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二框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第二課把握思維要義【活動一】提示:有邏輯問題。甲:“別人"是除乙之外的其他人。乙:“別人”是除甲和乙之外的其他人。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甲:“你們這樣通宵達旦、吵吵鬧鬧地在宿舍打牌,影響別人休息。”甲與乙的對話中有沒有邏輯問題?談談你的理由。乙:“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都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2)公式:“A是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A是思想,既可以指代概念,也可以指代判斷這里的“好茶”是指質量好的茶你這里有好茶嗎?我這兒全是好茶,從來不賣變質茶?這里的“好茶”是指沒變質的茶賣茶人的回答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一天,乙指責甲:“你整日游手好閑,好吃懶做,怎么行?”甲狡辯曰:“難道你不知道嗎,中國人民都是勤勞的,我是中國人民,我怎么會懶呢?”甲所犯的邏輯錯誤在于( )A.自相矛盾 B.兩不可 C.偷換概念 D.轉移論題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2)公式:“A是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邏輯錯誤:“偷換概念”(“混淆概念”)或“偷換論題”(“轉移論題”)。偷換論題:用另外一個與原論題無關的論題來代替原論題。(思維主體為達到目的故意)偷換概念:將內涵或者外延不同的概念視為相同,互相混淆。(思維主體無意)人必須有志向,有理想, 有了志向必須奮斗才行。沒有奮斗,理想就成了空想”古今中外成功者必備的武器——奮斗。 這篇文章究竟要寫“人貴有志還是人貴奮斗” 筆鋒一轉,就轉移論題了。1.某顧客與小吃店的服務員對話如下:顧客:你們這兒是怎么搞的 啤酒里有蒼蠅!服務員:啊,不要緊,我們這兒的蒼蠅不會喝很多酒。上述對話中服務員的回答①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③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 ④并沒有違反邏輯的基本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同一律的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題中服務員的回答轉移了顧客的話題,犯了“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違反了同一律要求。“小張去年還是學生,現在已是教師了”,這句話是否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4)條件性:①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②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202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剛成立時蕭條荒涼、民生艱難的中國,經過7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中國。1.上述說法( )A.正確,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B.正確,符合排中律的要求C.錯誤,違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D.錯誤,違背了排中律的要求2.由此我們得到的啟示是A.同一律要求對同一對象的判斷一定是同一的B.同一律否認了事物的變化發展C.同一律并不否認在不同時間和不同條件下,認識對象可以發生變化D.同一律反對任意變更概念和判斷3.有人說,“歷史劇作為文藝作品,應該允許有藝術虛構”。我不贊成這個說法,我們怎能把歷史劇看成“主要是藝術虛構”呢?上述議論違反了形式邏輯的什么要求?請說明理由。依據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霸试S有”和“主要是”含義不同。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這種沒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維,違反了同一律。《韓非子·難一》載:“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這位楚人為什么“弗能應” 某電站外高掛告示牌,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寫著:“嚴禁觸碰電線!千伏高壓,一觸即死,違者法辦?!?br/>該告示牌上的話是否成立,為什么?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2)公式:“A不是非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某珠寶店鉆石被盜,現查明罪犯是趙、錢、孫、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 趙:不是我偷的。錢:李是罪犯。孫:錢是罪犯。李:不是我偷的。 四人中只有一人說了假話,請問罪犯是誰?為什么?答案:罪犯是錢。因為錢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據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據題意說假話者只有一人,那么說假話者非錢即李。因此,趙和孫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孫的口供,錢是罪犯。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2)公式:“A不是非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下列論斷有些是自相矛盾的,有些不是。①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②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③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④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提示: ①和④論斷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要么畫圓,要么畫方,不存在“一個方的圓”;既然“太緊張”就表示很累很煎熬,就不可能“不知不覺”。②和③論斷沒有自相矛盾。“靜”與“幽”是人的內心感受,“噪”與“鳴”外部環境,是對立統一的;認識能力的“無限"與“有限”也是對立統一的。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2)公式:“A不是非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③邏輯矛盾僅僅出現在思維領域中,可以避免。辯證矛盾是客觀的、普遍存在的。(4)邏輯矛盾 與 辯證矛盾①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盾。②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向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是思維混亂的一種表現,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區別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邏輯矛盾 辯證矛盾區別 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是思維混亂的一種表現 事物的客觀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許邏輯矛盾則是詭辯論的特征。 承認辯證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具有矛盾關系的論斷,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 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斷,在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從不同方面對事物作出的判斷,并不違反矛盾律。聯系 邏輯矛盾(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矛盾的錯誤反映。 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確把握客觀矛盾的必要條件。 