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愛他人》教案一、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1. 理解關愛他人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認同關愛他人的行為體現了社會的正能量和價值觀。2. 通過對關愛他人相關事例的分析,增強對社會道德規范的認同,明白關愛他人是符合社會發展和 進步要求的。健全人格:3. 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意識和習慣,促進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使學生能夠體驗到關愛他人所帶來 的幸福感和成就感。4. 引導學生在關愛他人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 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責任意識:5. 讓學生認識到關愛他人是每個人的社會責任,激發學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社 會責任感。6. 通過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關愛他人的行動,增強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擔當能力,使 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 理解關愛他人的意義,包括對他人、對社會和對自己的意義。2. 掌握關愛他人的方法和藝術,即心懷善意、盡己所能和講究策略。 難點:3. 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關愛他人,將關愛他人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4. 讓學生理解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運用策略。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提問學生:“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讓你感到特別溫暖的事情 或者你有沒有做過一些讓 別人感到溫暖的事情呢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經歷。學生可能會回答在生病時父母的悉心照料,這是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讓自己感到溫暖;也可能會提到 在學校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這是自己對同學的關愛,同時也收獲了友誼。2. 展示一些關愛他人的圖片,如志愿者幫助孤寡老人、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等,并提問:“從這些圖片 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可能會回答看到了人們之間的互助和友愛,感受到了溫暖和美好,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關 愛他人。(二)講授新課1. 關愛他人是一種幸福展示一些表達關愛的話語,如“孩子,天冷啦,要注意加衣......”“媽媽,喝點兒水吧!”并提問: “這些話語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當你聽到這些話時,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可能會回答這些話語讓人感到溫暖、親切,內心會充滿感動和幸福。由此引導學生理解關愛是一 句真誠的話語,它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幸福。進一步提問:“在你成長的道路上,你有過關愛他人或是接受他人關愛的經歷嗎 可以從家庭、學校、 社會、國家多方面思考?!弊寣W生分組進行討論,并分享自己的經歷。例如,有學生可能會分享在家庭中,自己為父母做一頓飯,看到父母開心的笑容,自己也感到很幸福; 在學校里,幫助受傷的同學去醫務室,同學對自己表示感謝,讓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在社會上,看到有 人需要幫助,主動伸出援手,得到對方的贊揚,內心也會充滿喜悅。通過這些分享,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 會到關愛他人是一種幸福。展示無障礙公交的圖片,并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能發現什么 它體現了什么 ” 學生可能會回答發現了社會對特殊群體的關愛,體現了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再次提問:“當我們受到他人關愛時,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 當你給予他人關愛時,你們的關系會發生 怎樣的變化 ”當受到他人關愛時,內心會感到溫暖、感激、幸福等;當給予他人關愛時,關系可能會變得更加親密、 友好,會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和理解。2. 關愛他人的意義展示江蘇無錫火車站的“無健康碼通道”的圖片,并提問:“無健康碼提示牌的存在有什么意義 ”學生可能會回答它體現了對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讓他們在出行時不會因為沒有健康碼而受阻,保 障了他們的出行權利。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關愛他人對社會的意義,提問:“關愛他人對社會有什么影響 ”關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氛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例如, 在一個社區里,如果大家都相互關愛,那么這個社區就會充滿和諧與溫暖,人們的生活也會更加幸福。講述盲人打燈籠的故事:“我提著燈籠并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我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這么多年來,由于我的燈籠為別人帶來光亮,人們也常常熱情地攙扶 我,引領我走過一個個溝坎,使我免受許多危險?!辈⑻釂枺骸皬倪@個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可能會回答關愛他人,收獲幸福、尊重、關心、幫助。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 總結關愛他人的意義:關愛傳遞著美好情感,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是維系友好關系的橋梁。