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02講 詞語的意義與用法目 錄考情分析備考策略 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2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3考點一 動詞或形容詞的意義與用法 3考點二 代詞的意義與用法 4考點三 副詞的意義與用法 4考點四 介詞或連詞的意義與用法 5考點五 助詞的意義與用法 6熱考題型解題策略 7題型一 詞語構造法 7題型二 詞語多義性 8真題感悟命題洞見 8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考情分析正確使用詞語(詞語的意義與用法) 2022年新高考Ⅰ卷 代詞 3分 2023年全國乙卷 副詞 3分 2023年新高考Ⅱ卷 代詞 3分 2024年全國甲卷 副詞3分 2024年新高考Ⅱ卷 動詞 3分 詞語的意義與用法,主要考查虛詞中的副詞、介詞、助詞等,實詞的中代詞、動詞。考題設計側重于具體的語言情境。備考策略:詞語的意義與用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意義即意思,即詞語在上下語境中含義;用法,指的是詞語的在語句的語法作用,側重于分析詞語的修辭、色彩等用法以及詞語在句子中的成分。考點一 動詞或形容詞的意義與用法動詞或形容詞,是實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用。考查動詞或形容詞的意義與用法,主要是考查具體語言情境中,詞語的語法功能及語境意義。(2024全國新高考Ⅱ卷,節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喜歡運動,經常運動的人,相信都體驗過“跑者欣快”,即連續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雖然身體很累,但心情很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這是因為,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分泌許多與愉悅感相關的“快樂物質”,如多巴胺、內啡肽等。下列句子中的“相信”與文中加點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身處困境他卻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個光明的未來。B. 我滿心歡喜地迎接他回來,相信現在的他一定和從前不同。C. 看到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D. 翠翠還是不離開碼頭,相信祖父會來找她,同她一起回家。【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語的語境義的能力。文中加點的“相信”表示認為某事是真實的、可信的,表達一種推測和信任。A.“相信”是有信心的意思。B.“相信”是認為的意思。C.“相信”也是認為某事是真實的、可信的,與文中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D.“相信”是期望、盼望的意思。故選C。考點二 代詞的意義與用法代詞一般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用。考查代詞,主要考查人稱代詞、物稱代詞與指示代詞。代詞的指代意義,是考查的重點。(2023·新課標Ⅱ卷,節選)下列句子中的“誰”和“耳機一戴,誰也不愛”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耳機一戴,誰也不愛”。周圍的世界有時太嘈雜了,但想安靜一下不被打擾也很容易,只需要戴上耳機。A.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B.生活中誰都需要表達和交流。C.我本來是跟他開玩笑的,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D.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憑借語感和已有知識,結合具體語境辨別同一個詞的不同用法的能力。“耳機一戴,誰也不愛”中的“誰”表示任指,是“任何人”的意思。A項,表示疑問,問哪一個人。B項,表示任何人。C項,“誰知道”可以看成一個整體,表示沒想到。D項,虛指,表示不需要說出姓名的人。考點三 副詞的意義與用法副詞屬虛詞,主要在句中作狀語。考查副詞,主要是考查副詞在狀語成分中的內在含義。(2024全國甲卷,節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天山可謂家喻戶曉,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樣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個測試。你閉上眼睛,念出“天山”這個名字,試試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圖來?在這幅全景圖里,山脈或平行或交錯,許多巨大的、汽車要開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間。下列句子中的“要”與文中加點的“要”,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描繪“寒風掃高木”的景況,用“木”字要比用“樹”字更合適。B. 蓮花池邊有個小酒店,我們走進去,打了半斤酒,還要了些菜。C. 臺兒溝沒有學校,香雪每天上學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去。D. 等棗樹的葉子落盡,樹上的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語語境義的能力。文中“要”意思是需要。A.表示估計,用于比較。B.討。表示希望將某種事物歸自己所有 。C.需要。D.即將來臨。故選C。考點四 介詞或連詞的意義與用法介詞與連詞,屬虛詞,在句中易混淆。考查介詞與連詞,主要是考查介詞與連詞在句中的作用,特別是介詞與連詞之間的區別。(2024九省聯考適應性測試,節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南宋名畫《夏卉駢芳圖》就集中描繪了幾種夏天常見的花卉:粉紅鮮艷的蜀葵,潔白無瑕的梔子,嫩黃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風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綻,或含苞待放,讓人悅目清心,為炎炎夏日增添了爛漫色彩,也給人們送來幽香清爽。下列句子中的“給”與文中加點的“給”,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冰涼的雨水把她的衣服都給淋濕了。B. 你簡直太不像話了!馬上給我出去!C. 他來北京前是專門給人家修理電視的。D. 我趕到時,那批貨物已經全給賣光了。