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9課秦統一中國 第 ( 1 ) 課 時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地圖及相關史料,掌握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實及疆域范圍,認識統一是 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樹立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家國 情懷) 2.通過研讀史料,理解中央集權制度及其特點,并學會構建示意圖。(史料實證、 歷史解釋) 3.運用情境教學法,掌握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并理解其意義。(史料實證、歷 史解釋)教學重點 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的措施教學難點 秦滅六國的原因及意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教 學 過 程教學內容/課堂提問/學生回答 集體備課 后的調整【導入新課】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 大家知道詩中的“秦王”指的是誰 “掃六合”又是指什么歷史事件嗎 今天,我們就開始第三單元的學習,走進秦漢。 【師生共學】 一、單元概述 1.通過時間軸,從整體上把握本單元線索 秦統一 陳勝吳廣 秦朝 西漢 張騫第一次 東漢 黃巾起 六國 起義 滅亡 建立 出使西域 建立 義爆發 公 元 前 公 元 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5年 184年 221年 209年 2 0 7 年 202年 138年 2.教師從整體上概述本單元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政治:朝代更替與制度創新。 經濟:經濟發展與絲綢之路。 文化:科技進步與文化繁榮。 二、新課學習 (一)六雄并滅定乾坤 1.閱讀材料,分析秦統一六國的原因。 材料一:亂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殘,不 得休息。” ——《呂氏春秋》 (長期戰亂使人民渴望統一 )(前222年前223年前225年) (前228年前230年) (221)材料二:從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繼位的109年間,秦軍同六國共交戰65次。 秦軍的戰績是全勝58次,未獲全勝或互有勝負4次。——摘編《秦律通論》 (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 材料三:秦王贏政用人不分籍貫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國小吏, 尉繚相傳原是魏國布衣,都得到重用。贏政很欣賞韓非的學說,為得到這一人 才,下令攻韓,迫使韓王將韓非送往秦國。——《中國歷史 ·七年級上冊》 (秦王嬴政重用賢才) 2.根據教材《秦滅六國形勢圖》,指出秦滅六國的時間和路線,并分析秦滅 六國采取的策略。 (滅韓滅趙滅魏滅楚滅燕滅齊) 策略:遠交近攻。 3.梳理秦朝建立的基本史事: 時間: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紀晚期) 人物:嬴政(強調書寫) 都城:咸陽 4.結合地圖,分析秦滅六國的意義: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 混亂的局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春秋 戰國 秦 過渡: 出示材料:秦統一中國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當時消除了國家分裂的局面, 便整個中國達到了空前的統一和繁榮,關鍵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統制度,并 使其成為中國古代社會長期有效的一套規則。——摘編自楊松華《大一統制度 與中國興衰》 提問:材料認為秦統一中國的意義關鍵是什么 (找到中國古代社會長期 有效的一套大一統制度) (二)百代皆行秦政制 1.依據材料分析皇帝制: 材料一:亂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殘,不 得休息。” ——《呂氏春秋》 材料一認為天下戰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無天子)啟示:加強君主專制。 材料二: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 ——《資治通鑒》卷第七《秦紀二》 依據材料二,了解“皇帝”稱謂的由來。(御史大)材料三: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為制, 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史記 ·秦始皇本紀》 依據材料三,分析皇帝的權利。(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2.閱讀教材,學生繪制中央權力示意圖。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軍事) (行政) (監察) 九卿 3.依據材料,分析地方管理制度。 ①依據材料,指出秦始皇認為天下戰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跟什么制度有 關 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天下戰亂是因為有諸侯;西周分封制;設立 郡縣制。) 材料: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 休,以有諸侯”……于是分天下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史記 ·秦始皇本紀》 ②表格歸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不同點,分析實行郡縣制的意義:有利于加 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 一。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劃分標準血緣遠近或功勞大小按地域劃分官員任命世襲由朝廷直接任免與中央的關系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著 全國各地的權力 影響前期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 但后期諸侯勢大,造成分 裂割據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維護國家統一③依據材料,分析郡縣制的歷史意義:郡縣制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 而能然哉。——王夫之《讀通鑒論 ·秦史》 4.結合材料及中央集權制示意圖,分析中央集權制的特點:君主專制、中 央集權。 材料: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史記 ·秦始皇本紀》 皇帝 最高統治者 太 永 尉 相 中央政府 九卿 郡(守) 縣(令或長) 地方政府 過渡:一個秦朝商販的煩惱:我的家鄉在咸陽,現在天下統一了,我決定 把我的事業擴大到全國各地去,可是我卻遇到了很多問題……(三)天下初歸固一統 1.結合圖片及材料,分析文化方面鞏固統一的措施及意義。 (措施:統一文字、小篆;意義:文字的統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 利于維護國家統一。)秦 齊 楚 燕 易 禾 象 旦 韓 A 趙 魏 A象 材料:這項秦朝的改革措施,是漢代進一步簡化漢字必不可少的基礎。如 果沒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幾種地區性的不同文字可能會長期存在下去…… 在促進政治統一和文化統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幾乎肯定是最有 影響的因素。——摘編自《劍橋中國秦漢史》 2.結合圖片,分析經濟方面鞏固統一的措施及意義。 (措施:統一貨幣、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意義:有利于國家對經濟 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 ) 3.結合圖片,分析交通方面鞏固統一的措施及意義。 (措施:車同軌,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意義:鞏固統治,維護國家統一) (秦帝國交通干線網)4.結合地圖和材料,分析邊疆方面鞏固統一的措施及意義。 (措施:①南方:政治上:派兵統一了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設置桂林、南海、 象等郡。交通上:開鑿靈渠。 ②北方:軍事上: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 (意義:加強了對邊疆的管理,維護國家統一。)材料:乃使蒙恬北筑長城面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賈誼《過秦論》 5.秦始皇通過上述措施鞏固了國家統一,秦朝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請學生繪制秦朝疆域示意圖。長城一帶北南海東海隴西)【課堂小結】背景時間、人物、都城 意義(秦朝) (建立)四至 疆 墻· 政治:中央集權制文化:統一文字(小篆)(鞏固)經濟:統一貨幣、度量衡 交通:車同軌、修靈渠軍事:北擊匈奴、修筑長城【鞏固練習】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