(對他人)關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關愛使人們在交往過程中互諒互讓,相互尊敬,與人為善, 增進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氛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對社會)關愛他人,收獲幸福。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對自己)3. 關愛他人是一門藝術展示一個視頻片段(可以是一些關于關愛他人的正面或反面事例視頻),并提問:“你如何看待視頻中 人物的行為 ”如果是正面事例,如交警幫助老人過馬路,學生可能會回答交警的行為是關愛他人的表現,值得贊揚 和學習;如果是反面事例,如有人看到他人需要幫助卻視而不見,學生可能會回答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 應該受到譴責。引出關愛他人是一門藝術,講解如何關愛他人。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我們應心懷友善,學會關心、體貼和幫助他人。例如,在生活中看到有人摔 倒,應該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而不是冷漠地走開。關愛他人,要盡己所能。關愛不分大小,貴在有愛心。只要盡己所能為他人排憂解難、奉獻社會,就 是一個友善和值得稱贊的人。比如,可以為貧困地區的兒童捐贈衣物、書籍等,雖然這些可能只是一些小 小的舉動,但卻能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幫助。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面對復雜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 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為。例如,在遇到有人落水時,如果自己不會游泳,就不應該盲目下水救人, 而是應該立即尋找其他救援方法,如呼叫附近的人、撥打急救電話等。幫助他人時,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比如,在幫助貧困學生時,不要在大庭 廣眾之下強調他們的貧困狀況,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1. 關愛他人是一種幸福,我們可以從真誠的話語、生活中的經歷等方面感受到關愛他人所帶來的幸 福。2. 關愛他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他人來說,它傳遞著美好情感,是維系友好關系的橋梁;對社會而 言,它是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對自己,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3. 關愛他人是一門藝術,要心懷善意、盡己所能、講究策略。(四)隨堂練習1. 從小學到高中,10年間安徽廣德漸凍癥男孩程東東身邊始終有一群同學,抱他下輪椅、翻書、打 飯……2022 年,程東東進入大學,愛心接力繼續在大學校園延續。這說明( )A. 關愛傳遞美好感情,給他人帶來溫暖和希望B. 生活中的點滴善行,匯聚成愛的海洋C.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 D.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答案:B解析:材料中同學們10年間一直幫助程東東,進入大學后愛心接力仍在繼續,體現了生活中的點滴 善行匯聚成愛的海洋。A 選項關愛傳遞美好感情,給他人帶來溫暖和希望,在材料中也有體現,但不如 B 選 項更能準確概括材料主旨;C 選項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材料中未明顯體現這一點;D 選項關愛 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雖然符合事實,但不是材料主要想表達的內容。2. 一些貧困學生告訴記者:“作為貧困生,我真心感謝社會上好心人的幫助,可是,我不愿意總是當 眾講述我的故事,這會讓我很傷心。”這告訴我們()A、關愛他人要注意方式,否則會傷害被幫助者 B、不動聲色的幫助更有利于被貧困生所接受C、關愛是一門藝術,當你樂于助人時,一定要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D、要大力鼓動貧困生在捐贈儀式上痛哭流涕地訴說家庭的不幸遭遇和窘困現狀,以獲得更多的愛心幫 助答案:C解析:貧困學生不愿意當眾講述自己的故事,說明關愛他人要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關愛是一門藝術。 A 選項關愛他人要注意方式,否則會傷害被幫助者,表述不夠準確,重點是要考慮對方心理感受;B 選項 不動聲色的幫助更有利于被貧困生所接受,材料中未體現這一點;D 選項要大力鼓動貧困生在捐贈儀式上 痛哭流涕地訴說家庭的不幸遭遇和窘困現狀,與材料所表達的意思相悖。3. 關愛他人,我們就會收獲幸福。關愛他人要()A. 心懷善意,學會關心、體貼和幫助他人B. 盡己所能,事事為他人著想,從不考慮個人利益C. 講究策略和方法D. 全身心投入,不必區分真假 答案:A解析: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學會關心、體貼和幫助他人。B 選項盡己所能,事事為他人著想,從不 考慮個人利益,過于絕對,關愛他人也要考慮自身情況;C 選項講究策略和方法,雖然正確,但不是最符 合題意的;D 選項全身心投入,不必區分真假,表述錯誤,關愛他人要真誠。(五)板書設計關愛他人一、關愛他人是一種幸福1. 真誠的話語2. 生活中的經歷 二、關愛他人的意義3. 對他人:傳遞美好情感,維系友好關系4. 對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5. 對自己:關愛和善待自己 三、關愛他人是一門藝術6. 心懷善意7. 盡己所能8. 講究策略(六)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自身經歷、分析事例、討論問題等方式,學生對關愛他人的概 念、意義和方法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分享,課堂氛圍活躍。然而, 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這一難點時,部分學生可能 理解不夠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案例分析和實踐指導。此外,在課堂練習環節,雖然學生 能夠正確回答大部分問題,但對于一些概念的理解還可以進一步加深,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 性的練習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些關愛他人的實 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體會關愛他人的重要性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