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01性質與變化的區分一、物質的變化(1)定義:有些變化不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像水的三態變化(如云中的水汽凝結,成雨水落下)、汽油揮發、鐵絲被繞成各種形狀、水果榨汁、塊狀固體研磨成粉末狀等過程,發生的都是物理變化。有些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像煤礦自燃、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爛鋼鐵生銹等過程,發生的都是化學變化。(2)實質(微觀角度分析): 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種類不變;化學變化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分子種類改變。(3)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及聯系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實質 宏觀:沒有新的物質生成 微觀: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構成物質的分子不變,是分子間的空隙可能改變(即分子的種類不變) 宏觀:有新的物質生成微觀: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構成物質的分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即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外觀特征 狀態、形狀等的改變 常伴隨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等區分依據 有沒有新的物質生成聯系 在化學變化中,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中,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二、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概念: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2)常見性質分類:顏色、氣味、狀態、密度、熔點、沸點、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吸附性、磁性等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活潑性、穩定性等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3)區別:變化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在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重在“變”,因此變化往往用動詞表示;性質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不論變化是否正在進行,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性質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會”“容易”“難”等文字描述。(4)聯系:物質的性質是物質發生變化的內因,而物質的變化則是物質性質的具體體現。三、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1)探究物質的變化的基本方法是通過觀察現象和實驗,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由物質變化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觀察現象是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步驟。(2)物質變化的證據要有形狀、狀態、顏色、溫度的改變,產生氣體、沉淀、pH變化等。(1)形狀改變:如鐵絲彎折成各種形狀,玻璃破碎等。(2)狀態改變:如冰雪融化蠟燭熔化、干冰升華等。(3)溫度改變:如鋼鐵的熔化。(4)顏色改變:如樹葉變黃、硝酸鉛和碘化鉀反應,氧化鐵溶液與硫氰化鉀溶液反應。(5)產生沉淀:如硝酸鉛和碘化鉀反應、澄清石灰水與碳酸鈉溶液反應。01 酸堿的定義酸性物質:(1)常見的酸性物質:食醋,鹽酸,硫酸,硝酸等。(2)電離:物質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3)酸:在水中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都是的化合物。(4)酸的電離:; ;堿性物質:(1)常見的堿性物質:石灰水,氨水,氫氧化鈉,熟石灰,氫氧化鉀,氫氧化鋇等。(2)堿:在水中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都是的化合物。(3)堿的電離: ;;【溫馨提示】書寫電離方程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不必寫條件。(2)配平,使正、負電荷數相等。(3)原子團不能拆開書寫。一些物質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含有H+但并不是酸,原因是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除H+之外,還有其他的陽離子。如硫酸氫鈉電離:NaHSO4=Na++H++SO42-,所以NaHSO4不是酸。02 酸堿指示劑酸堿指示劑:(1)用石蕊試液判斷酸堿性現象:在稀硫酸稀鹽酸中呈紅色,在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中呈藍色。結論: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堿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2)酸堿指示劑:在酸性或堿性溶液里能顯示出不同顏色的物質,簡稱指示劑。(3)指示劑在溶液中的顏色指示劑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堿性溶液石蕊試液(紫色) 變紅色 紫色 變藍色酚酞試液(無色) 無色 無色 變紅色藍色石蕊試紙 變紅色 不變色 不變色紅色石蕊試紙 不變色 不變色 變藍色【自制酸堿指示劑】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某些顯色的物質,它們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會顯示不同的顏色。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取這些植物的花果莖、葉切碎搗爛,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出液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如下表所示。花名 花的顏色 變色情況酸性 堿性月季花 紅色 紅色 黃色菊花 紫色 紅色 黃色絲瓜花 黃色 黃綠色 黃色一串紅 紅色 紅色 黃綠色4.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1)pH和酸堿性pH是反映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指標,其范圍通常在0-14之間。pH越低酸性越強,pH越高堿性越強,pH等于7的物質呈中性。【測定溶液pH的方法】(1)測定溶液酸堿性強弱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2)pH的測定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試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與哪種顏色最接近,從而確定被測溶液的pH。根據pH便可判斷溶液的酸堿性強弱。注意:(1)用pH試紙測溶液pH時,pH試紙不能預先用蒸餾水潤濕,否則會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常見的情況如下:①溶液為酸性時,酸性變弱,pH偏大。②溶液為中性時,pH不變。③溶液為堿性時,堿性變弱,pH偏小。(2)不能將pH試紙直接放入待測試的溶液中,否則會污染試劑。01 酸的個性鹽酸:(1)物理性質及用途:常溫下,鹽酸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的液體。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除銹制藥。(2)化學性質:①與硝酸銀反應:HCl+AgNO3 = AgC1↓+HNO3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應用:用于檢驗鹽酸或氯離子的存在。②與雞蛋殼(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現象:雞蛋殼逐漸溶解,氣泡產生。③與鐵反應:Fe+2HCl = FeCl2+H2↑現象:溶液變成綠色并有氣泡產生。④與鐵銹反應:Fe2O3+6HCl = 2FeCl3+3H2O現象:鐵銹逐漸消失,溶液變黃色。⑤與氧化銅反應:CuO+2HCl = CuCl2+H2O現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變為藍色。(3)濃鹽酸敞口放置則質量變小,質量分數也變小。硫酸:(1)物理性質及用途:硫酸是無色粘稠的油狀液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產化肥,農藥,精煉石油等。(2)硫酸的化學性質:①與鋅粒反應:Zn+H2SO4 = ZnSO4+H2↑②與氧化鐵反應:Fe2O3+3H2SO4 = Fe2(SO4)3+3H2O現象:紅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③與氧化銅反應:CuO+H2SO4 = CuSO4+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④與氫氧化銅反應:Cu(OH)2+H2SO4 = CuSO4+2H2O現象:藍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⑤與氯化鋇溶液反應:BaCl2+H2SO4 = BaSO4↓+2HCl現象:產生白色沉淀。鋇離子常用于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3)濃硫酸:①濃硫酸的稀釋: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玻璃棒不斷攪拌。一定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里,不然會引起液體飛濺。②特性:強腐蝕性。濃硫酸對皮膚衣服等有強烈的腐蝕性。如果濃硫酸不慎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沖洗,最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嚴重時立即就醫。脫水性:硫酸能把植物纖維(如棉花,造紙的木纖維,人的皮膚)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成水。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因此實驗室常用作干燥劑。如果濃硫酸敞口放置,則質量變大,質量分數會變小。鹽酸與硫酸的用途酸 用途鹽酸(HCl) 重要化工產品,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制造藥物(如鹽酸麻黃素氯化鋅)等;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可幫助消化硫酸(H2SO4)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火藥、染料以及冶煉金屬、精煉石油和金屬除銹等。濃硫酸有吸水性,在實驗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劑【溫馨提示】水溶液中常見的金屬離子的顏色:Cu2+呈藍色,Fe3+呈黃色,Fe2+呈淺綠色,其他金屬離子一般無色,如Na+、Mg2+、Al3+等。濃硝酸和濃鹽酸、濃硫酸一樣具有強烈的腐蝕性。硝酸具有揮發性,且見光易分解,所以需要密封保存在棕色的試劑瓶中。02 酸的通性酸的通性 反應情況 化學方程式與指示劑作用 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 生成鹽和氫氣 Zn+H2SO4 = ZnSO4+H2↑ Fe+2HCl = FeCl2+H2↑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生成鹽和水 Fe2O3+3H2SO4 = Fe2(SO4)3+3H2O Fe2O3+6HCl = 2FeCl3+3H2O CuO+H2SO4 = CuSO4+H2O CuO+2HCl = CuCl2+H2O與堿反應 生成鹽和水 Cu(OH)2+H2SO4 = CuSO4+2H2O Mg(OH)2+2HCl=MgCl2+2H2O與某些鹽反應 生成新鹽和新酸 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 HCl+AgNO3 = AgC1↓+HNO3 BaCl2+H2SO4 = BaSO4↓+2HCl【溫馨提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由于酸根離子不同,不同酸也有各自的特性,如稀硫酸與BaCl2溶液的反應,稀鹽酸與AgNO3溶液的反應。濃硫酸、硝酸有很強的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能生成H2,而是生成水。所以酸的通性通常指的是鹽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指濃硫酸和硝酸。01堿的個性氫氧化鈉:(1)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水溶液有澀味和滑膩感,易潮解。(3)與水作用: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熱。(4)化學性質:①跟指示劑作用時,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②跟非金屬氧化物反應:2NaOH+CO2=Na2CO3+H2O③與酸發生反應:2NaOH+H2SO4=Na2SO4+H2O④與鹽發生反應:2NaOH+CuSO4= Na2SO4+Cu(OH)2 ↓(5)用途: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工業,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油污。氫氧化鈣:(1)俗稱:熟石灰,消石灰。(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3)與水作用:微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少量的熱。(4)化學性質:①跟指示劑作用時,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②跟非金屬氧化物反應:Ca(OH)2+CO2 =CaCO3↓+H2O③與酸發生反應:Ca(OH)2+2HCl = CaCl2+H2O④與鹽發生反應:Ca(OH)2+CuCl2= CaCl2+Cu(OH)2 ↓(5)用途:用于建筑工業,制作漂白粉的原料,改良酸性土壤。【能力拓展】氫氧化鈉相關:(1)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不僅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還易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而變質。故應保存在密閉干燥的地方。(2)氫氧化鈉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了化學變化,溶液質量變大。(3)利用固體氫氧化鈉易潮解的性質,固體氫氧化鈉可以做某些氣體(如氧氣、氫氣)的干燥劑,但是能與NaOH反應的氣體,如CO、SO2等酸性氣體則不可用固體NaOH干燥,一般選用濃硫酸干燥。(4)稱量氮氧化鈉固體時,要將其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紙上,以免其潮解后腐蝕天平的托盤。(5)氫氧化鈉有強烈腐蝕性,如果不慎將氫氧化鈉溶波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氨水相關:(1)氨水是氨氣的水溶液,主要成分為NH3.H2O或NH4OH(2)物理性質:常態下為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3)化學性質:具有堿的通性,如氨水顯堿性,能使指示劑變色,與酸反應生成銨鹽可以用來制氮肥。氫氧化鈣相關:(1)因為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所以氫氧化鈣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時間,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碳酸鈣,溶液質量減小。(2)利用生石灰能與水反應的性質,生石灰可以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但不能干燥酸性氣體。02堿的通性(一)堿溶液與酸堿指示劑的反應堿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二)某些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1)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的反應①化學方程式:Ca(OH)2+CO2 = CaCO3↓+H2O②應用:這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現象明顯,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①化學方程式:2NaOH+CO2 = Na2CO3+H2O②應用:這一反應常用來吸收二氧化碳,因為氫氧化鈉極易溶于水,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3)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硫的反應①化學方程式:2NaOH+SO2 = Na2SO3+H2O(亞硫酸鈉)②應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廠產生的廢氣中含有二氧化硫,會污染空氣,可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硫。(4)二氧化硅和氫氧化鈉反應①化學方程式:2NaOH+SiO2 = Na2SiO3+H2O②應用: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應用橡皮塞或木塞。(三)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如氫氧化鈉溶液可與鹽酸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1 = NaCl+H2O(四)某些堿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1)生成堿沉淀的反應。如FeCl3、CuCl2與NaOH反應。(2)生成鹽沉淀的反應,如Na2CO3與Ca(OH)2的反應:Na2CO3+Ca(OH)2 = CaCO3↓+2NaOH。常見的不溶性堿有Mg(OH)2、Al(OH)3、Zn(OH)2、Fe(OH)3、Cu(OH)2,它們不能使加入的指示劑變色。Mg(OH)2、Al(OH)3、Zn(OH)2是白色沉淀,Fe(OH)3是紅褐色沉淀,Cu(OH)2是藍色絮狀沉淀。【溫馨提示】堿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可溶性堿在水溶液里能電離出相同的陰離子--OH-”。不同的堿溶液中所含的陽離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不同,因此不同的堿也表現出一些不同的性質。因為難溶性堿放入水中幾乎不能產生OH-,所以堿的通性中使指示劑變色、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以及與某些鹽反應,是可溶性堿才具有的性質。難溶性堿只有與酸反應的性質。01 酸堿反應及其應用酸堿反應1.氫氧化鈉與酸反應的實驗:向盛有氫氧化鈉的燒杯中滴人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邊滴邊振蕩,溶液顏色變淺直至消失,說明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2.實驗過程中的反應方程式:HCl+NaOH = NaCl+H2O二、酸堿反應的實質:(中和反應)三、酸堿反應的應用(一)酸堿反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植物適宜在接近中性( 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長,酸性太強(pH<4或堿性太強(pH>8 )的土壤,都不適宜植物生長。因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在酸(堿)性土壤中加人適量的堿(酸),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農業上常施加熟石灰[主要含Ca(OH)2 ]來降低土壤的酸性。注意: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堿性、腐蝕性很強的氫氧化鈉。(二)酸堿反應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1)處理工業廢水,解決環保問題。工業生產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堿性物質,不經處理、任意排放,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根據不同污水的酸堿性,加人適宜的物質,去除污水的酸堿性,使之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2)精制石油時,可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三)酸堿反應在醫藥方面的應用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如果胃酸過多,會引起胃痛等病癥,醫療上常用能與酸反應的堿性物質作為藥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達到正常范圍,減少胃酸常用的藥劑有Al(OH)3,其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Al(OH)3+3HCl = AlCl3+3H2O。01 常見的鹽的性質與用途一、鹽定義: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鹽是酸堿反應的產物之一。1.碳酸鈉:(1)俗名:純堿、蘇打。(2)物理性質:白色粉末狀固體易溶于水。(3)化學性質:①水溶液呈堿性,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②與水:③與酸:④與堿:(4)用途:食品,造紙工業中的發泡劑、洗滌劑。2.碳酸鈣:(1)物理性質:白色固體物質,難溶于水。