下列違反了矛盾律的有( )①不等速的等速運動 ②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接近和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③在他們當中,有些人是學生,有些人則不是學生 ④可以計算的無限序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2)公式:“A不是非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4)邏輯矛盾 與 辯證矛盾(5)注意: ①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②相互否定的思想并非都是矛盾關系,有的是反對關系,則可同假。“所有的鳥都會飛”“所有的鳥都不會飛”在一次討論會上,關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意見。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討論結束時,會議主持人表態說:“我反對第一種意見,也反對第二種意見?!?br/>會議主持人的話是否合乎邏輯,為什么 提示:不符合。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 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2)公式:“A或者非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例如:排隊不好,不排隊也不好。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2)公式:“A或者非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某珠寶店鉆石被盜,現查明罪犯是趙、錢、孫、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趙:不是我偷的。錢:李是罪犯。孫:錢是罪犯。李:不是我偷的。四人中只有一人說了真話,請問罪犯是誰?為什么?答案:罪犯是趙。因為錢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據排中律,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根據題意說真話者只有一人,那么說真話者非錢即李。因此,趙和孫的口供都是假的,按照趙的口供,趙是罪犯。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2)公式:“A或者非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三個孩子在玩耍時不小心碰碎了窗玻璃,老師問他們:“是誰碰碎的?”甲:“不是我?!?br/>乙:“不是我。”丙:“是甲碰碎的?!?br/>假設這里只有一個孩子說了真話,窗玻璃是誰碰碎的?乙依據排中律可以推斷:甲和丙的話是矛盾關系的論斷,他們不可能都不成立,甲和丙兩人其中必有一真。由于只有一個孩子說了真話,所以,乙的話一定是假的。由此推出:窗玻璃是乙碰碎的。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2)公式:“A或者非A”。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3)要求:“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即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4.違反排中律所犯的邏輯錯誤違背排中律就會犯“兩不可”的錯誤。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5.應用時注意:排中律的作用只在于提出兩個矛盾的判斷必有一真,以供人們選擇,但它并沒有指明兩個判斷中哪一個是真的。判斷的真要靠實踐確定。甲: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誰說我不去?甲:你去,請登記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甲說: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答:我去,也不去。甲說:你到底是去還是不去?乙說: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乙違反了排中律還是矛盾律嗎?12情景一中乙的回答同時否定了“去”與“不去”,犯了“兩不可”的錯誤,違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情景二中乙的回答,同時肯定了“去”與“不去”,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違背了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否定了“不去”否定了“去”事例評析同時肯定了“去”和“不去”甲: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誰說我不去?甲:你去,請登記吧!乙:好的。兩天后,甲再次確認名單。甲說: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因為身體不適,我去不了了。甲說:你贊成下周去香山看紅葉嗎?乙答:我不贊成。甲問:你反對嗎?乙答:我不反對。乙違反了排中律嗎?34情景三中乙的回答是在不同時間作出的,不屬于同一思維過程的理解,即使前后觀點不一致,也并沒有違反“排中律”和“矛盾律”。情景四中乙的觀點 “贊成”與“反對”并不是“A”與“非A”非此即彼的關系,有第三種可能存在(中立),因此乙并沒有違反排中律的要求,沒有犯“兩不可”的錯誤。事例評析【知識整合】比較三大邏輯基本規律規律名稱 基本內容 公式 適用范圍 要求 邏輯錯誤矛盾律 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矛盾判斷和反對判斷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兩可)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判斷 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兩不可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斷 確定性(自身同一) 偷換概念、偷換論題.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切都無分別,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絕不能說出使人明白的道理。”他實質上是強調了A.要避免思維中的自相矛盾B.要遵守矛盾律C.要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D.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D當報刊上討論“青年人應不應該有個人志愿”時,有人寫了一份稿子,標題是“有個人志愿不好,沒有也不好”。該觀點是否違背了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如違反,違反了哪條?犯了什么錯誤?提示: 該觀點違背了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違反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錯誤。題中把“應該有”和“不應該有”都否定了,違反了排中律。提示:這個人的話并不違反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要求。(1)不違反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要求不能同時肯定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而這個人的話是對兩個判斷同時否定。(2)也不違反排中律,因為排中律要求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時否定,而“人都是自私的”和“人都不是自私的”是反對關系的思想。(3)不違反同一律的要求,因為這里沒有混淆概念和轉移論題。有人說“‘人都是自私的’不對,‘人都不是自私的’也不對”。請問他的話是否違反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要求?為什么?課堂小結: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必須前后一致不可自相矛盾不能騎墻居中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A是A確定性(自身同一)A不是非A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A或者非A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