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展示實物老照片、展示手抄報、制作幻燈片、演唱歌曲等。
③各小組與教師交流,修改完善各組的成果。
④全班匯報交流,并進行教師評價和生生評價。
(四)活動說明:
本活動旨在培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按主題搜集資料,判斷資料價值、整理資料,并以恰當的方式呈現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研究意識,并感悟長征精神
情境10、課后拓展作業:
畫紅軍長征路線圖,(要求:根據地圖的方位,標出主要過程及關鍵信息) 預計10分鐘。 2 、分組搜集紅軍長征路上的歷史小故事 (有文字、圖片資料更好),毛澤東長征期間所作的詩
詞。舉行歷史故事分享會和詩歌賞析會。 (要求:故事分享會中,學生針對小故事,去感受他們身上體現了哪些優秀品質?)
【預估問題】:
學生根據地圖畫,要求完美。反而出現諸多約束。不敢大膽作畫。
在搜集長征歷史小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對故事內容的取舍不到位,導致故事內容過多,講述時間過長,不利于學生找出關鍵點,感受優秀品質。
【應對策略】: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練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
【評價標準】:
要求路線事件完整,依托地圖方位,關鍵詞的展示。學生在作業本上自評后教師評語。學生自評詳細的給予5分,計入學習小組。同時擇優貼黑板墻供大家賞析借鑒。
要求語言流暢、史論結合,感由史生。小故事會和詩歌賞析由小組互評,故事搜集多且整理恰當,講述流暢的給予5分,不足的按每項1分扣除,計入小組得分。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畫紅軍長征路線圖,即幫助學生把握了長征的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時空觀念。
搜集長征歷史小故事及分享,即培養了學生合作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根據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有利于學生體會長征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
毛澤東長征期間詩詞賞析會,即學習了新的詩詞,又與歷史事件相結合,去感受歷史,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06【課時安排】(三課時同步教案——見同步教案+一課時單元復習)4課時
1.單元主題:國共合作、國共對立
2.課時分配:
第1課時:第15課《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國民黨一大、黃埔軍校、北伐戰爭)
第2課時: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工農武裝割據)
第3課時: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長征精神)
第4課時:單元復習
07【難點突破】
難點一、為什么北伐戰爭取得巨大勝利,基本打垮了北洋軍閥,但國民大革命卻失敗了?
【參考答案】因為高漲的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先后叛變革命,并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舊的軍閥被打垮了,但又出現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國民革命失敗的依據)
難點二、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四個轉移?
【參考答案】①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②最高決策由錯誤到正確(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八七會議的正確決策;“左”傾冒險主義錯誤 →遵義會議的正確決策);③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瑞金→延安)④中國時局由內戰轉移到“外戰”(1927~1936年內戰→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
難點三、怎樣才能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參考答案】①需要革命陣地,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②需要人民群眾支持,即在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③需要進行武裝斗爭,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軍隊進行游擊戰爭。
難點四、長征精神的內涵是什么?我們要學習紅軍什么樣的精神?
【參考答案】(1)內涵: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
(2)精神:我們要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們要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8【跨學科學習】
地理學科:《北伐戰爭形勢圖》、《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示意圖》、《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
語文學科:《長征組歌》、《七律長征》
音樂學科:《十送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四渡赤水出奇兵》
美術學科:《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長征系列油畫等
影視劇:《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血戰湘江》、《長征》
歷史著作:《毛澤東選集》《紅星照耀中國》等。
09【背誦清單】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背誦清單與思維導圖】
核心概念
1.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 ,由中國國民黨在1925年創設領導,同時效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北伐、抗戰、國共內戰的國民政府軍事主力。
國軍早期的將領和軍官,是由設立在廣州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培養和訓練的,國軍參加過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
2.國民革命(國民大革命):是指發生于1924~1927年,在國共兩黨的共同領導下,國共兩黨及其他革命力量聯合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27年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中國工農革命軍:土地革命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人民軍隊。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同志在湖南、江西邊界地區,領導農民、工人和革命士兵舉行了秋收起義。參加起義的主力部隊編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
4.工農武裝割據: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其中,土地革命是中心內容,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據地是戰略基地。
5.中國工農紅軍:即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成立于1927年8月1日,發展到最多時達到約30萬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1937年7月,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8省13個地區堅持斗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6.井岡山精神: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全部優良傳統及革命精神,無不與井岡山精神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其內涵可以歸納為: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主題內容
中國近代史內容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分為七個單元,本單元處于七個單元 的第五個單元,主要講述 1924 年到 1936 年的歷史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作用, 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次國共合作奠定基礎。
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知識框架】
必背點一、國共合作
1.中共三大(1923.6):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原因:認識到不能單槍匹馬,要團結同盟者)
2.國民黨一大(1924.1):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原因:孫中山多次反對北洋軍閥失敗,認識到必須改組國民黨)
形式:黨內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民黨改組為工、農、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
3.黃埔軍校(1924.5):在廣州成立,孫中山任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意義: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做了準備。
必背點二、北伐戰爭
1.目的: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2.內容:1926年7月開始;從廣州出發,汀泗橋戰役和賀勝橋戰役;葉挺第四軍獨立團
3.結果:基本消滅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必背點三、國民革命的失敗:
1.標志: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1927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革命失敗
2.后續: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蔣介石繼續北伐,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標志著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教訓:要獨立掌握軍隊,領導革命戰爭。
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知識框架】
必背點一、南昌起義(八一建軍節來歷,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1.時間地點領導人: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
2.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共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必背點二、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漢口
①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總方針;
②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起義;
③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2.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湘贛邊界,由于城市敵人力量強大,受到嚴重挫折。