(2)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漢白玉、雞蛋殼等物質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3)化學性質:與酸:(4)高溫分解:(5)用途:建筑材料、補鈣劑。3.氯化鈉( NaCl )(1)俗名:食鹽。(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不大。(3)化學性質: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NaCl+AgNO3=AgCl↓+NaNO3)。(4)用途:重要的調味品,用來腌漬蔬菜;可用來制取燒堿、金屬鈉、氯氣等;醫療上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溶質質量分數為0.9%);濃的食鹽溶液會使細胞內的水滲出,使蛋白質凝固,具有殺菌作用;農業上用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等。二 鹽的化學性質反應 反應發生的條件鹽+酸→新鹽+新酸 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鹽+堿→新鹽+新堿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鹽+鹽→新鹽+新鹽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1)一些常見的有色溶液。藍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黃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淺綠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紫紅色溶液:如高錳酸鉀溶液。(2)一些常見的沉淀的顏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產生大量氣泡,產生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等;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沒有氣泡產生的白色沉淀:Mg(OH)2等;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02 鹽的分類與制取一 鹽的分類(鹽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兩種)(1)按照具有的相同離子分類①陽離子相同,如氯化鈉(NaCl)、碳酸鈉( Na2CO3)硫酸鈉(Na2SO4)和硝酸鈉(NaNO3)等稱為鈉鹽。②陰離子相同,如碳酸鈉(Na2CO3)碳酸鉀(K2CO3)、碳酸鈣(CaCO3)和碳酸鋇(BaCO3)等稱為碳酸鹽。(2)按照鹽的溶解性分類①可溶性鹽,如碳酸鈉( Na2CO3)、硫酸鉀(K2SO4)硝酸銀( AgNO3)和氯化銨( NH4Cl)等。②不溶性鹽,如硫酸鋇( BaSO4)、氯化銀( AgCl )、碳酸鈣( CaCO3)等。③還有些鹽是微溶于水的,如CaSO4、Ag2SO4、MgCO3等。規律總結2:鹽的溶解性記憶口訣鉀鈉銨硝溶于水,鹽酸鹽除氯化銀;硫酸鹽除硫酸鋇,碳酸鹽溶鉀鈉銨;微溶鹽類有三種,硫酸鈣銀碳酸鎂。二 鹽的制取人們常利用一些鹽的溶解性來實現鹽的制取提純和鑒別,鹽的制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有些鹽是天然存在的,通過物理方法提取,如可從海水鹽湖或鹽井中提取食鹽。(2)用化學方法制取,如用Na2CO3和CaCl2制取CaCO3和Na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制堿工業有重大貢獻,他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其原理為NH3+CO2+H2O+NaCl == 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H2O+CO2↑。03 復分解反應(1)概念: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通式表示為AB+CD → AD+CB )。(2)特點:復分解反應交換成分,但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3)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類型 反應物條件 生成物條件酸+堿 至少一種可溶 需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中至少-一個: 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氣體生成 ③有水生成堿+鹽 二者都可溶鹽+鹽 二者都可溶鹽+酸 酸必須可溶(4)復分解反應實質: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兩種物質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沉淀、氣體和水。04 鹽和化肥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肥的種類 常見化肥 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缺乏時的表現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氮肥有NHNO3 CO(NH2)2和NHHCO3等 氮肥含有組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農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 植物缺氮元素時葉片發黃,生長緩慢,光合作用減慢鉀肥(含有鉀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鉀肥有K2CO3、K2SO4和KCl等 能促進農作物生長旺盛,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糖和淀粉生成 植物缺鉀元素時莖細小,葉片有褐斑,易倒伏磷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磷肥有過磷酸鈣[CaSO4和Ca(H2PO4)2 的混合物] 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穗數增多,籽粒飽滿 植物缺磷元素時根短小,葉片暗綠帶紅。過量會引起作物貪青晚熟復合肥(含N、P、K三種元素中兩種或三種) KNO3、K3PO4、(NH4)3PO4 等 具有氮肥、磷肥、鉀肥的兩重或多重功效(二)銨鹽的制取NH3+H2O+CO2 = NH4HCO3 (碳銨) 2NH3+H2SO4 = (NH4)2SO4 (硫銨)(三)合理使用化肥雖然化肥有助于植物生長,但長期使用化肥往往使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結構,因此通常需施一些農家肥料(有機肥),農家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多種營養元素,有利于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01 性質與變化的區分1.(2024·浙江模擬)蘭溪游埠鎮“三伏老油釀造技藝”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生產的醬油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以下生產醬油過程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攪拌混勻 C.入壇發酵 D.成品裝瓶【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是產生新物質的的變化。【解答】A、清洗原料,只是除去灰塵等雜質,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攪拌混勻,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入壇發酵,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D、成品裝瓶,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02 酸堿鹽的區分1.(2023九上·義烏月考)侯氏制堿法的原理如下:在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再向其中通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氫鈉后加熱分解得到碳酸鈉。其反應化學方程式如下,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CO2↑+H2OA.反應①產物氯化銨屬于酸 B.反應②產物碳酸鈉屬于堿C.反應①屬于化合反應 D.反應②屬于分解反應【答案】D【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酸、堿的概念【解析】【分析】A、根據氯化銨屬于鹽分析;B、根據碳酸鈉屬于鹽分析;C、根據化合反應特點為“多變一”分析;D、根據“一變多”的反應為分解反應分析。【解答】A、反應①產物氯化銨屬于鹽,不符合題意;B、 反應②產物碳酸鈉屬于鹽,不符合題意;C、 反應①生成物兩種物質,不屬于化合反應 ,不符合題意;D、 反應②是一種物質生成三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03 酸堿指示劑與pH試紙的使用1.(2024九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蘋果的酸性比橘子強B.清潔劑為強酸性或強堿性C.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多吃檸檬D.草木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pH<7,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pH>7,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解答】A.蘋果的pH小于橘子,所以酸性比橘子強,正確不符合題意。B.廁所清潔劑pH在1-2間,為強酸性,廚房清潔劑pH在12-13間,為強堿性,正確不符合題意。C.檸檬呈酸性,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多吃檸檬,正確不符合題意。D.草木灰水呈堿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04 酸的通性利用1.(2024九上·義烏期末)小金在學習了硫酸的化學性質后,初步歸納出它與不同“類別”的物質相互反應的關系如圖,則X可以是( )A.某些活潑金屬 B.FeC.NaOH D.無色酚酞【答案】A【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分析。【解答】由酸的化學性質可知,X可以是某些活潑金屬,鐵、氫氧化鈉、酚酞是具體物質,不是物質類別。故答案為:A。05 濃硫酸與濃鹽酸的性質及應用1.(2024九上·溫州期中)酸和堿的知識是九年級《科學》學習的重要知識,下列有關酸和堿的性質說法不正確的是( )A.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B.打開盛濃鹽酸的試劑瓶,瓶口會產生白霧C.濃硫酸露置于空氣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D.長期露置于空氣中的固體氫氧化鈉,其成分不會發生變化【答案】D【知識點】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鹽酸呈酸性分析;B、根據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分析;C、根據濃硫酸的吸水性分析;D、根據氫氧化鈉潮解及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性質分析。【解答】A、 鹽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不符合題意;B、濃鹽酸具有揮發性, 打開盛濃鹽酸的試劑瓶,揮發出的氯化氫與水蒸氣結合形成鹽酸液滴,在瓶口會產生白霧 ,不符合題意;C、 濃硫酸露置于空氣中,會吸收空氣中水蒸氣,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 ,不符合題意;D、 長期露置于空氣中的固體氫氧化鈉,會吸收水蒸氣且與二氧化碳反應,其成分發生變化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2024九上·溫州期中)下列是我市某校四位學生在科學實驗操作時的特寫,其中操作正確的是( )A.滴加液體 B.測NaOH溶液的pH C.傾倒試劑 D.稀釋濃硫酸【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pH值的測量及方法;濃硫酸的稀釋【解析】【分析】A、根據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B、根據pH試紙的使用要求分析;C、根據傾倒液體操作步驟分析;D、根據濃硫酸稀釋酸入水分析。【解答】A、滴管滴加液體時要在試管口上方垂直懸空滴加,不能伸入試管中或接觸試管壁,不符合題意;B、測溶液pH時不能將試紙浸入待測液中,應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體滴在試紙上測定,不符合題意;C、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向著手心,不符合題意;D、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攪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06 堿的通性應用1.(2023九上·柯橋)在①硫酸②氯化鐵③碳酸鉀三種物質中,跟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鈉溶液都能發生反應,且反應能表現出不同堿之間相似性質的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A【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條件及堿的化學性質分析。【解答】硫酸、氯化鐵與氫氧化鈣、氫氧化鈉都能反應,且反應時氫氧根離子都發生了變化,能表示堿的相似性質,碳酸鉀只與氫氧化鈣反應,不與氫氧化鈉反應。故答案為:A。07 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的性質1.(2023九上·義烏月考)小陳探究氫氧化鈣的性質,進行圖甲所示實驗。實驗后,他向反應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 酸鈉溶液,溶液 pH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中儀器的使用操作無誤B.圖乙中 d~m 段反應過程中有沉淀產生C.圖乙中 m~n 段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變小D.圖乙中 n 點之后溶液中的溶質有 Na2CO3 和 NaCl【答案】D【知識點】pH值的測量及方法;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當鹽酸過量時,加入碳酸鈉溶液,溶液pH會從小于7增加,至等于7,碳酸鈉過量則在于7,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有氣泡產生,與氯化鈣反應有沉淀生成分析。【解答】A.膠頭滴管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能伸入試管,故錯誤;B.由溶液pH的變化圖,m~npH不變, 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反應過程中沒有氣泡產生,故錯誤;C.由溶液pH的變化圖,d~mpH增大,發生的是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d-m段反應過程中有氣泡產生,故錯誤;D.圖乙中n點之后溶液pH>7, 溶液中是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 溶質有Na2CO3 和 NaCl,故正確。故選D。2.(2023九上·蕭山月考)下列關于NaOH和Ca(OH)2的用途中錯誤的是( )A.用Ca(OH)2制波爾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檢驗CO2 D.用NaOH固體干燥某些氣體【答案】C【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性質決定用途,根據物質的性質判斷。【解答】A.用Ca(OH)2和硫酸銅制波爾多液 ,故A正確不合題意;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確不合題意;C.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則用Ca(OH)2溶液檢驗CO2 ,故C錯誤符合題意;D.用NaOH固體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某些氣體,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3.(2023九上·金華月考)下列對露置在空氣中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樣品進行的相關實驗中,實驗現象及結論合理的是( )A.取少量溶液樣品,滴入氯化鋇溶液,沒有白色沉淀生成B.取一定量溶液樣品,滴入少量稀鹽酸,立即有大量氣泡產生C.取一定量溶液樣品,滴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證明原樣品中含有氫氧化鈉D.向溶液樣品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鋇溶液至充分反應,過濾,可除去樣品中的雜質【答案】D【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樣品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兩種溶質.A、根據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分析.B、根據稀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然后再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分析.C、根據溶液的中碳酸鈉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變紅色分析.D、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在結合澄清的石灰水過量分析.【解答】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樣品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兩種溶質。A、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故A錯誤。B、稀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不生成氣體,然后稀鹽酸再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不能立刻產生大量的氣泡,故B錯誤。C、溶液的中碳酸鈉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變紅色,但不一定原溶液中就含有氫氧化鈉也可能是生成的氫氧化鈉,故C錯誤。D、根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應,過濾,可除去樣品中的雜質,故D正確。故選:D。08 酸堿中和的圖像問題1.(2024九上·鹿城月考)向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OH和NaClB.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c點表示NaOH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D.b點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答案】B【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點pH小于7,溶液呈酸性,b點pH等于7,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c點pH大于7,溶液呈堿性。【解答】A、由圖可知,a點pH小于7,溶液呈酸性,其中含有剩余HCl和生成的NaCl,選項錯誤;B、由圖可知,a點pH小于7,溶液呈酸性,其中含有剩余HCl和生成的NaCl,其中含有Na+、Cl-,b點pH等于7,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含有生成的NaCl,其中 含有Na+、CI,c點pH大于7,溶液呈堿性,其中含有剩余的NaOH和生成的NaCl,其中含有Na+、CI-,選項正確;C、由圖可知,c點pH大于7,溶液呈堿性,其中含有剩余的NaOH和生成的NaCl,選項錯誤;D、由圖可知,b點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09 常見鹽的用途1.(2023九上·磐安期末)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對勞動項目中涉及的化學知識描述錯誤的是( )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鹽與化肥;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A、根據小蘇打為碳酸氫鈉分析;B、根據鐵生銹條件分析;C、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分析;D、根據碳酸鉀中含植物所需鉀元素分析。【解答】A、小蘇打為碳酸氫鈉,符合題意;B、潮濕的鐵鍋在空氣中易生銹,將洗干凈的鐵鍋擦干水放置可防止銹蝕,不符合題意;C、白醋中含有醋酸,能與碳酸鈣發生反應,可用白醋清洗水壺中的水垢,不符合題意;D、草木灰主要成分為碳酸鉀,含有植物所需鉀元素,是一種鉀肥,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 化肥1.(2024九上·武義月考)陽光玫瑰葡萄今年獲得了大豐收,顆粒大,果肉鮮脆多汁,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在葡萄開花后要注意補充鉀肥,鉀肥能促進糖類的合成與運輸,提高葡萄品質,下列屬于鉀肥的是( )A.KNO3 B.CO(NH2)2 C.K2CO3 D.Ca(H2PO4)2【答案】C【知識點】鹽與化肥【解析】【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解答】A、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屬于復合肥,A不符合題意;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B不符合題意;C、K2CO3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C符合題意;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屬于磷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1離子檢驗與離子共存1.