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生命》教學設計一、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認識生命》為部編版教材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珍愛我們的生 命》中的內容,本單元由“生命可貴”“守護生命安全”以及“保持身心健康” 三課組成,旨在帶領學生從課堂出發感知到生命的價值并養成珍惜生命的良好品 質。《認識生命》則是《生命可貴》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作為本單元極具深度 和啟發性的一課在增強學生對于生命的理解層面發揮著重要意義。教材中為學生 列舉了諸多的討論內容,如關于生命中的重要儀式、“我”與奶奶的故事等,使 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生命、理解生命。(二)學情分析教學對象為七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初中的他們對于教師的教學模式、方法等均處于適應期,因而開展教學時應放慢腳步并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生 命。同時,七年級學生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及以往幾單元的學習已經明確初中道 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內容,其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提升并為課堂教 學奠定了基礎。另外,小學道法課程中圍繞著“生命”主題進行了簡要闡述,使 學生初步掌握珍惜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課堂教學則需要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與 印象,從而達到推動其核心素養發展的目的。二、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個體生命的價值,認識到個體生命與社會、 他人之間的聯系。道德素養:加深自身對于生命的理解與認識,并養成熱愛生命的良好品質。 法治觀念:能夠做到珍惜自我生命,關懷、善待他人生命。健全人格:對于生命產生較為深刻的認知、理解,能夠養成關懷、善待他人 生命的良好品質。責任意識:體會到生命道德價值,能夠履行自身的責任、使命等。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掌握基礎知識,明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教學難點:通過知識學習、案例分析等形式來發展自身核心素養,樹立珍愛 生命的良好品質。四、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直接講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法、合作教學法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學過程(一)教學思路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經歷、認知等對于生命產生了一定的認識,但由于其能 力等處于發展的過程中對于生命的認識并不明確。步入初中后,學生應更進一步 地明確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價值等方面的內容,進而能夠為其正確形成生命觀奠 定基礎。基于此,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 圍繞著具體問題、具體情境等開展交流與探討,并使其在逐步深入、逐步分析的 基礎上明確課堂學習內容、掌握其中所傳遞的價值思想,從而達到提升自身學習 效果、發展自身核心素養的目的。(二)教學流程1. 課堂導入,初步引發學生思考PPT展示圖片:生命中重要的儀式。師:以上四張圖片代表了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同時也是我們生命中最為重 要的時刻,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儀式。那么生命中重要的儀式還 有什么呢 我們舉行這些儀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從這些儀式中你們收獲了怎 樣的感悟呢 生1:結婚、生子,這些都是生命中重要的時刻,也需要一些儀式來記錄這些時刻!生2:記錄生活!生3:記錄生命的意義!生4:能留下回憶,同時也可以感知生命中有意義的時刻! ……師:大家所闡述的答案均有一定的道理,而舉行這些儀式的目的即在于證明 生命的存在。生命是地球上最為珍貴的財富,是大自然的奇跡,可以使我們感受 這大千世界的魅力、體驗這生活的多姿多彩。那么關于生命,你們有什么理解呢 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課堂,一起來認識生命吧!教師板書:生命可貴——認識生命、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設計意圖】課堂教學以圖片引領來激發學生思考、引發學生討論,幫助教 師引出課堂教學主題并為后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課堂導入的 開展能夠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后續的學習、實踐中。2. 課堂討論,逐步加深自身理解師:同學們!我們擁有生命、我們是這個世界上獨立存在的個體,那么我們 之間有什么不同呢 一起來看看這幾位同學是如何闡述的吧!教師展示教材中三位同學討論的內容,引導學生圍繞著自身的不同之處開展 討論。生1: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啊!就像我大家說我唱歌好聽,但是我畫畫就不 好。生2:對!我的聲音和同學的、老師的聲音都不一樣! 生3:我們和教材中的三個人一樣都是與眾不同的!師:通過大家的分享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大家,看來大家的身上有著諸多 與眾不同之處。誠然,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后我們的 容貌、聲音、天賦等都有著不同,因而我們每個人都是無可替代的!同樣的,我們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的長處,在未來同樣有著不同的發展道路,這條成長的 道路一去不復返,而我們應該切實做到珍惜每一天。教師板書:生命是獨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 教師PPT展示案例。師: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生命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生1:需要珍惜生命吧!生2:對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師:通過這則案例我們意識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我們無 法抵抗的自然規律。因此,我們應該感謝能夠得到生命,并在我們有限的時間內 作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實現生命的意義!教師板書:生命是有限的。師:這一則材料僅僅告訴了我們生命是有限的嗎 難道沒有其他的含義嗎 學生再次閱讀、思考。師:誠然,我們的生命是代代延續的。我們個體的生命很短暫,但是只要生 命可以得到延續,每個人的生命就不僅僅是“我”的生命,而是“我們”的生命!教師板書:生命是代代延續的。【設計意圖】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自由交流、討論的平臺,使其可 以在交流、討論中逐步明確問題的答案,進而逐步加深自身對于生命的理解與認 識。3. 課堂辯論,幫助學生充分內化教師PPT展示教材中有關于孔子、馬克思的論述。學生圍繞著為什么孔子、馬克思的思想、精神會流傳至今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生1:因為他們的思想、精神的影響很大。生2:孔子的許多教育思想、馬克思主義精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都有體 現。所以他們的精神、思想才會流傳至今!教師適時給予學生的回答、想法點評。師:臧克家曾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你 對于這句話有著怎樣的理解呢 學生圍繞著問題開展辯論活動,逐步明確答案: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教師板書: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 教師指向板書。師: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是獨特的、是不可逆的、是有限的、是代代 延續的,而精神生命則是不斷傳承的。我們認識了生命、理解了生命,希望大家 在此基礎上可以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圍繞著臧克家贊譽魯迅的名言組織學生開展了辯論 活動,使其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學習內容、逐步加深自身對于生命的理 解與認識。同時,活動可以將課堂教學氛圍推向全新的高潮,使其在學習、探究 中得到提升、得到成長。六、板書設計生命可貴——認識生命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生命是獨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是代代延續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七、教學反思(一)優勢1.以教材為主要參考開展教學,并帶領學生逐步深入、逐步掌握課堂學習內 容。2.使學生切實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使其結合問題積極開展交流、討論等活 動,使其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得到發展。3.發揮課堂活動的價值。課堂教學中教師切實發揮了課堂活動的價值,組織 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辯論、自主交流等活動中。活動的設置達到了活躍課堂氛 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同時有效地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其得到更好地發 展。(二)不足1.缺乏知識的拓展、延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并未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 進行拓展延伸,因而導致課堂容量較小,并未達到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拓寬學生 眼界的目的。2.忽視信息技術的利用,信息科技的發展為道法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方向, 而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僅僅停留于 PPT展示,并未切實發揮其 價值與意義。3.活動設置過于頻繁。課堂活動對于增強學生理解、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等有 著重要意義,但頻繁開展活動將會影響學生的專注度,無法使其對于問題進行深 刻的思考、反思,這種行為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八、改進方法1.積極開展拓展延伸。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積極開拓延伸內容,在有限的教學 時間內帶領學生學習豐富的知識。2.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教師充分發揮信息科技高效、便捷等方面的優勢, 以信息科技為道法課堂賦能并以此來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與意義。3.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教師應避免頻繁設置課堂活動而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而是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學生發展情況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流程, 以此來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