①文家市決策: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
②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定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意義: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④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與毛澤東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必背點三、工農武裝割據
**井岡山道路:從城市轉入農村,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1.方式: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武裝斗爭——游擊戰爭;③根據地建設——到1930年,全國創建了十幾塊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面積最大。
2.革命原則:1929年古田會議,確定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3.政權建設:1931年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主席。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知識框架】
1.原因:國民黨反動派圍剿根據地,由于博古、李德等在軍事上“左”的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2.經過: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發;
湘江戰役沖破四道封鎖線,損失慘重;
強渡烏江,轉向遵義,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
四渡赤水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進入甘肅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3.遵義會議(1935.1 黨史上重要轉折點):
背景:李德、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使紅軍損失慘重
內容:糾正博古等人“左”的錯誤,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決定由毛澤東等負責軍事指揮
意義: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4.長征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5.長征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第5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思維導圖
10【復習設計】
第5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單元復習設計】
復習目標 1、通過學生補充時間軸知道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這段時期的重大事件。(目標1)2、通過對北伐戰爭示意圖的解讀認識北伐前中國的形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伐的結果及勝利的原因。(目標2)3、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目標3)4、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長征精神;知道遵義會議,認識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目標4)5、利用有關資料,在地圖上標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目標5)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的第五單元。本單元主要講述了面對國內軍閥混戰局面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進行第一次關于國共合作,之后建立起黃埔軍校、進行北伐戰爭并取得一定成果。但隨著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后,中國共產黨總結經驗教訓就,繼續對中國革命道路進行不屈不撓的探索,南昌起義的打響,中國共產黨開始有了自己的軍隊,井岡山上的紅旗,猶如“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揭開中國革命的新篇章,長征向世人證明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英勇的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必然會帶領人民走向光明。
課時 1
復習重點 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
復習難點 如何評價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考向定位 1.結合歷史資料,考查南昌起義、遵義會議和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2.聯系當前實際,從歷史價值觀角度考查北伐戰爭的影響。3.結合中國建設道路,考查中國革命道路。
教學方法 (1) 教學方法: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批判性思維;(2) 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歷史圖片、視頻等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教學準備 提前制作課件及評價檢測
【復習過程】
【復習導入】
【播放歌曲】紅歌大聯唱《七送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等
提問:歌曲中提到了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
提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四渡赤水、紅軍陜北會師
(設計意圖:跨學科學習,歌曲激趣,培養家國情懷)
【復習環節】
環節一、自主復習(限時)
【教師活動】教師:請同學們閱讀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至第17課的課文,給同學們6分鐘的時間,來完成【自主復習】中的相關問題。
(一)【基礎認知】
1.應知應會
1).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時期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
事件 時間 地點 內容或意義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廣州 內容: 正式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國民黨一大 1924年 廣州 意義:中國 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黃埔軍校 1924年5月 廣州黃埔 內容: 兼任軍校總理, 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意義:培養出大批 和 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
北伐戰爭 1926年7月 從廣州出發 內容:為了推翻 的統治,統一全國。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口號進行北伐,其中 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在 戰役、 戰役取得勝利。意義:北伐軍從 打到 ,震動全國。
2).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與紅軍長征
時期 國共對峙時期
事件 時間 地點 內容、結果、意義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 南昌 意義:由 、 、 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共產中共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 漢口 內容:①通過了 和 的總方針。②決定秋收時發動 。③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秋收起義 1927年9月 湘贛邊界 結果: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 井岡山 毛澤東和朱德在井岡山會師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 。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工農武裝割據 (1)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 ”的局面。(2)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 , 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 貴州遵義 內容:確立了以 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意義: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 的轉折點。
紅軍長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江西瑞金→甘肅會寧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江西瑞金→ 結果: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 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 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 。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2.知識結構
3.易混易錯
1)北伐勝利——北伐的直接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實現全國統一,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二次北伐后統一全國,所以說北伐是成功的;
2)國民革命失敗——國民革命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雖然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但又出現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所以說國民革命是失敗的;
3).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的開始,秋收起義打出的是“工農革命軍”的旗幟,中國共產黨獨立創建的第一支軍隊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4).八七會議是由國民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
5).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因此南昌成為中國人民軍隊的誕生地,8月1日也成為中國人民軍隊的光榮節日。今天的“八一建軍節”即源于此。
6).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革命具體問題的會議。
7).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8).紅軍長征結束的時間是1936年,不是1935年。長征結束的標志是紅軍三大主力甘肅會寧會師,不是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
9).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戰略轉移,這里的“轉移”是指革命中心地區的轉移,即由江西瑞金轉移到陜西延安。
(二)【能力提升】
【命題點1】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原因有哪些?
