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上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上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簡介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系統(tǒng)
(一)課標依據(jù)
了解隋唐至五代十國時期政治發(fā)展脈絡,認識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與民族交融的表現(xiàn)、隋唐衰亡的表現(xiàn)及過程。認識五代十國政權的并立局面,知道隋唐時期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成就。
(二)教材依據(jù)
本課是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的第二課,上承“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隋唐盛世的基礎,下啟“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制度上的創(chuàng)新是隋唐盛世的原因和表現(xiàn),本課闡述了隋唐由統(tǒng)一到分裂的政權更迭過程,同時也為第五單元“兩宋的政治和軍事”作了鋪墊。 本課包含三個子目,即“隋朝的興亡”、“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這三大塊內容基于時序呈現(xiàn),敘述了隋唐由統(tǒng)一走向強盛,由強轉衰直到國家分裂的過程,反映出盛衰變化、盛世下隱藏危機和分裂中又孕育著統(tǒng)一的趨勢。
(三)教學立意
本課以隋唐盛衰歷史為主線,圍繞大國治國理政和民族融合的主題,引導學生感悟和認識大國興衰歷史中所蘊含的大國理政的智慧。基于此,在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分別設計三個教學主題。
(四)課時教學主題
再造統(tǒng)一【學習任務一】從大興城的修建看隋的興亡 盛唐氣象【學習任務二】多角度看盛唐之貌及形成原因 盛極而衰【學習任務三】理解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唐朝滅亡的原因及五代十國的實質
二、學情分析系統(tǒng)
本課屬于新授課,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 (一)已知點: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過隋唐五代政權更迭的相關內容,基本掌握隋唐統(tǒng)一、大運河開通、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等基本史實,且已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識圖能力,這為本課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知識基礎,有利于開展學生自主探究活動。 (二)興趣點:高中學生涉獵廣泛,思維活躍,探究能力強,容易對與現(xiàn)實相關聯(lián)的事物產生興趣,比如隋煬帝謚號、隋唐盛世、藩鎮(zhèn)割據(jù)等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困惑點:學生對隋的速亡、唐朝民族關系了解較少,且學生正處于初高中歷史學習的過渡階段,尚未從記憶式學習轉向理解式學習,不能辯證看待藩鎮(zhèn)割據(jù),難以用聯(lián)系的眼光看待國家治理和民族融合下的隋唐盛世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以及從多維視角審視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的國家統(tǒng)一與分裂。
三、教學目標分析系統(tǒng):課時核心目標及其分解
(一)課時核心目標
了解隋唐的盛世概況;能夠認識唐朝開放的民族政策的特點,進一步理解民族交融對大國治理的重要性;認識中晚唐政治格局,辯證認識藩鎮(zhèn)割據(jù)和五代十國的實質;能夠總結出關于大國治理的重要啟示,學會以史為鑒,在隋唐興衰中感悟大國理政的智慧。
(二)課時目標分解
能通過分析隋的驟興與驟亡和隋唐盛世的各項成就,理解“民本”在國家治國理政中重要性,感受中華文明的輝煌。(素養(yǎng)目標:時空觀念、家國情懷)。 能通過解讀唐朝邊疆、周邊少數(shù)民族分布圖和相關史料,了解隋唐民族政策和特點,認識到民族交融是隋唐盛世的基礎,且對比隋唐與秦漢的民族政策,認識少數(shù)民族對于邊疆開發(fā)的積極貢獻,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素養(yǎng)目標: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能通過閱讀史料,分析唐中后期的政權格局,辯證看待藩鎮(zhèn)割據(jù)的影響,(素養(yǎng)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能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形成對隋唐五代政權更迭的整體認識,認識到盛世下隱藏危機、分裂中又孕育著統(tǒng)一的歷史規(guī)律,在隋唐興衰中感悟大國理政的智慧。(素養(yǎng)目標:家國情懷)。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唐前期盛世的表現(xiàn)與原因、民族交融和區(qū)域開發(fā)的新成就。 2.教學難點 唐朝民族關系、隋唐治國理政經驗和藩鎮(zhèn)割據(jù)的兩面性
(四)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
