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6講 精準翻譯文言語句目 錄01 考情分析·備考策略 202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3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404 熱考題型·解題策略 405 真題感悟·命題洞見 5命題分析文言文翻譯題的綜合性較強,涉及文言知識點多,是檢查考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屬必考題。文言文翻譯集中考查了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識等多方面的知識,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綜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的全國卷文言文翻譯均設置兩題,體現(xiàn)出命題者對文言文翻譯的高度重視。命題特點①以考查實詞、虛詞為主,考查句式為輔。②兩句翻譯,每句字數(shù)在15~27,采分點一般為三個或四個。③句子多為對話句,敘述性的語句翻譯的步驟要確保文言文翻譯的準確性,就要在具體答題過程中做到如下五步驟:(1)讀。通過讀,明確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以及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大意。(2)審。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中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然后用筆將這些語法現(xiàn)象一一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3)切。將文言文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后使用文言翻譯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釋。(4)連。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和用語習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成句。(5)謄。逐一查對文言文中的語法現(xiàn)象后,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卷上。在謄寫的過程中還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考情分析】選文出處 翻譯原句 參考答案2022全國新高考Ⅰ卷 《戰(zhàn)國策》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1)我國已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如今又要行軍幾千里去援助魏國,將怎么辦呢?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2)燕國不援救魏國,魏王會屈辱節(jié)操,割讓土地,把魏國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離開。(句意2分;折節(jié)、去各1分)2022全國新高考Ⅱ卷 《后漢書·吳漢列傳》 (1)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 (1)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屢次與他交談,那人勇猛(勇敢兇猛)而有智謀,眾將少有能趕得上的。(2)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2)吳漢回來,責備他們說:“軍隊出征在外,官兵們用度不足,為什么多買田地房產(chǎn)呢?”2022全國甲卷 《戰(zhàn)國策·秦策》 (1)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 (1)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2)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 (2)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斷了交,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2022全國乙卷 《說苑·貴德》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 (1)武王戰(zhàn)勝了殷商,召見太公而問道:“將如何對待(處置)他們的官員和民眾呢?”(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yǎng),鰥寡有室。 (2)現(xiàn)在請讓我尋找老弱(年老體弱)而無人供養(yǎng)的人,還有年老喪夫喪妻(喪失配偶)而沒有家室(成家)的人,評定(按照)等級供給(提供)生活用度(費用)。 2021新高考Ⅰ卷 《資治通鑒》 (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 (1)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派身邊人賄賂官員做試探。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2)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yōu)樨迹痪飨矏勐牭秸钡难哉摚季蜁兂芍页肌?br/>2021全國新高考Ⅱ卷 《晉書·祖逖傳》 (1)(后趙王石勒)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 (1)祖逖沒有回信,但聽任雙方互通貿(mào)易,獲取十倍的利益。(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九月,卒于雍丘。 (2)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憤因而生病。2021全國甲卷 《宋史紀事本末》 (1)契丹遂駐兵陽城淀,號二十萬,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 (1)常常縱使游動騎兵搶劫掠奪,稍稍失利就撒退,來回游蕩沒有斗志。(2)帝曰:“所言歸地事極無名,若必邀求,朕當決戰(zhàn)!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宜許之。” (2)如果想要錢物,漢朝曾拿玉帛賜給匈奴單于,有先例,可以答應他們。2021全國乙卷 《通鑒紀事本末》 (1)對曰:“……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1)但已經(jīng)知道了不能這樣做,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卻保全了大信用啊。(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2)全讓門下省復核驗視,有依據(jù)法律應判死刑但情由值得憐憫的,記錄情狀上報朝廷。2020全國Ⅰ卷 《宋史·蘇軾傳》 (1)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1)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有文章以來,大概也屬少有。2020全國Ⅱ卷 《宋史·王安中傳》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shù)事。上悚然納之。 (1)同時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禍國殃民等一些事。皇上驚恐,采納了進言。 (2)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 (2)藥師蠻橫暴戾,對府中事務獨斷獨行。王安中無力控制,只是違心順從他,所以藥師更加驕橫。 2020全國Ⅲ卷 《晉書·王彪之傳》 (1)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 (1)朝臣家有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傳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內(nèi)不得入宮。 (2)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yī)藥。 (2)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黃門侍郎探問病痛,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買藥。 2019全國Ⅰ卷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1)于是說賈誼壞話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2)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賈誼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2019全國Ⅱ卷 《史記 商君列傳》 (1)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1)圣人如果可以使國家強盛,不必效法陳規(guī);如果可以使百姓獲利,不必遵循舊制。(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 (2)法令在民間實行一年,秦人到國都訴說新法不便利的數(shù)以千計。2019Ⅲ卷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1)田文說:“這就是我的地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吳起這才自知比不上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2)等悼王死去,王室大臣發(fā)動暴亂攻擊吳起,吳起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體上。2018全國Ⅰ卷 《晉書·魯芝傳》 (1)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qū)。 (1)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魏帝出征,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 (2)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2018全國Ⅱ卷 《晉書·魯芝傳》 (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 (1)百姓思念王渙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造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2)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 (2)一年間的斷案,不超過幾十件,聲威超過王渙,而在條理方面比不上他。2018全國Ⅲ卷 《宋史·范純禮傳》 (1)方務去前之苛,猶慮未盡,豈有寬為患也。 (1)正盡力去除先前的苛責,尚且擔心做得不夠,哪有寬松成為禍患的呢。(2)愚人村野無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2)愚人粗魯無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會辜負陛下愛惜生靈的仁德。2017全國Ⅰ卷 《宋書·謝弘微傳》 (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 (1)品性嚴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事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過于常禮。(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 (2)而謝曜喜好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2017全國Ⅱ卷 《后漢書·趙憙傳》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 (1)皇帝說:“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會被枉曲,你另外說些別的想說的吧。” 趙王再也沒有回答的話。(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 (2)后來青州遭遇嚴重蝗災,(這些蝗蟲)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內(nèi)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頌趙憙。2017全國Ⅲ卷 《宋史·許將列傳》 (1)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 (1)許將說:“這件事情,命令守邊的大臣去做難道還不行嗎?為什么還要出使呢?”蕭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 (2)章惇做了宰相,與蔡卞一起搜羅編造罪名,來貶謫元祐諸臣,上奏皇帝要開掘了司馬光的墳墓。2016全國Ⅰ卷 《宋史·曾公亮傳》 (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 (1)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2)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 (2)蘇軾曾從容地責備公亮不能糾正弊病,世人譏諷他保持祿位加固寵幸。2016全國Ⅱ卷 《明史·陳登云傳》) (1)其間豈無剛直之人,而弗勝齟齬,多不能安其身。 (1)其間難道沒有剛正的人嗎,可這些人受不了抵觸排擠,大多無法安身。(2)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 (2)副使崔應麟看見百姓吃湖中的雁糞,便裝進袋子拿給陳登云看,陳登云立刻派人送到朝廷。2016全國Ⅲ卷 《明史·傅珪傳》 (1)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 (1)極力奏陳其時社會弊病十件事,話語多處指斥受寵的權貴,權貴愈加痛恨他。(2)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 (2)又認為傅珪剛正忠實,敢于直言,應當啟用。吏部按照盧雍的話上奏,沒有回復。2015全國Ⅰ卷 《宋史·孫傅傳》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 (1)我只知道只有我們的君主能做中國的皇帝,如果立異姓人做皇帝,我就為此而死。(2)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 (2)金人雖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應當跟太子一起去,求見兩位酋長當面譴責我們,或者還有可能把事情辦好。2015全國Ⅱ卷 《北史·來護兒傳》 (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 (1)陛下興起戰(zhàn)事,易于引起百姓嘆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擔心不合適。(2)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2)不能清除兇惡悖逆之人,終讓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黃泉之下,還能再說什么呢?2014全國Ⅰ卷 《舊唐書·于休烈傳》 (1)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 (1)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2)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 (2)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2014全國Ⅱ卷 《明史·韓文傳》 (1)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民業(yè),文力爭乃止。 (1)淳安公主有三百頃皇上賞賜的田地,又想奪取任丘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韓文竭力抗爭才讓這事停止下來。(2)即偕諸大臣伏闕上書,疏入,帝驚泣不食,瑾等大懼。 (2)韓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鑾寶殿給皇帝上書,奏章遞入皇宮,皇帝吃驚得哭泣著吃不下飯,劉瑾等人十分恐懼。2013全國Ⅰ卷 《明史·馬文升傳》 (1)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為年高德劭,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諸位大臣沒有人敢埋怨。(2)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2)(文升)在家閑居,無事不曾進州城。說到當時政事,(他)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2013全國Ⅱ卷 《舊唐書·李揆傳》 (1)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 (1)他的哥哥當時本有聲望,卻停留在閑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薦。(2)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 (2)當?shù)刂菘らL官稍有輕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的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2012全國Ⅰ卷 《宋史 蕭燧傳》 (1)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nèi)治。 (1)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風俗澆薄虛浮,(國家)兵力不夠強大,財力不充裕,應當臥薪嘗膽,來求取國內(nèi)安定太平。(2)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 (2)蕭燧說:“東路(婺州)、西路(嚴州)不是屬于同一路,(按說)不應該調(diào)給糧食,但(我)哪能忍心原來管轄的地區(qū)受災坐視不管呢?2011全國Ⅰ卷 《宋史·何灌傳》 (1)整弓復中之,觀者誦嘆,帝親賜酒勞之。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觀看的人贊嘆,皇上親自賜酒犒勞他。(2)灌至,乞入見,不許,而令控守西隅。 (2)何灌來到,請求入見,皇上不允許,而命令他把守西部邊角。2010全國Ⅰ卷 《明史·花云傳》 (1) 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 (1)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著漲水,沿著船尾攀爬城墻的垛口上去。(2)遇僨軍奪舟棄江中,浮斷木入葦洲,采蓮實哺兒,七日不死。 (2)遇上敗軍搶走船只(把他們)丟棄在江中,(他們)靠著斷木漂浮進入蘆洲中,(孫氏)采摘蓮子喂養(yǎng)小兒,七天都未死去。掌握翻譯的原則和要求(一)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直譯: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即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要求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當然,有一些發(fā)語詞、助詞無法直接譯出,則不必譯出。如:原句 帝 曰 吏 奉 法 律 不 可 枉 也 更 道 它 所 欲 王 無 復 言對照 皇帝 說 官吏 奉行 法典 律令 不 可 違犯 再 說 其他 要求 趙王 沒有 再 說方法 組詞 換詞 組詞 組詞 組詞 組詞 保留 保留 換詞 刪除 換詞 換詞 換詞 刪除 換詞 保留 換詞 換詞 換詞(1)試翻譯下列句子,體會直譯原則。①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班固《蘇武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威逼而致屈服,報告了單于。單于更加想讓他投降。就把蘇武關在地窖中囚禁起來,斷絕供應,不給他喝的、吃的。說明:直譯時須注意以下三個詞語。a.“愈益”,同義復詞,只譯出一個即可。b.“絕不”,要把“絕”落到實處。c.“飲食”,注意譯的順序:喝的、吃的,而不是吃的、喝的。②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歸有光《項脊軒志》)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我們家的人讀書很久沒有效果,這孩子取得成就,就值得期待吧!說明:直譯時須注意以下三個詞語。a.“不效”,也可意譯為科舉上沒有成就;b.“兒之成”中的“之”是結構助詞,不譯;c.“乎”,語氣助詞,可譯為“吧”。(2)試翻譯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體會直譯原則。(2020·全國Ⅰ)(蘇軾)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解析 該句可以保留的詞語有:又、減價、治病(與現(xiàn)代意思相同)、常平(文化常識)。可以對譯的詞語有:糶(出售)、多(很多)、作(制作)、粥(稠粥)、遣(派遣)、使(使者)、挾(挾帶)、醫(yī)(醫(yī)生)、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甚(很)、眾(多)。 “對譯”“保留”,落實直譯(1)通過“對譯法”逐字落實,將大量文言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白話雙音節(jié)詞。“對譯”即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對應“組詞”。在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傾向性的基礎上,看譯句中有哪些單音節(jié)詞,按白話習慣的雙音節(jié)說法逐字落實,逐字對應翻譯即可。在文言文中,單音節(jié)詞語占80%以上。通過對應的“直譯法”可以粗通大意,落實得分點。(2)使用“保留法”,讓文言內(nèi)容保持原汁原味。對文言文中的人名(姓、名、號)、地名(歷史沿革、地理名稱)、官職(朝廷官職、地方官職、不同朝代稱呼)、器物、朝代、年代、典章(朝廷更迭、典章變化、制度沿襲)、謚號(褒貶)、紀年(干支和年號)、科舉(文化沿革)、宗法(宗族演變)等不必翻譯。平時我們對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禮節(jié)、朝廷的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要多留心,多積累。2.意譯:靈活變通文言文句式靈活,省略句、倒裝句較多,而且詞類經(jīng)常活用,有時直譯會使句子不通順或表意不夠明確。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縛,機械地采用直譯方法,而應采用意譯,使句子語氣順暢,意思明確。意譯,多用于一詞或短語的翻譯。翻譯中需要意譯的多是使用固定詞語或修辭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試翻譯下列句子,體會意譯原則。(1)縱一葦之所如。(蘇軾《赤壁賦》)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任憑小船隨意漂蕩。解析 “一葦”使用比喻,可以只譯出本體,或改成明喻翻譯。