【命題點2】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命題點3】為什么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學生活動】學生:學生開始完成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派出三個代表進行公布自主學習的答案。
學生:學生開始完成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派出三個代表進行公布自主學習的答案。
【自主復習】參考答案
【基礎認知】
一、應知應會
學生:學生開始完成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派出代表進行公布自主學習的答案。
1).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時期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
事件 時間 地點 內容或意義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廣州 內容:中共三大正式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國民黨一大 1924年 廣州 意義: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黃埔軍校 1924年5月 廣州黃埔 內容: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意義: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做了準備。
北伐戰爭 1926年7月 從廣州出發 內容: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口號進行北伐,其中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在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取得勝利。意義: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
2).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與紅軍長征
時期 國共對峙時期
事件 時間 地點 內容、結果、意義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 南昌 意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共產中共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 漢口 內容:①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②決定秋收時發動起義。③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秋收起義 1927年9月 湘贛邊界 結果: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 井岡山 毛澤東和朱德在井岡山會師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工農武裝割據 (1)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2)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 貴州遵義 內容: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紅軍長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江西瑞金→甘肅會寧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江西瑞金→甘肅會寧結果: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二)【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參考答案
【命題點1】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國共兩黨的齊心協力;②北伐軍正確的作戰方針;③廣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奮戰;④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⑤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
【命題點2】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答:①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②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③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命題點3】為什么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答:“長征是宣言書”,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是宣傳隊”,它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論和政策;“長征是播種機”,它到處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教師在學生完成的基礎上,針對【自主學習】中有問題的題目進行講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學生當堂進行檢測。通過對課本的學習,能夠鞏固夯實基礎知識。同時學生回答完基礎知識后,小組進行展示,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同時能夠對當堂的檢測進行點評,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地修改并講解。)
環節二、課中學習
【教師活動】
學習任務(一):自主完成,組內完善、展示、補充,解釋時間軸,構建知識體系。(檢測目標1)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組內分享、完善、展示、補充,避免知識落實方法的單一性,活躍課堂氣氛。
結論:
參考答案:
(設計意圖:對于基礎史實的落實,用時間軸更能整合重點知識,使知識脈絡清晰;對于歷史發展規律,進行單元整合,有助于學生理解)
【教師活動】
學習任務(二):
1、通過對北伐戰爭示意圖的解讀認識北伐前中國的形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伐的結果及勝利的原因。(檢測目標2)
2、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檢測目標3)
3、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長征精神;知道遵義會議,認識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檢測目標4)
4、利用有關資料,在地圖上標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檢測目標5)
任務1:研讀史料,從不同角度分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原因。(檢測目標2)
材料一:革命主義未行,革命目的未達,僅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
——孫中山
材料二: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是一個比較革命的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材料三:孫中山明確地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孫中山就是將共產黨人作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鮮血液,而將之輸入國民黨這一肌體中去的。
——《宋慶齡選集》
材料四:“二大”后,黨的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等,主動與孫中山聯系,向他說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綱領和革命思路,表達愿意與他領導的國民黨合作革命的誠意。在這之前,列寧領導的蘇聯也派人與孫中山聯系,表示對他領導的革命斗爭予以支持,并說服他與中國共產黨合作。這些,使得處于困難和孤立境地的孫中山,豁然看到了光明。他萬分感慨地說,在他領導中國革命斗爭的30多年來,“只有遇到的馬克思主義者,才是他真正的同盟者”。
——陳伙成《國共合作北伐記》
【問題】研讀史料,從不同角度分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原因。
【設計意圖】從史料中獲取關鍵信息,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學生活動】學生自主思考,完成問題,可以書寫關鍵詞,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能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主要是從不同角度;其他同學可以針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補充和質疑。
【教師活動】教師重點是關注學生的規范,如書寫、答案組織是否分條,學生回答問題是不是做到語言簡練、邏輯清晰。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從材料中得出結論。
任務2.研讀史料,合作探究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分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原因,總結井岡山會師的意義。(檢測目標3)
活動1:結合材料,分析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的原因,并據此分析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
材料:北伐的勝利引起內外反動勢力的恐懼,英、日、美等帝國主義除繼續支持北洋軍閥殘余勢力,進行直接的武裝干涉之外,還分化破壞國民革命統一戰線,暗中拉攏蔣介石作為它們新的代理人。蔣介石為謀求外國的“援助”以實現其軍事獨裁的統治,亦密謀和帝國主義勾結。在帝國主義、大資產階級和流氓頭目的支持下,蔣介石悍然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中國抗日戰爭史 上》
活動2:研讀史料,分析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及啟示。
材料1:
材料2:1926年9月,英國軍艦公然炮擊進攻武漢的北伐軍……各帝國主義集結在上海……隨時準備進攻北伐軍。”
材料3:黨當時還比較幼稚,又處在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領導下,下令將糾察隊全體解散,所有槍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強大敵人的突然襲擊下遭到慘重失敗。
活動3:研讀圖文史料,概括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原因。
材料: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地形以高山和丘陵為主,地勢險要,敵人統治力量薄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還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摘編自何虎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
活動4:閱讀教材,分析史料,總結井岡山會師的意義。
材料 1927年10月初,毛澤東派遣何長工由井岡山去長沙向中共湖南省委報告工作,并打探南昌起義部隊的下落。12月中旬,得知朱德率領的部隊駐在犁鋪頭的消息后,便立即化裝去犁鋪頭與朱德、陳毅聯系。何長工在回憶當時情況時說:“朱德同志高興地說:‘好極了,從敵人的報紙上看到了井岡山的消息。我們跑來跑去也沒有個地方落腳,正要找毛澤東同志呢!