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文字材料、多媒體 教學資源整合 本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講授,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和文字史料的基礎上,拓展文字史料依托于《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圖片史料依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資源呈現(xiàn)】 《國寶檔案》關于長安城的一段視頻。 【教師講授】 長安城見證了隋唐興、隋唐亡,透過長安城的興衰可以看見隋唐的盛與衰,窺見民族大融合下隋唐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在唐朝之后,長安不再是任何一個王朝的首都,不再是任何盛世的主角,從隋至五代十國的長安到底興在何處、衰在何方,帶著疑問讓我們走進隋唐長安城尋找答案,進入第六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通過觀看視頻,配合教師講述,聚焦長安城從漢至唐的歷史演變過程,帶著隋唐長安城由盛至衰的疑問,快速進入本課學習。 以隋唐長安城的興衰演變視頻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情境。
一、再造統(tǒng)一 【學習任務一】從大興城的修建看隋的興亡 隋朝何以盛極一時 1.閱讀課本,梳理大興城修建的背景并完成表格,思考大興城營建說明了什么? 【資源呈現(xiàn)】 2.結合圖片提示,觀察隋朝大運河航線圖,閱讀課本,除了修建大興城,隋朝統(tǒng)一后采取的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又有何作用? 【資源呈現(xiàn)】 洛陽宮模擬復原圖 含嘉倉遺址圖 隋朝大運河航線圖 材料1: 隋氏西京太倉、東京韓家倉、洛口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shù)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數(shù)千萬...亦魏、晉以降之未有! ——(唐)杜佑《通典·食貨典》 【教學過渡】隋朝581年建立,隋文帝在582年開始修建大興城,也即次年就開始大興土木。西漢“經過60余年的休養(yǎng)生息”,國力才得以恢復,盡管隋統(tǒng)一前沒有像楚漢之爭那樣慘烈,但也是經過戰(zhàn)爭的。隋朝的驟興與驟亡是否相連? 隋朝何以短命而亡 3.隋朝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卻僅僅存在37年,為何短命而亡? 【資源呈現(xiàn)】 隋征伐勞役數(shù)量與時間表 材料2: 其黠者頗覺之,見以繒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 ”市人慚不能答。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隋紀五》卷181 (三)隋朝何以影響深遠 4.隋朝大興工事導致人民困苦,最終亡國,為什么皮日休卻認為開鑿運河“共禹論功不較多”? 【資源呈現(xiàn)】 材料3: 隋文帝開通廣通渠的詔書:“……朕君臨區(qū)宇,興利除害,公私之弊,情實憫之。故東發(fā)潼關,西引渭水,因藉人力,開通漕渠。量事計功,易可成就。已令工匠,巡歷渠道,觀地理之宜,審終久之義。一得開鑿,萬代無毀。可使官及私家,方舟巨舫,晨昏漕運,沿溯不停,旬日之功,堪省億萬。誠知時當炎暑,動致疲勤,然不有暫勞,安能永逸。宣告人庶,知朕意焉。” ——(唐)魏征《隋書·食貨志》卷19 隋唐大運河發(fā)展示意圖 1.閱讀教材,通過回顧隋朝建國的知識,完成表格自主梳理隋統(tǒng)一的相關史實,認識到宏偉的大興城建設的背后是國家統(tǒng)一后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 2.觀察地圖,提取課本有效信息,認識隋統(tǒng)一后穩(wěn)定政權的措施,且大型糧倉主要分布在運河沿線,而余糧的增多、運河的開鑿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有利于國家政權的鞏固,并且分析史料后理解隋朝興盛之狀。 3.觀察隋朝大型工程、大型戰(zhàn)爭的起始時間、勞役數(shù)量表,以及解讀史料認識當時社會貧富差距,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 4.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認識到隋文帝并非沒有意識到開鑿運河會導致人民疲弊,但他認為“不有暫勞,安能永逸”,學生辯證認識開鑿大運河的功績,超過了社會承受力的“利政”遂成為“急政”,這是今天治國理政的需汲取的教訓,同時也認識到隋朝功業(yè)(大運河)在唐朝直至今天繼續(xù)發(fā)展,體悟隋朝影響的深遠性。 1.從時空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自主歸納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分析史料,理解隋之興盛,培養(yǎng)史料實證素養(yǎng),且為進一步理解隋朝興盛卻速亡做準備。 3.通過表格數(shù)據(jù)和史料,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4.以課文引用的詩文證史,補充傳世文獻互證,引導學生認識隋的急政導致王朝滅亡,涵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同時引入大運河,銜接隋唐兩朝建設上的共同點,且為接下來的盛唐氣象教學做好銜接。
二、盛唐氣象 【學習任務二】多角度看盛唐之貌及形成原因 【教學過渡】唐朝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并更名長安城,曾有“世界第一城”的美譽。唐朝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大王朝,而長安是唐帝國的國都,長安象征著盛世,透過長安城得以窺見盛唐氣象。 (一)唐前期“盛世”表現(xiàn)如何、形成原因有哪些 1.結合圖片,描述唐朝前期出現(xiàn)了怎樣的盛世局面? 【資源呈現(xiàn)】 2.唐朝前期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資源呈現(xiàn)】 材料4: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chuàng)空前之世局。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 (二)盛唐之下的民族交融如何、有何重要意義 【教學過渡】盛世還表現(xiàn)在民族融合,唐朝如何處理民族關系?民族政策與唐朝的繁榮之間有何關系? 3.合作探究一:通過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地圖,解釋唐朝是如何處理與各民族關系的?歸納其各類方法。 【資源呈現(xiàn)】 唐朝前期疆域和邊疆各族分布圖(669年) 4.唐朝的開明的民族政策與秦漢時期相比有何發(fā)展? 