(2)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李密《陳情表》)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臣活著應當不惜犧牲性命為國出力,死后也要像結草老人那樣報答您的大恩。解析 “隕首”意譯,“結草”用典,應譯出內(nèi)涵。(3)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宮賦》)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燕、趙、韓、魏、齊、楚六國收藏的金玉珍寶。解析 “收藏”“經(jīng)營”“精英”使用互文手法,可以合譯。(4)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生下我才六個月,慈祥的父親就去世了。解析 “見背”是古人避諱的說法,是“死”“去世”的意思。 需要意譯的地方主要是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①比喻,本體與喻體同時譯出。②借代,譯出所指代的人或物。③互文,要把兩部分合起來譯。④用典及委婉的說法,要盡可能地把原義譯出,使表意明確。(二)翻譯的基本要求:信、達、雅,重在“信”“達”“信”,是指譯文要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不誤譯,不漏譯,不贅譯;“達”,是指譯文要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語病;“雅”,是翻譯較高層次的要求,在考試中一般不作要求。請根據(jù)“信”“達”要求,完成下列任務。1.指出下列譯句的問題。句子 譯文 問題(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燭之武退秦師》) 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包圍鄭國,因為它對晉國無禮。(2)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孔子說:“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 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讓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答案 (1)“晉侯”“鄭伯”不需要翻譯,譯句強行翻譯。(2)“時”字漏譯。(3)①省略成分未補出,“使”后的賓語“之”應補出;②“哉”字未落實,改變了原有的感嘆語氣。2.指出下列畫線句的翻譯存在的問題,并寫出正確的譯文。(1)薛訥,字慎言,起家城門郎,遷藍田令。富人倪氏訟息錢于肅政臺,中丞來俊臣受賕,發(fā)義倉粟數(shù)千斛償之。訥曰:“義倉本備水旱,安可絕眾人之仰私一家?”報上不與。會俊臣得罪,亦止。(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三十六》)畫線句譯文 薛訥說:“義倉本來是為水災準備的,怎么能斷絕眾人的信仰滿足一家的私欲呢?”存在的問題 ①正確的譯文 ②答案 ①“備水旱”指防備水災、旱災,譯文漏譯了“旱”字;“仰”,仰仗、依靠,這里誤譯為“信仰”。②薛訥(上書)說:“義倉的糧食本是用來防備水災和旱災的,怎么可以斷絕眾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參考譯文薛訥,字慎言,首次為官擔任城門郎,后升任藍田令。富人倪氏到肅政臺訴訟利錢,中丞來俊臣收受賄賂,將義倉的數(shù)千斛糧食補償給倪氏。薛訥(上書)說:“義倉的糧食本是用來防備水災和旱災的,怎么可以斷絕眾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奏章呈上后,沒有得到答復。恰逢來俊臣獲罪,此事也就暫停了。(2)劉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父勔于大桁戰(zhàn)死,悛時疾病,扶伏路次,號哭求勔尸。(節(jié)選自《南齊書·列傳第十八》)畫線句譯文 父親參與大桁之戰(zhàn)而戰(zhàn)死,劉悛那時身患疾病,有人攙扶著走過來,大哭著請求父親劉勔的尸體。存在的問題 ①正確的譯文 ②答案 ①“路次”是“路邊”意,這里漏譯了;“請求……尸體”,“請求”譯得極不準確;“大哭”的主語不明,讓讀者誤以為是“有人”,而不是“劉悛”。②他父親劉勔在大桁戰(zhàn)死,劉悛當時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邊,大聲痛哭著尋求劉勔的尸身。 強化翻譯中的語境意識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分為內(nèi)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社會背景、知識積累、情理事理等)。文言文中所說的語境通常指內(nèi)部語境,主要是文段語境和句子語境,很少涉及像現(xiàn)代文閱讀那樣的全篇語境。培養(yǎng)文言翻譯中的語境意識應注意以下三點:1.根據(jù)語境推斷詞義結合語境確定重要實詞、虛詞的含義,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無標志的判斷句和意念被動句),推測疑難詞語的含義。大王以孝治聞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體,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嘗不分于葉陽、涇陽君。(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四》)考生對“嗛”字會比較陌生。根據(jù)語境“膳啖”可知,這里是形容膳食的。而且“嗛”與前句“衣服使之便于體”的“便”位置一樣,“便”是說衣服舒適、合身,那么“嗛”應該指食物合口,能讓人滿足,應譯為“滿足”。所以畫線句子的意思是“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吃的膳食使兄弟滿足”。2.根據(jù)語境確定對象結合語境推斷省略的成分和代詞具體指代的對象。二十一年,俺答大入山西,詔天下舉武勇士。大猷詣巡按御史自薦,御史上其名兵部。會伯溫為尚書,送之宣大總督翟鵬所。召見論兵事,大猷屢折鵬。鵬謝曰:“吾不當以武人待子。”(節(jié)選自《明史·俞大猷傳》)“召見論兵事”前面提到三個對象“御史”“伯溫”“翟鵬”。根據(jù)后面“大猷屢折鵬”可以推斷,前面省略主語“翟鵬”,省略賓語“俞大猷”,應為“(翟鵬)召(俞大猷)論兵事”。畫線句子的意思是“(翟鵬)召見(俞大猷)討論軍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灼見)折服翟鵬。翟鵬道歉說:‘我不該用對待武卒的態(tài)度對待你。’”3.根據(jù)語境解決硬譯問題語境對于翻譯來說十分重要,可是在平時的學習乃至考試中,考生的語境意識卻往往非常淡薄。其中一個客觀因素就是,在考試時譯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閱讀題的最后,與原文相對隔開了,于是考生只盯著這個句子思索,即使明知翻譯不通也還是硬譯,卻不知道把這個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讀去思考。這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翻譯文言句子時,應真正做到字回到詞中,詞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句子,尤其要結合語境譯準加點字。(1)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節(jié)選自《史記·刺客列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秦王對待將軍您可以說是狠毒了。(“深”譯為“惡毒”“狠毒”,可聯(lián)系后文“父母宗族皆為戮沒”“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譯出)(2)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而觀諸權門豪士,如仆隸焉,瞪然不顧。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nèi)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節(jié)選自《舊唐書·韓愈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他還頗能獎掖鼓勵后輩,招入家中的十人有六七人吃住在他家里,即使連自己的早飯都供不上了,也和顏悅色地不在意。(“誘厲”可譯為“引誘、誘惑”“厲害”,也可解釋為“引導”“鼓勵”。前文說韓愈遇到有權有勢的豪門貴族,就像對待奴仆那樣,瞪著眼睛不予理睬;后文說,后輩中有十分之六七吃住在他家里,雖然有時弄得自己的早飯也供應不上,但仍然和顏悅色,毫不介意。根據(jù)前后文,此處不可能是貶義語境,所以“誘厲”應譯為“引導、鼓勵”)(3)洪邁,字景盧。紹興十五年始中第。乾道六年,除知贛州。辛卯歲饑,贛適中熟,邁移粟濟鄰郡。(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辛卯年年成不好,贛州正好是中等的收成,洪邁運糧救濟鄰近的地方。(“歲”,多義詞,根據(jù)語境,應譯為“年成”“收成”;“中熟”,根據(jù)語境,應譯為“中等的收成”“成熟一半”) 1.在誦讀全文的基礎上認真揣摩句子大意,準確找出句中的關鍵詞,找出得分點。2.能夠在翻譯中精準落實得分點。準確判斷得分點翻譯文言句子時,被列為得分點的詞語、句式一定要翻譯準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考試中不失分。為此,翻譯時應首先根據(jù)譯句的分值圈出你認為是得分點的詞語、句式,力圖先把這些詞語、句式翻譯準確。也就是說,命題人認為如果考生能把這些詞語、句式譯準,那么譯出整個句子就不會有大問題。因此,翻譯的第一步就是閱讀揣摩,圈出重點詞語、特殊句式,然后字字、句句落實,這樣自然會提高翻譯的準確率。請先審出下面文段中畫線句的得分點,然后翻譯該句,并思考如何判斷出得分點。(2020·新高考Ⅱ)海瑞,字汝賢,瓊山人。帝屢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節(jié)選自《明史·海瑞傳》)(1)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得分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得分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得分點)關鍵實詞:偷惰、矯、陳、杖。關鍵虛詞:素、以。省略句:“欲遵”前省略主語“海瑞”。(譯文)眾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動加以糾正。有御史偶爾演戲奏樂,海瑞將要遵照太祖法規(guī)對他杖責。(2)(得分點)關鍵實詞:罷市、白衣冠、酹。(譯文)市民停業(yè)悼念。靈柩經(jīng)過江面,民眾穿戴白衣帽在兩岸送行,灑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絕。參考譯文海瑞,字汝賢,瓊山人。明神宗數(shù)次想召用海瑞,但被執(zhí)政的大臣暗地里阻止了,海瑞只當了南京右都御史。眾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動加以糾正。有御史偶爾演戲奏樂,海瑞將要遵照太祖法規(guī)對他杖責。官員們惶恐不安,多對此叫苦不迭。……萬歷十五年,海瑞死在南京任上。海瑞沒有兒子。去世之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前來探視,見他房中只有葛布做的帳子和空箱籠,過著一般寒士都不能忍受的生活。因而感動得流了淚,出面湊錢作為殮棺之用。市民停業(yè)悼念。靈柩經(jīng)過江面,民眾穿戴白衣帽在兩岸送行,灑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絕。鎖定得分點的方法主要有:(1)從文言知識點角度看,實詞主要為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及疑難詞;虛詞主要為高考常考的18個虛詞,尤其是高頻虛詞以、之、其、因、乃等;特殊句式主要為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省略句等。(2)從命題人角度看,主要在三個層面設得分點:字詞層面,關鍵實詞、虛詞;句式層面,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語意層面,語意通順,語氣一致。(3)從答題者角度看,翻譯時考生認為較難的地方,通常就是得分點。文言實詞是重要的得分點。判斷實詞為得分點的辦法有:從詞性上看,關鍵實詞以動詞居多,其次是形容詞和名詞。從考查頻率上看,120個常用實詞及次常用實詞(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是關鍵實詞。從特殊性上看,與現(xiàn)代漢語同形的詞語(如“妻子”“親信”等)通常是關鍵實詞;用本義實在講不通的通假字通常是關鍵實詞;符合活用規(guī)律的詞語(如名詞作狀語、形容詞作動詞、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等)通常是關鍵實詞;還有,需臨場推斷的多義詞及疑難詞語也通常是關鍵實詞。精準落實得分點(一)精準翻譯關鍵實詞把關鍵實詞翻譯到位,就是對譯句中的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語、疑難詞語準確理解,并且在譯文中正確地體現(xiàn)出來。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并體會如何精準翻譯重要實詞。(2021·新高考Ⅰ)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上悅。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得分點:患、密,句意通順)(2)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yōu)樨迹痪飨矏勐牭秸钡难哉摚季蜁優(yōu)橹页肌?得分點:惡、樂,句意通順)參考譯文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有司門令史收受絹帛一匹,太宗想要殺掉他,民部尚書裴矩勸諫說:“當官的接受賄賂,犯的罪的確應當處死。但是陛下派人送賄賂給他,他才接受,這是陷害人觸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說的‘用道德加以引導,以禮教來整齊民心’。”太宗聽了很高興。臣司馬光說,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則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變化,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yōu)樨迹痪飨矏勐牭秸钡难哉摚季蜁優(yōu)橹页肌?br/>1.古今異義詞:區(qū)別、拆分一是單音節(jié)的同形異義詞,如“走”“谷”“金”等,翻譯時要把它的古今義區(qū)別開來,并且置換成現(xiàn)代漢語,千萬不要以今釋古;二是類似今天雙音節(jié)詞的同形異義詞,如“祖父”“妻子”“其實”等,一般情況下要把它拆分成兩個詞翻譯。須警惕的是類似今天雙音節(jié)詞的同形詞不一定是“異義”的,有時可能是“同義”的,這叫同義復詞,具體翻譯時可進行同一處理,如“傳之美人,以戲弄臣”中的“戲弄”就是這樣。2.多義實詞:語境確定多義實詞雖然有多個義項,但在具體句子中只能有一個義項切合。因此,要學會利用上下文的具體語境來確定該實詞的準確義項。在語境中確定多義實詞的義項,特別要注意一詞中幾個相近而又易混的義項。如“愛”,義項“愛護”“愛憐”“愛惜”較難區(qū)分;“坐”,義項“犯罪”與“判罪”易混;“治”,何時作“治理”,何時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因為只有一個義項是最恰當?shù)模@時,只能通過細辨語境代入檢驗來確定。只有把詞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讀,才能得出正確答案。3.活用實詞:注意譯法翻譯活用實詞時,要按照它固有的格式翻譯。(1)作狀語的名詞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適當?shù)慕樵~,如“像……”“用……”“在……”。(2)活用為名詞的動詞、形容詞,要用動詞、形容詞作定語并補出中心語。(3)活用為一般動詞的名詞,大都要帶上該名詞再加一個動詞。如“填然鼓之”中的“鼓”應譯為“擂鼓”。(4)意動用法要用“認為(以為)……”或“以(把)……為(看作、作為)……”的格式進行翻譯。(有的詞可以用一個與“認為……”或“以……為……”意思差不多的動詞翻譯)(5)使動用法要按照“使(讓)……怎樣”的格式翻譯。[與意動用法一樣,有的詞也可以用一個與“使(讓)……怎樣”意思差不多的動詞翻譯]4.特殊實詞:窮則思變特殊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和偏義復詞。這兩類詞在考試中不常出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總有其特征可尋。翻譯時,如果按照某字的一般意思譯實在譯不通,就要考慮它是否為通假字,找出其所“通”之字,大多需要從該字的同音字或形似字考慮。找出本字后再翻譯,如果覺得這樣翻譯合乎語境,那就說明譯對了這個“分點”。偏義復詞一般由兩個相反相對或相近的語素(字)組成,當按慣常逐字翻譯后,總覺得別扭,就要思考它們是否為偏義復詞。當舍去一字不譯只譯另一字時,覺得很順暢,那就說明你判斷準確并翻譯到位了。當然,判斷某詞是否為偏義復詞,需要較敏銳的語境把握能力。對于疑難實詞,要加強臨場推斷能力。考生可以綜合運用鄰字推義、字形推義、對文推義、語境推義等多種推斷方法進行翻譯。(二)精準翻譯關鍵虛詞作為得分點的虛詞,主要指文言語句中的副詞、連詞、介詞。對虛詞的翻譯要注意以下三點:(1)高頻虛詞“以”“因”“乃”“其”等,只要出現(xiàn)在句中,就要格外留心。(2)必須譯出的:有實詞義項的,如作代詞的“之”“其”等;現(xiàn)代漢語中有與之相對應的虛詞進行互換的,如“之”“而”“以”“于”等。(3)不必譯出的:在句中起語法作用的“之”、發(fā)語詞及句末語氣助詞等。對關鍵虛詞的翻譯,要仔細辨明詞性及意義,能譯則譯,不需要譯的切不可強行翻譯。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并體會如何精準翻譯關鍵虛詞。(2023·全國甲)周堯卿,字子余。執(zhí)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或勉之以禮,曰:“《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負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所至稱治,民有去思。嘗知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故,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慶歷間,范仲淹舉經(jīng)行可為師表,未及用而卒。(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1)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纮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流著眼淚說:“過了這一次,即使想盡力,還可能嗎?”(2)楊纮到了縣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憑借所聽到的情況舉薦他。解析 第(1)題關鍵詞語有“涕”“是”“雖”等。“涕”,古今詞義存在差異,現(xiàn)在常見義是鼻涕,古代則指眼淚,這個意義在中學課文中很常見,例如“今當遠離,臨表涕零”(《出師表》)、“憑軒涕泗流”(《登岳陽樓》)、“未嘗不垂涕”(《屈原列傳》)、“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氓》),“長太息以掩涕兮”(《離騷》)、“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考生能聯(lián)系到這些例句,就能準確理解與翻譯。“泫然”,形容流淚的樣子,與“流涕”語義重疊,翻譯時可靈活處理。“是”,文言文中常用作指示代詞,相當于“這”,這個用法在中學課文中例句很多,考生應該不會感到困難。“雖”,有讓步意義,翻譯成“即使”。中學課文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雖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與此同,考生可以類推。第(2)題關鍵詞語有“察”“第”等。“察”,有“考察,調(diào)查”的意思,古今詞義相通。“第”,范圍副詞,表示“只是,只”的意思。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可以準確翻譯。“纮至邑”,《宋史》作“纮至縣”,根據(jù)前文“提點刑獄楊纮入境”,可知“至邑”與“入境”相對,“入境”是“進入縣境”,“至邑”則指“到達縣的治所”。因此,“纮至邑”可翻譯作“楊纮到了縣衙”,含糊些就是“楊纮到了縣里”。此處不作為考查重點,但考生應該可以通過語境推知。參考譯文周堯卿,字子余。操持完母親的喪事,居廬守喪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即使生病也不喝酒吃肉。有人用禮制勸勉他,說:“《禮記》中說‘老人、病人不需停止喝酒吃肉’,心中或許還禁不住頹喪。你生病了暫且沒有老,何必強忍成這樣?”葬禮舉行之前,周堯卿親自背土筑墳。有人告訴他說:“古代因貧窮而無法安葬(父母)的人或許會這樣,如今你為什么要自尋痛苦呢?”(周堯卿)流著眼淚說:“過了這一次,即使想盡力,還可能嗎?”他所赴任的地方都說治理得好,百姓有前去(投奔)的想法。曾經(jīng)做汀州寧化縣知縣,提點刑獄楊纮進入縣境,暗中窺伺刺史是否仁厚。(看到)有人戴著刑具給莊稼鋤草,楊纮走過去詢問他原因。那人回答說:“我因為家貧貪利,給別人作假證,縣令是不能欺騙的,可我欺騙了他,我又能怨恨什么呢?”楊纮到了縣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憑借所聽到的情況舉薦他。慶歷年間,范仲淹舉薦周堯卿的經(jīng)術行義可作為學習的榜樣,沒等到被任用他就去世了。精準翻譯關鍵虛詞,主要譯準三類虛詞:1.高頻虛詞“以”“因”“乃”“其”。(具體內(nèi)容參見前面微案2“活動二”部分)2.可譯可不譯的虛詞。有一部分虛詞兼有助詞和其他詞性,如“之”“焉”“者”等,作助詞時一般情況下可不譯,但不可把其他詞性義當作助詞而不譯。這里尤其要留心“焉”和“者”。焉 作為句中或句末語氣助詞時,可不譯;但放在動詞后面作代詞或兼詞時,有實義,必須譯出。者 主要有兩個義項,一是作代詞,可譯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語氣助詞,表句中停頓,與“也”構成判斷。這兩種詞性,在翻譯中要仔細辨析,不可當譯不譯,或不當譯而硬譯。3.部分出現(xiàn)頻率較高且定為采分點的副詞。(具體內(nèi)容參見前面微案2“活動一”副詞部分)(三)精準翻譯特殊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譯中是很重要的得分點,翻譯時審清句中的特殊句式是關鍵。平時要注意積累,重點掌握容易忽略的判斷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固定句式等。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并體會如何精準翻譯特殊句式。(2021·全國乙)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zhí)法,朕復何憂?”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但已經(jīng)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得分點:忿、信,狀語后置句、判斷句(乃)](2)都讓門下省復核查驗,有依據(jù)法令應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憐憫的人,記錄下情形上報朝廷。(得分點:覆視、矜、狀,句意通順)參考譯文戴胄,忠誠廉潔公正耿直,被提拔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很多候選官員假冒資歷和門蔭,下令讓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處死。不久,有假冒之事被發(fā)覺的人,皇上想要處死他。戴胄上奏說:“依照法律(這個人)應當被流放。”皇上生氣地說:“你想遵守法律,卻讓我失信于天下嗎?”