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貫徹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問題引領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宗旨,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引導,并輔助多種手段,如文字材料、圖片、視頻等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導向、價值判斷與思維能力,進而使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選自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的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本單元以專題史形式,梳理了古今中外的民族關系和國家關系,從民族關系角度體會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發展演進,從對外關系的角度體會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光輝歷程;認識到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是當代國家制度的延伸與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進而理解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的發展在我黨治國理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于國家治理和制度建設中的意義,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本課《當代中國的外交》在單元中對前三課起著承接作用,屬于本單元的重點內容。本課包括“建國初至改革開放前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和“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三個子目,敘述了新中國成立至今七十多年來中國外交的輝煌歷程,三個子目從時間上看前后相繼,從政策上看一脈相承、與時俱進。隨著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國際形勢的演變,中國的外交方針因勢因時而變。無論外交方針怎樣改變,當代中國的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變,“和合天下”的外交理念始終不變,由此探索出了既維護國家利益又有益于世界共同進步的外交思想---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和平發展、協和萬邦、合作共贏……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對外關系取得的成就、感受中國外交政策的堅定性與靈活性,正確認識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增強對社會主義中國的自豪感和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學生情況分析本節課授課對象是高二年級學生,他們通過初中歷史、綱要上以及高中政治的學習,對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外交成就有一定的了解,也基本掌握了從文獻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學習方法,并基于唯物史觀做出合理解釋的能力。另外,本課主題“中國外交智慧----和合天下”,與時代緊密相連,學生有極大的學習熱情。這些對于本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中外歷史綱要》主要以通史的方式學習,有關外交的知識分布零散,不易構建起完整的歷史發展脈絡,對于不同時期我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原因認識也不全面。從課程標準看,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基本可以達到水平1、2,而課標對選必的要求是達到水平3、4,這也有一定的困難。這都是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教學策略首先,分析課標要求、教材內容與結構,確定核心主題,圍繞主題把教材重點難點內容問題化,運用學案導學法、問題探究法,并輔助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立足教材,自主梳理基本史實基礎上分析歷史問題,培養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結構的能力、歷史概述能力。其次,將選擇性必修與綱要銜接,為一輪復習奠定基礎。與必修重復的部分以復習的形式帶過,新增部分重點講述;以小組討論、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時期我國外交方針調整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歷史闡釋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最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當代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與國內外環境、政治經濟發展的關系,感受我國外交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體會中共黨人的外交智慧、和合天下的初心、與時俱進的精神,體會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滲透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學科素養。 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分析】(一)課標要求:了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二)核心素養:1.按照時間線索梳理新中國外交的發展歷程,引導學生以時間軸、表格等形式整理新中國外交的成就等史實,把中國外交放在世界范圍的時空內進行準確理解,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2.通過文字、圖片材料分析當代中國外交政策變化的背景,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和意義,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主次矛盾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史料實證核心素養。3.知道建國初期三大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不同時期外交方針的內涵及外延,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核心素養。4.通過學習,讓學生體會建國初外交起步時的艱難及中共黨人的奮發圖強,理解今天中國的外交繼承并發展了以往的外交智慧;讓學生體會當代中國外交對中國及全人類發展的貢獻與價值,增強“四個自信”。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不同時期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就。(二)教學難點:不同時期外交政策調整的背景,理解因時因勢而變,因變而新;外交體現的基本理念。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視頻、歷史圖片、文獻材料、多媒體設備、課件(二)教學方法:學案導學法、問題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901年,晚清政府被迫簽下屈辱的《辛丑條約》;2021年,中美戰略高層對話,中國代表霸氣回懟:“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講話,中國不吃這一套!”。兩個甲子后,外交情境卻“換了人間”。120年的時間,中國外交實現了從備受欺凌到獨立自主,從任人宰割到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從屈辱外交到和合天下的大國外交。那么,中國外交是如何實現這個蛻變的呢?當代中國與世界又是一種怎樣的關系?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以時空坐標形式向學生展示本課內容:三個階段當代中國外交成就,讓學生從整體上有個宏觀的結構框架。 觀看圖片對比近代、當代外交的不同;思考當代中國與世界是一種怎樣的關系?結合教材對當代中國外交及成就劃分階段 通過圖片資料創設情境,給學生以直觀地感受,使學生對近現代中國的外交有一個鮮明深刻的印象。形成鮮明的情感對比,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落實時空觀念素養,構建知識框架一、和而不同 立足世界 建國初---外交的奠基(1)背景、外交政策、外交訴求材料:展示戰后世界形勢、1950年美國的第七艦隊開到臺灣海峽、開國大典三張圖片材料: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當天,就向全世界鄭重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思考:通過圖片和文字材料并結合教材,分析建國初期我國面臨怎樣的國內外形勢?面臨這樣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制定了什么樣的外交政策?又有怎樣的外交訴求?教師引導:從國際、國內兩個角度分析,國內從政治、經濟、外交三方面考慮。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問題并進行總結:①背景:國際:冷戰,兩極格局;美國對新中國的敵對政策,孤立、封鎖、包圍、不承認;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國內:新中國的成立;急需鞏固新生政權、恢復發展國民經濟、建立新型外交、創造利于我國發展的良好的外交環境。