【資源呈現(xiàn)】 材料5: 自古圣王,不臣異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知其獸心貪婪,難率以禮。是故羈縻而綬撫之,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 ——范曄《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卷86 材料6: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卷198 材料7: 它是由漢人為主體的族群構建了超越中原農耕地區(qū)兼跨長城南北諸多族群和不同地域而形塑的超越單一性的異質性王朝帝國。 ——李鴻賓《有關唐朝疆域問題的若干思考》 1.閱讀教材后,結合圖片提示,闡述盛唐表現(xiàn)在何處,從中認識到這一時期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以及城市建設都有很大發(fā)展,文化繁榮,中外交通便利,社會空前繁榮。 2.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史料后,認識到唐前期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共同促成盛唐氣象,解讀學者觀點,認識李唐一族的崛起與塞外少數(shù)民族文化相關,也即民族融合是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礎。 3.根據(jù)課本內容梳理與唐朝為鞏固發(fā)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民族政策,在解讀地圖后認識到唐對疆域的管理是不斷發(fā)展的,其民族政策具有寬容開明、方式多樣靈活的特征。 4.對比秦漢時期中央對邊疆管轄情況后,認識唐前期邊疆治理的特殊貢獻,此時的中國不再是長城以內的農耕文化,而是包括長城內外、多元一體的中國,在唐人疆域觀中感悟大國理政的智慧,同時認識到民族交融是出現(xiàn)盛唐氣象的基礎,認識少數(shù)民族對于邊疆開發(fā)的積極貢獻,理解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得到鞏固與發(fā)展。 1.通過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認識盛唐局面。 2.通過解讀史料和閱讀教材,引導學生認識唐前期盛世出現(xiàn)的原因,點明民族交融的關鍵作用。 3.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結合教材插圖和表格,學生認識唐朝的民族政策,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和時空素養(yǎng)。 4.在縱向對比中認識唐朝疆域版圖的擴大得益于民族交融,提高歷史解釋素養(yǎng),涵養(yǎng)家國情懷。
三、盛極而衰 【學習任務三】理解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唐朝滅亡及五代十國的實質 【教學過渡】長安作為當時唐朝的國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長安代表的就是盛唐,然而安史之亂爆發(fā)不到一年唐玄宗便棄長安而去,何以至此? 【資源呈現(xiàn)】 安史之亂爆發(fā)始終時間軸示意圖 安史之亂 1.安史之亂爆發(fā)的背景是什么? 【資源呈現(xiàn)】 材料8: 朕(唐玄宗)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夫復何憂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217 材料9: (藩鎮(zhèn))據(jù)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 ——(北宋)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卷40 天寶年十節(jié)度使分布圖 2.安史之亂對唐王朝產生了什么影響? 【資源呈現(xiàn)】 唐中后期長安失陷大事記 唐代藩鎮(zhèn)分布圖 材料10: (安史之亂后)皆自擅兵賦,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 ——(后晉)劉昫《舊唐書·卷19下·僖宗》 3.合作探究二:為何安史之亂后唐朝仍能延續(xù)百年?【資源呈現(xiàn)】 “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zhèn)基本情況表 ——材料來自2018年高考歷史全國Ⅰ卷第2題 材料11: 夫弱唐者,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 ——(元)脫脫《宋史》卷442《尹源傳》 材料12: 河北兵力雖強,不能自立,須籍朝廷官爵威名以安軍情。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248 材料13: (代宗)李國輔:“大家(宦官對皇帝的稱呼)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 ——(后晉)劉昫《舊唐書·列傳》卷188 材料14: “唐之朋黨……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公。士之附會者不入于牛則入于李,不憂國家之不治,而唯恐其黨之不進也。” ——(北宋)范祖禹《唐鑒》卷10 材料15: 懿宗以來,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賦斂愈急。關東連年水、旱,州縣不以實聞,上下相蒙,百姓流殍,無所控訴。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252 (二)五代十國 4.五代十國時期的統(tǒng)治局面有何特點?這一時期蘊含著哪些統(tǒng)一因素? 【資源呈現(xiàn)】 五代十國時期開國君主情況表 【資源呈現(xiàn)】 五代十國形勢圖(后周時期) 周世宗改革措施表 材料16: 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yǎng)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北宋)薛居正《舊五代史 世宗紀六》 (過渡) 觀察“棄長安”前后的時間,思考長安城迅速陷落的緣由。 1.通過解讀史料與地圖,認識到唐玄宗后期懶政怠政,且隨著版圖擴展增設軍鎮(zhèn),地方節(jié)度使實力不斷增強,導致軍事上外重內輕,唐朝盛世之下隱藏危機。 