——根據《何長工回憶錄》整理
【設計意圖】從史料中獲取關鍵信息,提高歷史解釋素養。
【學生活動】學生自主思考,完成問題,可以書寫關鍵詞,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能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其他同學可以針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補充和質疑。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巡視信息以及學生發言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從材料中得出結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任務3.閱讀教材,觀看視頻利用地圖標記并講述紅軍長征故事,總結長征精神的內涵;研讀史料,小組合作探究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檢測目標4、5)
活動:閱讀課本,觀看視頻和圖片,利用地圖標記紅軍長征的主要地點,結合油畫,同桌相互講述長征中的感人故事,并談談體現了紅軍怎樣的精神品質。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利用地圖標記講述,增強學生時空觀念,提高學生歷史解釋能力、史料實證素養。
【學生活動】通過視頻和圖片,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所學,解決上述問題。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發言的反饋信息進行引導,根據回答,及時追問,一步步引導學生總結長征精神的內涵。
環節三、活動探究
剛才通過【自主復習】我們對國共合作與國共對立、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個了解,那么接下來,以四人為一個小組,給大家10分鐘的時間,結合【活動探究】的相關內容,小組討論完成相應的問題。
【教師活動】活動探究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遭受了哪兩次重大挫折?分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是怎樣解決并促使新局面到來的?
【學生活動】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學生開始回答相應的問題。
結論: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1:結論:
第一次重大挫折: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
原因: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破壞革命;中共正處于幼年時期,缺乏斗爭經驗,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放棄了革命領導權。
糾正: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起義失利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第二次重大挫折: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的“左”傾錯誤主張。
糾正: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促進了革命新局面的到來。
(設計意圖:通過對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及教訓的探討,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
【教師活動】活動探究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中你得到了怎樣的認識?
【學生活動】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學生開始回答相應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2:結論:
(1)原因:這條道路符合中國的國情。
①中國共產黨能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②中共在自身的成長中,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
③排除了共產國際的干擾,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④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的支持。
(2)認識
①這是毛澤東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正確思想。這告訴我們,只有走符合中國特色的道路,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與成功。
②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的革命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設計意圖: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探索出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的探討,培養學生歷史解釋、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
【教師活動】活動探究3:歸納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史實,從中獲得哪些認識?
事件名稱 時間 領導人 意義(或影響) 認識
【學生活動】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學生開始回答相應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3:結論:
事件名稱 時間 領導人 意義(或影響) 認識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 周恩來、賀龍、朱德等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人為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秋收起義 1927年9月 毛澤東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1927年10月 毛澤東 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 毛澤東與朱德、陳毅 井岡山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各地共產黨人紛紛建立革命根據地
(設計意圖:通過整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史實的歸納,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等核心素養。)
環節四、鞏固提升
【教師活動】(教師小結并升華)國共合作與國共對立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學生對此歷史事件更應該做到耳熟能詳,由于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近,且八年級學生在積累一年的歷史學習經驗中,史料閱讀能力和歷史事件概括能力皆有所提高,因此本單元在講解中可運用史料加深學生對國共第一次合作、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等歷史事件的理解。
1、階段特征:國共合作、國共對立
2、主要表現:
(1)合作事件:建立黃埔軍校、進行北伐戰爭
(2)對立事件: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紅軍長征
3、中外聯系:中國借鑒俄國革命經驗,以城市為中心開展武裝斗爭,失敗后將革命重心轉向農村;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期間,日本加緊侵華,發動局部侵華戰爭。
4、專題線索:
一條主線 國共兩黨關系從合作到對峙。
兩大革命 國民革命、土地革命。
兩個政府 南京國民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五次會議 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八七會議、古田會議、遵義會議。
五大事件 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小結,使學生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升華家國情懷。)
【學生活動】完成第四部分【鞏固提升】的相關練習題(3分鐘左右)
1.90多年前,國共兩黨實現了兩黨歷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實現國共兩黨第一次“握手”的歷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的召開 B.七七事變
C.中共二大的召開 D.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2.國民黨一大選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10人當選,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這反映出( )
A.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 B.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D.孫中山放棄了“三民主義”思想
3.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連克長沙、武昌、南京、上海等地……為以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國民革命軍上述軍事行動的目的是( )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C.打倒列強,除軍閥 D.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4.下圖為《1926年8月底全國形勢圖》,該圖可以證明以下什么觀點( )
A.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 B.北伐的必要性
C.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 D.國民黨對中共的圍追堵截
5.毛澤東說:“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這一論述意在闡述( )
A.工農武裝割據符合中國的國情 B.井岡山的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C.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 D.從組織上確立黨對軍隊的領導
6.從歷史圖片中獲取歷史信息,是學習歷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下列圖片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其中與中國共產黨開始創建革命軍隊有關的圖片是( )
中共一大會址 B.南昌起義
C.井岡山會師 D.瑞金臨時政府大禮堂
7.下面是一首民主革命時期流傳于江西的歌謠(部分)。當時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主要原因是( )
八月朱德起了義,九月毛澤東建立了根據地;十月紅軍打過來,十一月打倒土豪分田地;十二月歡歡喜喜過新年,家家戶戶鬧翻天。
A.武昌起義的發動 B.土地革命的開展 C.紅軍長征的勝利 D.西安事變的解決
8.“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陜甘寧地區。”材料描述的是( )