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產(chǎn)生于一時的喜怒,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怨恨候選官員多有欺詐行為,所以想要殺掉他們,但已經(jīng)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皇上說:“你能依法辦事,我還擔憂什么呢?”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兩天之內(nèi)要進行五次回奏,下發(fā)到各個州的要進行三次回奏。在行刑那天,主管膳食的不獻上酒肉,內(nèi)教坊和太常不奏樂。都讓門下省復核查驗,有依據(jù)法令應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憐憫的人,記錄下情形上報朝廷。”因此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1.準確發(fā)現(xiàn)特殊句式要落實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前提是能準確發(fā)現(xiàn)特殊句式。(1)抓標志如判斷句,標志有“……者,……也”“乃”“皆”“非”等;被動句,標志有“為……所”“見”“于”等;倒裝句,標志有介詞結構、否定副詞、“之”“是”等。(2)重語感有些沒有標志的特殊句式,我們可以邊讀原文邊試著翻譯,如果感覺語意不順,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別留意。如果感覺主語不是施事者,就要考慮句子是不是被動句。(3)析結構有時,對句子進行語法結構分析也是必要的。省略句尤其要重視此法。因為在文言文中,缺少主語、賓語甚至謂語的語句十分常見,翻譯時要補譯出省略的部分。如“以”作介詞時,在不少情況下省略“之”,地名前往往省略“于”等,通過結構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具備了發(fā)現(xiàn)特殊句式的能力,就可以按照相應的翻譯方法準確答題了。2.落實句式翻譯要求(1)加上標志詞:判斷句加“是”字,被動句加“被”“受”字。(2)調(diào)整翻譯語序:倒裝句,要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的正常語序。(3)補充詞語:省略句。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種,在近幾年的高考中,省略句已成為考查最多的特殊句式。可是不少考生對省略句往往重視不夠,在翻譯時只是滿足于字字落實,對省略成分缺少足夠的分析,導致譯出的語句不通順,自然難得高分。要解決這一難點,需要做好以下兩點:①強化聯(lián)系語境意識要知道句子省略了哪些成分,必須聯(lián)系前后語境,不僅要做好語法分析,還應推及邏輯事理層面以及文章的寫作目的。譯句大多和主人公的行為或作者的想法有關,翻譯時,要想一想譯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邏輯,是否符合寫作目的。②強化增加成分意識只要符合主謂賓的語法規(guī)范,符合前后語境,翻譯時就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成分使句意更加順暢。這應成為翻譯的原則。文言省略最常見的是主語、賓語和介詞省略。尤其是主語省略,幾乎句句皆有,故要強化增加成分意識。在補充省略成分時,要根據(jù)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補充省略的主語,再根據(jù)動作行為的受事者補充省略的賓語。保留法“保留法”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 例句: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赤壁賦》) 譯文:尾聲裊裊,如同不斷的細絲。專有名詞(如朝代、年號、謚號、廟號、人名、爵位名、書名、地名、官職名、器物名、度量衡等。) 例句: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鴻門宴》) 譯文: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讓人對項羽說。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常用的成語或習慣用語 例句: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譯文:如此勞苦功高,卻沒有封侯的獎賞。一些古漢語地名所表示的范圍與現(xiàn)代漢語中所指的范圍不一致,需按照其在古代漢語中的具體所指進行翻譯。如《鴻門宴》中“沛公居山東時”,“山東”與現(xiàn)代漢語中“山東省”意義不同,因此需翻譯成“崤山以東”。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段思恭,澤州晉城人。開運初,劉繼勛節(jié)制同州,辟為掌書記。(1)繼勛入朝,會契丹入汴,軍士喧噪,請立思恭為州帥,思恭諭以禍福,拒而弗從,乃止。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時亡命集眾,攻逼州城,刺史趙廷進懼不能敵,將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與賊戰(zhàn)彭山。(2)軍人皆觀望無斗志,思恭募軍士先登者厚賞,于是諸軍賈勇,大敗賊,思恭矯詔以上供錢帛給之。后度支請按其罪,太祖憐其果干,不許,令知州事。(節(jié)選自《宋史·段思恭傳》,有刪改)(1) 保留詞語:繼勛、朝、契丹、汴、思恭、帥。關鍵詞語:會、諭、禍福、乃。關鍵句式:“思恭諭以禍福”(狀語后置句),“(士兵)乃止(喧鬧)”(省略句)。譯文:劉繼勛入朝拜見皇帝,正趕上契丹入侵汴京,士兵喧嘩鼓噪,請求擁立段思恭擔任同州主帥,段思恭用利害關系曉諭他們,拒絕了沒有聽從,(士兵)才停止(喧鬧)。[解析]翻譯時,官職、人名、地名不用翻譯,同時根據(jù)特殊句式翻譯的原則,“思恭諭以禍福”為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要調(diào)整語序為“思恭以禍福諭”,“(士兵)乃止(喧鬧)”為省略句,翻譯時要補出省略的成分。(2) 保留詞語:斗志、思恭、錢帛。關鍵詞語:募、賈勇、矯、供、給。關鍵句式:“思恭募軍士先登者厚賞”(定語后置句)。譯文:士兵們都持觀望態(tài)度,沒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沖在前面的士兵并給以豐厚賞賜,于是士兵們勇猛作戰(zhàn),大敗賊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繳納的錢帛獎賞給士兵。[解析]翻譯時,現(xiàn)代漢語仍然使用的“斗志”“錢帛”可保留不譯;人名不用翻譯;“賈勇”譯為“勇猛”,“矯”譯為“假借、假托”;根據(jù)特殊句式翻譯的原則,“思恭募軍士先登者厚賞”為定語后置句,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語序為“思恭募先登者軍士厚賞”。【參考譯文】段思恭,澤州晉城人。開運初年,劉繼勛擔任同州節(jié)度使,征召段思恭做掌書記。劉繼勛入朝拜見皇帝,正趕上契丹入侵汴京,士兵喧嘩鼓噪,請求擁立段思恭擔任同州主帥,段思恭用利害關系曉諭他們,拒絕了沒有聽從,(士兵)才停止(喧鬧)。乾德初年,平定蜀地,擔任眉州通判。當時亡命之徒集結在一起,進攻逼近眉州城,刺史趙廷進因害怕不能抵擋,準備逃往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領駐兵和賊人在彭山作戰(zhàn)。士兵們都持觀望態(tài)度,沒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沖在前面的士兵并給以豐厚賞賜,于是士兵們勇猛作戰(zhàn),大敗賊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繳納的錢帛獎賞給士兵。后來度支請求查究他的罪責,太祖愛惜他(行事)果斷干練,沒有允許,(反而)讓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務。替換法“替換法”即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詞語替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習慣的詞語。將文言詞替換成現(xiàn)代漢語詞 如“首”—“頭”,“食”—“吃”將古漢語的單音節(jié)詞替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 如“思”—“思考”,“惑”—“問題”將古今異義詞替換成古代漢語的意思 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中的“非常”應譯為“意外的變故”將活用的詞替換成活用后的詞 如“漁樵于江諸之上”中的“漁樵”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譯為“打魚砍柴”將通假字替換成本字 如“距關”的“距”通“據(jù)”,譯為“把守”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用替換法)先生姓梁氏,諱熙,字曰緝,皙次其別號也。(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紈绔之習,讀書好古,視聲利蔑如也。于詩嗜陶淵明,少得句云:“明月生東隅,清輝照北床。”長老驚異。十三歲補諸生第一,文名籍甚。舉順治三年鄉(xiāng)試,又十年成進士。(2)出知西安之咸寧,誓于神,不以一錢自污。視民如子,治行冠三輔。官咸寧半載,入為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節(jié)選自錢仲聯(lián)主編《廣清碑傳集》,有刪改)(1) 譯文:先生出身于世代顯貴的家族,自幼不喜歡紈绔子弟的習氣,讀書崇尚古風,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解析]重點是把“生”“喜”“習”“好”“視”“聲利”等詞依次解釋為“出身”“喜歡”“習氣”“崇尚”“把……看”“名利”;“先生生世族”是省略句,要補充省略的介詞“于”。(2) 譯文:(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寧知縣,向神靈發(fā)誓,不會因一文錢而玷污自己。[解析]重點是把“出”“知”“誓”“以”“污”依次解釋為“出任”“做……知縣”“發(fā)誓”“因為”“玷污”;“不以一錢自污”為賓語前置句,需要調(diào)整語序為“不以一錢污自”。【參考譯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緝,皙次是他的別號。先生出身于世代顯貴的家族,自幼不喜歡紈绔子弟的習氣,讀書崇尚古風,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詩歌方面特別喜歡陶淵明,年少時就寫出詩句:“明月生東隅,清輝照北床。”長輩們都感到吃驚詫異。梁熙十三歲被補薦為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梁熙)通過了順治三年舉行的鄉(xiāng)試,又過了十年考中進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寧知縣,向神靈發(fā)誓,不會因一文錢而玷污自己。(他)愛民如子,政績位居西安第一。(梁熙)在咸寧做官半年,回朝后做了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補充法“補充法”即補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隱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語、謂語、賓語以及介詞“于”等,從而使句意完整。在補充省略成分時,一定要根據(jù)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補充省略的主語,再根據(jù)動作行為的受事者補充省略的賓語。省略主語、謂語、賓語要補上 例句: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譯文:你估計著我回到軍營中了,你再進去辭謝省略介詞“于”等要補上 例句: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 譯文: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判斷句要補上判斷詞 例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譯文: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數(shù)詞后補充量詞 例句: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譯文: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帳里面,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陳湯字子公,山陽瑕丘人也。少好書,博達善屬文。富平侯張勃與湯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詔列侯舉茂材,勃舉湯,湯待遷,父死不奔喪,(1)司隸奏湯無循行,勃選舉故不以實,坐削戶二百,會薨,因賜謚曰繆侯。湯下獄論。久之,遷西域副校尉,與甘延壽俱出。即日引軍分行,未至城三十里,止營。郅支單于遣使問漢兵何以來,湯因讓之:“我為單于遠來,而至今無名王大人見將軍受事者,何單于失客主之禮也!(2)兵來道遠,人畜罷極,食度且盡,恐無以自還,愿單于與大臣審計策。”郅支單于怒,引兵攻,戰(zhàn)不利,遁入城。漢兵圍之。(節(jié)選自《漢書·陳湯傳》,有刪改)(1) 增補詞語:(張勃)坐削戶二百,會(張勃)薨。關鍵詞語:無循行、選舉、坐。譯文:司隸上奏彈劾陳湯沒有遵守禮法的品行,張勃不按照真實情況舉薦人才,(張勃)獲罪被削奪二百戶食邑,恰好這時(張勃)死了,因而皇帝賜他“繆侯”的謚號。[解析]“無循行”譯為“沒有遵守禮法的品行”;“選舉”是古今異義詞,譯為“推薦、舉薦”;“坐”是“獲罪”的意思。(2) 增補詞語:(我們的)兵來道遠。關鍵詞語:罷、度、計策。譯文:(我們的)軍隊遠道而來,人馬極其疲勞,糧草估計也將用完,恐怕不能自行還軍了,希望單于同大臣審慎考慮策劃。[解析]“罷”是“疲勞”的意思;“度”譯為“估計”;“計策”譯為“考慮策劃”。【參考譯文】陳湯字子公,是山陽瑕丘人。從小喜歡讀書,博學通達,擅長寫文章。富平侯張勃與陳湯交好,認為他才能高超。初元二年,漢元帝下詔讓列侯舉薦茂材,張勃舉薦了陳湯,陳湯等待升遷,父親死了也不奔喪,司隸上奏彈劾陳湯沒有遵守禮法的品行,張勃不按照真實情況舉薦人才,(張勃)獲罪被削奪二百戶食邑,恰好這時(張勃)死了,因而皇帝賜他“繆侯”的謚號。陳湯下獄論罪。很久以后,(陳湯)被任命為西域副校尉,與甘延壽一同出兵(西域)。當天就帶領軍隊分道前進,離城不到三十里,停下扎營。郅支單于派使者責問漢軍為何而來,陳湯于是責備單于道:“我們?yōu)榱藛斡谶h道而來,而到現(xiàn)在還沒有有名的王侯大臣來見將軍接受命令,為什么單于失去主人對待客人的禮儀呢!(我們的)軍隊遠道而來,人馬極其疲勞,糧草估計也將用完,恐怕不能自行還軍了,希望單于同大臣審慎考慮策劃。”郅支單于大怒,率領軍隊攻打漢軍,作戰(zhàn)不利,退入城中。漢兵包圍了他們。刪略法“刪略法”即把沒有意義或不必譯出的襯詞、虛詞刪去。文言文中有些詞,如句首語氣詞“蓋”“夫”,音節(jié)助詞“之”,用于特殊場合的連詞“而”等,在翻譯時刪去之后也不影響譯文的準確、通順,便可刪去不譯。文言實詞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的也可略去不譯,有的則可以合并譯出。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用刪略法)余村居無事,喜釣游。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時,蚤食后出門,而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釣絲,持籃而往。至乎塘岸,擇水草空處投食其中,餌釣而下之,蹲而視其浮子,思其動而掣之,則得大魚焉。無何,浮子寂然,則徐牽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視之,其寂然者如故。蓋逾時始得一動,動而掣之則無有。(節(jié)選自吳敏樹《說釣》)譯文:來到池塘的岸邊,選擇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魚吃的食物,然后將餌料放置在魚鉤上垂入水中,蹲著看那浮子,想著當它動時急忙拉竿,就會釣到大魚。[解析]可刪略詞語為“乎”“而”“焉”。關鍵詞語為“至”“其中”“下”“掣”“則”。【參考譯文】我在村中居住,閑來無事,喜愛釣魚游玩。釣魚的技術雖不好,卻也了解其中的樂趣。在初夏、中秋的時候,吃完早飯后走出家門,遠遠望見村中的池塘,天氣晴朗,水面上碧波蕩漾,趕快(回家)整理出釣竿,拿著籃子前去。來到池塘的岸邊,選擇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魚吃的食物,然后將餌料放置在魚鉤上垂入水中,蹲著看那浮子,想著當它動時急忙拉竿,就會釣到大魚。不久,看到浮子沒有一點兒動靜,就慢慢地牽動它,但它仍舊沒有動靜;不一會兒手腳就疲倦了,在岸上放穩(wěn)魚竿,轉(zhuǎn)動眼睛看一看浮子,它靜得和先前一樣。好久浮子才動了一動,見有動靜(我)急忙抬起魚竿卻什么也沒有。調(diào)序法“調(diào)序法”即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將特殊句式的語序調(diào)整過來,使譯句暢達。介賓短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要將介賓短語移至謂語的前面 如《勸學》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應翻譯為“靛青是從藍草中取得的,但比藍草的顏色深”定語后置句,翻譯時要把定語移到被修飾、限制的中心語之前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求人可使報秦者”,應翻譯為“尋求(尋找)一個可以派去回復秦國的人”主謂倒裝句,翻譯時必須將主謂成分顛倒過來 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應翻譯為“你也太不聰明了”賓語前置句,翻譯時要將賓語移到動詞或介詞之后 如《鴻門宴》中“大王來何操”應翻譯為“大王來時帶了什么禮物”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陳韡,字子華,福州侯官人。登開禧元年進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東、河北干官。紹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賊首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誅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稱其平寇功,韡頓首言曰:“(1)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靈,茍?zhí)訒鐢《喂χ小!本岸ㄔ辏诟=ò矒岽笫辜嬷V荨C髂曜洌臧耸腥4薷U撸嗜罕I,嘗為官軍所捕,逸去。因隸軍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從韡捕賊,積功至刺史、大將軍。會淮兵有警,步帥王鑒出師,鑒請福行,韡因厚遣之。(2)福不樂為鑒用,遇敵不擊,托以葬女擅歸,亦不聞于制置司。鑒怒,請必正其慢令之罪。會韡亦厭忌之,遂坐以軍法。(節(jié)選自《宋史·陳韡傳》)(1) 關鍵詞語:不佞、徒、茍、逃。調(diào)整句式:“何功之有”(賓語前置句)。譯文:我并沒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著陛下的神威,暫且免于失敗罷了,哪有什么功勞。[解析]“何功之有”為賓語前置句,應該調(diào)整為“有何功”。(2) 關鍵詞語:擊、托、聞。調(diào)整句式:“福不樂為鑒用”(被動句),“托以葬女擅歸”(狀語后置句),“亦不聞于制置司”(狀語后置句)。譯文:崔福不樂意被王鑒調(diào)用,遇到敵人也不出擊,以給女兒下葬為借口擅自返回,也不向制置司報告。[解析]注意“福不樂為鑒用”為被動句,翻譯成帶有“被”的句子;“托以葬女擅歸”為狀語后置句,應該調(diào)整為“以葬女托擅歸”;“亦不聞于制置司”為狀語后置句,應該調(diào)整為“亦不于制置司聞”。【參考譯文】陳韡,字子華,福州侯官人。(陳韡)開禧元年考中進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為京東、河北干官。紹定四年二月,親自前往邵武督察剿捕殘余的賊寇,賊寇的首領前來投降,陳韡認為他是在力量耗盡之后才投降的,最終還是殺了他。端平二年,進京稟奏事情,皇帝稱贊他平定強盜的功勞,陳韡叩頭說:“我并沒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著陛下的神威,暫且免于失敗罷了,哪有什么功勞。”景定元年,(陳韡)被授予福建安撫大使兼福州知州。第二年去世,終年八十三歲。崔福,原本是強盜,曾經(jīng)被官軍搜捕,但他逃跑了。于是就加入了軍籍,因收服李全立了功,在江、淮一帶名氣很大,又屢次跟隨陳韡剿捕強盜,累積功勞升到刺史、大將軍。正趕上淮兵發(fā)出警報,步兵統(tǒng)帥王鑒發(fā)兵,王鑒請求崔福同行,陳韡便隆重地給他們送行。崔福不樂意被王鑒調(diào)用,遇到敵人也不出擊,以給女兒下葬為借口擅自返回,也不向制置司報告。王鑒很生氣,請求一定要治崔福輕慢軍令之罪。正趕上陳韡也憎惡忌憚崔福,于是便按軍法問罪了。變通法“變通法”指根據(jù)語境,靈活變通地翻譯文言語句。有時上述五種方法都用上了,還難以準確翻譯,尤其是碰到了文言文中運用修辭或典故的地方,便應學會變通地翻譯。①對比喻句的翻譯,應盡量保留比喻的說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譯出本體即可。如《過秦論》中“金城千里”句,可譯為“遼闊的國土,堅固的城池環(huán)繞,牢固可靠”。②對借代句的翻譯,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譯出來就可以了,如可以將“縉紳”“三尺”“紈绔”分別翻譯成“官員”“法律”“富家子弟”。③對委婉說法的翻譯,只要將委婉語句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用語習慣表述出來就可以了,如可將“會獵”“更衣”翻譯成“出兵征伐”“上廁所”。6.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用變通法)先生姓朱,諱筠,字竹君,順天大興人。九歲入都,十三歲通《五經(jīng)》,有文名。先生少英異,至性過人,與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為鉅公契賞。(1)及丁父憂,服闋,不肯出仕,欲為名山大川之游。(2)會文正公入覲,上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謂弟曰:“汝敗我雅興矣。”(節(jié)選自孫星衍《朱先生筠行狀》)(1) 譯文:等到父親去世回家服喪,喪期滿后,不肯出仕做官,想去游歷名山大川。[解析]“丁父憂”這里運用了委婉的說法,翻譯為“父親離世或父親的喪事”;“服闋”運用了委婉的說法,翻譯為“服喪完畢”。(2) 譯文:恰好文正公入朝覲見皇帝,皇上向他詢問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為由拒絕做官,他對弟弟說:“你敗壞了我的雅興啊。”[解析]“入覲”運用了委婉的說法,應翻譯為“入朝朝見天子”;“引疾”應翻譯為“托病辭官”。【參考譯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順天大興人。九歲進入京師,十三歲通曉《五經(jīng)》,在文學上很有名聲。先生年少時杰出卓異,卓越的品性超出常人,與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擅長寫文章而出名,被文學大家認可賞識。等到父親去世回家服喪,喪期滿后,不肯出仕做官,想去游歷名山大川。恰逢文正公入朝覲見皇帝,皇上向他詢問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為由拒絕做官,他對弟弟說:“你敗壞了我的雅興啊。”1.2024年高考真題(1)2024 新高考1卷材料一: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答案】1.(1)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2)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當”,主持,引申為率領;“專”,專門,可意譯為“全力”;“鄉(xiāng)”,同“向”,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引申為對付。(2)“得當”,適當?shù)臋C會;“愧”,感到慚愧;“文”,文飾,掩飾。