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必一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近年來,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有關教育理念上頂層設計的考慮日趨周密。在2017年版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史料實證成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據此,史料在歷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凸顯。報刊史料作為歷史研究的重要來源之一,具備獨特的優勢和價值,其記錄了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等多層面內容,這可以極大豐富高中歷史學習的現實感和立體感。基于其具備的獨特價值,我選擇運用報刊史料教學法來輔助《當代中國的外交》一課教學,并將《時代》周刊雜志作為本課主要的史料來源,這也是筆者基于五大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構建的思考與嘗試。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從宏觀角度分析(單元結構):本單元為選擇性必修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主要圍繞兩大專題展開——民族關系、國家關系。從民族關系上看,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遷徙匯聚,交流互補,沖突交融,推動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各民族之間既有和睦共處,也有矛盾沖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從國家關系上看,各民族的大遷徙、大交流推動了民族和國家的變化。近代以來,西方民族國家形成,規范國家與國家之間交往的國際法也逐漸形成并成熟。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國際格局的變化,中國秉持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外交初心,又不斷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同時為世界的發展貢獻出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從微觀角度分析(本課結構):本課是選擇性必修一第14課,課題是“當代中國的外交”,共有“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三個子目,三個子目以時間為序,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后,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廣泛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改革開放后,中國遵循和平發展理念,開展全方位外交并取得重大成就;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學生情況分析基于學生的優勢分析:一是高二學生思維活躍,逐步形成了辯證地、一分為二地、多角度地看待歷史問題的歷史思維;二是學生通過《綱要(上)》的學習,已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階段的外交政策及成就有了初步了解;三是通過對本書、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逐步掌握了政治制度史、民族關系與對外關系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已具備了一些政治學理論基礎。基于學生的不足分析:本課講述當代中國的外交概況,時段跨度長,內容較繁多,學生的不足情況有三:一是學生容易局限教材,難以結合國際國內形勢,放眼“大時空觀”來深度分析中國外交政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調整;二是學生對于該課的基礎知識往往呈碎片化理解,難以從長時間的跨度中勾勒出當代中國外交發展的動態軌跡,構建邏輯聯系與外交發展的整體脈絡;三是學生對史料的研讀研究能力較弱,難以置身情境去理解當代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并形成正確合理的歷史解釋。教學目標課標要求:了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核心素養:1.通過結合時間軸和《時代》周刊近百年來刊登的中國人物封面(節選),學會從封面人物變化中整體感知中國百年形象變遷(時空觀念)。2.通過研讀文字史料及解讀時代封面,能夠正確分析新中國不同時期外交政策調整原因,并學會提取材料關鍵信息,提升概括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3.通過解析《時代》周刊封面,能夠獨立形成對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外交戰略不斷調整的歷史解釋,并感悟改革開放后外交新局面,體會中共領導下外交戰略的科學性、靈活性。(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4.通過視頻回望七十年外交風云,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為謀取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初心,感悟中國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大國使命與擔當(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新中國成立后的外交政策與原則;新中國外交的基本歷程及成就;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成就及其影響。教學難點:基于特定的歷史時空對建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及新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做出合理的歷史解釋。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簡述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老師:展示《時代》周刊近百年來刊登的中國人物封面(節選),選取1949年毛澤東同志首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引導學生對封面進行解讀。 老師:美國《時代》周刊自創刊近百年里,從未停止從大洋彼岸遠眺中國。許多中國歷史人物陸續成為其封面人物。一張張面孔串起一段段歷史,展現著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毛澤東首登《時代》封面,向世界展現出意氣風發的一面,嶄新的中國將屹立于世界之林!今天,我們試圖從《時代》周刊中的中國面孔去體驗百年中國變遷,感悟當代中國的外交。 以學生熟知的《時代》封面人物導入,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一方面從封面人物變化中整體感知中國百年形象變遷。一、獨立自主·立于世界 【關鍵問題呈現】1.建國初期的外交(1)思考:“‘一邊倒’與獨立自主是否矛盾?”學生:根據材料思考并回答。(2)認知沖突:“為何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反而減少了?”“如何打破外交困局?”(順勢引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思考:“這些原則”具體指的是什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針”有何不同?“像中印這樣兩個接壤的大國之間一定會有某些問題。只要根據這些原則,任何業已成熟的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 ——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的話2.60、70年代的外交【合作探究】展示60—80年代《時代》有關中國封面,引導小組充分利用材料及所綱要下所學對以下四張封面任選其一進行解讀。老師:展示以下三張《時代》封面,引導學生分析此時的《時代》周刊宣傳的主題應該是什么呢? 通過史料研讀,學生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提升概括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感悟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領導人為爭取國家利益所作出的努力。以《時代》封面變化為線索,形成對60-80年代中國外交的整體認知。通過對報刊史料、教材的解讀,形成對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外交戰略不斷調整的歷史解釋。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解讀史料和多維度的解釋能力,也讓學生感悟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新局面,體會中共領導下的外交戰略的科學性。二、大國智慧·影響世界 【關鍵問題】(1)結合教材史實,駁斥《時代》所宣傳的“中國威脅論”·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發達國家:拓寬合作領域、關系穩步發展周邊國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推出多種新機制新舉措,深化關系非洲國家:提出“真、實、親、誠”原則,加強團結合作·全球視野、公正合理、普惠均衡外交理論:一堅持三推動構建交往新路: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追問:以《時代》為例,如何看待報刊等新聞媒體的史料價值? 通過報刊史料的辨析,引導學生從多元的史料中探尋歷史真相,培養學生審慎嚴謹的態度與實證意識;再從多元的證據中,多角度真切體悟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意識。結課與升華 教師:播放視頻,回望建國后外交發展歷程,思考70年來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總結:中國實力不斷改變上升;中國外交政策不斷適時調整與時俱進;但70年來,中國不變獨立自主、和平發展的立場,不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某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初心。這種變與不變體現了中國外交既有堅守的原則性又有策略的靈活性。今天,我們又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我們相信中國在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砥礪前行中也會更加自覺地為全人類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回望70年外交風云,總結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感悟今天的中國將始終積極倡導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世界的發展貢獻出中國智慧、中國力量。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