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的一天》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一、【單元內容綜述】內容簡介:《快樂的一天》是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單元,該單元圍繞“快樂的一天”這一主題展開,通過兩首歌曲、一首由五段經典音樂作品組成小組曲和響板演奏組成,生動有趣地描繪了小學生一天的安排。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小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還通過音樂的形式傳遞了積極向上、快樂生活的價值觀。《其多列》:這是一首反映少數民族少年兒童上學和生活場景的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表達了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歌曲中可能融入了哈尼族等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增加了作品的多樣性和文化內涵。《跳繩》:圍繞主題的另一首歌曲,其風格活潑歡快,表達了小朋友每天跳小繩為建設祖國而鍛煉身體的決心。這首歌曲通過簡單的歌詞和歡快的旋律,激發了孩子們的運動熱情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小組曲《快樂的一天》小組曲《快樂的一天》由五個音樂片段組成。其中有三段器樂曲,兩段歌曲。第一段音樂采用了管弦樂作品《晨曲》片段,音樂悠揚舒緩,描繪了清晨萬物蘇醒的自然景象。第二段音樂為木琴主奏的《小松樹》的旋律,節奏鮮明輕巧,表現少年兒童快樂地上學去的情景。第三段音樂是復聽第1課歌曲《拉勾勾》,表現學生在課堂上愉快歌唱的場景。第四段音樂是根據巴托克的鋼琴曲改編的管弦樂作品《做游戲》的樂曲片段,主奏樂器木琴鮮明清新的節奏,表現出愉快有趣的游戲意境。第五段音樂是莫扎特的《搖籃曲》,用無伴奏的歌聲,完美地表達出優美寧靜的夜晚意境。教科書配以相應的插圖,生動地展示出小學生在“快樂的一天”中學習和生活的場景。并通過對這五首小曲的欣賞,使學生能初步地借助作品的藝術形象來感知音樂,體驗聆聽音樂的樂趣,并初步感受和聽辨歡快活潑和溫柔寧靜等不同情緒的音樂形象。《演奏》是人音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的一天》第3課器樂課。碰奏體鳴樂器。流傳西班牙民間的打擊樂器。主要用于歌舞的伴奏,后亦用于歐洲藝術音樂中,以貝殼形的兩塊烏木碰擊發音。最初是將兩塊烏木分別綁在拇指和中指上,后改于握掌心內碰奏,或裝在一木柄上碰奏,或以雙手持板碰擊。響板發出堅硬的噠噠聲,活潑而清脆,富有特色。響板用于西班牙的歌舞音樂,也出現在藝術音樂中。作品聯系:(一)主題統一所有作品都緊密圍繞“快樂的一天”這一主題展開,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和風格,共同描繪了小學生豐富多彩的一天。這一主題不僅貫穿了整個單元的教學,也成為了連接各首作品的紐帶。(二)情感共鳴這些作品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無論是表現早晨起床的清新與活力,還是展現上學路上的歡樂與期待,亦或是表達課堂上的學習熱情,以及課后的游戲與放松,都傳遞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快樂情感。這種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中的內涵。(三)風格多樣雖然這些作品都圍繞“快樂的一天”這一主題,但它們在風格上卻呈現出多樣性。有的作品旋律歡快、節奏明快,如《跳繩》;有的作品則更注重情感的細膩表達,如反映少數民族生活場景的《其多列》。這種風格上的多樣性不僅豐富了單元的教學內容,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音樂視野。(四)教學目標的共同性這些作品在教學目標上也具有共同性。它們都旨在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創意實踐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通過學習和演唱這些作品,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能夠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教學方法:1、注重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容,讓學生在感受快樂的同時,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認識。2、多樣化教學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如唱歌、跳舞、打擊樂器伴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3、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提高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4、注重文化傳承: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生活場景的介紹,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了解多元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單元學習評價】評價目標 評價內容 評價方式 評價標準 評價工具1、評估學生對單元內音樂作品的基本信息、旋律、節奏等知識點的掌握程度。2、考察學生在音樂演唱、節奏感知、音樂表現等方面的技能提升情況。3、了解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態度以及通過音樂學習所獲得的情感體驗。 對《其多列》、《跳繩》等音樂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風格等)的了解程度。 課堂觀察診斷式評價 1. 聆聽的準確性。2.能用語音進行表達和評價。 敘述性評價對音樂作品旋律、節奏的掌握情況,包括能否準確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感表達等。 形成性評價生生評價教師評價 1.積極參與課堂音樂活動。2.能識讀樂譜,并進行演唱。3.對歌曲進行演唱與表演。 敘述性評價課堂評價能否準確感知音樂中的節奏變化,并學會用正確的敲擊響板的方法為歌曲伴奏。 形成性評價生生評價教師評價 1.能用動作表達自己的想法。2.動作設計具有創意。 課堂評價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樂于表現自己。 教師評價自我評價 課堂表現 課堂評價【單元學習目標】1、審美感知:通過聆聽和演唱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的快樂情緒,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2、藝術表現: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姿勢和方法演唱歌曲,注意音準、節奏和情感的表達,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3、創意實踐:鼓勵學生根據音樂作品進行節奏創作和律動表現等活動,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如加入簡單的律動動作、打擊樂器響板伴奏等)來演繹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4、文化理解:通過介紹音樂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和生活場景,引導學生了解多元文化,增進對社會的理解和尊重。四、【單元教學安排】《快樂的一天》 課時一:《其多列》 要點一:了解哈尼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和音樂特色要點二:用活潑而輕快的聲音演唱《其多列》,注意音準、節奏和情感的表達,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和音樂表現力。要點三: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如加入簡單的律動動作、打擊樂器響板伴奏等)來演繹《其多列》,培養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要點四:能用律動感受歌曲的情景。課時二:《跳繩》《響板》 要點一:能夠從《跳繩》作品的節拍、旋律、音色、結構等角度感知、理解并能聯系所學知識描述其特點與作用。要點二:通過身體律動來體驗和感受《跳繩》,能夠準確地演唱歌曲,并進行創編,能提高學生對《跳繩》的理解能力。要點三:聯系生活中跳繩動作設計符合音樂的律動、聲勢、舞蹈等方法復習和鞏固重要知識點,并嘗試創編一首作品,發掘創作潛能。要點四:能從音樂與現實的關系,感受文化的多元性,激發學生對現代音樂的熱愛之情,感受創作樂趣。課時三:《快樂的一天》 要點一:通過專注地聆聽《快樂的一天》這首歌曲,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變化,并嘗試用動作進行表達。要點二:通過音樂游戲、打擊樂器伴奏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音樂的樂趣,加深對音樂的理解。要點三:準確區分音的長短,讀出“走”與“跑”的節奏,并在音樂中均勻、準確地表現出來;鼓勵學生大膽創編,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