(2)2024 新高考2卷材料二: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diào)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注]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答案】(1)我找你們好幾年,你們躲著不見我,現(xiàn)在你們?yōu)槭裁磥砀覂鹤咏煌?(2)(秦國)退兵還師,不進犯魏國邊境的原因,是看重段干木的操守,推崇魏文侯的重禮。【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辟”,通“避”,逃避,躲避;“游”,交往,交游。(2)“卻”,退;“操”,操守;“高”,形容詞做動詞,推崇。2.2023年高考真題(1)2023新高考全國卷一材料一: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材料二: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子鮒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1)(4分)我的群臣沒有不對我有驕傲輕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沒有失去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因此把他放在前面。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驕侮”“先”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4分)請允許我大體說說一隅之見,先生您細察一下它是否真實(可信)。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請” “審”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2023新高考全國卷二文段一:凡戰(zhàn),若我眾敵寡,不可戰(zhàn)于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晉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淝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zhàn)。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文段二:太宗曰:“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1)(4分)請你稍微后退,讓將士們得以展開戰(zhàn)斗,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觀戰(zhàn),不是很愉快嗎?評分參考: 重點 “卻” “得” “不亦……乎”。(2)(4分)古人臨陣出奇兵,攻擊敵人意想不到之處,這是變化的方法嗎?評分參考: 重點 “出奇” “不易” “斯”。3、(2020·新高考Ⅱ)海瑞,字汝賢,瓊山人。帝屢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節(jié)選自《明史·海瑞傳》)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眾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動來糾正他們。有御史偶爾演戲奏樂,海瑞將要遵照太祖法規(guī)對他杖責。(“偷惰”,偷安怠惰;“矯”,矯正,糾正;“陳”,列,意為演奏;“杖”,杖責。)(2)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市民停業(yè)悼念。靈柩經(jīng)過江面,民眾穿戴白色衣帽在兩岸送行,灑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斷絕。(“罷市”,古今異義詞,這里指集市停止買賣以表示哀悼;“喪”,靈柩;“白衣冠”,名詞活用為動詞,穿戴白色衣帽;“酹”,灑酒祭奠。)4、(2021·全國乙)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zhí)法,朕復何憂?”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但(您)已經(jīng)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得分點:忿、信,狀語后置句、判斷句(乃)](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都讓門下省復核查驗,有依據(jù)法令應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憐憫的人,記錄下情形上報朝廷。(得分點:覆視、矜、狀,句意通順)高考文言文翻譯的十個誤區(qū)誤區(qū)1:混淆古今異義【例1】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誤譯]當時已經(jīng)與梁國互通友好,背著行囊送禮的,官方贈送的、私人遺留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正譯]當時已經(jīng)與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分析與對策]句中的“行李”,古義為“使者”;今義是“出行時帶的箱子、包裹”等。“遺”的古義為“贈予贈送的東西”,今義為“遺失、遺漏、遺留”等。“考生以今義釋古義,原因是不明古義,不知古今詞義不同。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積累古今異義詞。 一是借助教材注釋識記古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 二是借助成語識記古義,如成語“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這個古義;三是借助復習資料上的《古今異義詞簡表》識記古義。2、翻譯一個詞,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個詞的古義,除此之外還要檢驗這個古義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與上下文是否相符等。誤區(qū)2:詞類活用分析錯誤【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誤譯]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兒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著池塘呼喚魚兒。[正譯]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分析與對策]句中的第一個“衣”,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穿”;“袖”,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袖子里藏著”。一般情況下,“名詞名詞”的結構,第一個名詞往往活用為動詞。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借助復習資料熟悉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類別,并能通過對活用特征的識記、比較, 結合語境進行正確翻譯。如,形容詞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可譯為“認為……”“以……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表示主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2、翻譯語句的前提是讀懂文章大意,而我們檢驗自己翻譯正誤的方法,就是將譯文放到文段中去檢驗,使自己的翻譯符合語境,合情合理。誤區(qū)3:誤譯文言虛詞【例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蘇軾《赤壁賦》)[誤譯]這兒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正譯]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圍困(打敗)的地方嗎 [分析與對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動關系,譯為“被”,考生的忽視造成被動者“曹操”成了主動者。同學們要注意積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十八個常用虛詞的多種用法,根據(jù)句意,準確翻譯。誤區(qū)4:漏譯省略成分【例4】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誤譯]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正譯](狐貍)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弄得)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分析與對策]句中漏譯了省略主語“狐貍”。原文中雖然省略了主語,但為使文意通順、明了,翻譯時要將省略的成分補上。這也是考試中的一點要求。另外,有些通過直譯無法使文意貫通的地方,如“滿紙都是”,也應適當“增詞”,即加上使文句連貫的詞語。考生漏譯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通讀整個句子或與譯句有關聯(lián)的前后句,沒有形成整體語境意識,只是“就詞譯詞”,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傳達出來。這種毛病輕則影響到考生對個別詞的判斷和翻譯,重則影響到考生對整個句子的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考生應注意樹立較強的語境意識,閱讀時真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翻譯一個句子時,不能偷懶,只滿足于讀單一的那個要求翻譯的句子,還應適當“瞻前顧后”地照顧語境。2、翻譯出一個句子之后,不要急著做下一題,而要回顧一下自己翻譯的句子是否通順,看看有沒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語、賓語等。誤區(qū)5:語言不合規(guī)范【例5】其軍帥怒賁不先白己而專獻金,下賁獄。世祖聞之,大怒,執(zhí)帥將殺之,以勛舊而止。[誤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就把賀賁關進監(jiān)獄。世祖聞之,眼冒金星,執(zhí)住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正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把賀賁關進監(jiān)獄。世祖聽說這事,非常憤怒,逮捕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分析與對策]這段譯文的不規(guī)范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文白夾雜,“聞”“執(zhí)”等文言詞語沒有譯出。根據(jù)語境,“聞”可譯為“聽說”;“執(zhí)”可譯為“逮捕”。②風格不一致,整體上看是嚴肅的書面語,而“眼冒金星”顯然是口語化的。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嚴格遵守“對譯”的方法,將單音節(jié)詞語雙音化,有效避免漏譯文言詞,也就從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夾雜。“對譯”過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語、口語化的詞語。2.檢查有無夾雜在譯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以及方言、俚語、口語詞等。誤區(qū)6:不辨感彩【例6】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晉書·皇甫謐傳》)[誤譯]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正譯]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分析與對策]譯句將“耽玩”的褒揚色彩誤譯成了貶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愛好、玩味,應譯為“沉醉”“潛心玩味”之義。考生誤解詞語的感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為主的思維影響,從而容易對一些似是而非的詞,想當然地進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將其解釋為“耽擱”,從負面的角度進行理解,誤譯為“沉湎”。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對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詞、有疑義的詞,應該“瞻前顧后”,核實自己的初始判斷是否正確。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寢與食”一句,對此句不難理解為“廢寢忘食”之意;并且這句和上句是并列關系而非轉(zhuǎn)折關系,故此“耽玩”一詞應與“廢寢忘食”的感彩相通,應譯為正面的意思“沉醉”。考生如果能夠判斷出夾擊的關鍵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證題目完全做對。誤區(qū)7:誤譯語法關系誤譯語法關系,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單句語法關系的誤譯,一種是對復句語法關系的誤譯。1.單句【例7】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誤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利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正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分析與對策]“終身不用”是個短小的單句,它的主語“杜甫”承前省略了。根據(jù)語境,是敘寫杜甫空懷壯志而終身不被朝廷重用,身處困境的情狀,而這種意思卻是靠“終身不用”這個不用被動詞的被動句表達的,考生并沒有把這層被動關系譯出來。考生犯這個錯誤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好被動句這一特殊句式。除了這種靠語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動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動句是有標志的。如“于”“受……于……”式,“為”“為……所……”式,“見”“見……于……”式等,翻譯時,都要譯為被動關系。文言文翻譯題常將文言特殊句式作為考查點,備考時要注意陳述句(語氣詞“者、也”表判斷,副詞“乃”“皆”“則”表判斷)、倒裝句(賓語前置、謂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題時,用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句式對特殊句式進行合理轉(zhuǎn)換,準確翻譯。2.復句【例8】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誤譯]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后來,因為河水高漲船體上浮,沿著船尾攀爬城墻的垛口上去。[正譯]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著漲水,沿著船尾攀爬城墻的垛口上去。[分析與對策]整個語句是一個順承關系的復句,而“以巨舟乘漲”中的“以”字,是表示憑借的介詞,應譯為“利用”。考生誤認為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譯為“因為”,將整個語句的結構關系誤譯為因果關系。考生對復句結構關系的把握,必須以句意為基礎,“假設”“因果”“轉(zhuǎn)折”“條件”等關系,都是根據(jù)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強加或誤譯。而檢驗自己是否強加了關聯(lián)詞,也必須看你加的關聯(lián)詞在句意的表達上,是否合理。同學們要注意積累注意把握“特殊句式”(點擊藍字可看)誤區(qū)8:不懂文言修辭【例9】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馀燼,敢與日月爭明邪![誤譯]上天已經(jīng)結束了你們元朝的命運,我們朝廷確實要取代它。你們即使點燃了自己,也沒有日月一樣的光明![正譯]上天已經(jīng)結束了你們元朝的命運,我們朝廷取代了它。你們這些微火殘灰,竟敢與太陽月亮(一樣的大明朝)爭奪光明嗎![分析與對策]句中的“爝”(jué),意為“小火”“火把”,“馀燼”,意為“殘灰”,根據(jù)文中人物關系,這里比喻元朝殘將脫脫;而“日月”則比喻明朝。考生從“實”的角度理解,沒有譯出比喻意義。解答此類試題, 一是要積累古文修辭知識,留心古文修辭現(xiàn)象。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孟子·公孫丑》)“采薪之憂”是疾病的婉辭。全句譯為:昨天有國君命令來,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復命。二是結合語境,把握好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確認修辭現(xiàn)象,恰當翻譯。考果能夠判斷出夾擊的關鍵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證題目完全做對。誤區(qū)9:不懂古代文化常識【例10】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也 ”(司馬遷《鴻門宴》)[誤譯]項王握住劍把站起來,大聲問:“來客是什么人 ”[正譯]項王握著劍把直起腰來,問道:“來客是干什么的 ”[分析與對策]古人席地而坐,而兩膝著地,腳背朝下,臀部坐在腳后跟上。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這就叫“跽”。項王本坐著,突然見樊噲闖進來,于是警惕起來,握住劍,挺直腰準備站起來,以防不測。在這里,只能解釋為“雙膝著地,上身挺直”。高考復習中,考生要留意此類古代文化常識,在教材復習和傳記類文章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與古代官職(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除,拜官授職。擢,提升官職)、地理(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關東,古代指函谷關以東。朔漠,北方的沙漠)、習俗(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涉及文化常識的譯文,可從兩個方面檢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譯是否合乎古代社會的環(huán)境;二是看譯文是否適合語境,是否合乎情理。誤區(qū)10:誤譯原句語氣【例11】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孟子·公孫丑下》)[誤譯]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沒有誰能行。[正譯]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還能有誰呢 [分析與對策]譯文處理為一種陳述語氣,盡管從意思上來看是對的,但它改變了原文的語氣,仍然不夠準確,違背了文言文翻譯“忠實”原文的原則,會被“酌情扣分”。從語境來看,這段話表現(xiàn)了孟子拯救天下的責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許,“舍我其誰也”,是一種語氣強烈的反問,語氣應處理為“……呢 ”。考生誤譯原句的語氣,一是因為對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徹,二是對句子的語氣不夠重視。文言文句子的語氣,與現(xiàn)代漢語沒有很大的差別,通常分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等。我們看句子的語氣,要把握好兩個關鍵:一是標點符號,如問號,則處理為疑問語氣;二是根據(jù)文意,在人物對話中,要留意說話人的心理、個性,以及表達目的等。一輪復習文言語句翻譯百句收官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譯文:祖逖沒有答復這封信,而聽憑雙方民間互相貿(mào)易,收取十倍的利潤。采分點:報,答復;聽,聽憑;互市,互相貿(mào)易。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譯文: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fā)重病。采分點:遂,成;感激,情緒激動。3.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譯文:常常縱使游動騎兵搶劫掠奪,稍稍失利就撤退,來回游蕩沒有斗志。采分點:每:常常。縱:縱容,縱使。剽掠:搶劫掠奪。小:稍微。輒:總,就。引去:撤退。徜徉:徘徊游蕩。4.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宣許之。4.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宣許之。譯文:如果想要貨物錢財,漢朝曾賜給匈奴單于玉帛,有先例,應當答應他們。采分點:貨財:貨物錢財故事:先例,舊例。宜:應該。許:答應。5.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譯文:然而既然已經(jīng)知道不可以這樣,再依法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采分點:“既”,已經(jīng);“斷”,處理;“復斷之以法”,狀語后置句;“忿”,憤怒;“信”,信用。6.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譯文:(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復核查驗,有依據(jù)法令應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記下情況上報朝廷。采分點:第一句省略主語;“覆視”,查看;“當”,判處;“矜”,憐憫,憐惜;“狀”,情況;“可”,值得;“聞”,使……知道。7..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譯文:不能給(東地)呀。即使這樣,楚國不能獨自守住東地,我請求西行向秦國求取救援。采分點: “與”,給、給予;“西”,方向名詞作狀語,向西;“救”,救援、幫助。8.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譯文:(你們)阻止楚國太子不讓他歸國,這是不仁;(現(xiàn)在)又想奪取楚國五百里東地,這是不義。采分點:“隘”,阻擋、阻止;“弗”,不;“奪”,奪取、強取9. 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譯文: 國家眾多的士卒和百姓,戰(zhàn)車、騎兵的強大力量,兵法和謀略的運用,(貴國)可以吞并其他諸侯,統(tǒng)一天下,號稱皇帝來統(tǒng)治全國。采分點:“士民”,士卒和百姓;“車騎”,戰(zhàn)車和騎兵;“用”,運用;“并”“吞”,吞并,統(tǒng)一;“治”,統(tǒng)治。10. 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之外。譯文:只要能夠運用政治手段解決的問題,就不必用武力來征服;只要在朝廷上能夠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的問題,就不必到對方的國家境內(nèi)作戰(zhàn)。采分點:“式”,運用;“政”,政治手段;“勇”,武力;“廊廟”,朝廷;“四境之外”,對方國家境內(nèi)。11. 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敗俗。譯文:然而受命登基之初,都會謹慎遵守前代君王的成功治理之路;逐漸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風化敗壞下來。