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圖2024版七上地理期中期末復習讀記寶典(4)第4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第 一 節 地勢與地形1. 中國的地勢特征(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2)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階梯等級及界線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類型第一級階梯 4000米以上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界線 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盆地、高原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一雪峰山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平原(3)我國地勢特征的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有利于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深入我國內陸,沿坡爬升,形成豐沛的降水,對農作物、 森林、牧草的生長極為有利。②對交通的影響:使許多大江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加強了沿海與內陸的聯系。③對水能的影響: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大,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2. 中國的地形特征圖4-1-1(1)我國地形特征:①地形類型多樣: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種地形。②山區面積廣大:習慣上,人們把山地、丘陵、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 的2/3。(2)我國主要山脈及其走向山脈走向 山脈名稱東西走向 最北一列 天山山脈—陰山山脈中間一列 昆侖山脈—秦嶺最南一列 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 最西一列 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一雪峰山中間一列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最東一列 臺灣山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續表)山脈走向 山脈名稱南北走向 最北一列 賀蘭山中間一列 六盤山最南一列 橫斷山脈西北—東南走向 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巨大的弧形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 總 結 歸 納 ] 分 界 山 脈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西側 東側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脈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北側 南側天山山脈 準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祁連山脈 河西走廊 柴達木盆地秦嶺 黃土高原 四川盆地南嶺 江南丘陵 兩廣丘陵(3)我國主要地形區及其特點①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云貴高原圖4-1-2名稱 位置與范圍 地形地勢特征范圍 所屬階梯 所跨省區 平均海拔 地勢起伏青藏 高原 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 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之間 第一級 階梯 青、藏及 四川西部 4000米 以上 有“世界屋脊”之稱(續表)名稱 位置與范圍 地形地勢特征范圍 所屬階梯 所跨省區 平均海拔 地勢起伏內蒙古 高原 大興安嶺以西、祁連山脈 以東,北至國界,南至長城 內蒙古大部 分,甘、寧、 冀一部分 1000米 左右 廣闊坦蕩黃土 高原 太行山脈、祁連山脈、長 城和秦嶺之間 第二級 階梯 晉、陜、 甘、寧 1000~ 2000米 溝壑縱橫云貴 高原 云南省東部和貴州省大 部分 云、貴 1000~ 2000米 崎嶇不平,石灰巖 廣布②四 大 盆 地塔里木盆地 準噶爾盆地 柴達木盆地 四川盆地圖4-1-3名稱 位置 特點 所屬階梯塔里木盆地 新疆境內天山山脈南側 我國最大的盆地 第二級 階梯準噶爾盆地 新疆境內天山山脈北側 多荒漠、戈壁柴達木盆地 青藏高原東北部, 青海省境內 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 第一級 階梯四川盆地 四川省東部 內部低山丘陵起伏,西部的 成都平原地勢較為平坦 第二級 階梯③三 大 平 原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圖4-1-4名稱 成因 特點東北平原 由松花江、嫩江和遼河沖積而成 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 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黃河是塑造 華北平原的主力 地勢平坦長江中下游平原 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 東西狹長,地勢低平,河湖眾多④三 大 丘 陵我國丘陵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自北向南依次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第二節氣溫和降水1.氣溫(1)氣溫的變化①氣溫日變化:氣溫在一天中的變化。一天中,陸地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②氣溫年變化:氣溫在一年中的變化。地點 最高氣溫 最低氣溫北半球 陸地 7 月 1 月海洋 8月 2 月南半球 陸地 1 月 7 月海洋 2月 8 月(2)等溫線的特點①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溫差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溫差小。③等溫線閉合的地方,如果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反之,則是高溫中心。④等溫線如果向氣溫低的地方凸出,則表示該地氣溫高于周圍氣溫;如果向氣溫高的地方凸出,則表 示該地氣溫低于周圍氣溫。(3)我國的氣溫分布①冬季:1月0℃等溫線大致沿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分布。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總體規 律是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氣溫差別很大。②夏季:除青藏高原及個別地區以外,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2.中國的溫度帶我國溫度帶分布圖 圖4-2-1溫度帶 主要分布地區 主要農作物 耕作制度寒溫帶 黑龍江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 小麥、馬鈴薯 一年一熟中溫帶 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準噶爾盆地 小麥、亞麻、大豆、甜菜 一年一熟暖溫帶 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大部分、塔里木 盆地、河西走廊 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溫 帶水果 一年一熟至兩年三熟(續表)溫度帶 主要分布地區 主要農作物 耕作制作亞熱帶 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四川盆 地、云貴高原和珠江三角洲 水稻、小麥、亞熱帶經濟 作物 一年兩至三熟熱帶 滇、粵、臺的南部和海南省 水稻、熱帶經濟作物 一年三熟青藏高原 高寒區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青稞 部分地區一年一熟3. 