(2023九上·杭州月考)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A.無色溶液中:K+、Na+、SO42-、Cu2+B.堿性溶液中:Cu2+、Ba2+、NO3-、Cl﹣C.含有Ag+的溶液中:K+、NH4+、NO3-、Cl﹣D.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答案】D【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 A、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顯藍色,故選項錯誤。B、堿性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能與銅離子結合成氫氧化銅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C、銀離子能與氯離子結合成氯化銀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D、酸性溶液中含有氫離子,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12復分解反應應用1.物質X和Ba(OH)2在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Ba(OH)2=BaSO4↓+2Y,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可能為氯化鐵 B.X只能為硫酸C.Y可以為氫氧化銅 D.Y不一定是水【答案】D【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所給方程式結合堿的化學性質分析。【解答】 A、物質X和Ba(OH)2在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Ba(OH)2=BaSO4↓+2Y, 則X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由方程式配平系數可知,X中陽離子化合價為+1價,氯化鐵中鐵元素為+3價,不符合題意;B、X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硫酸鈉等,不符合題意;C、Y是氫氧化銅則X中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化合價為+2價,不符合題意;D、若X為硫酸,則Y為水,若X為硫酸鈉,則Y為氯化鈉,符合題意;故選D。13物質推斷與鑒別1.(2024九下·柯橋月考) 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學習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后,分別設計了下列有關物質鑒別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甲:利用酚酞試液鑒別Na2CO3、NaCl 和稀硫酸三種溶液;乙:利用CO2氣體鑒別 NaOH、Ca(OH)2和稀鹽酸三種溶液;丙:利用稀硫酸鑒別 KOH、Na2CO3和 BaCl2三種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將 HCl、CaCl2、Na2CO3、NaCl四種溶液鑒別出來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答案】D【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以及物質間反應的實驗現象的差異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甲:將酚酞試液分別加入四種溶液中,酚酞變紅是碳酸鈉溶液,不變色是氯化鈉和稀硫酸,將這兩種分別加入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中,使紅色消失的是硫酸,沒有現象是氯化鈉,可以鑒別,故正確;乙:二氧化碳氣體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白色沉淀,與氫氧化鈉和鹽酸混合沒有現象,將產生的白色沉淀分為兩份,分別加入另外兩種溶液,能使沉淀溶解的是鹽酸,另一種是氫氧化鈉,可以鑒別,故正確;丙:將酚酞試液加入五種溶液中,酚酞變紅的是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向變紅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能產生沉淀的是碳酸鈉,沒有現象的是氫氧化鈉;另外三種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沒有現象的是鹽酸和硝酸鉀,將鑒別出來的是碳酸鈉與此兩種溶液混合,能產生氣體的是鹽酸,可以鑒別,故正確;丁:將溶液兩兩混合,能產生氣體的是碳酸鈉和鹽酸,剩余的兩種是氯化鋇和氯化鈉,將產生氣體的取出一種與這兩種溶液分別混合,能產生沉淀,則取出的是碳酸鈉,剩余的是鹽酸,能與碳酸鈉產生沉淀的是氯化鋇,剩余的是氯化鈉,可以鑒別,故正確;故答案為:D。2.(2023九上·寧波競賽)某樣品,可能含有、、、中的一種或幾種。取該樣品13.8g,加入1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得到無色溶液,同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為m。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若,則樣品的組成最多有3種可能B.若,則樣品中一定含有C.若,所加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7.3%D.反應后得到無色溶液,說明樣品中一定沒有【答案】A【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14物質除雜與分離1.(2024九上·南潯期末)除去下列物質中少量的雜質,所用的試劑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所用試劑和主要操作方法A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的鐵粉后過濾B 銅粉(木炭) 在空氣中灼燒C NaCl(CaCl2) 加水充分溶解后過濾,蒸發結晶D Fe(OH)3(NaOH) 將物質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A、根據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分析;B、根據銅和木炭都能與氧氣反應分析;C、根據氯化鈉和氯化鈣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分析;D、根據氫氧化鐵不溶于水,氫氧化鈉易溶于水分析。【解答】A、加入足量鐵粉,鐵與氯化銅反應會引入新雜質氯化亞鐵,不符合題意;B、在空氣中灼燒,木炭和銅都會與氧氣反應,不符合題意;C、氯化鈣和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加水充分溶解后蒸發結晶,氯化鈣和氯化鈉都會析出,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鐵不溶于水,氫氧化鈉易溶于水,將物質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可除去氫氧化鐵中的氫氧化鈉,符合題意;故選D。1.(2024九上·諸暨月考)實驗小組用傳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別吸收CO2的效果,實驗裝置及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曲線①是CO2溶解和CO2與水反應的綜合結果B.對比曲線①和②,可說明CO2能與NaOH反應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選用等量飽和石灰水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①上方【答案】D【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二氧化碳能與堿溶液反應,氫氧化鈉易溶于水,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分析。【解答】A、曲線①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小于②,是CO2溶解和CO2與水反應的綜合結果 ,不符合題意;B、 對比曲線①和②,二者變化趨勢不同,可說明CO2能與NaOH反應 ,不符合題意;C、由圖像中二氧化碳深度變化趨勢可知,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其溶液濃度小,若選用等量飽和石灰水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①下方,但在 ②上方,符合題意;故選D。2.(2024九上·南潯期末)分析推理是學習科學知識時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3和H2B.氫氧化鈉加入硫酸銅溶液中,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生,所以氫氧化鎂加入硫酸銅溶液中,也會出現藍色絮狀沉淀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D.鹽通常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硝酸銨中沒有金屬離子,不屬于鹽【答案】C【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堿、鹽的鑒別;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A.根據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進行分析;B.根據氫氧化鎂屬于不溶性堿,在溶液中不會電離出氫氧根離子進行分析;C.根據酚酞遇堿性溶液變成紅色進行分析;D.根據鹽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硝酸銨屬于鹽進行分析。【解答】 A.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故A錯誤;B.氫氧化鎂屬于不溶性堿,在溶液中不會電離出氫氧根離子,所以氫氧化鎂加入到硫酸銅溶液中,不會出現藍色絮狀沉淀,故B錯誤;C.酚酞遇堿性溶液變成紅色,所以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故C正確;D.鹽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硝酸銨屬于鹽,故D錯誤。故選D。3.(2024九上·溫州期末)小明研究酸堿反應中的變化情況,將稀鹽酸逐滴滴入盛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溶液的變化如圖所示。此過程燒杯中水的質量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都含有水,且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時生成水分析。【解答】 將稀鹽酸逐滴滴入盛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因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都含有水,且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時生成水,隨稀鹽酸的加入,水的質量不斷增加,且反應過程中增加幅度大于反應結束后。故答案為:B。(3題圖) (4題圖)4.(2023九上·越城月考)如圖是稀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據圖分析,能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該反應是NaOH溶液滴入稀鹽酸中B.ag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C.A點時,溶液的溶質為NaOH、NaClD.B點表示稀鹽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一定相同【答案】C【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稀鹽酸顯酸性,pH小于7,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恰好完全反應時pH等于7。【解答】A、隨著反應進行,溶液pH逐漸減小,該反應是稀鹽酸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該選項說法錯誤;B、ag是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該選項說法錯誤;C、A點時氫氧化鈉過量,溶液的溶質為過量的NaOH和反應生成的NaCl,該選項說法正確;D、B點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無法判斷稀鹽酸和NaOH溶液質量是否相同,該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5.(2024九上·諸暨月考)以粗鹽(含雜質Na2SO4、MgCl2、CaCl2、泥沙)為原料制備精鹽,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鹽溶液,下列所加試劑和操作:①加過量的Na2CO3溶液,②過濾,③加過量的NaOH溶液,④加適量的稀HCl,⑤加過量的BaCl2溶液。能達到目的的順序是(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⑤②④【答案】A【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除雜的基本原則:①不能引入新的雜質;②被提純物質最后不要與除雜試劑反應。據此分析即可。【解答】欲除去溶液中的MgCl2、CaCl2、Na2SO4,則先用氫氧化鈉除掉氯化鎂,再用氯化鋇除掉硫酸鈉,接下來用碳酸鈉除掉氯化鈣與多余的氯化鋇,再將沉淀濾掉,最后用稀鹽酸除去濾液中多余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所以能達到目的順序應選:③⑤①②④.故選A。6.(2024九上·慈溪期末)燒杯中盛有和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滴加的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對應溶液中溶質是和B.段的沉淀為C.D.原混合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答案】D【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氫氧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溶于酸的氫氧化鎂沉淀,然后結合圖象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解答】 0~a段生成的是硫酸鋇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鋇和氫氧化鎂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氫氧化鎂沉淀,所以A.a點對應溶液中有氯化鎂、硫酸鎂2種溶質,故A錯誤;B.b~c段生成的是氫氧化鎂沉淀,故B錯誤;C. 設氫氧化鋇的質量分數為x。Ba(OH)2+MgSO4=BaSO4↓+Mg(OH)2↓171 233x×100g 23.3g;解得: x=17.1%;設硫酸鋇質量為y,氫氧化鎂質量為z。Ba(OH)2+MgSO4=BaSO4↓+Mg(OH)2↓171 233 5850g×17.1% y z;解得:y=11.65g;;解得:z=2.9g所以m=23.3g+11.65g+2.9g=37.85g,故C錯誤;D.反應的方程式為:Ba(OH)2+MgSO4=BaSO4↓+Mg(OH)2↓;Mg(OH)2+ 2HCl= MgCl2+H2O;則BaSO4~ 2HCl233 7323.3g 100gk;;解得: k=7.3%;故D正確。故選D。7.(2024九上·甌海期中)能一次性區別AgNO3、Na2CO3和NaCl三種無色溶液的試劑是( )A.稀鹽酸 B.氫氧化鈉溶液 C.氯化鋇溶液 D.硝酸鉀溶液【答案】A【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根據所給的試劑與三種物質反應的過程中能夠出現不同的現象,才能將這三種物質區別出來。【解答】A.稀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氯化銀沉淀,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生成,與氯化鈉不反應,即無現象,所以能夠把這種物質區分開,故A正確;B.氫氧化鈉與碳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與碳酸鈉和氯化鈉不反應,因此不能把它們區分開,故B錯誤;C.氯化鋇與碳酸銀反應,生成白色的氯化銀沉淀,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與氯化鈉不反應,因此不能把它們區分開,故C錯誤;D.硝酸鉀與硝酸銀、碳酸鈉、氯化鈉都不反應,因此不能把它們區分開,故D錯誤。故答案為:A。8.(2023九上·溫州會考)往含有少量 H2SO4 的 MgSO4 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最終得到 BaSO4 和 Mg(OH)2兩種沉淀,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 Ba(OH)2 溶液質量的關系圖像為( )A. B. C. D.【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在含有酸和鹽的溶液中,如果加入的堿都能與它們發生反應,那么酸和堿先反應;(2)根據生成沉淀的種數判斷沉淀生成速度的大小,進而確定圖像的形狀即可。【解答】(1)往含有少量 H2SO4 的 MgSO4 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Ba(OH)2 溶液先與H2SO4 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當H2SO4 完全反應后,Ba(OH)2 溶液再與MgSO4 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硫酸鋇沉淀。(2)由于前者只有一種沉淀,后面則是兩種沉淀,那么沉淀的生成速度后者大于前者。(3)當溶液中的 H2SO4 和 MgSO4 都反應完畢后,沉淀不在生成,質量保持不變。故選C。9.(2023九上·杭州月考) 類推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①鐵能置換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銅,所以也能置換出硫酸鎂溶液中的鎂②NaOH 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所以Cu(OH)2也能使能使紫兔石蕊試液變藍③NH4Cl 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所以尿素 CO(NH2)2 也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④酸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H+,所以能電離出H+的一定是酸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酸、堿的概念;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堿、鹽的鑒別;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根據已有的物質的性質以及使用注意事項分析。【解答】 ①鐵能置換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銅,但是鐵的活動性比鎂弱,不能置換出硫酸鎂溶液中的鎂,故錯誤;②NaO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但是氫氧化銅不溶于水,不能電離出氫氧根離子,故Cu(OH)2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故錯誤;③NH4Cl不能與堿混合使用,是因為含有銨根離子,尿素 CO(NH2)2 中不含有銨根離子,能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故錯誤;④酸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H+,但能電離出H+的不一定是酸,例如碳酸氫鈉屬于鹽,故錯誤;故答案為:D。10.(2023九上·臨海期中)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只用一種試劑不能鑒別的是( )A.Na2SO4、CuSO4、NaCl B.NaOH、HCl、NaClC.FeCl2、NaNO3、Na2SO4 D.NaCl、Na2CO3、Na2SO4【答案】D【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判斷只用一種試劑,與組內物質混合時產生不同的現象,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CuSO4溶液呈藍色,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再向剩余的兩種無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鈉,無明顯變化的是NaCl,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故A不合題意;B.將紫色的石蕊試液加入,變藍的是NaOH,變紅的是HCl,不變色的是NaCl,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故B不合題意;C.FeCl2溶液呈淺綠色,首先鑒別出淺綠色的FeCl2溶液;再向剩余的兩種無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鈉,無明顯變化的是硝酸鈉,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故C不合題意;D.這三種物質的陽離子相同,反應只能是通過陰離子的反應進行鑒別,但采用滴加稀鹽酸、硝酸銀溶液或氯化鋇溶液等方法均會出現相同的現象,只用一種試劑不能鑒別,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2024·紹興)某固體粉末含一種或幾種,某興趣小組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已知:,,下列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合理的是A.溶液乙中溶質至少有2種B.固體乙中成分至少有2種C.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D.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答案】A【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碳酸銅、碳酸鎂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氧化亞銅與鹽酸反應生成 銅和氯化銅、水,銅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氯化亞鐵、氯化銅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氫氧化亞鐵或氫氧化銅沉淀及氯化鈉,結合所加試劑均過量分析。