采分點:成治,指前代君王的成功治理之路;稍,逐漸;敗,使……敗壞;俗,風化。12.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6講 精準翻譯文言語句目 錄01 考情分析·備考策略 202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3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404 熱考題型·解題策略 405 真題感悟·命題洞見 5命題分析文言文翻譯題的綜合性較強,涉及文言知識點多,是檢查考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屬必考題。文言文翻譯集中考查了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識等多方面的知識,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綜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的全國卷文言文翻譯均設置兩題,體現(xiàn)出命題者對文言文翻譯的高度重視。命題特點①以考查實詞、虛詞為主,考查句式為輔。②兩句翻譯,每句字數(shù)在15~27,采分點一般為三個或四個。③句子多為對話句,敘述性的語句翻譯的步驟要確保文言文翻譯的準確性,就要在具體答題過程中做到如下五步驟:(1)讀。通過讀,明確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以及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大意。(2)審。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中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然后用筆將這些語法現(xiàn)象一一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3)切。將文言文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后使用文言翻譯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釋。(4)連。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和用語習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成句。(5)謄。逐一查對文言文中的語法現(xiàn)象后,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卷上。在謄寫的過程中還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考情分析】選文出處 翻譯原句 參考答案2022全國新高考Ⅰ卷 《戰(zhàn)國策》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1)我國已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如今又要行軍幾千里去援助魏國,將怎么辦呢?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2)燕國不援救魏國,魏王會屈辱節(jié)操,割讓土地,把魏國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離開。(句意2分;折節(jié)、去各1分)2022全國新高考Ⅱ卷 《后漢書·吳漢列傳》 (1)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 (1)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屢次與他交談,那人勇猛(勇敢兇猛)而有智謀,眾將少有能趕得上的。(2)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2)吳漢回來,責備他們說:“軍隊出征在外,官兵們用度不足,為什么多買田地房產(chǎn)呢?”2022全國甲卷 《戰(zhàn)國策·秦策》 (1)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 (1)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2)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 (2)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斷了交,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2022全國乙卷 《說苑·貴德》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 (1)武王戰(zhàn)勝了殷商,召見太公而問道:“將如何對待(處置)他們的官員和民眾呢?”(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yǎng),鰥寡有室。 (2)現(xiàn)在請讓我尋找老弱(年老體弱)而無人供養(yǎng)的人,還有年老喪夫喪妻(喪失配偶)而沒有家室(成家)的人,評定(按照)等級供給(提供)生活用度(費用)。 2021新高考Ⅰ卷 《資治通鑒》 (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 (1)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派身邊人賄賂官員做試探。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2)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yōu)樨迹痪飨矏勐牭秸钡难哉摚季蜁兂芍页肌?br/>2021全國新高考Ⅱ卷 《晉書·祖逖傳》 (1)(后趙王石勒)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 (1)祖逖沒有回信,但聽任雙方互通貿(mào)易,獲取十倍的利益。(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九月,卒于雍丘。 (2)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憤因而生病。2021全國甲卷 《宋史紀事本末》 (1)契丹遂駐兵陽城淀,號二十萬,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 (1)常常縱使游動騎兵搶劫掠奪,稍稍失利就撒退,來回游蕩沒有斗志。(2)帝曰:“所言歸地事極無名,若必邀求,朕當決戰(zhàn)!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宜許之。” (2)如果想要錢物,漢朝曾拿玉帛賜給匈奴單于,有先例,可以答應他們。2021全國乙卷 《通鑒紀事本末》 (1)對曰:“……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1)但已經(jīng)知道了不能這樣做,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卻保全了大信用啊。(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2)全讓門下省復核驗視,有依據(jù)法律應判死刑但情由值得憐憫的,記錄情狀上報朝廷。2020全國Ⅰ卷 《宋史·蘇軾傳》 (1)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1)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有文章以來,大概也屬少有。2020全國Ⅱ卷 《宋史·王安中傳》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shù)事。上悚然納之。 (1)同時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禍國殃民等一些事。皇上驚恐,采納了進言。 (2)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 (2)藥師蠻橫暴戾,對府中事務獨斷獨行。王安中無力控制,只是違心順從他,所以藥師更加驕橫。 2020全國Ⅲ卷 《晉書·王彪之傳》 (1)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 (1)朝臣家有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傳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內(nèi)不得入宮。 (2)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yī)藥。 (2)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黃門侍郎探問病痛,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買藥。 2019全國Ⅰ卷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1)于是說賈誼壞話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2)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賈誼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2019全國Ⅱ卷 《史記 商君列傳》 (1)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1)圣人如果可以使國家強盛,不必效法陳規(guī);如果可以使百姓獲利,不必遵循舊制。(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 (2)法令在民間實行一年,秦人到國都訴說新法不便利的數(shù)以千計。2019Ⅲ卷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1)田文說:“這就是我的地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吳起這才自知比不上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2)等悼王死去,王室大臣發(fā)動暴亂攻擊吳起,吳起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體上。2018全國Ⅰ卷 《晉書·魯芝傳》 (1)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qū)。 (1)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魏帝出征,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 (2)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2018全國Ⅱ卷 《晉書·魯芝傳》 (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 (1)百姓思念王渙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造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2)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 (2)一年間的斷案,不超過幾十件,聲威超過王渙,而在條理方面比不上他。2018全國Ⅲ卷 《宋史·范純禮傳》 (1)方務去前之苛,猶慮未盡,豈有寬為患也。 (1)正盡力去除先前的苛責,尚且擔心做得不夠,哪有寬松成為禍患的呢。(2)愚人村野無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2)愚人粗魯無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會辜負陛下愛惜生靈的仁德。2017全國Ⅰ卷 《宋書·謝弘微傳》 (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 (1)品性嚴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事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過于常禮。(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 (2)而謝曜喜好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2017全國Ⅱ卷 《后漢書·趙憙傳》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 (1)皇帝說:“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會被枉曲,你另外說些別的想說的吧。” 趙王再也沒有回答的話。(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 (2)后來青州遭遇嚴重蝗災,(這些蝗蟲)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內(nèi)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頌趙憙。2017全國Ⅲ卷 《宋史·許將列傳》 (1)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 (1)許將說:“這件事情,命令守邊的大臣去做難道還不行嗎?為什么還要出使呢?”蕭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 (2)章惇做了宰相,與蔡卞一起搜羅編造罪名,來貶謫元祐諸臣,上奏皇帝要開掘了司馬光的墳墓。2016全國Ⅰ卷 《宋史·曾公亮傳》 (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 (1)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2)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 (2)蘇軾曾從容地責備公亮不能糾正弊病,世人譏諷他保持祿位加固寵幸。2016全國Ⅱ卷 《明史·陳登云傳》) (1)其間豈無剛直之人,而弗勝齟齬,多不能安其身。 (1)其間難道沒有剛正的人嗎,可這些人受不了抵觸排擠,大多無法安身。(2)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 (2)副使崔應麟看見百姓吃湖中的雁糞,便裝進袋子拿給陳登云看,陳登云立刻派人送到朝廷。2016全國Ⅲ卷 《明史·傅珪傳》 (1)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 (1)極力奏陳其時社會弊病十件事,話語多處指斥受寵的權貴,權貴愈加痛恨他。(2)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 (2)又認為傅珪剛正忠實,敢于直言,應當啟用。吏部按照盧雍的話上奏,沒有回復。2015全國Ⅰ卷 《宋史·孫傅傳》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 (1)我只知道只有我們的君主能做中國的皇帝,如果立異姓人做皇帝,我就為此而死。(2)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 (2)金人雖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應當跟太子一起去,求見兩位酋長當面譴責我們,或者還有可能把事情辦好。2015全國Ⅱ卷 《北史·來護兒傳》 (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 (1)陛下興起戰(zhàn)事,易于引起百姓嘆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擔心不合適。(2)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2)不能清除兇惡悖逆之人,終讓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黃泉之下,還能再說什么呢?2014全國Ⅰ卷 《舊唐書·于休烈傳》 (1)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 (1)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2)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 (2)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2014全國Ⅱ卷 《明史·韓文傳》 (1)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民業(yè),文力爭乃止。 (1)淳安公主有三百頃皇上賞賜的田地,又想奪取任丘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韓文竭力抗爭才讓這事停止下來。(2)即偕諸大臣伏闕上書,疏入,帝驚泣不食,瑾等大懼。 (2)韓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鑾寶殿給皇帝上書,奏章遞入皇宮,皇帝吃驚得哭泣著吃不下飯,劉瑾等人十分恐懼。2013全國Ⅰ卷 《明史·馬文升傳》 (1)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為年高德劭,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諸位大臣沒有人敢埋怨。(2)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2)(文升)在家閑居,無事不曾進州城。說到當時政事,(他)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2013全國Ⅱ卷 《舊唐書·李揆傳》 (1)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 (1)他的哥哥當時本有聲望,卻停留在閑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薦。(2)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 (2)當?shù)刂菘らL官稍有輕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的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2012全國Ⅰ卷 《宋史 蕭燧傳》 (1)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nèi)治。 (1)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風俗澆薄虛浮,(國家)兵力不夠強大,財力不充裕,應當臥薪嘗膽,來求取國內(nèi)安定太平。(2)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 (2)蕭燧說:“東路(婺州)、西路(嚴州)不是屬于同一路,(按說)不應該調(diào)給糧食,但(我)哪能忍心原來管轄的地區(qū)受災坐視不管呢?2011全國Ⅰ卷 《宋史·何灌傳》 (1)整弓復中之,觀者誦嘆,帝親賜酒勞之。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觀看的人贊嘆,皇上親自賜酒犒勞他。(2)灌至,乞入見,不許,而令控守西隅。 (2)何灌來到,請求入見,皇上不允許,而命令他把守西部邊角。2010全國Ⅰ卷 《明史·花云傳》 (1) 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 (1)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著漲水,沿著船尾攀爬城墻的垛口上去。(2)遇僨軍奪舟棄江中,浮斷木入葦洲,采蓮實哺兒,七日不死。 (2)遇上敗軍搶走船只(把他們)丟棄在江中,(他們)靠著斷木漂浮進入蘆洲中,(孫氏)采摘蓮子喂養(yǎng)小兒,七天都未死去。掌握翻譯的原則和要求(一)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直譯: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即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要求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當然,有一些發(fā)語詞、助詞無法直接譯出,則不必譯出。如:原句 帝 曰 吏 奉 法 律 不 可 枉 也 更 道 它 所 欲 王 無 復 言對照 皇帝 說 官吏 奉行 法典 律令 不 可 違犯 再 說 其他 要求 趙王 沒有 再 說方法 組詞 換詞 組詞 組詞 組詞 組詞 保留 保留 換詞 刪除 換詞 換詞 換詞 刪除 換詞 保留 換詞 換詞 換詞(1)試翻譯下列句子,體會直譯原則。①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班固《蘇武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歸有光《項脊軒志》)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試翻譯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體會直譯原則。(2020·全國Ⅰ)(蘇軾)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譯”“保留”,落實直譯(1)通過“對譯法”逐字落實,將大量文言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白話雙音節(jié)詞。“對譯”即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對應“組詞”。在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傾向性的基礎上,看譯句中有哪些單音節(jié)詞,按白話習慣的雙音節(jié)說法逐字落實,逐字對應翻譯即可。在文言文中,單音節(jié)詞語占80%以上。通過對應的“直譯法”可以粗通大意,落實得分點。(2)使用“保留法”,讓文言內(nèi)容保持原汁原味。對文言文中的人名(姓、名、號)、地名(歷史沿革、地理名稱)、官職(朝廷官職、地方官職、不同朝代稱呼)、器物、朝代、年代、典章(朝廷更迭、典章變化、制度沿襲)、謚號(褒貶)、紀年(干支和年號)、科舉(文化沿革)、宗法(宗族演變)等不必翻譯。平時我們對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禮節(jié)、朝廷的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要多留心,多積累。2.意譯:靈活變通文言文句式靈活,省略句、倒裝句較多,而且詞類經(jīng)常活用,有時直譯會使句子不通順或表意不夠明確。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縛,機械地采用直譯方法,而應采用意譯,使句子語氣順暢,意思明確。意譯,多用于一詞或短語的翻譯。翻譯中需要意譯的多是使用固定詞語或修辭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試翻譯下列句子,體會意譯原則。(1)縱一葦之所如。(蘇軾《赤壁賦》)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李密《陳情表》)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宮賦》)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意譯的地方主要是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①比喻,本體與喻體同時譯出。②借代,譯出所指代的人或物。③互文,要把兩部分合起來譯。④用典及委婉的說法,要盡可能地把原義譯出,使表意明確。(二)翻譯的基本要求:信、達、雅,重在“信”“達”“信”,是指譯文要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不誤譯,不漏譯,不贅譯;“達”,是指譯文要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語病;“雅”,是翻譯較高層次的要求,在考試中一般不作要求。請根據(jù)“信”“達”要求,完成下列任務。1.指出下列譯句的問題。