A.國民革命軍北伐 B.工農革命軍開赴井岡山
C.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D.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
9.埃德加·斯諾在他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說中國紅軍的長征是一場戰略性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下面請將長征里發生的事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 )
①巧渡金沙江②飛奪瀘定橋③四渡赤水河④強渡大渡河⑤血戰湘江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②①④ C.⑤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⑤
10.1935年5月20日,左路紅軍攻占冕寧縣,進入彝民聚居區。劉伯承依照當地習俗,同彝民沽雞家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為兄弟,成立“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這一義舉( )
A.實現了戰略轉移 B.糾正了錯誤主張C.傳播了革命火種 D.挽救了中國革命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A B B C C C
1.D
【知識點】國民黨一大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國民黨一 大召開,會上孫中山重新解釋三民主義,闡述了國共兩黨合作的思想,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D項正確;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中共二大上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最低綱領,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2.B
【知識點】國民黨一大
【詳解】根據題干“國民黨一大選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10人當選,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這反映出”,可知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反映了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B項正確;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是遵義會議,排除A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在1937年,與國民黨一大召開的1924年的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與中共合作是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表現,排除D項。故選B項。
3.C
【知識點】北伐戰爭
【詳解】據材料“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連克長沙、武昌、南京、上海等地……為以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其目的是“打倒列強,除軍閥”,C項正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孫中山的革命綱領,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是五四運動的口號,排除B項;“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是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發表的“八一宣言”,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4.B
【知識點】北伐戰爭
【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1926年8月底中國的形勢是軍閥割據,國家處于分裂狀態,北伐戰爭的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實現國家的統一,因此,該圖可以證明北伐的必要性,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軍閥割據,而非列強劃分勢力范圍,排除A項;1928年張學良改旗易幟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對全國的統一,排除C項;國共合作破裂后國民黨對中共的圍追堵截,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5.A
【知識點】井岡山會師、農村根據地創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詳解】根據題干“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的論述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在農村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可能性,也就是在敵人力量統治較為薄弱的地區建立根據地,體現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思想,A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工農武裝割據,并非要說明井岡山的地形,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而非堅持城市中心道路,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軍隊建設的內容,且從組織上確立黨對軍隊的領導是三灣改編,排除D項。故選A項。
6.B
【知識點】南昌起義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B項正確;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排除A項;1928年,井岡山會師后,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排除C項;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排除D項。故選B項。
7.B
【知識點】井岡山會師、農村根據地創建
【詳解】依據題干“八月朱德起了義,九月毛澤東建立了根據地;十月紅軍打過來,十一月打倒土豪分田地”可知與土地革命有關,1927年8月1日,朱德等人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7年9月,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失利后轉而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并在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從而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使得革命事業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和支持,B項正確;1911年湖北新軍士兵發動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而此時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排除A項;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36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推動下,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
8.C
【知識點】長征勝利、長征開始
【詳解】根據題干“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陜甘寧地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保存實力和戰略轉移而實施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途中,紅軍確實“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如金沙江、大渡河),征服皚皚雪山(如夾金山、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并“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勝利到達陜甘寧地區,C項正確;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軍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而發動的,其主要戰場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并未涉及“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等極端自然條件的挑戰,且最終目標是推翻軍閥統治,排除A項;工農革命軍開赴井岡山是秋收起義后毛澤東領導的部隊為保存實力而進行的戰略轉移,雖然也是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但其規模和難度遠不及長征,且沒有涉及“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等描述,排除B項;八路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主力部隊之一,其主要任務是抗擊日本侵略者。雖然八路軍在抗戰中英勇作戰,但其行動并未涉及“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等極端自然條件的挑戰,排除D項。故選C項。
9.C
【知識點】長征開始
【詳解】據題干“長征里發生的事件”和所學知識可知,1934年初,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沖破了敵人的四道封鎖線,⑤血戰湘江,渡過湘江后,在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之后,紅軍經過整編,③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揮師北進,①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紅軍繼續北上,④強渡大渡河,②飛奪瀘定橋,⑤③①④②符合題意,C項正確;ABD項排序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
10.C
【知識點】長征勝利
【詳解】根據材料“1935年5月20日,左路紅軍攻占冕寧縣,進入彝民聚居區。劉伯承依照當地習俗,同彝民沽雞家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為兄弟,成立‘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可知,中共紅軍領導人和少數民族首領歃血為盟,結為兄弟,成立了“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傳播了革命火種,C項正確;長征勝利實現了戰略轉移,排除A項;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排除B項;遵義會議挽救了中國革命,排除D項。故選C項。
(設計意圖:通過對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鞏固提升。)
【課堂總結】