【解答】碳酸銅、碳酸鎂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氧化亞銅與鹽酸反應生成 銅和氯化銅、水,銅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固體粉末加入過量鹽酸,得到氣體甲、溶液甲、固體甲,則說明固體粉末中有碳酸銅和碳酸鎂至少一種,有氧化亞銅,溶液甲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得溶液乙和固體乙,溶液乙中至少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鈉兩種溶質,固體乙中至少含有氫氧化鎂或氫氧化銅的一種,不能確定固體粉末中是否含氧化鋁和碳酸鎂,固體甲中含有銅,銅能與氯化鐵發生反應,則溶液甲中不會含有鐵離子。故答案為:A.12.(2024九上·溫州開學考)下列物質的使用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濃硫酸用作脫水劑 B.液氨用作制冷劑 C.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D.生石灰作干燥劑【答案】A【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變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濃硫酸用作脫水劑,化學變化。B、液氮用作制冷劑,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化學變化。D、用生石灰作干燥劑,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變化。故答案為:A。13.(2024九上·定海開學考)如圖所示裝置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變紅。物質甲是( )。A.濃氨水 B.濃硫酸 C.濃鹽酸 D.食鹽水【答案】C【知識點】酸、堿的概念;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pH值的測量及方法【解析】【分析】鹽酸物理性質(1)組成:是氯化氫的水溶液(混合物)。(2)純鹽酸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工業鹽酸因含雜質,而顯黃色。(3)濃鹽酸有揮發性,揮發出氯化氫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汽重新結合成鹽酸的小液滴(即白霧),揮發后質量變小。化學性質1、酸性:強酸性2、還原性【解答】A.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物質變紅色,A中濃氨水是堿性的,使紫色石蕊變藍色,A錯誤;B. 濃硫酸有吸水性,雖然顯酸性,但是不會跑到右邊去,所以不會使紫色石蕊變紅,B錯誤;C. 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顯酸性,所以會跑到右邊的紫色石蕊試液中,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C正確;D. 食鹽水是中性的,所以不會是紫色石蕊變紅色,D錯誤;故答案為:C14.(2024九上·溫州開學考)鹽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反應。下列物質與鹽酸反應時,能觀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含有氯離子的溶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解答】A、稀鹽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故選項錯誤。B、稀鹽酸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能觀察到白色沉淀,故選項正確。C、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會觀察到鐵銹逐漸溶解、溶液變黃色,故選項錯誤。D、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但無明顯現象,故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15.(2024九上·諸暨月考)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固體,直至過量。小金同學依據實驗事實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至b段對應溶液的pH逐漸減小B.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C.a至d段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大D.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少【答案】D【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固體,直至過量,此過程在碳酸鈉先和鹽酸反應,當稀鹽酸反應完全后,碳酸鈉再和氯化鈣反應,據此分析。【解答】A、a至b段是碳酸鈉中和鹽酸反應,對應溶液的pH逐漸增大,故說法錯誤。B、b點時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鈉和氯化鈣,故說法錯誤。C、a至c段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大,c到d端氯化鈉質量不再增加,故說法錯誤。D、c點時氯化鈣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溶質種類最少,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16.(2024九上·諸暨月考)小金分別向含有Ba(NO3)2、Na2CO3溶液的甲乙兩支試管滴加稀硫酸,并將兩只支試管反應后的物質倒入干凈的燒杯中,對燒杯內的物質處理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中無色濾液b一定呈中性 B.白色沉淀a為硫酸鋇沉淀C.反應后的甲試管硫酸溶液過量 D.反應后的乙試管硫酸溶液過量【答案】A【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碳酸鋇能溶于硝酸,硫酸鋇不能溶于硝酸,硫酸與碳酸鋇不能共存及硫酸與鋇離子的溶液能產生沉淀,與碳酸根離子反應能產生氣體分析。【解答】燒杯中混合物過濾出白色沉淀a,a加入過量稀硝酸部分溶解,說明含有硫酸鋇和碳酸鋇,無色濾液b加過量稀硫酸,無氣體、溶液產生,說明不含鋇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則一定含硝酸鈉,可能含硫酸鈉,a中有碳酸鋇,碳酸鋇與硫酸不能共存,所以b中一定無硫酸。A、燒杯中無色濾液b一定呈中性 ,符合題意;B、 白色沉淀a為硫酸鋇和碳酸鋇沉淀 ,不符合題意;C、 兩試管中物質混合產生碳酸鋇,則乙中碳酸鈉過量,甲中硝酸鋇過量,所以反應后的甲試管硫酸溶液一定不是過量 ,不符合題意;D、乙試管中碳酸鈉有剩余,則硫酸不足,不符合題意;故選A。17.(2024九上·上城期末)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水和硫酸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變化的關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表示的物質為Na2SO4,乙表示的物質為H2OB.加入b克NaOH溶液時,H2SO4還有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為SO42-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呈中性【答案】C【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稀硫酸的質量逐漸減少,硫酸鈉和水的質量逐漸增加,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硫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水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由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質量仍在增加;甲表示的物質為水,乙表示的物質為硫酸鈉,故選項說法錯誤;B、加入b克NaOH溶液時,硫酸鈉的質量不再發生改變,恰好完全反應,H2SO4沒有剩余,故選項說法錯誤;C、加入a克NaOH溶液時,稀硫酸過量,所得溶液是硫酸鈉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陰離子為 ,故選項說法正確;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所得溶液呈堿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18.(2024九上·海曙期末)以下是小寧同學記錄的化學實驗現象,其中不符合事實的是( )A.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變為藍色B.將未打磨過的鋁片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時間后出現氣泡C.向稀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銅固體,溶液由無色變藍色D.在蔗糖中加入少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濃硫酸,蔗糖變黑、體積膨脹,形成了“黑面包”【答案】A【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未打磨過的鋁片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酸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濃硫酸具有脫水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會觀察到溶液變為紅色,故選項說法錯誤。B、未打磨過的鋁片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鋁再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則將未打磨過的鋁片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時間后出現氣泡,故選項說法正確。C、向稀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銅固體,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溶液由無色變藍色,故選項說法正確。D、在蔗糖中加入少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濃硫酸,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把蔗糖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組成脫去生成水,會觀察到蔗糖變黑、體積膨脹,形成了“黑面包”,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19.(2024九上·寧波期末)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中涉及的科學知識描述錯誤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科學知識A 學農活動: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是堿性物質,能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B 家務勞動:用白醋去除水壺中的水垢 醋酸能與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物質反應C 生活妙招:用紫甘藍制作酸堿指示劑 紫甘藍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環境中顯色不同D 其他技能:用灼燒法辨別羊毛和棉花 灼燒時有燒焦羽毛味的是棉花纖維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A.根據熟石灰是堿性物質,能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分析;B.根據酸的通性分析;C.根據酸堿指示劑是指能夠與酸性或堿性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分析;D.根據灼燒蛋白質時才能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分析。【解答】 A.熟石灰是堿性物質,能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所以常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確不合題意;B.醋酸能與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物質反應,所以常用白醋去除水壺中的水垢,故B正確不合題意;C.紫甘藍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環境中顯色不同,所以可用紫甘藍制作酸堿指示劑,故C正確不合題意;D.棉花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灼燒有燒紙氣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0.(2024九上·武義月考)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匹配正確的是( )選項 結構 性質 用途A 稀硫酸中含有氫離子 具有酸性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鋇離子B 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具有酸性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鋇離子C 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有鈣離子 具有堿性 吸收二氧化碳氣體D 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具有堿性 吸收二氧化碳氣體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硫酸驗證鋇離子是利用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合成硫酸鋇沉淀,氫氧化鈣吸收二氧化碳是利用氫氧化鈣中含氫氧根離子,具有堿性分析。【解答】A、利用稀硫酸檢驗溶液中是否含鋇離子,是利用硫酸中含有硫酸根離子,不符合題意;B、利用稀硫酸檢驗溶液中是否含鋇離子,是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的反應,不是利用稀硫酸的酸性,不符合題意;C、 氫氧化鈣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是利用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具有堿性,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鈣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是利用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具有堿性,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1.(2024九上·甌海期中)小科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實驗時,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燒瓶內形成美麗的噴泉。則小科同學加入的固體物質可能是( )A.鎂粉 B.氧化鐵粉末 C.木炭 D.硫酸鋇【答案】A【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圖中噴泉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壓強差,若要形成噴泉,則加入的物質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使瓶內壓強增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鎂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燒瓶內形成美麗的噴泉,故A正確。B.氧化鐵粉末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后裝置內壓強無明顯變化,不能形成噴泉,故B錯誤。C.木炭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反應后裝置內壓強無明顯變化,不能形成噴泉,故C錯誤。D.硫酸鋇不與稀鹽酸反應,反應后裝置內壓強無明顯變化,不能形成噴泉,故D錯誤。故答案為:A。22.(2023九上·北侖期末)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和堿反應的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是玻璃塞B.③反應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C.⑤中稀釋濃硫酸時,倒入的乙物質是水D.⑥中酚酞試液用完后,滴管及時清洗【答案】B【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濃硫酸的稀釋;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應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解答】A、氫氧化鈉溶液能與玻璃的主要成分反應,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應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錯誤;B、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紅色,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至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③反應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正確;C、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⑤中稀釋濃硫酸時,倒入的乙物質是濃硫酸,錯誤;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則試劑瓶中的溶液將被稀釋,錯誤。故答案為:B。23.(2023九上·北侖期末)用圖象表示化學變化能提升思維方式,以下四個圖象對應的變化過程正確的是( )A.向稀鹽酸中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B.濃硫酸長時間露置于空氣中C.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D.向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和鎂固體混合物【答案】D【知識點】濃硫酸的稀釋;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解題時要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根據坐標軸表示的意義、圖象的起始點、終止點和走向特征進行分析。【解答】A、向稀鹽酸中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開始鹽酸溶液呈酸性,小于7,隨著反應的進行,酸性越來越弱,當酸恰好反應完了,溶液呈中性,等于7,酸反應完了,繼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呈堿性,大于7,錯誤;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濃硫酸長時間露置在空氣中,溶液質量越會增大;錯誤;C、向氫氧化鈉和氯化鋇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硫酸根離子能與鋇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一開始就產生沉淀,錯誤;D、在金屬活動順序中,鎂的活動性強于鐵,鐵的活動性強于銅,向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和鎂固體混合物時,鎂先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鎂,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每24份質量的鎂參加反應生成64份質量的銅,溶液的質量減少;當鎂完全反應后,鐵再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每56份質量的鐵參加反應生成64份質量的銅,溶液的質量減少,但減少的幅度變小,當加入的鎂和鐵完全反應后,溶液的質量不再減少,正確。故答案為:D。24.(2023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學生為了確定其組成,做如下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體A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白色沉淀B是硫酸鋇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NaNO3D.白色粉末中可能有CaCO3【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加水后為無色透明溶液,由于硫酸銅溶于水為藍色溶液,碳酸鈣難溶于水,故由此可知無這兩種物質;根據加入稀鹽酸后有氣體生成,由碳酸鈉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原物質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根據加入氯化鋇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C以及氣體生成,由碳酸鈉能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且能和稀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硫酸鈉能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故此一定還含有硫酸鈉;硝酸鈉不會影響整個實驗現象,因此無法確定。