句子 譯文 問題(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燭之武退秦師》) 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包圍鄭國,因為它對晉國無禮。(2)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孔子說:“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 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讓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2.指出下列畫線句的翻譯存在的問題,并寫出正確的譯文。(1)薛訥,字慎言,起家城門郎,遷藍田令。富人倪氏訟息錢于肅政臺,中丞來俊臣受賕,發(fā)義倉粟數(shù)千斛償之。訥曰:“義倉本備水旱,安可絕眾人之仰私一家?”報上不與。會俊臣得罪,亦止。(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三十六》)畫線句譯文 薛訥說:“義倉本來是為水災準備的,怎么能斷絕眾人的信仰滿足一家的私欲呢?”存在的問題 ①正確的譯文 ②(2)劉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父勔于大桁戰(zhàn)死,悛時疾病,扶伏路次,號哭求勔尸。(節(jié)選自《南齊書·列傳第十八》)畫線句譯文 父親參與大桁之戰(zhàn)而戰(zhàn)死,劉悛那時身患疾病,有人攙扶著走過來,大哭著請求父親劉勔的尸體。存在的問題 ①正確的譯文 ② 強化翻譯中的語境意識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分為內(nèi)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社會背景、知識積累、情理事理等)。文言文中所說的語境通常指內(nèi)部語境,主要是文段語境和句子語境,很少涉及像現(xiàn)代文閱讀那樣的全篇語境。培養(yǎng)文言翻譯中的語境意識應注意以下三點:1.根據(jù)語境推斷詞義結合語境確定重要實詞、虛詞的含義,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無標志的判斷句和意念被動句),推測疑難詞語的含義。大王以孝治聞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體,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嘗不分于葉陽、涇陽君。(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四》)考生對“嗛”字會比較陌生。根據(jù)語境“膳啖”可知,這里是形容膳食的。而且“嗛”與前句“衣服使之便于體”的“便”位置一樣,“便”是說衣服舒適、合身,那么“嗛”應該指食物合口,能讓人滿足,應譯為“滿足”。所以畫線句子的意思是“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吃的膳食使兄弟滿足”。2.根據(jù)語境確定對象結合語境推斷省略的成分和代詞具體指代的對象。二十一年,俺答大入山西,詔天下舉武勇士。大猷詣巡按御史自薦,御史上其名兵部。會伯溫為尚書,送之宣大總督翟鵬所。召見論兵事,大猷屢折鵬。鵬謝曰:“吾不當以武人待子。”(節(jié)選自《明史·俞大猷傳》)“召見論兵事”前面提到三個對象“御史”“伯溫”“翟鵬”。根據(jù)后面“大猷屢折鵬”可以推斷,前面省略主語“翟鵬”,省略賓語“俞大猷”,應為“(翟鵬)召(俞大猷)論兵事”。畫線句子的意思是“(翟鵬)召見(俞大猷)討論軍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灼見)折服翟鵬。翟鵬道歉說:‘我不該用對待武卒的態(tài)度對待你。’”3.根據(jù)語境解決硬譯問題語境對于翻譯來說十分重要,可是在平時的學習乃至考試中,考生的語境意識卻往往非常淡薄。其中一個客觀因素就是,在考試時譯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閱讀題的最后,與原文相對隔開了,于是考生只盯著這個句子思索,即使明知翻譯不通也還是硬譯,卻不知道把這個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讀去思考。這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翻譯文言句子時,應真正做到字回到詞中,詞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句子,尤其要結合語境譯準加點字。(1)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節(jié)選自《史記·刺客列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而觀諸權門豪士,如仆隸焉,瞪然不顧。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nèi)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節(jié)選自《舊唐書·韓愈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洪邁,字景盧。紹興十五年始中第。乾道六年,除知贛州。辛卯歲饑,贛適中熟,邁移粟濟鄰郡。(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誦讀全文的基礎上認真揣摩句子大意,準確找出句中的關鍵詞,找出得分點。2.能夠在翻譯中精準落實得分點。準確判斷得分點翻譯文言句子時,被列為得分點的詞語、句式一定要翻譯準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考試中不失分。為此,翻譯時應首先根據(jù)譯句的分值圈出你認為是得分點的詞語、句式,力圖先把這些詞語、句式翻譯準確。也就是說,命題人認為如果考生能把這些詞語、句式譯準,那么譯出整個句子就不會有大問題。因此,翻譯的第一步就是閱讀揣摩,圈出重點詞語、特殊句式,然后字字、句句落實,這樣自然會提高翻譯的準確率。請先審出下面文段中畫線句的得分點,然后翻譯該句,并思考如何判斷出得分點。(2020·新高考Ⅱ)海瑞,字汝賢,瓊山人。帝屢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節(jié)選自《明史·海瑞傳》)(1)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得分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得分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鎖定得分點的方法主要有:(1)從文言知識點角度看,實詞主要為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及疑難詞;虛詞主要為高考常考的18個虛詞,尤其是高頻虛詞以、之、其、因、乃等;特殊句式主要為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省略句等。(2)從命題人角度看,主要在三個層面設得分點:字詞層面,關鍵實詞、虛詞;句式層面,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語意層面,語意通順,語氣一致。(3)從答題者角度看,翻譯時考生認為較難的地方,通常就是得分點。文言實詞是重要的得分點。判斷實詞為得分點的辦法有:從詞性上看,關鍵實詞以動詞居多,其次是形容詞和名詞。從考查頻率上看,120個常用實詞及次常用實詞(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是關鍵實詞。從特殊性上看,與現(xiàn)代漢語同形的詞語(如“妻子”“親信”等)通常是關鍵實詞;用本義實在講不通的通假字通常是關鍵實詞;符合活用規(guī)律的詞語(如名詞作狀語、形容詞作動詞、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等)通常是關鍵實詞;還有,需臨場推斷的多義詞及疑難詞語也通常是關鍵實詞。精準落實得分點(一)精準翻譯關鍵實詞把關鍵實詞翻譯到位,就是對譯句中的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語、疑難詞語準確理解,并且在譯文中正確地體現(xiàn)出來。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并體會如何精準翻譯重要實詞。(2021·新高考Ⅰ)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上悅。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古今異義詞:區(qū)別、拆分一是單音節(jié)的同形異義詞,如“走”“谷”“金”等,翻譯時要把它的古今義區(qū)別開來,并且置換成現(xiàn)代漢語,千萬不要以今釋古;二是類似今天雙音節(jié)詞的同形異義詞,如“祖父”“妻子”“其實”等,一般情況下要把它拆分成兩個詞翻譯。須警惕的是類似今天雙音節(jié)詞的同形詞不一定是“異義”的,有時可能是“同義”的,這叫同義復詞,具體翻譯時可進行同一處理,如“傳之美人,以戲弄臣”中的“戲弄”就是這樣。2.多義實詞:語境確定多義實詞雖然有多個義項,但在具體句子中只能有一個義項切合。因此,要學會利用上下文的具體語境來確定該實詞的準確義項。在語境中確定多義實詞的義項,特別要注意一詞中幾個相近而又易混的義項。如“愛”,義項“愛護”“愛憐”“愛惜”較難區(qū)分;“坐”,義項“犯罪”與“判罪”易混;“治”,何時作“治理”,何時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因為只有一個義項是最恰當?shù)模@時,只能通過細辨語境代入檢驗來確定。只有把詞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讀,才能得出正確答案。3.活用實詞:注意譯法翻譯活用實詞時,要按照它固有的格式翻譯。(1)作狀語的名詞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適當?shù)慕樵~,如“像……”“用……”“在……”。(2)活用為名詞的動詞、形容詞,要用動詞、形容詞作定語并補出中心語。(3)活用為一般動詞的名詞,大都要帶上該名詞再加一個動詞。如“填然鼓之”中的“鼓”應譯為“擂鼓”。(4)意動用法要用“認為(以為)……”或“以(把)……為(看作、作為)……”的格式進行翻譯。(有的詞可以用一個與“認為……”或“以……為……”意思差不多的動詞翻譯)(5)使動用法要按照“使(讓)……怎樣”的格式翻譯。[與意動用法一樣,有的詞也可以用一個與“使(讓)……怎樣”意思差不多的動詞翻譯]4.特殊實詞:窮則思變特殊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和偏義復詞。這兩類詞在考試中不常出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總有其特征可尋。翻譯時,如果按照某字的一般意思譯實在譯不通,就要考慮它是否為通假字,找出其所“通”之字,大多需要從該字的同音字或形似字考慮。找出本字后再翻譯,如果覺得這樣翻譯合乎語境,那就說明譯對了這個“分點”。偏義復詞一般由兩個相反相對或相近的語素(字)組成,當按慣常逐字翻譯后,總覺得別扭,就要思考它們是否為偏義復詞。當舍去一字不譯只譯另一字時,覺得很順暢,那就說明你判斷準確并翻譯到位了。當然,判斷某詞是否為偏義復詞,需要較敏銳的語境把握能力。對于疑難實詞,要加強臨場推斷能力。考生可以綜合運用鄰字推義、字形推義、對文推義、語境推義等多種推斷方法進行翻譯。(二)精準翻譯關鍵虛詞作為得分點的虛詞,主要指文言語句中的副詞、連詞、介詞。對虛詞的翻譯要注意以下三點:(1)高頻虛詞“以”“因”“乃”“其”等,只要出現(xiàn)在句中,就要格外留心。(2)必須譯出的:有實詞義項的,如作代詞的“之”“其”等;現(xiàn)代漢語中有與之相對應的虛詞進行互換的,如“之”“而”“以”“于”等。(3)不必譯出的:在句中起語法作用的“之”、發(fā)語詞及句末語氣助詞等。對關鍵虛詞的翻譯,要仔細辨明詞性及意義,能譯則譯,不需要譯的切不可強行翻譯。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并體會如何精準翻譯關鍵虛詞。(2023·全國甲)周堯卿,字子余。執(zhí)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或勉之以禮,曰:“《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負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所至稱治,民有去思。嘗知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故,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慶歷間,范仲淹舉經(jīng)行可為師表,未及用而卒。(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1)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纮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準翻譯關鍵虛詞,主要譯準三類虛詞:1.高頻虛詞“以”“因”“乃”“其”。(具體內(nèi)容參見前面微案2“活動二”部分)2.可譯可不譯的虛詞。有一部分虛詞兼有助詞和其他詞性,如“之”“焉”“者”等,作助詞時一般情況下可不譯,但不可把其他詞性義當作助詞而不譯。這里尤其要留心“焉”和“者”。焉 作為句中或句末語氣助詞時,可不譯;但放在動詞后面作代詞或兼詞時,有實義,必須譯出。者 主要有兩個義項,一是作代詞,可譯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語氣助詞,表句中停頓,與“也”構成判斷。這兩種詞性,在翻譯中要仔細辨析,不可當譯不譯,或不當譯而硬譯。3.部分出現(xiàn)頻率較高且定為采分點的副詞。(具體內(nèi)容參見前面微案2“活動一”副詞部分)(三)精準翻譯特殊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譯中是很重要的得分點,翻譯時審清句中的特殊句式是關鍵。平時要注意積累,重點掌握容易忽略的判斷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固定句式等。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并體會如何精準翻譯特殊句式。(2021·全國乙)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zhí)法,朕復何憂?”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準確發(fā)現(xiàn)特殊句式要落實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前提是能準確發(fā)現(xiàn)特殊句式。(1)抓標志如判斷句,標志有“……者,……也”“乃”“皆”“非”等;被動句,標志有“為……所”“見”“于”等;倒裝句,標志有介詞結構、否定副詞、“之”“是”等。(2)重語感有些沒有標志的特殊句式,我們可以邊讀原文邊試著翻譯,如果感覺語意不順,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別留意。如果感覺主語不是施事者,就要考慮句子是不是被動句。(3)析結構有時,對句子進行語法結構分析也是必要的。省略句尤其要重視此法。因為在文言文中,缺少主語、賓語甚至謂語的語句十分常見,翻譯時要補譯出省略的部分。如“以”作介詞時,在不少情況下省略“之”,地名前往往省略“于”等,通過結構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具備了發(fā)現(xiàn)特殊句式的能力,就可以按照相應的翻譯方法準確答題了。2.落實句式翻譯要求(1)加上標志詞:判斷句加“是”字,被動句加“被”“受”字。(2)調(diào)整翻譯語序:倒裝句,要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的正常語序。(3)補充詞語:省略句。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種,在近幾年的高考中,省略句已成為考查最多的特殊句式。可是不少考生對省略句往往重視不夠,在翻譯時只是滿足于字字落實,對省略成分缺少足夠的分析,導致譯出的語句不通順,自然難得高分。要解決這一難點,需要做好以下兩點:①強化聯(lián)系語境意識要知道句子省略了哪些成分,必須聯(lián)系前后語境,不僅要做好語法分析,還應推及邏輯事理層面以及文章的寫作目的。譯句大多和主人公的行為或作者的想法有關,翻譯時,要想一想譯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邏輯,是否符合寫作目的。②強化增加成分意識只要符合主謂賓的語法規(guī)范,符合前后語境,翻譯時就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成分使句意更加順暢。這應成為翻譯的原則。文言省略最常見的是主語、賓語和介詞省略。尤其是主語省略,幾乎句句皆有,故要強化增加成分意識。在補充省略成分時,要根據(jù)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補充省略的主語,再根據(jù)動作行為的受事者補充省略的賓語。保留法“保留法”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 例句: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赤壁賦》) 譯文:尾聲裊裊,如同不斷的細絲。專有名詞(如朝代、年號、謚號、廟號、人名、爵位名、書名、地名、官職名、器物名、度量衡等。) 例句: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鴻門宴》) 譯文: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讓人對項羽說。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常用的成語或習慣用語 例句: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譯文:如此勞苦功高,卻沒有封侯的獎賞。一些古漢語地名所表示的范圍與現(xiàn)代漢語中所指的范圍不一致,需按照其在古代漢語中的具體所指進行翻譯。如《鴻門宴》中“沛公居山東時”,“山東”與現(xiàn)代漢語中“山東省”意義不同,因此需翻譯成“崤山以東”。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段思恭,澤州晉城人。開運初,劉繼勛節(jié)制同州,辟為掌書記。(1)繼勛入朝,會契丹入汴,軍士喧噪,請立思恭為州帥,思恭諭以禍福,拒而弗從,乃止。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時亡命集眾,攻逼州城,刺史趙廷進懼不能敵,將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與賊戰(zhàn)彭山。(2)軍人皆觀望無斗志,思恭募軍士先登者厚賞,于是諸軍賈勇,大敗賊,思恭矯詔以上供錢帛給之。后度支請按其罪,太祖憐其果干,不許,令知州事。(節(jié)選自《宋史·段思恭傳》,有刪改)(1) 保留詞語:繼勛、朝、契丹、汴、思恭、帥。關鍵詞語:會、諭、禍福、乃。關鍵句式:“思恭諭以禍福”(狀語后置句),“(士兵)乃止(喧鬧)”(省略句)。譯文:劉繼勛入朝拜見皇帝,正趕上契丹入侵汴京,士兵喧嘩鼓噪,請求擁立段思恭擔任同州主帥,段思恭用利害關系曉諭他們,拒絕了沒有聽從,(士兵)才停止(喧鬧)。[解析]翻譯時,官職、人名、地名不用翻譯,同時根據(jù)特殊句式翻譯的原則,“思恭諭以禍福”為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要調(diào)整語序為“思恭以禍福諭”,“(士兵)乃止(喧鬧)”為省略句,翻譯時要補出省略的成分。(2) 保留詞語:斗志、思恭、錢帛。關鍵詞語:募、賈勇、矯、供、給。關鍵句式:“思恭募軍士先登者厚賞”(定語后置句)。譯文:士兵們都持觀望態(tài)度,沒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沖在前面的士兵并給以豐厚賞賜,于是士兵們勇猛作戰(zhàn),大敗賊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繳納的錢帛獎賞給士兵。[解析]翻譯時,現(xiàn)代漢語仍然使用的“斗志”“錢帛”可保留不譯;人名不用翻譯;“賈勇”譯為“勇猛”,“矯”譯為“假借、假托”;根據(jù)特殊句式翻譯的原則,“思恭募軍士先登者厚賞”為定語后置句,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語序為“思恭募先登者軍士厚賞”。【參考譯文】段思恭,澤州晉城人。開運初年,劉繼勛擔任同州節(jié)度使,征召段思恭做掌書記。劉繼勛入朝拜見皇帝,正趕上契丹入侵汴京,士兵喧嘩鼓噪,請求擁立段思恭擔任同州主帥,段思恭用利害關系曉諭他們,拒絕了沒有聽從,(士兵)才停止(喧鬧)。乾德初年,平定蜀地,擔任眉州通判。當時亡命之徒集結在一起,進攻逼近眉州城,刺史趙廷進因害怕不能抵擋,準備逃往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領駐兵和賊人在彭山作戰(zhàn)。士兵們都持觀望態(tài)度,沒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沖在前面的士兵并給以豐厚賞賜,于是士兵們勇猛作戰(zhàn),大敗賊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繳納的錢帛獎賞給士兵。后來度支請求查究他的罪責,太祖愛惜他(行事)果斷干練,沒有允許,(反而)讓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務。替換法“替換法”即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詞語替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習慣的詞語。將文言詞替換成現(xiàn)代漢語詞 如“首”—“頭”,“食”—“吃”將古漢語的單音節(jié)詞替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 如“思”—“思考”,“惑”—“問題”將古今異義詞替換成古代漢語的意思 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中的“非常”應譯為“意外的變故”將活用的詞替換成活用后的詞 如“漁樵于江諸之上”中的“漁樵”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譯為“打魚砍柴”將通假字替換成本字 如“距關”的“距”通“據(jù)”,譯為“把守”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用替換法)先生姓梁氏,諱熙,字曰緝,皙次其別號也。(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紈绔之習,讀書好古,視聲利蔑如也。于詩嗜陶淵明,少得句云:“明月生東隅,清輝照北床。”長老驚異。十三歲補諸生第一,文名籍甚。舉順治三年鄉(xiāng)試,又十年成進士。(2)出知西安之咸寧,誓于神,不以一錢自污。視民如子,治行冠三輔。官咸寧半載,入為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節(jié)選自錢仲聯(lián)主編《廣清碑傳集》,有刪改)(1) 譯文:先生出身于世代顯貴的家族,自幼不喜歡紈绔子弟的習氣,讀書崇尚古風,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解析]重點是把“生”“喜”“習”“好”“視”“聲利”等詞依次解釋為“出身”“喜歡”“習氣”“崇尚”“把……看”“名利”;“先生生世族”是省略句,要補充省略的介詞“于”。(2) 譯文:(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寧知縣,向神靈發(fā)誓,不會因一文錢而玷污自己。[解析]重點是把“出”“知”“誓”“以”“污”依次解釋為“出任”“做……知縣”“發(fā)誓”“因為”“玷污”;“不以一錢自污”為賓語前置句,需要調(diào)整語序為“不以一錢污自”。【參考譯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緝,皙次是他的別號。先生出身于世代顯貴的家族,自幼不喜歡紈绔子弟的習氣,讀書崇尚古風,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詩歌方面特別喜歡陶淵明,年少時就寫出詩句:“明月生東隅,清輝照北床。”長輩們都感到吃驚詫異。梁熙十三歲被補薦為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梁熙)通過了順治三年舉行的鄉(xiāng)試,又過了十年考中進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寧知縣,向神靈發(fā)誓,不會因一文錢而玷污自己。