1924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展開合作,進行反常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又稱“大革命”。然而,由于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了。
中國共產黨發動一系列武裝起又,反抗國民黨的統治。毛澤東等人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開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圍剿”,紅軍進行戰略轉移。中國共產黨率領紅軍歷經艱難險阻,1935年三大主力會師,勝利完成了長征,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1)政治:國共兩黨從合作進行國民大革命到分裂對峙;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由照搬蘇俄“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到逐漸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適合本國具體國情的革命新道路。
(2)經濟:民族工業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以及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
(3)思想文化: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時空線索構建單元發展脈絡,清晰明了)
【教學反思】
優點:
1、通過對本堂課的授課,能夠貼近課程標準中學生應知應會的內容。
2、通過整堂課的教學設計,能夠使得學生對基礎知識,語言組織能力有一定程度地提升。
3、學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提升其閱讀素養和歷史解釋核心素養;
4、在實際測評中關注個體學生間的差異,有針對性地提升成績。
缺點:
難點突破的效果不夠明顯,需進一步加強。
11【大事年表】
中國近代史(1924年-1936年)大事年表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①第一次國內戰爭/北伐戰爭(國共合作)
1924年 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第一次合作,領導國民革命運動
1924年5月 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創辦黃埔軍校
1926年 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
1927年初 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20世紀20年代 侯德榜經過刻苦鉆研制出純堿
②第二次國內戰爭(國共十年對峙)
1927年4月 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9月 毛澤東在想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
1927年 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 朱德陳毅與毛澤東會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3年10月 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紅軍失利
1934年10月 長征開始,向湘西前進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在貴州遵義召開
1935年10月 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12【分類速查】
一、“第一”類
1.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二、原因類
1.國民革命軍北伐的原因: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2.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失敗的共同原因:攻打大城市,敵強我弱,不符合中國革命實際情況。
3.紅軍長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三、標志類
1.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2.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發生,標志著國民黨右派叛變了革命。
3.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
四、意義類
1.遵義會議召開的意義: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2.長征勝利的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13【單元評價】
第5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選擇題
1.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事件是( )
A.中華民國的建立 B.中共一大的召開
C.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D.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2.“大家到這所學校(黃埔軍校)來,不僅要知道槍怎樣放,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國共合作建立的革命軍校 B.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
C.中國近代最早的高等學堂 D.學校只注重軍事訓練
3.“它有力地配合了北伐軍勝利進軍,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它”指的是( )
A.葉挺獨立團的英勇善戰 B.疾風暴雨般的農民運動
C.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D.日益壯大的城市工會組織
4.1927年8月20日,毛澤東在給中央的信中提出:“我們不應該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國民黨的旗子,已成為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此觀點提出的背景是( )
A.國民大革命失敗 B.北伐戰爭獲得勝利
C.國共第二次合作 D.革命軍井岡山會師
5.漫畫《不徹底的重建》(如下圖)創作于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畫中建設城門的磚頭上寫著“軍閥”、“舊官僚”、“老政客”。該漫畫( )
A.說明北伐戰爭最終失敗 B.揭露了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
C.警示北洋軍閥死灰復燃 D.彰顯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團結
6.從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為此,中國共產黨發動(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淞滬會戰 D.渡江戰役
7.學校舉辦了一次歷史知識競賽,王同學抽取到以下一組信息,依據這些信息可判斷出此會議是( )
時間:1927 年地點:漢口內容:通過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A.中國一大 B.中共七大 C.八七會議 D.古田會議
8.由于秋收起義作戰失利,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背棄了革命,為此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黨的歷史上第一份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斗爭,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這體現的精神是( )
A.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舉國同心、尊重科學 D.精準務實、開拓創新
9.1929年,紅軍第四軍黨的某次會議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同時強調要加強紅軍政治工作,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這次會議是( )
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 C.遵義會議 D.瓦窯堡會議
10.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指出:“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 ”這說明中國革命道路的特點( )
A.革命重心轉移到了農村 B.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C.依據中國國情進行探索 D.引領世界歷史發展潮流
11.識讀地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示歷史地圖的圖例“▲”應是( )
A. B.
C. D.
12.《地球的紅飄帶》一書中說:“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條紅飄帶,一頭連著黃土高原,一頭連在瑞金城外。”下列與之相關的是( )
A.打倒列強,除軍閥 B.紅軍不怕遠征難
C.保衛家鄉,保衛黃河 D.打土聚,分田地
13.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遭受的嚴重損失教育了黨和紅軍。糾正錯誤的軍事路線,挽救危機中的中國革命,成為全黨全軍的一致要求。為此,中共中央召開了( )
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 C.遵義會議 D.瓦窯堡會議
14.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右圖為《紀念中國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中展出的麻草鞋,紅軍戰士們穿著這種草鞋翻雪山過草地,最終順利完成長征。該文物凸顯的長征精神是( )
A.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艱苦奮斗 B.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C.緊緊依靠人民,與人民患難與共 D.顧全大局,堅定革命理想與信念
15.“長征是中國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由此可知,長征的勝利( )
A.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B.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C.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D.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二、綜合題
16.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曾親密無間,共同抗敵,也曾分道揚鑣,揮戈相向,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兄弟連心建軍校】
材料一:"諸君知道中國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現在得到的結果,只有民國的年號,沒有民國之事實。……所以,今天在這地開這個軍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孫中山
(1)材料一中創立的學校指什么學校?該學校的創辦有什么作用?