據此分析本題。【解答】A、根據分析可知,氣體A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石灰水變渾濁,選項正確;B、根據分析可知,沉淀B是硫酸鋇和碳酸鋇的混合物,選項錯誤;C、根據分析可知,白色固體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可能含有硝酸鈉,選項錯誤;D、根據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一定不含碳酸鈣,選項錯誤;故選:A。25.(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除雜方法能達到目的的是( )A.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入的少量K2SO4B.用稀鹽酸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C.CO2中混有少量的CO可用點燃的方式除去D.Fe粉中混有少量Cu粉,可以用適量的稀鹽酸除去【答案】A【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解析】【分析】A、根據除雜不能引入新雜質分析;B、根據 水垢主要成分為碳酸鹽和堿的沉淀,能與酸發生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分析;D、根據除雜不能改變原物質分析。【解答】A、 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入的少量K2SO4 ,會引入新雜質氯化鉀,不符合題意;B、 水垢主要成分為碳酸鹽和堿的沉淀,能與酸發生反應,用稀鹽酸可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 ,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大量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不可用點燃的方式除去 ,不符合題意;D、鐵與鹽酸反應,銅不與鹽酸反應,Fe粉中混有少量Cu粉,不可以用適量的稀鹽酸除去 ,不符合題意;故選B。26.(2023九上·鄞州月考)為提純下列物質,所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序號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A 氯化鈉固體(碳酸鈉) 稀鹽酸 蒸發結晶B 氯化銅溶液(氯化鋅) 金屬銅 過濾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 洗氣D 二氧化錳粉末(碳粉) 水 過濾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解答】A、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二氧化碳氣體,再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鈉固體即可,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故選項所采取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B、銅的活動性比鋅弱,銅和氯化鋅溶液不反應,不能用銅除去氯化鋅,故選項所采取的除雜試劑錯誤。C、一氧化碳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選用氫氧化鈉溶液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除雜試劑錯誤。D、二氧化錳粉末和碳粉均難溶于水,不能采用過濾的方法分離,故選項所采取的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錯誤。故選:A。27.(2024九上·溫州開學考)科學課堂上老師演示了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1)圖1實驗可觀察到“鐵樹”上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脫脂棉團逐漸變為 色。(2)圖2實驗紫色石蕊的小花放置瓶中后觀察到變色,使小花變色的物質是 (用化學式表示)。(3)圖3膠頭滴管中的液體滴入到錐形瓶中時觀察到氣球膨脹,以下滿足要求的選項是 。選項 A B C錐形瓶 MnO2 H2O CO2膠頭滴管 H2O2 濃H2SO4 NaOH溶液【答案】(1)紅(2)H2CO3(3)C【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紫色石蕊變成紅色。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與反應生成的碳酸。【解答】(1)圖1實驗可觀察到“鐵樹”上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脫脂棉團逐漸變為紅色,因為濃鹽酸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氯化氫遇到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脫脂棉團產生鹽酸溶液,鹽酸溶液使脫脂棉團逐漸變為紅色;(2)紫色小花最終會變紅,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H2CO3,碳酸呈酸性,能使用石蕊溶液浸泡過的紫色花變紅;(3)A、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導致氣球縮小;B、濃硫酸溶于水放熱,導致氣球縮小;C、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導致氣球膨脹;故答案為:C。28.(2024九上·拱墅期末)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足量氧化銅至反應完全。如圖甲①和②分別表示加入氧化銅前和反應一段時間后溶液中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為燒杯中溶液的總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1)②中“▲”表示的離子是 。(2)圖乙中的a點和b點____。A.均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B.對應溶液的顏色深淺不同C.對應溶液中的離子均為圖甲②中的離子D.對應溶液中銅元素質量相同【答案】(1)Cu2+(2)C;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足量氧化銅至反應完全,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最終所得溶液為硫酸銅溶液,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足量氧化銅至反應完全,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由圖甲①和②可知,②中“▲”表示的離子是銅離子。(2)A.圖乙中的a點,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b點,氧化銅有剩余,故說法錯誤。B.a點,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b點,氧化銅有剩余,對應溶液的顏色深淺相同,故說法錯誤。C.a點,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b點,氧化銅有剩余,a點和b點均為硫酸銅溶液,對應溶液中的離子均為圖甲②中的離子,故說法正確。D.a點和b點均為硫酸銅溶液,對應溶液中銅元素質量相同,故說法正確。故選C、D。29.(2024九上·金華月考)如圖為酸、堿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A、B、C、D是四種常見的不同類別的無機化合物,圖中短線表示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據圖回答:(1)A、B、C三種物質中,能用來鑒別稀硫酸與氫氧化鈣溶液的物質有 (填字母編號)。(2)能同時實現反應①和②的物質D的類別是 。【答案】(1)AB(2)鹽【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 根據三種物質與需要鑒別的兩種物質之間是否會反應生成明顯不同的現象分析;(2)根據酸和堿的化學性質解答。【解答】 (1)氫氧化銅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氫氧化鈣不能和氫氧化銅反應,因此可以用氫氧化銅鑒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不能和稀硫酸反應,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碳鑒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鈣;稀鹽酸和稀硫酸、氫氧化鈣混合時都無明顯現象,因此不能用稀鹽酸鑒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鈣,因此A、B、C三種物質中,能用來鑒別稀硫酸與氫氧化鈣溶液的物質是氫氧化銅和二氧化碳。故選AB。(2)能同時實現反應①和②的物質可以是碳酸鈉,這是因為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而碳酸鈉是鹽。故答案為鹽。30.(2023九上·聯合月考)小科為了檢驗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一端封閉的U型管裝滿二氧化碳氣體,將其開口端放入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U型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后,觀察到的現象為 (填溶液的升降以及顏色變化)。【答案】(1)CO2+2NaOH=Na2CO3+H2O(2)U型管內液面上升,溶液仍為紅色【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1)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以據此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 二氧化碳反應后使得U型管內氣體減少,壓強變小,外界大氣壓會把燒杯中的溶液壓入管內。反應生成物碳酸鈉也呈堿性,故溶液顏色不會改變【解答】(1) 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2) 二氧化碳反應后使得U型管內氣體減少,壓強變小,外界大氣壓會把燒杯中的溶液壓入管內。反應生成物碳酸鈉也呈堿性,故溶液顏色不會改變 。故答案為: (1) CO2+2NaOH=Na2CO3+H2O (2) U型管內液面上升,溶液仍為紅色31.(2023九上·義烏月考)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為探究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⑴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⑵取實驗⑴濾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根據上述實驗可推斷:原白色粉末的組成有 種可能。為進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組成,取實驗⑴得到的濾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產生白色沉淀,則可推斷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答案】5;CaCO3、BaCl2、NaOH【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 根據硫酸銅為白色固體,溶于水后其水溶液呈藍色,氯化鋇和硫酸鈉可以反應生成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等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說明一定沒有硫酸銅,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鈣或硫酸鋇或碳酸鈣和硫酸鋇的混合物;取實驗(1)濾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說明沉淀只有碳酸鈣,氯化鋇與硫酸鈉不能共存;由此可知,原白色粉末可能是CaCO3、BaCl2或CaCO3、Na2SO4或CaCO3、NaOH或CaCO3、BaCl2、NaOH或CaCO3、Na2SO4、NaOH;故原白色粉末的組成有5種可能。(3)實驗(1)中的白色固體可能是碳酸鈣,也可能是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后生成的硫酸鋇沉淀,但是硫酸鋇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酸,而題目中的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稀鹽酸中,說明這種白色沉淀是碳酸鈣;為進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組成,取實驗(1)得到的濾液,向其中通入CO2,產生白色沉淀,則可推斷原白色粉末中一定還含有 BaCl2、NaOH 。則可推斷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CaCO3、BaCl2、NaOH。32.(2023九上·奉化期中)超氧化鈉(NaO2)在常溫下能分別與CO2、H2O、HCI發生反應,均可生成O2。為了驗證CO2能跟NaO2反應生成O2,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已知:超氧化鈉能與水反應生成氧化鈉和氧氣;稀鹽酸具有揮發性)。(1)NaO2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和一種白色固體,則該白色固體可能是____(填字母)。A.NaCl B.NaOH C.Na2CO3 D.NaHCO3(2)推測B裝置中X溶液的作用是 。(3)在G裝置中,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同時微熱紅磷和白磷,可觀察到紅磷不燃燒,白磷燃燒,由此可得出燃燒的條件是 。(4)實驗結束后,某同學取少量D中固體,加足量水,有氣泡產生。為驗證所得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請你幫助這位同學寫出后續的實驗操作與現象 。【答案】(1)C(2)除去氯化氫氣體(3)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4)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在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裝置通過鹽酸和大理石的反應制取二氧化碳,那么要得到純凈的二氧化碳,需通過BC兩個裝置,然后達到D裝置跟超氧化鈉進行反應。【解答】(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中有鈉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A.NaCl由鈉元素和氯元素組成,而反應物中沒有氯元素,A錯誤;B.NaОH由鈉元素和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而反應物中沒有氫元素,B錯誤;C.Na2CO,由鈉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組成,因此可能生成該物質,C正確;D.NaHCO,由鈉元素、氧元素、氫元素和碳元素組成,而反應物中沒有氫元素,D錯誤。(2)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而濃鹽酸易揮發,因此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可能混有氯化氫氣體,因此可以用X溶液除去;(3)燃燒的三個條件為: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而紅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且打開閥門I都會和氧氣接觸,而紅磷不燃燒,白磷燃燒,證明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燃燒所需的著火點,因此可以得到燃燒的條件為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4)由已知可得超氧化鈉常溫下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可以參考第一問的解析),在加入水后有氣泡生成,所以試驗結束后D中的固體有超氧化鈉,可能有碳酸鈉。此時溶液中可能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液,碳酸鈉溶液中混有氫氧化鈉,對氫氧化鈉的證明通常用無色酚酞溶液,但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也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碳酸鈉的存在會妨礙對氫氧化鈉的檢驗,因此可取少量溶液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以除去碳酸鈉,防止對氫氧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過濾后再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若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則證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33.(2023九上·三門月考)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氫氧化鈉的性質時,將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沒有觀察到現象,小組同學對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是否發生反應產生了興趣,他們又做了如圖所示兩組實驗。(1)實驗一:如圖1將氫氧化鈉溶液加入裝有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小組同學認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其中一位同學提出了質疑,認為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不足以證明二者發生了化學反應,應添加一組對照組: 。(2)實驗二:小組同學將實驗一做了改進,將注射器1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注入擰緊瓶蓋的軟塑料瓶中振蕩,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再將足量的稀鹽酸從注射器2注入瓶中(如圖2),觀察到 ,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3)實驗結束后,興趣小組的同學取少量實驗二中的液體,滴加酚酞后發現不變色,甲同學認為溶質為氯化鈉,乙同學認為不一定。請你進一步設計實驗檢驗溶液中的溶質組成 。【答案】(1)將等量的水加入裝有等量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2)產生氣泡或瓶子鼓起或瓶子恢復原狀(3)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若溶液呈紫色,則只有氯化鈉;若呈紅色,則有稀鹽酸和氯化鈉【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顯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顯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變紅色。【解答】 (1)應添加一組對照組:把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量水,通過對比實驗現象可以判斷氫氧化鈉是否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2)將注射器1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注入擰緊瓶蓋的軟塑料瓶中振蕩,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再將足量的稀鹽酸從注射器2注入瓶中(如圖2),觀察到產生氣泡,塑料瓶恢復原狀,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是因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3)實驗方案:取適量實驗二中的液體于試管中,滴加石蕊試液,如果溶液變紅色,說明溶質是氯化鈉和氯化氫,如果石蕊試液不變色,說明溶質是氯化鈉。34.(2023九上·義烏月考)在學習完中和反應相關知識后,某化學學習小組同學對實驗室的兩份溶液展開了相關探究,記錄如下:在甲圖中,A、B、C、D四點分別表示溶質質量分數均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混合物,圖乙表示各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溫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溫度均為22℃)。試回答下列問題:(1)該探究過程中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D點對應的混合物反應完全后所得溶液中離子有 ,在C點對應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 色;(3)下列反應微觀本質與該小組探究反應本質相同的是 (填序號)。①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③硫酸與火堿反應【答案】(1)NaOH+HCl=NaCl+H2O(2)Na+、Cl﹣、OH﹣;紅(3)②③【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來分析;(2)根據溶液的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來分析;(3)根據該小組探究反應本質是酸堿中和反應來分析。【解答】 (1)該探究過程中的主要反應是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2)由NaOH+HCl=NaCl+H2O可知,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的質量比為40:36.5。D點時氫氧化鈉的質量為:60g×10%=6g,鹽酸質量為:20g×10%=2g,此時氫氧化鈉過量,對應的混合物反應完全后所得溶液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溶液中離子有Na+、Cl-、OH-;C點時氫氧化鈉的質量為:40g×10%=4g,鹽酸質量為:40g×10%=4g,鹽酸過量,反應后溶液顯酸性,所以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溶液呈紅色。