降水(1)含義: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態或液態的水,統稱為降水。(2)分布①季節:我國各地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高溫期與多雨期 一致。②空間:我國不同地區的降水量差異很大。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大致是:東部多,西部少, 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沿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 分布,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沿大興安嶺—張家口一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南端一線分布。4.中國的干濕區我國的干濕區分布圖 圖4-2-2我國四類干濕地區的干濕狀況,主要分布地區及天然植被干濕地區 干濕狀況 分布地區 天然植被濕潤區 一般年降水量>800毫米 年降水量>蒸發量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東北三省東 部、黑龍江省西北部、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森林半濕潤區 年降水量>400毫米 年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 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 林 、 草原半干旱區 年降水量>200毫米 年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大部分 草原干旱區 年降水量<200毫米 年降水量<蒸發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高原西 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第 三 節 天 氣 與 氣 候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項 目 含義 描述 特點天氣 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變化狀況 經常用風雨、陰晴、冷熱等來描述 時刻在變化,持續時間短氣候 一個地區多年的平均天氣狀況 用一個地區一年或一段時期的天 氣平均狀況來描述 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溫馨提示]判斷一句話或者一個詞語描述的是不是氣候,可以通過其中一些關鍵詞來確定,如果有 “一年”或者“四季”等表示時間比較長的詞語,描述的就是氣候。2. 天氣預報(1)衛星云圖:藍色部分表示海洋,綠色或棕色部分表示陸地,白色部分表示云團。(2)常用的天氣符號:晴 多云 陰 霧 小中 雨 大 雨 暴雨 雷陣雨 冰 雹雨夾雪 小 雪 中雪 事 大雪 霜 凍臺風 沙塵暴 六級風 霾0o 凍( 雨圖4-3-13. 中國的氣候特征圖4-3-2(1)氣候類型復雜多樣①我國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氣候特點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 分布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冷夏熱,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 西北內陸地區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雨熱 同期 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季溫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氣溫在 0 ℃以上),夏季高溫多雨 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6—10月) 和旱季(11月至次年2月) 滇、粵、臺三省南部和海南省高原、高山氣候 冬寒夏涼,降水少,有的地區甚至終 年被冰雪覆蓋 青藏高原、天山和橫斷山脈等地②原因:我國跨緯度廣,海陸位置差異大,并且地形復雜多樣,地勢高低懸殊也增加了氣候的多樣性。③影響:為我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及發展多種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世界上多數動植物在我 國都有適合生長的地區。(2)季風氣候顯著①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區別季風 風向 源地 性質 影響冬季風 西北季風、東北季風 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 寒冷、干燥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風 東南季風、西南季風 印度洋和太平洋 溫暖、濕潤 夏季高溫多雨②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以 東一線。③影 響 :利:季風氣候的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這為我國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自然條件。許多對熱量條件需 求較高的農作物在我國的種植區,要比同緯度其他國家種植區的緯度偏高。弊:季風常常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洪澇、干旱、寒潮等,對工農業生產、居民生活及生態環境 影響很大。第 四 節 河 流 和 湖 泊1.中國主要河流和湖泊(1)河流的分類分類 定義 分布 示例內流河 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內流區:供給內流河河水 的區域) 多分布在西北內陸, 多為季節性河流 塔里木河(我國最長的內 流河)外流河 直接或間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區:供給外流 河河水的區域) 受季風氣候影響的 區域 長江、黃河等(2)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夏季風盛行時,雨季來臨,河流水位上漲,形成汛期; 冬季風盛行時,氣溫下降,淮河以北的河流普遍有結冰的現象。(3)我國的湖泊我國湖泊眾多,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湖泊是調節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庫,不 少淡水湖泊通過水道與江河聯通,對河流的水量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2. 黃河(1)概況圖4-4-1(2)上、中、下游特征流域 特征上游 流經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黃河流域降水集中在7、8兩月,汛期持續時 間短。此外,黃河還有凌汛這一特殊水文 現象形成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中游 汾河和渭河是中游的主要支流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下游 大量泥沙沉積,河床逐漸拾高,形成“地上河”在入海口處形成三角洲(3)黃河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經濟發展 黃河干流水能資源豐富,特別是上游。