2.解讀史料和觀察地圖,認識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割據(jù)一方,嚴重削弱了唐朝的統(tǒng)治力量。 3.①分析表格信息和史料,認識中晚唐藩鎮(zhèn)之間相互制衡,穩(wěn)定了唐朝政局,且起到鎮(zhèn)守邊疆的重要作用,辯證認識藩鎮(zhèn)割據(jù)的影響;②通過分析史料,了解唐朝后期宦官專權、朋黨之爭的政治亂象,加之藩鎮(zhèn)割據(jù),三者形成特殊的權力均勢,穩(wěn)定了政局;然而唐末社會矛盾激化,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爆發(fā),朱溫廢唐稱帝,唐朝滅亡。 4.通過觀察圖表,①認識五代十國統(tǒng)治者即位前大多是唐代的節(jié)度使,進一步理解五代十國是藩鎮(zhèn)割據(jù)的繼續(xù)發(fā)展;②認識五代十國的統(tǒng)治者采用中原國號體現(xiàn)了民族交融深化;③通過觀察后周形勢圖,結合教材,了解周世宗的改革措施,理解后周的日益強大為北宋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總結分裂中的統(tǒng)一大勢,從多維視角審視隋唐五代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分裂。 (過渡) 借助時間軸,聚焦安史之亂的歷史演變過程,引入其爆發(fā)原因的教學。 1.從內、外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安史之亂爆發(fā)的背景。 2.通過講解長安城失陷大事記表,結合藩鎮(zhèn)分布圖及史料,引導學生認識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3.引導學生辯證認識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的影響,理解在眾多因素影響下唐朝走向滅亡,提高歷史解釋素養(yǎng)。 4.引導學生的解讀圖表后,理解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與五代十國的聯(lián)系,辯證認識五代十國這一分裂時期,培養(yǎng)唯物史觀。
課堂小結 【教師講授】 同學們,回望本課,站在長安城,從隋朝到五代十國,我們看見了隋唐盛世之象,認識了繁榮背后是開明包容的民族政策,感受到大國理政的智慧;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直至走向滅亡,中原陷入了分裂時期,然而分裂中亦孕育著統(tǒng)一的趨勢,統(tǒng)一是歷史主流。 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學生對隋唐興衰形成整體性認識。
五、教學評價系統(tǒng)分析
(一)教學評價水平劃分
水平1:能夠認識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現(xiàn)與原因,了解唐朝開放的民族政策的具體表現(xiàn)和中晚唐的政治格局。 水平2:能夠理解隋朝雖短命而亡但歷史影響深遠、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藩鎮(zhèn)割據(jù)的兩面性。 水平3:能夠正確評價隋朝的功過,理解唐前期的盛世局面和民族交融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的影響,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懂得以史為鑒,能夠總結出關于大國治理的重要啟示和歷史規(guī)律。
(二)水平測試
“我們黨歷史這么長、規(guī)模這么大、執(zhí)政這么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里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講話 關鍵詞:民本思想、廣開言路、對外開放、居安思危…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和關鍵詞,思考隋唐盛衰對后世治國理政有何啟示 說明:結合課本內容、利用疆域圖和時間軸進行分析,認識民本意識、民族融合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性,提高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多個角度理解隋唐五代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與分裂,把握歷史規(guī)律;學會以史為鑒,做既有家國情懷又有人文關懷的新時代好青年。
六、板書設計
七、主要參考書目
[1]葛劍雄.統(tǒng)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M].北京:中華書局.2008. [2]呂思勉.呂思勉講中國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9:121. [3]李鴻賓.有關唐朝疆域問題的若干思考[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7(1). [4]鄭紅波.學術成果賦能歷史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3,(24): 53-55. [5]張羽豐.“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教材分析[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22,(10): 28-31. [6]王思思,翁曉波.從初高中銜接教學看歷史解釋中評價的限度——以《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2,(10): 44-4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高邮市| 南川市| 胶州市| 徐闻县| 乌拉特中旗| 乐业县| 甘谷县| 海宁市| 苏尼特左旗| 瓦房店市| 白城市| 清水河县| 太保市| 吉首市| 建平县| 康定县| 阳高县| 中方县| 噶尔县| 乌兰浩特市| 昭通市| 长治市| 余姚市| 美姑县| 澄城县| 南投县| 永年县| 鲜城| 手游| 民乐县| 陆良县| 十堰市| 安图县| 留坝县| 咸丰县| 富蕴县| 鹤峰县| 尼木县| 库尔勒市| 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