(3)上述反應是酸堿中和反應,本質是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①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是鹽與酸反應,不是酸堿中和反應,故①不符合題意;②熟石灰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酸性土壤中的酸反應,屬于酸堿中和反應,故②符合題意;③火堿是氫氧化鈉,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屬于酸堿中和反應,故③符合題意;故與該小組探究反應本質相同的是:②③。35.(2023九上·蘭溪月考)濃度均為a%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混合后用玻璃棒攪拌,觀察到溶液的溫度升高,由此現象小李同學得出兩者能發生反應的結論。小張同學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此結論不夠嚴謹,為此設計了下列3個對比實驗:實驗中三種液體均取50毫升;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均為a%。將裝置傾斜,兩種液體就能混合。用溫度傳感器測得3個實驗中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下圖所示。(1)從實驗①和實驗②圖像可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均 (填“吸熱”或“放熱”);(2)分析“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可推測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理由是 ;(3)從微觀角度分析,此反應的溫度變化主要是由于 兩種離子發生反應放出熱量。【答案】(1)放熱(2)氫氧化鈉和鹽酸/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01性質與變化的區分一、物質的變化(1)定義:有些變化不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 變化;像水的三態變化(如云中的水汽凝結,成雨水落下)、汽油揮發、鐵絲被繞成各種形狀、水果榨汁、塊狀固體研磨成粉末狀等過程,發生的都是物理變化。有些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 變化;像煤礦自燃、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爛鋼鐵生銹等過程,發生的都是化學變化。(2)實質(微觀角度分析): 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種類 ;化學變化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分子種類 。(3)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及聯系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實質 宏觀:沒有新的物質生成 微觀: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構成物質的分子不變,是分子間的空隙可能改變(即分子的種類不變) 宏觀:有新的物質生成微觀: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構成物質的分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即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外觀特征 狀態、形狀等的改變 常伴隨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等區分依據聯系 在化學變化中,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中,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二、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概念: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2)常見性質分類:顏色、氣味、狀態、密度、熔點、沸點、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吸附性、磁性等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活潑性、穩定性等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3)區別:變化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在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重在“變”,因此變化往往用動詞表示;性質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不論變化是否正在進行,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性質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會”“容易”“難”等文字描述。(4)聯系:物質的性質是物質發生變化的內因,而物質的變化則是物質性質的具體體現。三、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1)探究物質的變化的基本方法是通過 ,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由物質變化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觀察現象是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步驟。(2)物質變化的證據要有形狀、狀態、顏色、溫度的改變,產生氣體、沉淀、pH變化等。(1)形狀改變:如鐵絲彎折成各種形狀,玻璃破碎等。(2)狀態改變:如冰雪融化蠟燭熔化、干冰升華等。(3)溫度改變:如鋼鐵的熔化。(4)顏色改變:如樹葉變黃、硝酸鉛和碘化鉀反應,氧化鐵溶液與硫氰化鉀溶液反應。(5)產生沉淀:如硝酸鉛和碘化鉀反應、澄清石灰水與碳酸鈉溶液反應。01 酸堿的定義酸性物質:(1)常見的酸性物質:食醋,鹽酸,硫酸,硝酸等。(2)電離:物質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3)酸:在水中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都是的化合物。(4)酸的電離:; ;堿性物質:(1)常見的堿性物質:石灰水,氨水,氫氧化鈉,熟石灰,氫氧化鉀,氫氧化鋇等。(2)堿:在水中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都是的化合物。(3)堿的電離: ;;【溫馨提示】書寫電離方程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不必寫條件。(2)配平,使正、負電荷數相等。(3)原子團不能拆開書寫。一些物質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含有H+但并不是酸,原因是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除H+之外,還有其他的陽離子。如硫酸氫鈉電離:NaHSO4=Na++H++SO42-,所以NaHSO4不是酸。02 酸堿指示劑酸堿指示劑:(1)用石蕊試液判斷酸堿性現象:在稀硫酸稀鹽酸中呈紅色,在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中呈藍色。結論: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堿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2)酸堿指示劑:在酸性或堿性溶液里能顯示出不同顏色的物質,簡稱指示劑。(3)指示劑在溶液中的顏色指示劑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堿性溶液石蕊試液(紫色)酚酞試液(無色)藍色石蕊試紙【自制酸堿指示劑】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某些顯色的物質,它們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會顯示不同的顏色。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取這些植物的花果莖、葉切碎搗爛,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出液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如下表所示。花名 花的顏色 變色情況酸性 堿性月季花 紅色 紅色 黃色菊花 紫色 紅色 黃色絲瓜花 黃色 黃綠色 黃色一串紅 紅色 紅色 黃綠色4.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1)pH和酸堿性pH是反映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指標,其范圍通常在0-14之間。pH越低酸性越強,pH越高堿性越強,pH等于7的物質呈中性。【測定溶液pH的方法】(1)測定溶液酸堿性強弱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2)pH的測定方法: 。根據pH便可判斷溶液的酸堿性強弱。注意:(1)用pH試紙測溶液pH時,pH試紙不能預先用蒸餾水潤濕,否則會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常見的情況如下:①溶液為酸性時,酸性變弱,pH 。②溶液為中性時,pH 。③溶液為堿性時,堿性變弱,pH 。(2)不能將pH試紙直接放入待測試的溶液中,否則會污染試劑。01 酸的個性鹽酸:(1)物理性質及用途:常溫下,鹽酸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的液體。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除銹制藥。(2)化學性質:①與硝酸銀反應: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應用:用于檢驗鹽酸或氯離子的存在。②與雞蛋殼(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現象:雞蛋殼逐漸溶解,氣泡產生。③與鐵反應:現象:溶液變成綠色并有氣泡產生。④與鐵銹反應:現象:鐵銹逐漸消失,溶液變黃色。⑤與氧化銅反應:現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變為藍色。(3)濃鹽酸敞口放置則質量 ,質量分數也 。硫酸:(1)物理性質及用途:硫酸是無色粘稠的油狀液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產化肥,農藥,精煉石油等。(2)硫酸的化學性質:①與鋅粒反應:Zn+H2SO4 = ZnSO4+H2↑②與氧化鐵反應:Fe2O3+3H2SO4 = Fe2(SO4)3+3H2O現象:紅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③與氧化銅反應:CuO+H2SO4 = CuSO4+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④與氫氧化銅反應:Cu(OH)2+H2SO4 = CuSO4+2H2O現象:藍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⑤與氯化鋇溶液反應:BaCl2+H2SO4 = BaSO4↓+2HCl現象:產生白色沉淀。鋇離子常用于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3)濃硫酸:①濃硫酸的稀釋: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玻璃棒不斷攪拌。一定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里,不然會引起液體飛濺。②特性:強腐蝕性。濃硫酸對皮膚衣服等有強烈的腐蝕性。如果濃硫酸不慎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沖洗,最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嚴重時立即就醫。脫水性:硫酸能把植物纖維(如棉花,造紙的木纖維,人的皮膚)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成水。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因此實驗室常用作干燥劑。如果濃硫酸敞口放置,則質量變大,質量分數會變小。鹽酸與硫酸的用途酸 用途鹽酸(HCl) 重要化工產品,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制造藥物(如鹽酸麻黃素氯化鋅)等;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可幫助消化硫酸(H2SO4)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火藥、染料以及冶煉金屬、精煉石油和金屬除銹等。濃硫酸有吸水性,在實驗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劑【溫馨提示】水溶液中常見的金屬離子的顏色:Cu2+呈 ,Fe3+呈 ,Fe2+呈 ,其他金屬離子一般無色,如Na+、Mg2+、Al3+等。濃硝酸和濃鹽酸、濃硫酸一樣具有強烈的腐蝕性。硝酸具有 ,所以需要 保存在 的試劑瓶中。02 酸的通性酸的通性 反應情況 化學方程式與指示劑作用 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 生成鹽和氫氣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生成鹽和水與堿反應 生成鹽和水與某些鹽反應 生成新鹽和新酸【溫馨提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由于酸根離子不同,不同酸也有各自的特性,如稀硫酸與BaCl2溶液的反應,稀鹽酸與AgNO3溶液的反應。濃硫酸、硝酸有很強的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能生成H2,而是生成水。所以酸的通性通常指的是鹽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指濃硫酸和硝酸。01堿的個性氫氧化鈉:(1)俗稱: 。(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水溶液有澀味和滑膩感,易潮解。(3)與水作用: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熱。(4)化學性質:①跟指示劑作用時,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②跟非金屬氧化物反應:2NaOH+CO2=Na2CO3+H2O③與酸發生反應:2NaOH+H2SO4=Na2SO4+H2O④與鹽發生反應:2NaOH+CuSO4= Na2SO4+Cu(OH)2 ↓(5)用途: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工業,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油污。氫氧化鈣:(1)俗稱: 。(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3)與水作用:微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少量的熱。(4)化學性質:①跟指示劑作用時,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②跟非金屬氧化物反應:Ca(OH)2+CO2 =CaCO3↓+H2O③與酸發生反應:Ca(OH)2+2HCl = CaCl2+H2O④與鹽發生反應:Ca(OH)2+CuCl2= CaCl2+Cu(OH)2 ↓(5)用途:用于建筑工業,制作漂白粉的原料,改良酸性土壤。【能力拓展】氫氧化鈉相關:(1)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不僅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還易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而變質。故應保存在密閉干燥的地方。(2)氫氧化鈉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了化學變化,溶液質量變大。(3)利用固體氫氧化鈉易潮解的性質,固體氫氧化鈉可以做某些氣體(如氧氣、氫氣)的干燥劑,但是能與NaOH反應的氣體,如CO、SO2等酸性氣體則不可用固體NaOH干燥,一般選用濃硫酸干燥。(4)稱量氮氧化鈉固體時,要將其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紙上,以免其潮解后腐蝕天平的托盤。(5)氫氧化鈉有強烈腐蝕性,如果不慎將氫氧化鈉溶波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氨水相關:(1)氨水是氨氣的水溶液,主要成分為NH3.H2O或NH4OH(2)物理性質:常態下為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3)化學性質:具有堿的通性,如氨水顯堿性,能使指示劑變色,與酸反應生成銨鹽可以用來制氮肥。氫氧化鈣相關:(1)因為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所以氫氧化鈣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時間,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碳酸鈣,溶液質量減小。(2)利用生石灰能與水反應的性質,生石灰可以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但不能干燥酸性氣體。02堿的通性(一)堿溶液與酸堿指示劑的反應堿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二)某些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1)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的反應①化學方程式:②應用:這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現象明顯,可用來 。(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①化學方程式:②應用:這一反應常用來 ,因為氫氧化鈉極易溶于水,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3)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硫的反應①化學方程式:2NaOH+SO2 =Na2SO3+H2O(亞硫酸鈉)②應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廠產生的廢氣中含有二氧化硫,會污染空氣,可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硫。(4)二氧化硅和氫氧化鈉反應①化學方程式:2NaOH+SiO2 = Na2SiO3+H2O②應用: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 ,應用 。(三)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如氫氧化鈉溶液可與鹽酸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四)某些堿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1)生成堿沉淀的反應。如FeCl3、CuCl2與NaOH反應。(2)生成鹽沉淀的反應,如Na2CO3與Ca(OH)2的反應: 。常見的不溶性堿有Mg(OH)2、Al(OH)3、Zn(OH)2、Fe(OH)3、Cu(OH)2,它們不能使加入的指示劑變色。Mg(OH)2、Al(OH)3、Zn(OH)2是白色沉淀,Fe(OH)3是 沉淀,Cu(OH)2是 沉淀。【溫馨提示】堿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可溶性堿在水溶液里能電離出相同的陰離子-- 。不同的堿溶液中所含的陽離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不同,因此不同的堿也表現出一些不同的性質。因為難溶性堿放入水中幾乎不能產生OH-,所以堿的通性中使指示劑變色、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以及與某些鹽反應,是可溶性堿才具有的性質。難溶性堿只有與酸反應的性質。01 酸堿反應及其應用酸堿反應1.氫氧化鈉與酸反應的實驗:向盛有氫氧化鈉的燒杯中滴人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邊滴邊振蕩,溶液顏色變淺直至消失,說明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2.實驗過程中的反應方程式:HCl+NaOH = NaCl+H2O二、酸堿反應的實質:(中和反應)三、酸堿反應的應用(一)酸堿反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植物適宜在接近中性( 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長,酸性太強(pH<4或堿性太強(pH>8 )的土壤,都不適宜植物生長。因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在酸(堿)性土壤中加人適量的堿(酸),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農業上常施加 來降低土壤的酸性。注意: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堿性、腐蝕性很強的氫氧化鈉。(二)酸堿反應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1)處理工業廢水,解決環保問題。工業生產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堿性物質,不經處理、任意排放,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根據不同污水的酸堿性,加人適宜的物質,去除污水的酸堿性,使之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2)精制石油時,可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三)酸堿反應在醫藥方面的應用人體胃液中含有 ,如果胃酸過多,會引起胃痛等病癥,醫療上常用能與酸反應的堿性物質作為藥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達到正常范圍,減少胃酸常用的藥劑有Al(OH)3,其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Al(OH)3+3HCl = AlCl3+3H2O。