②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外交訴求: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2)外交方針材料:凡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系、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友好態度的外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基礎上,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材料:帝國主義總想保留一些在中國的特權,想鉆進來。有幾個國家想同我們談判建交,我們的方針是寧愿等一等。先把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勢力清除一下,否則就會留下它們活動的余地。帝國主義的軍事力量被趕走了,但帝國主義百余年來的經濟勢力還很大,特別是文化影響還很深。這種情況會使我們的獨立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在建立外交關系以前把屋子打掃一下,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周恩來《我們的外交方針和任務》材料: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去找。——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思考:通過材料并結合教材,概括建國初期我國的三大外交方針?含義及意義?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加以引導補充:①另起爐灶:針對國民政府的外交。這一方針提出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對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外交。這一方針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奠定了與世界各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③一邊倒:對待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這一方針在保障革命成果,保衛和平的國際交往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 三大方針為新中國建立后開創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 探究:“三大方針”體現的外交理念、關注對象、局限?外交理念:獨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關注對象:關注自我、眼界受限歷史局限:受制度、意識形態的束縛;只關注當下利益,眼光不夠長遠教師總結:面對當時的國內外形勢,為了迅速立足于國際舞臺,新中國在獨立自主的原則上,實行以一邊倒為核心的三大方針,雖然這是無奈的選擇,也有歷史局限,但這也是建國初期中國的外交智慧。(3)外交成就材料: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略,……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 發展和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系,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 ——1950.2.14《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成就:①1950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②第一次建交高潮:中國首先與蘇聯建交,接著與保加利亞、朝鮮、越南等10個人民民主國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麥、瑞士、芬蘭等國建交。過渡:面對上述問題,如何破解?成就:③1954.6,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國際關系準則材料: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的自主權是必經得到尊重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該受到其他國家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探究: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三大方針”外交理念的異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同:獨立自主、平等、和平異:有所束縛→自我突破 制度:社會主義制度→不同制度 眼界:關注自我→關心世界各國;當下利益→長遠利益 格局:重自我發展→謀共同發展 意義: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從革命外交轉向國家外交、和平外交。展示兩張圖片:日內瓦會議、出席萬隆會議的周恩來成就:④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出席會議。⑤1955年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為中國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進展。⑥1956年與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爾、埃及、敘利亞、也門等國建交,同英國、荷蘭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教師總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體現了政策的堅定性和靈活性的,突破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是中國為世界外交貢獻的中國方案。“求同存異”的方針,從共同的國情共同的歷史中去尋找共情,在共情的基礎上合作,進而解決彼此的分歧。這體現了“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再次彰顯了我國領導人的外交智慧和遠見卓識。探究:外交方針為什么由三大方針轉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國際:抗美援朝的勝利;國際局勢的緩和國內:政權的鞏固;國民經濟的恢復;一五計劃的實施;2、60年代---外交的艱難背景、外交方針、成就材料:1959年6月間,蘇聯政府片面地撕毀中蘇雙方1957年10月簽訂的關于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樣品及其生產技術資料... 1965年2月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表示,“中國是今天美國的主要敵人,我們打算堅定不移地反對共產黨中國。”----謝益顯《中國外交史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背景:國際:①冷戰;中蘇惡化,中美敵對;②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國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外交方針:兩個拳頭打人外交成就:①第二次建交高潮:支援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 ②1964年,中法建交,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教師總結:60年代,在中蘇惡化,中美敵對的艱難境遇下,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成為國際舞臺上崛起的新力量,我們對這些國家伸出援助之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外交上出現了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的建交高潮,由此擴大了國際活動空間。同時,在獨立自主的原則上,1964年中法完成建交,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實現了外交對象的多元化。這是60年代在國際博弈中的中國智慧。3、70年代---外交的突破(1)背景、外交方針思考:根據文字和圖片材料,分析70年代外交突破的背景?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背景:中美關系的改善符合中美各自的國家利益中國方面: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外交陷入困境、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需要美國方面:美蘇爭霸處于守勢、西歐日本對美國的挑戰、多極化趨勢出現、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失敗、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經濟危機滯漲方針:一條線:從中國到歐洲再到美國同一緯度線上的國家一大片:團結亞非拉國家(2)外交成就①1970年起,中國先后同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希臘、聯邦德國等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中英、中荷關系也升格為大使級。②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③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教師總結:面對外交困境,中共黨人繼續秉持和而不同的外交智慧,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共處,進一步突破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界限,實現了與美國、日本關系的正常化,打開了外交新局面。在世界站穩腳跟,并日益發揮重要的重要,這也為改革開放后的外交奠定了基礎。過渡:改革開放后,面對新的國際局勢,外交又會做出哪些調整? 