【兄弟齊心共北伐】
材料二:
(2)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北伐戰爭與工農運動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兄弟分心成仇敵】
材料三:1927年3月,蔣介石來到上海,與帝國主義列強、江浙財閥和上海流氓頭子,舉行一系列會談。蔣介石還與汪精衛密談"分共"。經過一系列活動,蔣介石完成了發動反革命政變的準備。
(3)蔣介石最終發動了哪一政變使國共合作分裂?根據材料概括蔣介石在政變后建立的政府性質。
【追昔撫今來反思】
(4)國民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
材料二:歷史證明,西方社會政治制度的“藍本”無法在中國“復制”。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摘自張乾元《中國共產黨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
材料三:作為我黨早期“農民運動之王”的毛澤東,心中十分清楚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因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
——熊華源《毛澤東、朱德共同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貢獻》
結合年代尺,回顧辛亥革命之前中國人民的救國探索歷程,通過與之前救國探索的比較,試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進步性。
(2)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中共一大召開的會址。根據材料二,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角度,概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領導了什么起義?他在農村創造了什么革命局面?材料三中,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什么?為解決該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實行了怎樣的土地政策。
18.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只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讓一個民族屹立不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五四精神】
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五四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精神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弘揚五四精神永葆愛國情懷》
【紅船精神】
材料二:中共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時指出:“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紅船上完成了締造中國共產黨的使命。紅船是中國共產黨起航的地方,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開端,是開啟黨的初心和使命的起點。
——《光明日報:“紅船精神”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長征精神】
材料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澤東《七律·長征》
(1)“五四運動”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五四精神”的理解。
(2)材料二中紅船精神所表達的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回答:長征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談談你對長征精神的理解。
(4)你認為繼承和發揚民族精神,有何現實意義?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B A C A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A B
1.C
【知識點】國民黨一大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C項符合題意,C項正確;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項;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排除B項;在黨的組織和推動下,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推向高潮,排除D項。故選C項。
2.A
【知識點】黃埔軍校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后,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建立了創辦了“黃埔軍校”,為北伐戰爭做了準備,A項正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是南昌,排除B項;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學府是京師大學堂,排除C項;D項與題干信息“不僅要知道槍怎樣放,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3.C
【知識點】北伐戰爭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起義取得勝利,工會組織壯大,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北伐的勝利進軍,C項正確;葉挺獨立團的英勇善戰屬于軍事方面,與工人運動無關,排除A項;農民運動不屬于工人運動,排除B項;城市工會組織主要維護的是工人的利益,排除D項。故選C項。
4.A
【知識點】國民革命失敗
【詳解】據題干“1927年8月20日,毛澤東在給中央的信中提出:‘我們不應該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和所學知識可知,國民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中國革命處于低潮,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提出要打出共產黨的旗子,是符合當時的背景的,A項正確;北伐戰爭獲得勝利與打出共產黨的旗子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國共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戰爭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革命軍井岡山會師是在1928年,排除D項。故選A項。
5.B
【知識點】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漫畫中建設城門的磚頭上明確寫著“軍閥”、“舊官僚”、“老政客”,這暗示了南京國民政府內部仍然存在著舊勢力的影響,南京國民政府在建立之初并未能徹底擺脫舊勢力的束縛,揭露了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B項正確;漫畫主要聚焦于國民政府內部存在的問題,并沒有直接指向北伐戰爭的成敗,排除A項;漫畫中雖然提到了“軍閥”,但并未直接指向北洋軍閥的死灰復燃,排除C項;漫畫中描繪的內容更多地揭示了政府內部的分裂和不純,而不是民主革命力量的團結,排除D項。故選B項。
6.A
【知識點】南昌起義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從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A項正確;秋收起義在南昌起義之后,排除B項;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的抗戰,排除C項;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
7.C
【知識點】八七會議
【詳解】根據題干“時間:1927 年地點:漢口內容:通過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等信息和所學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C項正確;中國一大召開于1921年7月,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與題干時間“1927年”不符,排除A項;中共七大召開于1945年,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與題干時間“1927年”不符,排除B項;古田會議召開于1929年12月,確立了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與題干時間“1927年”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8.A
【知識點】秋收起義
【詳解】根據材料“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斗爭,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可知,宣誓詞體現了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這也是每一位共產黨人所具備的精神品質,A項正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排除B項;題干強調的是共產黨人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品質,未說明對科學的態度等,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共產黨人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品質,未說明精準務實、開拓創新等科研精神,排除D項。故選A項。
9.B
【知識點】井岡山會師、農村根據地創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詳解】根據題干“1929年,紅軍第四軍黨的某次會議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同時強調要加強紅軍政治工作,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這次會議是”并結合所學知識,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強調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加強紅軍的政治建設,B項正確;八七會議于1927年在漢口召開,主要任務是糾正右傾錯誤和進行土地革命的內容,排除A項;遵義會議于1935在貴州遵義召開,主要任務是糾正“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正確的軍事主張,排除C項;瓦窯堡會議于1935年召開,主要提出了抗日主張,且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B項。
10.C
【知識點】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詳解】根據材料“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有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紅色政權的區域長期地存在,這是世界各國從來沒有的事。”反映的是大革命失敗后,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開辟了中國“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這說明中國革命道路的特點是依據中國國情進行探索,C項正確;革命重心轉移到了農村在題干材料中未體現,排除A項;中國革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是材料沒有體現,排除B項;材料體現中國探索出新的革命道路,但不能說明中國革命道路被其他國家效仿,引領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排除D項。故選C項。
11.B
【知識點】長征勝利、長征開始