01 常見的鹽的性質與用途一、鹽定義:由 和 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鹽是酸堿反應的產物之一。1.碳酸鈉:(1)俗名: 。(2)物理性質:白色粉末狀固體易溶于水。(3)化學性質:①水溶液呈堿性,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②與水:③與酸:④與堿:(4)用途:食品,造紙工業中的發泡劑、洗滌劑。2.碳酸鈣:(1)物理性質:白色固體物質,難溶于水。(2)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漢白玉、雞蛋殼等物質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3)化學性質:與酸:(4)高溫分解:(5)用途:建筑材料、補鈣劑。3.氯化鈉( NaCl )(1)俗名: 。(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 。(3)化學性質: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NaCl+AgNO3=AgCl↓+NaNO3)。(4)用途:重要的調味品,用來腌漬蔬菜;可用來制取燒堿、金屬鈉、氯氣等;醫療上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溶質質量分數為0.9%);濃的食鹽溶液會使細胞內的水滲出,使蛋白質凝固,具有殺菌作用;農業上用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等。二 鹽的化學性質反應 反應發生的條件鹽+酸→新鹽+新酸 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鹽+堿→新鹽+新堿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鹽+鹽→新鹽+新鹽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1)一些常見的有色溶液。藍色溶液: ;黃色溶液: ;淺綠色溶液: ;紫紅色溶液: 。(2)一些常見的沉淀的顏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產生大量氣泡,產生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白色沉淀: 等;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沒有氣泡產生的白色沉淀:Mg(OH)2等;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02 鹽的分類與制取一 鹽的分類(鹽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兩種)(1)按照具有的 分類①陽離子相同,如氯化鈉(NaCl)、碳酸鈉( Na2CO3)硫酸鈉(Na2SO4)和硝酸鈉(NaNO3)等稱為鈉鹽。②陰離子相同,如碳酸鈉(Na2CO3)碳酸鉀(K2CO3)、碳酸鈣(CaCO3)和碳酸鋇(BaCO3)等稱為碳酸鹽。(2)按照鹽的 分類①可溶性鹽,如碳酸鈉( Na2CO3)、硫酸鉀(K2SO4)硝酸銀( AgNO3)和氯化銨( NH4Cl)等。②不溶性鹽,如硫酸鋇( BaSO4)、氯化銀( AgCl )、碳酸鈣( CaCO3)等。③還有些鹽是微溶于水的,如CaSO4、Ag2SO4、MgCO3等。規律總結2:鹽的溶解性記憶口訣鉀鈉銨硝溶于水,鹽酸鹽除氯化銀;硫酸鹽除硫酸鋇,碳酸鹽溶鉀鈉銨;微溶鹽類有三種,硫酸鈣銀碳酸鎂。二 鹽的制取人們常利用一些鹽的溶解性來實現鹽的制取提純和鑒別,鹽的制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有些鹽是天然存在的,通過物理方法提取,如可從海水鹽湖或鹽井中提取食鹽。(2)用化學方法制取,如用Na2CO3和CaCl2制取CaCO3和Na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制堿工業有重大貢獻,他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其原理為NH3+CO2+H2O+NaCl == 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H2O+CO2↑。03 復分解反應(1)概念: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通式表示為AB+CD → AD+CB )。(2)特點:復分解反應交換成分,但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3)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類型 反應物條件 生成物條件酸+堿 至少一種可溶 需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中至少-一個: 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氣體生成 ③有水生成堿+鹽 二者都可溶鹽+鹽 二者都可溶鹽+酸 酸必須可溶(4)復分解反應實質: 。04 鹽和化肥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肥的種類 常見化肥 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缺乏時的表現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氮肥有NHNO3 CO(NH2)2和NHHCO3等鉀肥(含有鉀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鉀肥有K2CO3、K2SO4和KCl等磷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磷肥有過磷酸鈣[CaSO4和Ca(H2PO4)2 的混合物]復合肥( ) KNO3、K3PO4、(NH4)3PO4 等 具有氮肥、磷肥、鉀肥的兩重或多重功效(二)銨鹽的制取NH3+H2O+CO2 = NH4HCO3 (碳銨) 2NH3+H2SO4 = (NH4)2SO4 (硫銨)(三)合理使用化肥雖然化肥有助于植物生長,但長期使用化肥往往使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結構,因此通常需施一些農家肥料(有機肥),農家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多種營養元素,有利于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01 性質與變化的區分1.(2024·浙江模擬)蘭溪游埠鎮“三伏老油釀造技藝”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生產的醬油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以下生產醬油過程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攪拌混勻 C.入壇發酵 D.成品裝瓶02 酸堿鹽的區分1.(2023九上·義烏月考)侯氏制堿法的原理如下:在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再向其中通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氫鈉后加熱分解得到碳酸鈉。其反應化學方程式如下,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CO2↑+H2OA.反應①產物氯化銨屬于酸 B.反應②產物碳酸鈉屬于堿C.反應①屬于化合反應 D.反應②屬于分解反應03 酸堿指示劑與pH試紙的使用1.(2024九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蘋果的酸性比橘子強B.清潔劑為強酸性或強堿性C.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多吃檸檬D.草木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04 酸的通性利用1.(2024九上·義烏期末)小金在學習了硫酸的化學性質后,初步歸納出它與不同“類別”的物質相互反應的關系如圖,則X可以是( )A.某些活潑金屬 B.FeC.NaOH D.無色酚酞05 濃硫酸與濃鹽酸的性質及應用1.(2024九上·溫州期中)酸和堿的知識是九年級《科學》學習的重要知識,下列有關酸和堿的性質說法不正確的是( )A.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B.打開盛濃鹽酸的試劑瓶,瓶口會產生白霧C.濃硫酸露置于空氣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D.長期露置于空氣中的固體氫氧化鈉,其成分不會發生變化2.(2024九上·溫州期中)下列是我市某校四位學生在科學實驗操作時的特寫,其中操作正確的是( )A.滴加液體 B.測NaOH溶液的pH C.傾倒試劑 D.稀釋濃硫酸06 堿的通性應用1.(2023九上·柯橋)在①硫酸②氯化鐵③碳酸鉀三種物質中,跟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鈉溶液都能發生反應,且反應能表現出不同堿之間相似性質的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07 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的性質1.(2023九上·義烏月考)小陳探究氫氧化鈣的性質,進行圖甲所示實驗。實驗后,他向反應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 酸鈉溶液,溶液 pH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中儀器的使用操作無誤B.圖乙中 d~m 段反應過程中有沉淀產生C.圖乙中 m~n 段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變小D.圖乙中 n 點之后溶液中的溶質有 Na2CO3 和 NaCl2.(2023九上·蕭山月考)下列關于NaOH和Ca(OH)2的用途中錯誤的是( )A.用Ca(OH)2制波爾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檢驗CO2 D.用NaOH固體干燥某些氣體3.(2023九上·金華月考)下列對露置在空氣中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樣品進行的相關實驗中,實驗現象及結論合理的是( )A.取少量溶液樣品,滴入氯化鋇溶液,沒有白色沉淀生成B.取一定量溶液樣品,滴入少量稀鹽酸,立即有大量氣泡產生C.取一定量溶液樣品,滴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證明原樣品中含有氫氧化鈉D.向溶液樣品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鋇溶液至充分反應,過濾,可除去樣品中的雜質08 酸堿中和的圖像問題1.(2024九上·鹿城月考)向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OH和NaClB.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c點表示NaOH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D.b點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09 常見鹽的用途1.(2023九上·磐安期末)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對勞動項目中涉及的化學知識描述錯誤的是( )A.A B.B C.C D.D10 化肥1.(2024九上·武義月考)陽光玫瑰葡萄今年獲得了大豐收,顆粒大,果肉鮮脆多汁,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在葡萄開花后要注意補充鉀肥,鉀肥能促進糖類的合成與運輸,提高葡萄品質,下列屬于鉀肥的是( )A.KNO3 B.CO(NH2)2 C.K2CO3 D.Ca(H2PO4)211離子檢驗與離子共存1.(2023九上·杭州月考)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A.無色溶液中:K+、Na+、SO42-、Cu2+B.堿性溶液中:Cu2+、Ba2+、NO3-、Cl﹣C.含有Ag+的溶液中:K+、NH4+、NO3-、Cl﹣D.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12復分解反應應用1.物質X和Ba(OH)2在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Ba(OH)2=BaSO4↓+2Y,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可能為氯化鐵 B.X只能為硫酸C.Y可以為氫氧化銅 D.Y不一定是水13物質推斷與鑒別1.(2024九下·柯橋月考) 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學習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后,分別設計了下列有關物質鑒別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甲:利用酚酞試液鑒別Na2CO3、NaCl 和稀硫酸三種溶液;乙:利用CO2氣體鑒別 NaOH、Ca(OH)2和稀鹽酸三種溶液;丙:利用稀硫酸鑒別 KOH、Na2CO3和 BaCl2三種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將 HCl、CaCl2、Na2CO3、NaCl四種溶液鑒別出來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2.(2023九上·寧波競賽)某樣品,可能含有、、、中的一種或幾種。取該樣品13.8g,加入1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得到無色溶液,同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為m。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若,則樣品的組成最多有3種可能B.若,則樣品中一定含有C.若,所加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7.3%D.反應后得到無色溶液,說明樣品中一定沒有14物質除雜與分離1.(2024九上·南潯期末)除去下列物質中少量的雜質,所用的試劑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所用試劑和主要操作方法A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的鐵粉后過濾B 銅粉(木炭) 在空氣中灼燒C NaCl(CaCl2) 加水充分溶解后過濾,蒸發結晶D Fe(OH)3(NaOH) 將物質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A.A B.B C.C D.D1.(2024九上·諸暨月考)實驗小組用傳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別吸收CO2的效果,實驗裝置及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曲線①是CO2溶解和CO2與水反應的綜合結果B.對比曲線①和②,可說明CO2能與NaOH反應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選用等量飽和石灰水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①上方2.(2024九上·南潯期末)分析推理是學習科學知識時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3和H2B.氫氧化鈉加入硫酸銅溶液中,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生,所以氫氧化鎂加入硫酸銅溶液中,也會出現藍色絮狀沉淀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D.鹽通常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硝酸銨中沒有金屬離子,不屬于鹽3.(2024九上·溫州期末)小明研究酸堿反應中的變化情況,將稀鹽酸逐滴滴入盛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溶液的變化如圖所示。此過程燒杯中水的質量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A. B. C. D.(3題圖) (4題圖)4.(2023九上·越城月考)如圖是稀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據圖分析,能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該反應是NaOH溶液滴入稀鹽酸中B.ag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C.A點時,溶液的溶質為NaOH、NaClD.B點表示稀鹽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一定相同5.(2024九上·諸暨月考)以粗鹽(含雜質Na2SO4、MgCl2、CaCl2、泥沙)為原料制備精鹽,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鹽溶液,下列所加試劑和操作:①加過量的Na2CO3溶液,②過濾,③加過量的NaOH溶液,④加適量的稀HCl,⑤加過量的BaCl2溶液。能達到目的的順序是(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⑤②④6.(2024九上·慈溪期末)燒杯中盛有和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滴加的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對應溶液中溶質是和B.段的沉淀為C.D.原混合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7.(2024九上·甌海期中)能一次性區別AgNO3、Na2CO3和NaCl三種無色溶液的試劑是( )A.稀鹽酸 B.氫氧化鈉溶液 C.氯化鋇溶液 D.硝酸鉀溶液8.(2023九上·溫州會考)往含有少量 H2SO4 的 MgSO4 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最終得到 BaSO4 和 Mg(OH)2兩種沉淀,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 Ba(OH)2 溶液質量的關系圖像為( )A. B. C. D.9.(2023九上·杭州月考) 類推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①鐵能置換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銅,所以也能置換出硫酸鎂溶液中的鎂②NaOH 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所以Cu(OH)2也能使能使紫兔石蕊試液變藍③NH4Cl 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所以尿素 CO(NH2)2 也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④酸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H+,所以能電離出H+的一定是酸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④10.(2023九上·臨海期中)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只用一種試劑不能鑒別的是( )A.Na2SO4、CuSO4、NaCl B.NaOH、HCl、NaClC.FeCl2、NaNO3、Na2SO4 D.NaCl、Na2CO3、Na2SO411.(2024·紹興)某固體粉末含一種或幾種,某興趣小組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已知:,,下列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合理的是A.溶液乙中溶質至少有2種B.固體乙中成分至少有2種C.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D.溶液甲中可能含有12.(2024九上·溫州開學考)下列物質的使用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濃硫酸用作脫水劑 B.液氨用作制冷劑 C.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D.生石灰作干燥劑13.(2024九上·定海開學考)如圖所示裝置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變紅。物質甲是( )。A.濃氨水 B.濃硫酸 C.濃鹽酸 D.食鹽水14.(2024九上·溫州開學考)鹽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反應。下列物質與鹽酸反應時,能觀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 B. C. D.15.(2024九上·諸暨月考)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固體,直至過量。小金同學依據實驗事實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至b段對應溶液的pH逐漸減小B.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C.a至d段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大D.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少16.(2024九上·諸暨月考)小金分別向含有Ba(NO3)2、Na2CO3溶液的甲乙兩支試管滴加稀硫酸,并將兩只支試管反應后的物質倒入干凈的燒杯中,對燒杯內的物質處理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中無色濾液b一定呈中性 B.白色沉淀a為硫酸鋇沉淀C.反應后的甲試管硫酸溶液過量 D.反應后的乙試管硫酸溶液過量17.(2024九上·上城期末)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水和硫酸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變化的關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表示的物質為Na2SO4,乙表示的物質為H2OB.加入b克NaOH溶液時,H2SO4還有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為SO42-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呈中性18.(2024九上·海曙期末)以下是小寧同學記錄的化學實驗現象,其中不符合事實的是( )A.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變為藍色B.將未打磨過的鋁片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時間后出現氣泡C.