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結合教材并回顧所學回答分析、解讀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根據預習并結合教材回答外交方針及含義小組討論分析意義小組討論分析回答依據導學案歸納外交成就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回答問題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回答問題依據導學案歸納外交成就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回答問題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分析背景依據導學案歸納外交成就帶著問題閱讀PPT圖文材料并回顧綱要上內容,歸納出答案。根據圖片并結合教材梳理外交成就 讓學生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建國初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的分析,讓學生理解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必要性,進一步明確外交方針的制定與當時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息息相關,滲透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依據教材,掌握必備知識,夯實基礎通過史料研讀,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辨析能力,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核心素養學會提取材料信息,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從教材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史料研讀,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歷史解釋能力。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感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蘊含的中國智慧,提升家國情懷。讓學生體會我國領導人臨危不懼的精神、堅定靈活的外交智慧和遠見卓識,進一步提升家國情懷。通過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進一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并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國際國內環境影響外交方針的調整,感受當代中國外交原則的堅定性和政策的靈活性,滲透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學科素養。引導學生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理解中國外交中“和”而不同的智慧,涵養家國情懷。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培養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教材落實基礎知識,培養時空觀念。梳理中美關系發展歷程,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二、以和為貴 融入世界 改革開放后---外交的調整(1)背景、外交訴求、外交方針材料:八十年代我們要做的主要是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國際事務中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第二件事,是臺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第三件事,要加緊經濟建設,就是加緊四個現代化建設。三件事的核心是現代化建設。這是我們解決國際問題、國內問題的最主要的條件。一切決定于我們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1.16)材料:中國的對外政策是獨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結盟。中國不打美國牌,也不打蘇聯牌,中國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牌。……我們對外政策還是兩條,第一條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條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和經濟新秩序。……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 ——《鄧小平文選》思考: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依據?背景:①國際: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②國內: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進行重大調整外交訴求: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謀求有利的外部環境。外交政策:遵循和平發展理念,獨立自主,無敵國、不結盟、全方位外交(2)外交成就成就: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蘇實現國家關系正常化。②世紀之交:周邊關系取得新進展解決了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的邊界問題;1997年12月,中國與東盟首腦非正式會晤,即“10+1”領導人會議機制正式建立;中國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鮮、韓國、越南、蒙古等國的關系也取得新進展。③進入21世紀:與大國伙伴關系;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推動區域和國際合作: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教師總結:改革開放后,中國遵循著和平發展的理念融入世界,實現了外交轉型,從和而不同到以和為貴,開展全方位外交,并取得巨大成就。過渡:十八大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當今世界處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又提出了怎樣的外交方案呢? 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和PPT材料,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和PPT圖片材料以時間軸方式梳理出改革開放后不同時期的外交成就 培養學生提取信息、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與論叢史出的能力掌握必備基礎知識同時培養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理解全方位外交的表現,形成時空觀念。三、協和萬邦貢獻世界 十八大以來---特色外交(1)背景思考:十八大以來,我國外交面臨怎樣的內外形勢?背景: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①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進入新時代,國力提升②國際形勢深刻變化(機遇與挑戰)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2)外交特點外交特點: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大勢,推進外交理論與實踐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道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3)外交成就教師總結:面對風云激蕩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指明了前進方向,并以協和萬邦的胸襟影響著世界,為世界貢獻著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帶問題閱讀教材和PPT材料,歸納出答案感悟,思考閱讀教材和PPT材料,依據導學案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十八大十九大的外交成就感悟 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構建思維導圖以輕松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并掌握必備基礎知識通過概括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外交的成就,讓學生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及對中國對全人類發展的貢獻與價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愛國主義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家國情懷。課堂小結升華 建國70年以來,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時代課題層出不窮,外交方針也在與時俱進,但我國的外交政策從未動搖,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原則,堅守和合天下的胸襟和初心,從飽受屈辱到偉大復興,從立足世界到影響世界,從國際事務的承擔者到引領者,從世界的邊緣到今天無比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貢獻了中國力量,贏得了世界贊許,也讓我們的外交更有底氣有魄力。發展的世界哺育了中國,中國也必定用發展回報世界。大國外交,為世界添活力,為中國創機遇。追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中國必定會用行動與世界共享中國夢。 回顧總結本課內容感悟 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教學反思1.本課學習難度不大,但涉及內容較多,容量較大,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還要進一步優化課堂結構。2.教學中,史料閱讀和問題解決落實有些倉促。以后要注重史料的篩選。3.最后提升認識,受時間所限,學生表達輸出時間不太充分,稍有遺憾。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