目前,國家對黃河水能資源實行梯級開發,已陸續建成龍羊 峽、劉家峽、青銅峽等多座水電站,促進了流域經濟的發展農業 黃河流域是我國農業開發最早的地區,當地人們引黃河水灌溉農田,大力發展農業,流域內的小麥、 棉花、大豆等主要農產品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寧夏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特色農業基地,被譽為“塞上江南”礦產資源 鉬、鋁土和稀土的儲量居全國前列山西、陜西、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煤炭基地河南、山東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可觀,發展潛力很大(4)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上游 建立自然保護區,著重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中游 開展大規模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 加固黃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治沙與防洪并舉,并大力推進濕地保護與生態治理3.長江(1)長江概況圖4-4-2圖4-4-3源頭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峰 注入海洋 東海長度 干流全長約6300余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我國第一長河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湘江和贛江,最大支流是漢江上中游分界點 宜昌(湖北) 中下游分界點 湖口(江西)流經省區 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云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流經地形區 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2)上中下游特征流域 特征上游 流經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河水奔流在高山峽谷之中, 水流湍急。位于云南省的虎跳峽是長江上游最著名的峽谷之一 長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 豐沛,多暴雨。長江干支 流水量大,汛期長。長江 流域的洪水多由暴雨引 起,容易泛濫成災中游 荊江一段的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腸”之 稱。此處河水流速變緩,泥沙容易淤塞,造成 水流不暢 中下游河道拓寬,湖泊 星羅棋布,水系縱橫交 錯,水量很大下游 江闊水深,水流緩慢,利于航運(3)長江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交通 長江干流橫貫東西,支流分列南北,中下游流經平原地區,終年不凍,航運條件極為優越,是我國最重 要的內河航道,被譽為我國的“黃金水道”水能 長江流域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葛洲壩、丹江口、三峽和白鶴灘等,對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起著巨 大的促進作用作物 經濟作物種類繁多,產量豐富,油菜籽、芝麻、茶葉等的產量均在全國占重要地位其他 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水生生物資源也很豐富(4)長江的開發與治理①治理:在上游從源頭系統開展生態保護與環境修復,在中下游強化重點領域污染治理,推進長江上 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加強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資源 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態安全。②開發: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 區域協調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第五節 重要地理分界線及主要分區1.秦嶺一淮河線(1)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①秦嶺—淮河線大體與我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一致。②秦嶺—淮河線大體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③秦嶺—淮河線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④秦嶺—淮河線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⑤秦嶺—淮河線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2)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自然差異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線北側 秦嶺一淮河線南側冬季河流有無封凍 有 無溫度帶 暖溫帶 亞熱帶干濕區 半濕潤區 濕潤區(續表)比較項目 秦嶺一淮河線北側 秦嶺一淮河線南側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甜菜等 水稻、甘蔗、油菜等河流 流量小、有結冰期 流量大、無結冰期地形 以高原、平原為主 以盆地、丘陵為主2. 四大地理區域根據自然條件、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等特征的差異,把我國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 藏地區。(1)自然環境差異比較項目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分布范圍 秦嶺—淮河線以北 的季風區 秦嶺—淮河線以南 的季風區 我 國 西 北 的 非 季 風區 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 多為平原和高原 多為丘陵和盆地 多為高原和盆地 多為高原和山地氣候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寒氣候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下 800毫米以上 400毫米以下干濕區 濕潤、半濕潤區 濕潤區 干旱、半干旱區植被 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常綠闊葉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2)農業生產差異地理區域 農田類型 農業生產北方地區 以旱地為主 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至兩年三熟,是我國小麥、棉花、雜糧的主要產區,盛產 蘋果、梨、桃、杏、山楂和棗等溫帶水果南方地區 以水田為主 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至一年三熟,是我國水稻、甘蔗、油菜、茶葉、蠶絲的主要 產區,盛產柑橘、香蕉、荔枝、龍眼、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西北地區 天然牧場 放牧羊、牛、馬等牲畜,也是我國最大的畜牧業生產基地青藏地區 以高寒畜牧業為主 放牧牦牛等牲畜,一些河谷地帶適合發展青稞等為主的河谷農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