【詳解】根據題干路線圖及信息“遵義”“會寧”等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圖片反映的是紅軍長征的路線,B項正確;A項反映的是北伐戰爭,圖片內容與北伐戰爭無關,排除A項;C項反映的是抗日戰爭,圖片內容與抗日戰爭無關,排除C項;D項反映的是解放戰爭,圖片內容與解放戰爭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2.B
【知識點】長征開始
【詳解】根據題干“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條紅飄帶,一頭連著黃土高原,一頭連在瑞金城外。”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涉及瑞金和黃土高原,體現了中國革命力量由南方轉移到北方,這是紅軍長征的作用,“紅軍不怕遠征難”是長征的寫照,B項正確;“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北伐戰爭時期的口號,北伐從廣州到北京,排除A項;“保衛家鄉,保衛黃河”是抗戰歌曲《黃河大合唱》的歌詞,激起了中華民族抗戰斗志,與抗戰有關,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時期,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的土地革命,與黃土高原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3.C
【知識點】遵義會議
【詳解】據材料“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遭受的嚴重損失教育了黨和紅軍”和結合所學可知,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紅軍召開了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挽救了黨和紅軍。這次會議是遵義會議,C項正確;八七會議:是在大革命失敗后的危急關頭召開的,排除A項;古田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其主要內容是關于黨和軍隊建設的,排除B項;瓦窯堡會議主要是為了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而召開的,排除D項。故選C項。
14.A
【知識點】長征勝利
【詳解】據材料“右圖為《紀念中國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中展出的麻草鞋,紅軍戰士們穿著這種草鞋翻雪山過草地,最終順利完成長征”可知,材料中紅軍的“麻草鞋”,紅軍戰士們穿著這種草鞋翻雪山過草地,最終順利完成長征,體現了紅軍長征過程中的艱難險阻、艱苦奮斗的精神,A項正確;材料中紅軍的“麻草鞋”,紅軍戰士們穿著這種草鞋翻雪山過草地,最終順利完成長征,體現了紅軍長征過程中的艱難險阻、艱苦奮斗的精神,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的“麻草鞋”反映的是紅軍長征中的艱苦奮斗精神,未體現“依靠人民,與人民患難與共”無關,排除C項;材料中的“麻草鞋”反映的是紅軍長征中的艱苦奮斗精神,未涉及“顧全大局”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
15.B
【知識點】長征勝利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長征是中國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結合所學可知,長征是播種機,是宣傳隊,長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思想的傳播,B項正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排除A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排除C項;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排除D項。故選B項。
16.(1)學校:黃埔軍校。
作用: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做了準備。
(2)工農運動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戰爭取得巨大成果。
(3)“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性質: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府。
(4)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使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帝國主義絞殺中國革命;年幼的共產黨缺乏斗爭經驗,放棄對革命武裝的領導權;高漲的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知識點】黃埔軍校、北伐戰爭、國民革命失敗、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詳解】(1)學校:根據材料一“中國的革命,有了十三年”和結合所學可知,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亦稱“黃埔軍校”;作用:根據材料一“今天在這地開這個軍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和結合所學可知,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黃埔軍校招生學生一萬多名,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做了準備。
(2)關系:根據材料二“兄弟齊心共北伐”和結合國共合作的背景,可從工農、北伐軍合作共同完成革命事業回答,如工農運動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戰爭取得巨大成果。
(3)政變:根據材料三描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新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武裝政變,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從此,國共合作破裂;性質:根據材料三“與帝國主義列強、江浙財閥和上海流氓頭子,舉行一系列會談”并結合所學可知,政變后建立的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府。
(4)原因: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國民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民黨右派的叛變,這是導致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的重要原因,國民黨內部的右派勢力在關鍵時刻選擇了與共產黨為敵,這使得原本團結的革命力量遭到了重大打擊;二是帝國主義的絞殺,帝國主義始終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之一,它們通過各種手段來阻礙中國革命的發展,包括支持反動勢力、進行武裝干涉等;三是年輕的共產黨缺乏經驗,當時的共產黨還處在年幼的階段,對于如何領導革命、如何處理與國民黨的關系等方面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智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革命的進程和結果;四是高漲的工農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工農運動的迅速發展,使得廣大農民和工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同時也觸犯了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從而引來了他們的反對和鎮壓。
17.(1)提出三民主義,主張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結束了封建帝制,創立中華民國,在探索救國道路上邁出實質性的重要一步。
(2)會址:上海、浙江嘉興南湖游船。國內: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的前提和命運。國際: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促進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等。
(3)起義:秋收起義;局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局面。問題:土地問題;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進行“打土豪、分田地”。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影響和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秋收起義、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詳解】(1)進步性:根據材料一“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結合所學辛亥革命的知識可知,可以從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義,主張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在探索救國道路上邁出實質性的重要一步等角度作答。
(2)會址:根據材料二“……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和結合所學中共一大的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后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為掩護,繼續進行,最終完成會議議程。
國內:根據材料二“……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可得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根據材料二“……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可得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根據材料二“……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可得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的前提和命運。
國際:根據材料二“……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可得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促進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
(3)起義:根據材料三“作為我黨早期‘農民運動之王’的毛澤東……”和結合所學秋收起義的知識可知,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舉行秋收起義。
局面:根據所學工農武裝割據的知識可知,為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問題:根據材料三“……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因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可得出,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的土地問題。
政策:根據所學工農武裝割據的知識可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打土豪,分田地,解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土地問題。
18.(1)五四精神是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以天下為己任,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二连浩特市| 江山市| 聂拉木县| 栾城县| 汕头市| 如皋市| 陆丰市| 巴东县| 榆树市| 文成县| 武威市| 灵石县| 宜宾市| 三明市| 水富县| 常宁市| 临江市| 若尔盖县| 海宁市| 泸水县| 乌拉特前旗| 卢龙县| 万安县| 东辽县| 贡山| 凉山| 安顺市| 商丘市| 当涂县| 密山市| 顺平县| 威信县| 阿尔山市| 武山县| 龙门县| 山阳县| 宿迁市| 辉县市| 彝良县|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