(他)愛民如子,政績位居西安第一。(梁熙)在咸寧做官半年,回朝后做了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補充法“補充法”即補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隱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語、謂語、賓語以及介詞“于”等,從而使句意完整。在補充省略成分時,一定要根據(jù)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補充省略的主語,再根據(jù)動作行為的受事者補充省略的賓語。省略主語、謂語、賓語要補上 例句: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譯文:你估計著我回到軍營中了,你再進去辭謝省略介詞“于”等要補上 例句: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 譯文: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判斷句要補上判斷詞 例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譯文: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數(shù)詞后補充量詞 例句: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譯文: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帳里面,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陳湯字子公,山陽瑕丘人也。少好書,博達善屬文。富平侯張勃與湯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詔列侯舉茂材,勃舉湯,湯待遷,父死不奔喪,(1)司隸奏湯無循行,勃選舉故不以實,坐削戶二百,會薨,因賜謚曰繆侯。湯下獄論。久之,遷西域副校尉,與甘延壽俱出。即日引軍分行,未至城三十里,止營。郅支單于遣使問漢兵何以來,湯因讓之:“我為單于遠來,而至今無名王大人見將軍受事者,何單于失客主之禮也!(2)兵來道遠,人畜罷極,食度且盡,恐無以自還,愿單于與大臣審計策。”郅支單于怒,引兵攻,戰(zhàn)不利,遁入城。漢兵圍之。(節(jié)選自《漢書·陳湯傳》,有刪改)(1) 增補詞語:(張勃)坐削戶二百,會(張勃)薨。關鍵詞語:無循行、選舉、坐。譯文:司隸上奏彈劾陳湯沒有遵守禮法的品行,張勃不按照真實情況舉薦人才,(張勃)獲罪被削奪二百戶食邑,恰好這時(張勃)死了,因而皇帝賜他“繆侯”的謚號。[解析]“無循行”譯為“沒有遵守禮法的品行”;“選舉”是古今異義詞,譯為“推薦、舉薦”;“坐”是“獲罪”的意思。(2) 增補詞語:(我們的)兵來道遠。關鍵詞語:罷、度、計策。譯文:(我們的)軍隊遠道而來,人馬極其疲勞,糧草估計也將用完,恐怕不能自行還軍了,希望單于同大臣審慎考慮策劃。[解析]“罷”是“疲勞”的意思;“度”譯為“估計”;“計策”譯為“考慮策劃”。【參考譯文】陳湯字子公,是山陽瑕丘人。從小喜歡讀書,博學通達,擅長寫文章。富平侯張勃與陳湯交好,認為他才能高超。初元二年,漢元帝下詔讓列侯舉薦茂材,張勃舉薦了陳湯,陳湯等待升遷,父親死了也不奔喪,司隸上奏彈劾陳湯沒有遵守禮法的品行,張勃不按照真實情況舉薦人才,(張勃)獲罪被削奪二百戶食邑,恰好這時(張勃)死了,因而皇帝賜他“繆侯”的謚號。陳湯下獄論罪。很久以后,(陳湯)被任命為西域副校尉,與甘延壽一同出兵(西域)。當天就帶領軍隊分道前進,離城不到三十里,停下扎營。郅支單于派使者責問漢軍為何而來,陳湯于是責備單于道:“我們?yōu)榱藛斡谶h道而來,而到現(xiàn)在還沒有有名的王侯大臣來見將軍接受命令,為什么單于失去主人對待客人的禮儀呢!(我們的)軍隊遠道而來,人馬極其疲勞,糧草估計也將用完,恐怕不能自行還軍了,希望單于同大臣審慎考慮策劃。”郅支單于大怒,率領軍隊攻打漢軍,作戰(zhàn)不利,退入城中。漢兵包圍了他們。刪略法“刪略法”即把沒有意義或不必譯出的襯詞、虛詞刪去。文言文中有些詞,如句首語氣詞“蓋”“夫”,音節(jié)助詞“之”,用于特殊場合的連詞“而”等,在翻譯時刪去之后也不影響譯文的準確、通順,便可刪去不譯。文言實詞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的也可略去不譯,有的則可以合并譯出。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用刪略法)余村居無事,喜釣游。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時,蚤食后出門,而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釣絲,持籃而往。至乎塘岸,擇水草空處投食其中,餌釣而下之,蹲而視其浮子,思其動而掣之,則得大魚焉。無何,浮子寂然,則徐牽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視之,其寂然者如故。蓋逾時始得一動,動而掣之則無有。(節(jié)選自吳敏樹《說釣》)譯文:來到池塘的岸邊,選擇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魚吃的食物,然后將餌料放置在魚鉤上垂入水中,蹲著看那浮子,想著當它動時急忙拉竿,就會釣到大魚。[解析]可刪略詞語為“乎”“而”“焉”。關鍵詞語為“至”“其中”“下”“掣”“則”。【參考譯文】我在村中居住,閑來無事,喜愛釣魚游玩。釣魚的技術雖不好,卻也了解其中的樂趣。在初夏、中秋的時候,吃完早飯后走出家門,遠遠望見村中的池塘,天氣晴朗,水面上碧波蕩漾,趕快(回家)整理出釣竿,拿著籃子前去。來到池塘的岸邊,選擇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魚吃的食物,然后將餌料放置在魚鉤上垂入水中,蹲著看那浮子,想著當它動時急忙拉竿,就會釣到大魚。不久,看到浮子沒有一點兒動靜,就慢慢地牽動它,但它仍舊沒有動靜;不一會兒手腳就疲倦了,在岸上放穩(wěn)魚竿,轉(zhuǎn)動眼睛看一看浮子,它靜得和先前一樣。好久浮子才動了一動,見有動靜(我)急忙抬起魚竿卻什么也沒有。調(diào)序法“調(diào)序法”即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將特殊句式的語序調(diào)整過來,使譯句暢達。介賓短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要將介賓短語移至謂語的前面 如《勸學》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應翻譯為“靛青是從藍草中取得的,但比藍草的顏色深”定語后置句,翻譯時要把定語移到被修飾、限制的中心語之前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求人可使報秦者”,應翻譯為“尋求(尋找)一個可以派去回復秦國的人”主謂倒裝句,翻譯時必須將主謂成分顛倒過來 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應翻譯為“你也太不聰明了”賓語前置句,翻譯時要將賓語移到動詞或介詞之后 如《鴻門宴》中“大王來何操”應翻譯為“大王來時帶了什么禮物”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陳韡,字子華,福州侯官人。登開禧元年進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東、河北干官。紹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賊首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誅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稱其平寇功,韡頓首言曰:“(1)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靈,茍?zhí)訒鐢《喂χ小!本岸ㄔ辏诟=ò矒岽笫辜嬷V荨C髂曜洌臧耸腥4薷U撸嗜罕I,嘗為官軍所捕,逸去。因隸軍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從韡捕賊,積功至刺史、大將軍。會淮兵有警,步帥王鑒出師,鑒請福行,韡因厚遣之。(2)福不樂為鑒用,遇敵不擊,托以葬女擅歸,亦不聞于制置司。鑒怒,請必正其慢令之罪。會韡亦厭忌之,遂坐以軍法。(節(jié)選自《宋史·陳韡傳》)(1) 關鍵詞語:不佞、徒、茍、逃。調(diào)整句式:“何功之有”(賓語前置句)。譯文:我并沒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著陛下的神威,暫且免于失敗罷了,哪有什么功勞。[解析]“何功之有”為賓語前置句,應該調(diào)整為“有何功”。(2) 關鍵詞語:擊、托、聞。調(diào)整句式:“福不樂為鑒用”(被動句),“托以葬女擅歸”(狀語后置句),“亦不聞于制置司”(狀語后置句)。譯文:崔福不樂意被王鑒調(diào)用,遇到敵人也不出擊,以給女兒下葬為借口擅自返回,也不向制置司報告。[解析]注意“福不樂為鑒用”為被動句,翻譯成帶有“被”的句子;“托以葬女擅歸”為狀語后置句,應該調(diào)整為“以葬女托擅歸”;“亦不聞于制置司”為狀語后置句,應該調(diào)整為“亦不于制置司聞”。【參考譯文】陳韡,字子華,福州侯官人。(陳韡)開禧元年考中進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為京東、河北干官。紹定四年二月,親自前往邵武督察剿捕殘余的賊寇,賊寇的首領前來投降,陳韡認為他是在力量耗盡之后才投降的,最終還是殺了他。端平二年,進京稟奏事情,皇帝稱贊他平定強盜的功勞,陳韡叩頭說:“我并沒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著陛下的神威,暫且免于失敗罷了,哪有什么功勞。”景定元年,(陳韡)被授予福建安撫大使兼福州知州。第二年去世,終年八十三歲。崔福,原本是強盜,曾經(jīng)被官軍搜捕,但他逃跑了。于是就加入了軍籍,因收服李全立了功,在江、淮一帶名氣很大,又屢次跟隨陳韡剿捕強盜,累積功勞升到刺史、大將軍。正趕上淮兵發(fā)出警報,步兵統(tǒng)帥王鑒發(fā)兵,王鑒請求崔福同行,陳韡便隆重地給他們送行。崔福不樂意被王鑒調(diào)用,遇到敵人也不出擊,以給女兒下葬為借口擅自返回,也不向制置司報告。王鑒很生氣,請求一定要治崔福輕慢軍令之罪。正趕上陳韡也憎惡忌憚崔福,于是便按軍法問罪了。變通法“變通法”指根據(jù)語境,靈活變通地翻譯文言語句。有時上述五種方法都用上了,還難以準確翻譯,尤其是碰到了文言文中運用修辭或典故的地方,便應學會變通地翻譯。①對比喻句的翻譯,應盡量保留比喻的說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譯出本體即可。如《過秦論》中“金城千里”句,可譯為“遼闊的國土,堅固的城池環(huán)繞,牢固可靠”。②對借代句的翻譯,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譯出來就可以了,如可以將“縉紳”“三尺”“紈绔”分別翻譯成“官員”“法律”“富家子弟”。③對委婉說法的翻譯,只要將委婉語句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用語習慣表述出來就可以了,如可將“會獵”“更衣”翻譯成“出兵征伐”“上廁所”。6.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用變通法)先生姓朱,諱筠,字竹君,順天大興人。九歲入都,十三歲通《五經(jīng)》,有文名。先生少英異,至性過人,與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為鉅公契賞。(1)及丁父憂,服闋,不肯出仕,欲為名山大川之游。(2)會文正公入覲,上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謂弟曰:“汝敗我雅興矣。”(節(jié)選自孫星衍《朱先生筠行狀》)(1) 譯文:等到父親去世回家服喪,喪期滿后,不肯出仕做官,想去游歷名山大川。[解析]“丁父憂”這里運用了委婉的說法,翻譯為“父親離世或父親的喪事”;“服闋”運用了委婉的說法,翻譯為“服喪完畢”。(2) 譯文:恰好文正公入朝覲見皇帝,皇上向他詢問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為由拒絕做官,他對弟弟說:“你敗壞了我的雅興啊。”[解析]“入覲”運用了委婉的說法,應翻譯為“入朝朝見天子”;“引疾”應翻譯為“托病辭官”。【參考譯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順天大興人。九歲進入京師,十三歲通曉《五經(jīng)》,在文學上很有名聲。先生年少時杰出卓異,卓越的品性超出常人,與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擅長寫文章而出名,被文學大家認可賞識。等到父親去世回家服喪,喪期滿后,不肯出仕做官,想去游歷名山大川。恰逢文正公入朝覲見皇帝,皇上向他詢問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為由拒絕做官,他對弟弟說:“你敗壞了我的雅興啊。”1.2024年高考真題(1)2024 新高考1卷材料一: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2)2024 新高考2卷材料二: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diào)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注]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2.2023年高考真題(1)2023新高考全國卷一材料一: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材料二: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子鮒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2)2023新高考全國卷二文段一:凡戰(zhàn),若我眾敵寡,不可戰(zhàn)于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晉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淝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zhàn)。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文段二:太宗曰:“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3、(2020·新高考Ⅱ)海瑞,字汝賢,瓊山人。帝屢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節(jié)選自《明史·海瑞傳》)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2)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4、(2021·全國乙)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zhí)法,朕復何憂?”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高考文言文翻譯的十個誤區(qū)誤區(qū)1:混淆古今異義【例1】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誤譯]當時已經(jīng)與梁國互通友好,背著行囊送禮的,官方贈送的、私人遺留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正譯]當時已經(jīng)與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分析與對策]句中的“行李”,古義為“使者”;今義是“出行時帶的箱子、包裹”等。“遺”的古義為“贈予贈送的東西”,今義為“遺失、遺漏、遺留”等。“考生以今義釋古義,原因是不明古義,不知古今詞義不同。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積累古今異義詞。 一是借助教材注釋識記古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 二是借助成語識記古義,如成語“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這個古義;三是借助復習資料上的《古今異義詞簡表》識記古義。2、翻譯一個詞,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個詞的古義,除此之外還要檢驗這個古義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與上下文是否相符等。誤區(qū)2:詞類活用分析錯誤【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誤譯]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兒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著池塘呼喚魚兒。[正譯]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分析與對策]句中的第一個“衣”,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穿”;“袖”,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袖子里藏著”。一般情況下,“名詞名詞”的結構,第一個名詞往往活用為動詞。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借助復習資料熟悉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類別,并能通過對活用特征的識記、比較, 結合語境進行正確翻譯。如,形容詞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可譯為“認為……”“以……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表示主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2、翻譯語句的前提是讀懂文章大意,而我們檢驗自己翻譯正誤的方法,就是將譯文放到文段中去檢驗,使自己的翻譯符合語境,合情合理。誤區(qū)3:誤譯文言虛詞【例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蘇軾《赤壁賦》)[誤譯]這兒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正譯]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圍困(打敗)的地方嗎 [分析與對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動關系,譯為“被”,考生的忽視造成被動者“曹操”成了主動者。同學們要注意積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十八個常用虛詞的多種用法,根據(jù)句意,準確翻譯。誤區(qū)4:漏譯省略成分【例4】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誤譯]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正譯](狐貍)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弄得)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分析與對策]句中漏譯了省略主語“狐貍”。原文中雖然省略了主語,但為使文意通順、明了,翻譯時要將省略的成分補上。這也是考試中的一點要求。另外,有些通過直譯無法使文意貫通的地方,如“滿紙都是”,也應適當“增詞”,即加上使文句連貫的詞語。考生漏譯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通讀整個句子或與譯句有關聯(lián)的前后句,沒有形成整體語境意識,只是“就詞譯詞”,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傳達出來。這種毛病輕則影響到考生對個別詞的判斷和翻譯,重則影響到考生對整個句子的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考生應注意樹立較強的語境意識,閱讀時真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翻譯一個句子時,不能偷懶,只滿足于讀單一的那個要求翻譯的句子,還應適當“瞻前顧后”地照顧語境。2、翻譯出一個句子之后,不要急著做下一題,而要回顧一下自己翻譯的句子是否通順,看看有沒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語、賓語等。誤區(qū)5:語言不合規(guī)范【例5】其軍帥怒賁不先白己而專獻金,下賁獄。世祖聞之,大怒,執(zhí)帥將殺之,以勛舊而止。[誤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就把賀賁關進監(jiān)獄。世祖聞之,眼冒金星,執(zhí)住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正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把賀賁關進監(jiān)獄。世祖聽說這事,非常憤怒,逮捕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分析與對策]這段譯文的不規(guī)范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文白夾雜,“聞”“執(zhí)”等文言詞語沒有譯出。根據(jù)語境,“聞”可譯為“聽說”;“執(zhí)”可譯為“逮捕”。②風格不一致,整體上看是嚴肅的書面語,而“眼冒金星”顯然是口語化的。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嚴格遵守“對譯”的方法,將單音節(jié)詞語雙音化,有效避免漏譯文言詞,也就從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夾雜。“對譯”過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語、口語化的詞語。2.檢查有無夾雜在譯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以及方言、俚語、口語詞等。誤區(qū)6:不辨感彩【例6】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晉書·皇甫謐傳》)[誤譯]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正譯]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分析與對策]譯句將“耽玩”的褒揚色彩誤譯成了貶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愛好、玩味,應譯為“沉醉”“潛心玩味”之義。考生誤解詞語的感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為主的思維影響,從而容易對一些似是而非的詞,想當然地進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將其解釋為“耽擱”,從負面的角度進行理解,誤譯為“沉湎”。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對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詞、有疑義的詞,應該“瞻前顧后”,核實自己的初始判斷是否正確。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寢與食”一句,對此句不難理解為“廢寢忘食”之意;并且這句和上句是并列關系而非轉(zhuǎn)折關系,故此“耽玩”一詞應與“廢寢忘食”的感彩相通,應譯為正面的意思“沉醉”。考生如果能夠判斷出夾擊的關鍵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證題目完全做對。誤區(qū)7:誤譯語法關系誤譯語法關系,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單句語法關系的誤譯,一種是對復句語法關系的誤譯。1.單句【例7】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誤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利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正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分析與對策]“終身不用”是個短小的單句,它的主語“杜甫”承前省略了。