向稀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銅固體,溶液由無色變藍色D.在蔗糖中加入少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濃硫酸,蔗糖變黑、體積膨脹,形成了“黑面包”19.(2024九上·寧波期末)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中涉及的科學知識描述錯誤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科學知識A 學農活動: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是堿性物質,能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B 家務勞動:用白醋去除水壺中的水垢 醋酸能與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物質反應C 生活妙招:用紫甘藍制作酸堿指示劑 紫甘藍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環境中顯色不同D 其他技能:用灼燒法辨別羊毛和棉花 灼燒時有燒焦羽毛味的是棉花纖維A.A B.B C.C D.D20.(2024九上·武義月考)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匹配正確的是( )選項 結構 性質 用途A 稀硫酸中含有氫離子 具有酸性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鋇離子B 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具有酸性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鋇離子C 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有鈣離子 具有堿性 吸收二氧化碳氣體D 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具有堿性 吸收二氧化碳氣體A.A B.B C.C D.D21.(2024九上·甌海期中)小科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實驗時,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燒瓶內形成美麗的噴泉。則小科同學加入的固體物質可能是( )A.鎂粉 B.氧化鐵粉末 C.木炭 D.硫酸鋇22.(2023九上·北侖期末)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和堿反應的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是玻璃塞B.③反應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C.⑤中稀釋濃硫酸時,倒入的乙物質是水D.⑥中酚酞試液用完后,滴管及時清洗23.(2023九上·北侖期末)用圖象表示化學變化能提升思維方式,以下四個圖象對應的變化過程正確的是( )A.向稀鹽酸中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B.濃硫酸長時間露置于空氣中C.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D.向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和鎂固體混合物24.(2023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學生為了確定其組成,做如下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體A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白色沉淀B是硫酸鋇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NaNO3D.白色粉末中可能有CaCO325.(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除雜方法能達到目的的是( )A.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入的少量K2SO4B.用稀鹽酸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C.CO2中混有少量的CO可用點燃的方式除去D.Fe粉中混有少量Cu粉,可以用適量的稀鹽酸除去26.(2023九上·鄞州月考)為提純下列物質,所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序號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A 氯化鈉固體(碳酸鈉) 稀鹽酸 蒸發結晶B 氯化銅溶液(氯化鋅) 金屬銅 過濾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 洗氣D 二氧化錳粉末(碳粉) 水 過濾A.A B.B C.C D.D27.(2024九上·溫州開學考)科學課堂上老師演示了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1)圖1實驗可觀察到“鐵樹”上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脫脂棉團逐漸變為 色。(2)圖2實驗紫色石蕊的小花放置瓶中后觀察到變色,使小花變色的物質是 (用化學式表示)。(3)圖3膠頭滴管中的液體滴入到錐形瓶中時觀察到氣球膨脹,以下滿足要求的選項是 。選項 A B C錐形瓶 MnO2 H2O CO2膠頭滴管 H2O2 濃H2SO4 NaOH溶液28.(2024九上·拱墅期末)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足量氧化銅至反應完全。如圖甲①和②分別表示加入氧化銅前和反應一段時間后溶液中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為燒杯中溶液的總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1)②中“▲”表示的離子是 。(2)圖乙中的a點和b點____。A.均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B.對應溶液的顏色深淺不同C.對應溶液中的離子均為圖甲②中的離子D.對應溶液中銅元素質量相同29.(2024九上·金華月考)如圖為酸、堿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A、B、C、D是四種常見的不同類別的無機化合物,圖中短線表示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據圖回答:(1)A、B、C三種物質中,能用來鑒別稀硫酸與氫氧化鈣溶液的物質有 (填字母編號)。(2)能同時實現反應①和②的物質D的類別是 。30.(2023九上·聯合月考)小科為了檢驗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一端封閉的U型管裝滿二氧化碳氣體,將其開口端放入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U型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后,觀察到的現象為 (填溶液的升降以及顏色變化)。31.(2023九上·義烏月考)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為探究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⑴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⑵取實驗⑴濾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根據上述實驗可推斷:原白色粉末的組成有 種可能。為進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組成,取實驗⑴得到的濾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產生白色沉淀,則可推斷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32.(2023九上·奉化期中)超氧化鈉(NaO2)在常溫下能分別與CO2、H2O、HCI發生反應,均可生成O2。為了驗證CO2能跟NaO2反應生成O2,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已知:超氧化鈉能與水反應生成氧化鈉和氧氣;稀鹽酸具有揮發性)。(1)NaO2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和一種白色固體,則該白色固體可能是____(填字母)。A.NaCl B.NaOH C.Na2CO3 D.NaHCO3(2)推測B裝置中X溶液的作用是 。(3)在G裝置中,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同時微熱紅磷和白磷,可觀察到紅磷不燃燒,白磷燃燒,由此可得出燃燒的條件是 。(4)實驗結束后,某同學取少量D中固體,加足量水,有氣泡產生。為驗證所得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請你幫助這位同學寫出后續的實驗操作與現象 。33.(2023九上·三門月考)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氫氧化鈉的性質時,將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沒有觀察到現象,小組同學對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是否發生反應產生了興趣,他們又做了如圖所示兩組實驗。(1)實驗一:如圖1將氫氧化鈉溶液加入裝有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小組同學認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其中一位同學提出了質疑,認為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不足以證明二者發生了化學反應,應添加一組對照組: 。(2)實驗二:小組同學將實驗一做了改進,將注射器1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注入擰緊瓶蓋的軟塑料瓶中振蕩,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再將足量的稀鹽酸從注射器2注入瓶中(如圖2),觀察到 ,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3)實驗結束后,興趣小組的同學取少量實驗二中的液體,滴加酚酞后發現不變色,甲同學認為溶質為氯化鈉,乙同學認為不一定。請你進一步設計實驗檢驗溶液中的溶質組成 。34.(2023九上·義烏月考)在學習完中和反應相關知識后,某化學學習小組同學對實驗室的兩份溶液展開了相關探究,記錄如下:在甲圖中,A、B、C、D四點分別表示溶質質量分數均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混合物,圖乙表示各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溫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溫度均為22℃)。試回答下列問題:(1)該探究過程中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D點對應的混合物反應完全后所得溶液中離子有 ,在C點對應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 色;(3)下列反應微觀本質與該小組探究反應本質相同的是 (填序號)。①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③硫酸與火堿反應35.(2023九上·蘭溪月考)濃度均為a%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混合后用玻璃棒攪拌,觀察到溶液的溫度升高,由此現象小李同學得出兩者能發生反應的結論。小張同學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此結論不夠嚴謹,為此設計了下列3個對比實驗:實驗中三種液體均取50毫升;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均為a%。將裝置傾斜,兩種液體就能混合。用溫度傳感器測得3個實驗中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下圖所示。(1)從實驗①和實驗②圖像可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均 (填“吸熱”或“放熱”);(2)分析“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可推測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理由是 ;(3)從微觀角度分析,此反應的溫度變化主要是由于 兩種離子發生反應放出熱量。36.(2023九上·義烏月考)綜合實踐活動小組調查某化工廠排放的廢水,發現廢水略顯藍色,透明無懸浮顆粒,通過實驗對其成分進行探究。①取少量廢水加入過量的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得沉淀物和濾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②將所得濾液分成兩份,一份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向沉淀物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③向另一份濾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只產生藍色沉淀。(1)實驗結果:廢水中肯定含有的陽離子有 ,它們都是重金屬離子,還含有的大量的陰離子,對環境都有污染。(2)針對上述情況,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從廢水中除去重金屬離子的方案(已知白色的Fe(OH)2沉淀在氧氣和水的存在下會轉化成紅褐色沉淀)假設能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均恰好完全反應,則X固體為 。(3)B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____。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4)寫出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7.(2023九上·余姚競賽)某酸性含銅廢水(主要含CuCl2,還有少量HCl)有多種處理方法。(1)方法一:向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70℃條件下充分反應,得堿式碳酸銅。①加入Na2CO3溶液后,廢水的pH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②堿式碳酸銅有多種組成,可表示為Cu(OH)x(CO3)y,x和y需滿足的關系式為 。③若反應溫度過高,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該固體可能是 (填化學式)。(2)方法二:用生石灰或石灰石調節廢水的pH,向1L廢水中分別加入兩種物質,測得廢水的pH隨加入固體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①生石灰與水反應的產物是 (填化學式)。②加入石灰石調節廢水的pH,溶液的pH始終小于7,原因是 。③每噸生石灰的價格約為460元,每噸石灰石的價格約為130元。聯合使用生石灰和石灰石,將這兩種物質先后加入1L廢水,調節廢水的pH至約為7,經濟效益較好的可行方為 。38.(2024九上·江北期末)學習了酸雨及酸的性質后,同學們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來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設計了評價表。圖1是小寧制作的模型。評價表: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氣體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氣體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氣體指標二 能通過實驗現象說明煤燃燒產生的氣體是SO2 有實驗現象,但不能說明煤燃燒產生SO2 沒有明顯實驗現象指標三 能通過多個實驗現象顯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過一個實驗現象顯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過實驗現象顯示酸雨的危害(1)實驗中,小寧認為紫色石蕊試液不能用酚酞試液替代,理由是: (2)根據評價表,該模型的指標一可被評為優秀。據此推測圖1中★處的溶液可能是 (寫出一種)。(3)該模型的指標二被評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燒還能產生 氣體,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棉花變紅。(4)該模型的指標三被評為待改進,于是小寧設計了圖2、圖3兩種模型。這兩種改進模型中,圖 的模型能被評為合格。39.(2024九上·甌海期中)如圖化學反應的溶液顏色變化體現了“魔法世界,魅力科學”。請回答:(1)若是稀鹽酸,是紅色的氧化物,則的化學式為 ;(2)若是稀硫酸,是單質,則的名稱為 ;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若是稀硫酸,是堿,則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9題圖) (40題圖)40.(2024九上·武義月考)工業純堿中含少量氯化鈉。興趣小組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測定工業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1)方法一:差量法。稱取W克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裝有試劑X的乙裝置,并利用測量乙裝置增加的質量,求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該方法中試劑X可選用____。A.氫氧化鈉 B.氫氧化鋇 C.氯化鋇 D.碳酸氫鈉(2)方法二:沉淀法。稱取15克樣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樣品溶液,取三個燒杯分三次進行實驗,每次加入30克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干燥所得的沉淀質量記錄如表。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燒杯1 燒杯2 燒杯3樣品溶液(克) 10 20 30氯化鈣溶液(克) 30 30 30沉淀質量(克) 2 4 5①分析表中數據,加入的氯化鈣溶液有剩余的是燒杯 ;②請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41.(2024·紹興)實驗室用金屬鎂與100g鹽酸反應探究酸的性質.小應取反應后的溶液,逐漸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NaOH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滴加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當NaOH溶液滴加至150g時不再有沉淀產生.求:(1)0.58g沉淀的成分為 ;(2)a點時,與NaOH反應的物質化學式 ;(3)計算100g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42.(2024九上·余姚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參加科學拓展課時,進行了以下實驗:取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100克,將200克10%的NaOH溶液分5次加入混合溶液中,得到如下記錄表: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g 40 80 120 160 200生產沉淀的總質量/g 0.0 2.45 7.35 9.8 9.8(1)第一次加入NaOH溶液沒有產生沉淀的原因是 。(2)第四次加入NaOH溶液后,經充分反應,燒杯中混合溶液的溶質是 。(3)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4)請在坐標圖中畫出生成沉淀的質量和加入NaOH溶液質量的關系圖。43.(2023九上·柯橋)某拓展性學習小組在學校科學實驗創新比賽中,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裝置如圖。實驗設計:三頸燒瓶中充滿二氧化碳氣體,A頸、B頸分別連接充滿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的注射器,C頸插有兩端開口的玻璃導管(伸入瓶內的一端連有小氣球),裝置氣密性良好。實驗操作:先通過A頸往瓶內注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到小氣球的形狀發生了變化;過一段時間后再通過B頸往瓶中注入鹽酸,發現小氣球的形狀又發生了改變。請描述小氣球形狀的變化情況,并對此作出合理的解釋。44.(2024九上·南潯期末)將40g稀鹽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邊滴加邊攪拌。隨著稀鹽酸的滴加,溶液的pH變化如圖一所示,溶液的溫度變化如圖二所示(不考慮反應過程中熱量損失)。試回答:(1)圖二從A到B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 (填“增大”或“減小”);(2)圖二C點時溶液中溶質有 ;(3)計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45.(2023·寧波模擬)某電鍍廠排出的廢水中含有CuCl2和HCl,興趣小組為了測得廢水中CuCl2的質量分數,開展如下實驗:取100克廢水,平均分成5份,分別加入相同質量分數的NaOH溶液(已知廢水中除了CuCl2和HCl之外,其他物質都不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獲得以下實驗數據。據此回答下列問題。(反應化學方程式:2NaOH+CuCl2=Cu(OH)2↓+2NaCl)實驗次數 1 2 3 4 5廢水質量(克) 20 20 20 20 20氫氧化鈉溶液質量(克) 20 40 60 80 100沉淀質量(克) 0 1.96 5.88 9.8 9.8(1)第3次實驗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克。(2)求該廢水中CuCl2的質量分數。(3)求第2次實驗中,與HCl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單元考點大通關】浙教版科學九上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學生版.docx 【單元考點大通關】浙教版科學九上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