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知道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背景,內 涵、實施過程,特別是該制度實施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 歷史問題的能力。2.通過教科書和配套課件,認識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 空背景和階段特征。3.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認識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成就,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認識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涵義 和特點,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5.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意義,培養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認 同感。(重點難點)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的原因、特點。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的過程和意義。(知識概覽)本課是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13課《當代中國的 民族政策》。本課通過三個子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中共 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講述了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的發展歷程。(教學準備)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前期課前準備,提出問題請教師有目的性地準備課程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愛我中華》歌詞:“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 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圖片,依據圖片和教材回答:歌詞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這一主題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實現的 它是如何確立的 實行的原因有哪些 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 是什么 【講授新課】知識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73—74內容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 立的歷史背景如何 其建立的標志是什么 又是如何實施的 [自主學習]1.概念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建立 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是我國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2.背景(1)歷史因素:中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 一體格局。材料:我國歷史演進的這個特點,造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 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 多元一體格局。——習近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 講話,2014年09月29日(2)舊中國,許多少數民族長期遭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歧視,幾乎完全被排除在國家政 治生活外,加之地處邊陲,交通閉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后。(3)近代,面對民族危機,各民族同甘共苦在革命戰爭中結下深厚的友誼。(4)民族問題重要性: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運。(5)黨的重視: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民族問題。逐步明確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6)理論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理論。[材料引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問題上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指出“被壓迫民族具有民族獨立和民族自決的權力”。——《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8卷列寧強調:“實行民族和平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實行徹底的民主主義。保證一切民族 和語言的完全平等,取消任何民族特權,不得侵犯少數民族權利,實行廣泛的區域自治和完全 的地方自治。”—— 《列寧選集》第22卷,第139頁建國后,我國在民族問題上遵循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打破了多民族國家必然采用 聯邦制的固定思維模式,在單一國家結構下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這是對馬克思 主義的創造性發展,是對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中國地方政府體制結構》(7)實踐經驗:抗戰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問題的探索。1941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的《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規定: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建 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對內蒙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47年5月1日,內蒙古地區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新中國成立后,內蒙古自治區成為我 國第一個省一級自治區。(8)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需求,保障少數民族當家做主。 3.建立(1)法律依據①《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②1954年憲法: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自治機關都是 國家統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依法行使規定的自治權。(2)自治區的建立[合作探究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材料一:少數民族地區……人口相對稀少,經濟發達程度低……我國各民族之間語言文字、 生活方式等方面各有不同……不可以照搬漢族地區的做法,也不能機械地把對一個民族適用的 方法移植給另一個民族。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的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確定,并將繼續加強。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序言》 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示】(1)中國長期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民族分布以大雜居、小聚居為主, 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的民族關系。(3)我國人口、資源分布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各民族 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差異大。(4)近代中國各民族都面臨著反帝反封建、為民族解放而 奮斗的共同任務和命運。在長期斗爭中,各民族形成了牢固的政治認同。知識點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74—76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有 何表現,其作用如何。[自主學習] 1.表現(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全面恢復和落實黨的民族政策。(2)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正式頒布實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固定下來,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此被納入法制軌道。(3)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進行了有關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 工作。(4)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個離不開”,深刻闡述了中國各民族休戚相關、命運與 共的血肉關系。(5)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民族區域自治 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6)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確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意義(1)維護國家的集中統一。(2)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打牢 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3)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合作探究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與意義材料一: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 的大小,分別建立各族自治機關。凡各民族雜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區內,各民族在當地政權機 關中均應有相當名額的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材料二:只要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習近平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何時規定的,概括其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意義。【提示】(1)時間:1949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規定的。內容: 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組成的自治機關。(2)意義:實現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促 進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知識點三: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76—77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 善有何表現。[自主學習]1.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2.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 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賦予民族工作新的內涵和重大歷 史使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4.黨和國家努力創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各族人民在中華民 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偉大目標。[知識拓展]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區和經濟特別區的區別和聯系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 經濟特區區 別 設立區域 港澳臺地區 少數民族聚居地區 沿海特定區域指導原則 “ 一 國兩制”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特別經濟政策自治程度 享有的“高度的自 治權 ” 有“一定的自治權” 不享有自治權,只有實行 “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特 殊”的管理體制社會制度 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解決問題 為了實現中國和平 統一 解決民族問題,實一少 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 率先發展起來,成為對外開 放的窗口『課堂總結』(歷史背景建立標志及實施發展表現民族政策作用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十九大報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當代中國的)「拓展探究』[合作探究3]國家支持和幫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舉措材料:國家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充分尊重和照顧民族自治地方的特點和需 要,根據全國發展的整體布局和總體要求,將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擺到突出的戰略位置。 為加快西部地區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中國政府于2000年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國 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以及120個自治縣(旗)中的83個自治縣(旗)被納入西部大開發 的范圍,還有3個自治州參照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2005年2月)結合材料,闡述國家大力支持和幫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相關舉措。【提示】原因:民族自治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加快西部地區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措施: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的自治州還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典題練習」1.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設立西藏自治區。這一舉措對形成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的 意義在于 (A)A.實現了自治區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B.民族地區享有完全獨立的自治權 C.民族地區享有完全獨立的立法權 D.建立了基層民主制度2.習近平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條是黨的領導是不是堅強有力。中國 共產黨的領導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C)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少數民族獨享的自治 B.我國五個省級自治區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 C.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動愛國統一戰線發展3.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烏蘭浩特召開。會議通過了《內 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綱領》《內蒙古自治政府暫行組織大綱》等重要文件。內蒙古自治政府是(B)A.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少數民族自治政府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少數民族自治政府 C.蒙古民族完全獨立自主的自治政府D.蒙古民族與眾多少數民族聯合的自治政府4.近年來,我國政府在2萬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大力組織實施“興邊富邊行動”,以促進邊 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全面發展。這體現了 (A )A.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C.國家的支持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原因 D.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