根據(jù)語境,是敘寫杜甫空懷壯志而終身不被朝廷重用,身處困境的情狀,而這種意思卻是靠“終身不用”這個不用被動詞的被動句表達的,考生并沒有把這層被動關系譯出來。考生犯這個錯誤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好被動句這一特殊句式。除了這種靠語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動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動句是有標志的。如“于”“受……于……”式,“為”“為……所……”式,“見”“見……于……”式等,翻譯時,都要譯為被動關系。文言文翻譯題常將文言特殊句式作為考查點,備考時要注意陳述句(語氣詞“者、也”表判斷,副詞“乃”“皆”“則”表判斷)、倒裝句(賓語前置、謂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題時,用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句式對特殊句式進行合理轉(zhuǎn)換,準確翻譯。2.復句【例8】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誤譯]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后來,因為河水高漲船體上浮,沿著船尾攀爬城墻的垛口上去。[正譯]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著漲水,沿著船尾攀爬城墻的垛口上去。[分析與對策]整個語句是一個順承關系的復句,而“以巨舟乘漲”中的“以”字,是表示憑借的介詞,應譯為“利用”。考生誤認為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譯為“因為”,將整個語句的結構關系誤譯為因果關系。考生對復句結構關系的把握,必須以句意為基礎,“假設”“因果”“轉(zhuǎn)折”“條件”等關系,都是根據(jù)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強加或誤譯。而檢驗自己是否強加了關聯(lián)詞,也必須看你加的關聯(lián)詞在句意的表達上,是否合理。同學們要注意積累注意把握“特殊句式”(點擊藍字可看)誤區(qū)8:不懂文言修辭【例9】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馀燼,敢與日月爭明邪![誤譯]上天已經(jīng)結束了你們元朝的命運,我們朝廷確實要取代它。你們即使點燃了自己,也沒有日月一樣的光明![正譯]上天已經(jīng)結束了你們元朝的命運,我們朝廷取代了它。你們這些微火殘灰,竟敢與太陽月亮(一樣的大明朝)爭奪光明嗎![分析與對策]句中的“爝”(jué),意為“小火”“火把”,“馀燼”,意為“殘灰”,根據(jù)文中人物關系,這里比喻元朝殘將脫脫;而“日月”則比喻明朝。考生從“實”的角度理解,沒有譯出比喻意義。解答此類試題, 一是要積累古文修辭知識,留心古文修辭現(xiàn)象。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孟子·公孫丑》)“采薪之憂”是疾病的婉辭。全句譯為:昨天有國君命令來,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復命。二是結合語境,把握好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確認修辭現(xiàn)象,恰當翻譯。考果能夠判斷出夾擊的關鍵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證題目完全做對。誤區(qū)9:不懂古代文化常識【例10】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也 ”(司馬遷《鴻門宴》)[誤譯]項王握住劍把站起來,大聲問:“來客是什么人 ”[正譯]項王握著劍把直起腰來,問道:“來客是干什么的 ”[分析與對策]古人席地而坐,而兩膝著地,腳背朝下,臀部坐在腳后跟上。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這就叫“跽”。項王本坐著,突然見樊噲闖進來,于是警惕起來,握住劍,挺直腰準備站起來,以防不測。在這里,只能解釋為“雙膝著地,上身挺直”。高考復習中,考生要留意此類古代文化常識,在教材復習和傳記類文章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與古代官職(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除,拜官授職。擢,提升官職)、地理(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關東,古代指函谷關以東。朔漠,北方的沙漠)、習俗(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涉及文化常識的譯文,可從兩個方面檢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譯是否合乎古代社會的環(huán)境;二是看譯文是否適合語境,是否合乎情理。誤區(qū)10:誤譯原句語氣【例11】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孟子·公孫丑下》)[誤譯]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沒有誰能行。[正譯]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還能有誰呢 [分析與對策]譯文處理為一種陳述語氣,盡管從意思上來看是對的,但它改變了原文的語氣,仍然不夠準確,違背了文言文翻譯“忠實”原文的原則,會被“酌情扣分”。從語境來看,這段話表現(xiàn)了孟子拯救天下的責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許,“舍我其誰也”,是一種語氣強烈的反問,語氣應處理為“……呢 ”。考生誤譯原句的語氣,一是因為對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徹,二是對句子的語氣不夠重視。文言文句子的語氣,與現(xiàn)代漢語沒有很大的差別,通常分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等。我們看句子的語氣,要把握好兩個關鍵:一是標點符號,如問號,則處理為疑問語氣;二是根據(jù)文意,在人物對話中,要留意說話人的心理、個性,以及表達目的等。一輪復習文言語句翻譯百句收官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譯文:祖逖沒有答復這封信,而聽憑雙方民間互相貿(mào)易,收取十倍的利潤。采分點:報,答復;聽,聽憑;互市,互相貿(mào)易。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譯文: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fā)重病。采分點:遂,成;感激,情緒激動。3.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譯文:常常縱使游動騎兵搶劫掠奪,稍稍失利就撤退,來回游蕩沒有斗志。采分點:每:常常。縱:縱容,縱使。剽掠:搶劫掠奪。小:稍微。輒:總,就。引去:撤退。徜徉:徘徊游蕩。4.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宣許之。4.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宣許之。譯文:如果想要貨物錢財,漢朝曾賜給匈奴單于玉帛,有先例,應當答應他們。采分點:貨財:貨物錢財故事:先例,舊例。宜:應該。許:答應。5.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譯文:然而既然已經(jīng)知道不可以這樣,再依法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采分點:“既”,已經(jīng);“斷”,處理;“復斷之以法”,狀語后置句;“忿”,憤怒;“信”,信用。6.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譯文:(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復核查驗,有依據(jù)法令應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記下情況上報朝廷。采分點:第一句省略主語;“覆視”,查看;“當”,判處;“矜”,憐憫,憐惜;“狀”,情況;“可”,值得;“聞”,使……知道。7..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譯文:不能給(東地)呀。即使這樣,楚國不能獨自守住東地,我請求西行向秦國求取救援。采分點: “與”,給、給予;“西”,方向名詞作狀語,向西;“救”,救援、幫助。8.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譯文:(你們)阻止楚國太子不讓他歸國,這是不仁;(現(xiàn)在)又想奪取楚國五百里東地,這是不義。采分點:“隘”,阻擋、阻止;“弗”,不;“奪”,奪取、強取9. 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譯文: 國家眾多的士卒和百姓,戰(zhàn)車、騎兵的強大力量,兵法和謀略的運用,(貴國)可以吞并其他諸侯,統(tǒng)一天下,號稱皇帝來統(tǒng)治全國。采分點:“士民”,士卒和百姓;“車騎”,戰(zhàn)車和騎兵;“用”,運用;“并”“吞”,吞并,統(tǒng)一;“治”,統(tǒng)治。10. 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之外。譯文:只要能夠運用政治手段解決的問題,就不必用武力來征服;只要在朝廷上能夠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的問題,就不必到對方的國家境內(nèi)作戰(zhàn)。采分點:“式”,運用;“政”,政治手段;“勇”,武力;“廊廟”,朝廷;“四境之外”,對方國家境內(nèi)。11. 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敗俗。譯文:然而受命登基之初,都會謹慎遵守前代君王的成功治理之路;逐漸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風化敗壞下來。采分點:成治,指前代君王的成功治理之路;稍,逐漸;敗,使……敗壞;俗,風化。12.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譯文:不是了解它困難,是實行它困難;不是實行它困難,是堅持到底困難。采分點:知,了解;惟,是;行之惟難,是做起來難;終之,做到底,堅持到底。13.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譯文:以召公的賢德,以管叔和蔡叔的親屬關系,竟然不體諒他的好心,那么周公去和誰來安享富貴之樂呢?采分點:“知”,理解,明白;“周公誰與”,賓語前置句,“周公與誰”;“樂”,以……為樂;14.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譯文:(認為)一個人不可茍且地享富貴,也不可以無所作為地過貧賤日子。如今有大賢在此而可以追隨之為弟子,就也能夠有憑仗而引為知己之樂了。采分點:“茍”,茍且;“徒”,無所作為;“焉”,兼語詞,于之;“恃”,憑仗。15.鼎鐺玉石,金塊珠礫。譯文: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采分點:“鼎鐺”,把寶鼎看作鐵鍋;“玉石”,把美玉看作石頭;“金塊”,把黃金看作土塊;“珠礫”,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平底的淺鍋。16.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譯文:那韓魏兩國不能獨自抵擋秦國,而天下的諸侯,卻必須借助韓魏兩國來保護他們的西邊的國土,所以不如親近韓、魏來抵御秦國。采分點:“當”,抵擋;“藉”,借助;“以”,來;“蔽”,遮蔽,保護;“西”,西邊的國土;“故”,所以;“厚”,親近;“擯”,抵御。17.威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譯文:齊桓公是個耳朵離不了音樂,眼睛離不開美色的人,如果沒有這三個人,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采分點:聲,音樂;色,美色;遂,滿足、完成;欲,欲望;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18.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譯文: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之時,推薦天下的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采分點:因,趁著、乘著;自代,代替自己;雖,即使;未為無仲也,判斷句,不算是失去管仲。19.古之善言性者,莫如仲尼;仲尼,圣之粹者也。譯文:古代擅長談論人的本性的人,沒有人比得上孔子;孔子,是圣人中的精華。采分點:“善”,擅長;“如”,比得上;“仲尼,圣之粹者也”,判斷句。20. 見一圣二賢性善之說,終不能一而信之者,何也?譯文:看到一兩個圣賢的有關人性善的學說,終究不能全部相信,為什么呢?采分點:“說”,學說;“信”,相信;“何也”,為什么。21. 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譯文:敲擊銅盤使瞎子聽到了聲音。有一天,瞎子聽到鐘聲響,認為那就是太陽了。采分點:“扣”,敲擊;“他日”,有一天;“以為”,認為;“日也”,表判斷,是太陽。22.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譯文:所以凡是不老老實實地刻苦學習而專力于強求道的,其實都象北方人學潛水一樣。采分點:“故”,所以;“務”,專力;“沒”,潛水。23.復語義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盡言,匡朕不逮。” 譯文:(仁宗)又告蹇義等人說:“你們?nèi)硕际俏乙兄氐拇蟪迹瑧撝毖詿o忌,匡正我的不足之處(過錯)。采分點:“所倚”,倚重的(大臣),“宜”,應該;“匡”,糾正;“不逮”,不足之處、過錯。24.民力罷矣,毋貪功。脫擾塞下,驅(qū)之而已。 譯文:百姓的人力(已經(jīng))疲敝了,你們不要貪求事功。倘若他們來侵擾邊塞,把他們趕走就罷了。 得分點:“罷”,通“疲”,疲勞;“毋”,不要;“脫擾”,侵擾;“而已”,罷了)25.朕以誠信御下,不欲虛有存恤之名而無其實。 譯文:我用誠實信用治理天下,不想空有慰問撫恤/撫慰百姓的名聲而沒有實際恩德/實際行動。采分點:“御”,治理;“虛”,空;“存恤”,撫恤(百姓)26.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譯文:假如君主固執(zhí)己見不聽勸諫,認為自己有才能,那么他的臣子就會迎合順從皇帝的旨意,(如果)君主已經(jīng)失去了國家,臣子怎么能獨自保全。 采分點: “茍”,假如,假使;“阿諛”,迎合;“既”,已經(jīng);“豈”,助詞,表示反詰,可譯為“怎么”;“全”,保全。27.我與行逢俱起微賤,立功名,今日安能北面事小兒乎!譯文:我和周逢行都出身微賤,立下功名,現(xiàn)在怎么能夠屈尊向北侍奉小孩子呢!采分點:“起”,出身;“安能”,怎么能;“北面”,面北、稱臣;“事”,侍奉。28.今宋主規(guī)模宏遠,不若早以疆土歸之,則可免禍,而公亦不失富貴矣。譯文:現(xiàn)今宋主志向遠大,不如早日以疆土歸順,便可以免除禍患,而主公也不會失去富貴。 采分點:“規(guī)模”,人物的才具氣概,可引申為氣勢、志向;“宏遠”,遠大、深遠;“歸”,歸順,歸附。29.虔素難治,護御之嚴而不苛,召戒諸縣令,使人自為治。譯文:虔州一向難于治理,趙抃治理虔州嚴厲而不苛刻,召集告誡各個縣令,讓他們各自治理。采分點:“素”,一向;“御”,治理;“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關系;“召戒”,召集告誡;“自為治”,各自治理。30.謗者謂其縱逆黨,朝廷取具獄閱之,皆與法合。譯文:毀謗的人認為他縱容叛逆黨徒,朝廷拿來全部案卷過行審閱,都與法令符合。采分點: “謗者”,毀謗的人;“其”,代詞,他;“縱”,縱容;“具獄”,全部案卷;“閱”,審閱。31.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譯文:韓國邀請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與趙國,是兄弟之邦,不敢從命。”采分點:“借師于魏”,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魏借師”;“借師”,出兵;“聞命”,從命。)32.子言克于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 譯文:您把我推薦給你的國君,難道是為了結黨以謀求高官嗎?采分點:“……者”,判斷句;“比周”,結黨;“以”,來。33.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zhàn),兵氣益倍。 譯文:正當陳朝猶豫不決時,我軍已經(jīng)渡過長江,登上陸地作戰(zhàn),軍隊士氣加倍高漲。采分點:“之頃”,……的時候;“濟”,渡過;“益”,更加。34.臣愿陛下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見侯景故事。 譯文:我希望陛下穿戴好衣冠,駕臨正殿,仿照梁武帝蕭衍接見侯景的舊例。采分點:“正”,穿戴;“御”,駕臨;“故事”,舊例。35.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譯文: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 采分點:“歲”,年;“熟”,有收成,豐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辦。36.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譯文:燕國不去援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采分點:“折節(jié)”,屈服于別人;“以”,把;“與”,送給;“去”,離開。37.王少逸豫,坦即丑詆,王頗鄙其為人,自是坦每暴揚其事。譯文:益王年少貪圖安逸享樂,姚坦就用很難聽的話罵他,益王很鄙視他的為人,從此姚坦常常宣揚他的事情。采分點:(“逸豫”1分,“丑詆”1分,句意2分。)38.卿居王宮,能以正為群小所疾,大為不易。譯文:你身處王府,能夠憑借正氣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采分點:(“為……所”1分,“疾”1分,句意2分。)39、及橋成,帝從百僚臨會,舉觴屬預曰:“非君,此橋不立也。”譯文:橋建成以后,武帝帶著百官到橋邊舉行宴會,舉杯向杜預祝酒說:“不是你,此橋是不能建成的。”采分點:“從”,使跟從,此處指“帶著”;“百僚”,百官;“屬”,祝酒。40、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譯文:在此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為一體。等到叔伯們分家以后,里里外外設置了許多小門和墻,到處都是。采分點:“先是”,在此以前;“為一”,成為一體;“迨”,等到;“異爨”,分家;“往往而是”,到處都是。41、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譯文:孫權占據(jù)江東,已經(jīng)歷三代,地勢險要,百姓歸附,賢能的人才為他效力,可以與他結成聯(lián)盟,相互援助,而不能想著吞并他。采分點:“附”,歸附;“賢能”,賢能的人才;“圖”,圖謀,謀取。42、備遷璋于公安,盡歸其財物,佩振威將軍印綬。譯文:劉備把劉璋遷徙到公安(居住),全部歸還了他的財物,讓他佩帶振威將軍的印綬。采分點:“遷”,遷徙;“歸”,歸還;“佩”,使……佩帶。43、魏以漢昭烈既死,是以略無備豫,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譯文:魏認為漢昭烈已經(jīng)死了,因此毫無防備,突然聽說諸葛亮出兵,朝廷與民間都很害怕。采分點:“以”,動詞,認為;“是以”,因此;“既”,已經(jīng);“略無”,毫無;“卒”,突然。44、皆多于賊,而不破賊,乃為賊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譯文:都多于敵人,沒有打敗敵人,卻被敵人打敗,這里的問題不在于士兵少,而在于我自己。采分點:“賊”,敵人;“破”,打敗;“乃”,卻;“為……所”,表被動,譯為“被”;“病”,問題,弊端。45、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譯文:匈奴人沒有城郭可定居,沒有儲備的糧草(貨財)可守,遷徙流動如鳥飛,難以制服他們。采分點:“居”,定居,居住;“委積”,儲備糧草;“鳥舉”,鳥飛,比喻居無定處。46、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譯文:漢武帝贊許他這種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趁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采分點:“嘉”, 贊許;“義”,合乎情理的做法;“因”,趁機;“答”,答謝。楚王不聽,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譯文: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采分點:“善”,形容詞,好;“其”,副詞,表命令語氣,還是;“弭口”,住口。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日:“從某至某,廣從六里。”譯文: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斷了交,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采分點:“絕”,動詞,斷絕;“乃”,副詞,才;“廣從”,縱橫。49.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譯文: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見姜太公詢問道:“要怎么處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采分點:“克”,攻破;“召”,召見;“奈……何”,把……怎么辦。50.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譯文:現(xiàn)在我請求對那些年老體弱無人供養(yǎng)的人,還有年老喪失配偶沒有家室的人,根據(jù)情況而供給他們財物。采分點:“鰥寡”,喪妻喪夫;“論”,評定具體情況;“供秩”,供給生活物品,供給財物;“焉”,代詞,他們。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譯文: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的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采分點:“患”,擔心;“賕”,賄賂;“密”暗中;“左右”身邊的人。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譯文: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成為佞臣;君主喜歡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變成忠臣。采分點:“惡”,厭惡;“樂”喜歡,愿意;“忠”,忠臣;“佞”佞臣。53.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翻譯: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屢次與他交談,他這個人勇猛而有智謀,各位將領中少有能趕得上的。采分點:“數(shù)”,屢次;“語”,交談;“勇鷙”,勇敢兇猛;“鮮”,少。54.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翻譯:吳漢回來,責備他們說:“軍隊出征在外,官兵們用度不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6講 精準翻譯文言語句(講義)(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docx 第16講 精準翻譯文言語句(講義)(教師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