【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語含義的能力。文中的“給”是介詞,為。A.助詞,直接用在表示被動、處置等意思的句子的謂語動詞前面,以加強語氣。B.介詞,用于祈使句,加強祈使語氣。C. 介詞,為。D. 介詞,表示某種遭遇;被。故選C。考點五 助詞的意義與用法助詞屬虛詞,一般置于句末。考查助詞,主要是考查助詞的語氣、時態等。分析助詞的意義與用法,應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語氣助詞多從語氣角度分析,時態助詞則從語境時態角度考慮。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只蝴蝶,誰說是鵓鴿箱里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趣味干燥呢。秋天來了,記憶就輕輕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蟲又要響起來了。”可是一點影響也沒有,無論你靠著枕兒聽,憑著窗沿聽,甚至貼著墻角聽,總聽不到一絲的秋蟲的聲息。并不是被那些歡樂的勞困的宏大的清亮的聲音淹沒了,以致聽不出來,乃是這里本沒有秋蟲這東西。呵,不容留秋蟲的地方!秋蟲所不屑留的地方!(節選自葉圣陶《沒有秋蟲的地方》)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點字“呢”表達的語氣相同的一項是(3分)( )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只蝴蝶,誰說是鵓鴿箱里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趣味干燥呢。A.還有四五個月,什么事情做不好呢?B.你不信嗎?院子里還有一棵更老的呢。C.有什么好玩的等會兒再說,我看書呢。D.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答案】B【解析】用在句末,指明某種事實。A項,用在句末,表疑問。B項,用在句末,指明某種事實。C項,用在敘述句的末尾,表持續的狀態。D項,用在句中,表停頓。題型一 詞語構造法詞語的構造法題型,主要考查詞語含義及構詞方法。這是詞語的意義與用法之特殊考查方式。示例如下:(2022年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近日,眼科門診一連來了幾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機,第二天早上看不見東西了,這種疾病被稱為“眼中風”。“中風”一詞原指腦中風,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腦中風,近幾年被引入眼科。臨床上,眼科醫生把視網膜動脈阻塞這類缺血性眼病和視網膜靜脈阻塞這類出血性眼病統稱為“眼中風”。“眼中風”是眼科臨床急癥之一,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害。“眼中風”因和腦血管疾病“中風”有諸多相似而得名。與此類似,“打筆仗”源自“打仗”。請簡述“打筆仗”的含義并分析它得名的緣由。【答案】含義:以所寫的文章為武器進行斗爭,圍繞不同觀點展開辯駁和論戰。緣由:“打筆仗”一詞來源于打仗,其和“打仗”有相似之處,都是雙方進行交鋒、對抗,只不過一個用的是文章,一個用的是兵器。【解析】先根據語段內容分析“眼中風”與腦血管疾病“中風”的相似之處,根據第一段的內容可知,二者都是由血管阻塞造成的,都出現缺血性和出血性的癥狀,可見兩種病癥發病性質一樣,只不過發病部位不一樣。與此類似,“打筆仗”源自“打仗”,說明兩者也有相似之處。“打仗”指進行戰爭、進行戰斗,工具是各種武器,狀態是對抗。“打筆仗”比“打仗”多出一個修飾語“筆”字,性質上和“打仗”是一樣的,同樣突出一種對抗狀態,“筆”說明對抗工具是用筆寫成的文字或文章。因此“打筆仗”的含義,要涉及使用工具、對抗狀態等;分析得名緣由,要關注“打仗”和“打筆仗”在使用的工具、對抗的狀態等方面的相似性或相關性等。題型二 詞語多義性詞語的多義性,主要考查一詞多義。答題時需要根據上下文語境進行辨析。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馬牙般的對生小葉,從紫紅色的莖干上伸出來,胖乎乎的,似汪著的一團綠水,翠綠光亮。這綠葉紅稈的小草叫馬齒莧,《本草經集注》描述:“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把五行都占全了的小草,它的能耐自然是不可小覷的。夏秋季節,田野、路邊、溝坎,甚至是石頭縫里,都有馬齒莧蚯蚓般蠕動的身影,綠葉像“蚯蚓”身上長出的翅膀,帶領馬齒莧向四方飛翔。下列句子中的“自然”與文中加點的“自然”,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你先別打聽,到時候自然就知道了。B.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C. 他是第一次上臺演出,不過,還演得挺自然的。開發水力資源,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同詞異境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文中“自然”為副詞,表示理所當然。A.為形容詞,意思是自由發展,不經人力干預。B.為副詞,表示理所當然。C.為形容詞,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為名詞,自然界。故選B。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餐后犯困和促食欲素的水平有關系。促食欲素也叫下丘腦泌素,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進食能夠引起身體血糖的升高,進而抑制促食欲素的分泌。而促食欲素含量降低就會導致人體困倦,讓人缺少“精氣神”。詞語的意義包括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加點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學校作為育人主陣地,肩負著時代重任。踏上新征程,跑出加速度。打上井岡山,重走紅色路。移除絆腳石,奔向新時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詞語(包括熟語)的含義的能力。“精氣神”原是道教術語,指人體內的元精、元氣、元神。此處指精神力氣,為引申義。A.“主陣地”原本是戰術用語,表示作戰時主要占據的地方;此處用于修飾“育人”任務,是運用了比喻義。B.“新征程”原指自然意義上的征途;此處引申為發展的步伐與任務,故是引申義。C.此處的“井岡山”就是指江西省西南部的革命圣地,故是基本義。D.“絆腳石”本指路面上礙腳的石頭,此處用以比喻阻礙前進的人或事物,故是比喻義。1.(2023·全國乙卷,節選)下列句子中的“能”與文中加點的“能”,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郭老頭、耿老頭,倆老頭。這兩個老頭,從前面看,像五十歲;從后面看,像三十歲。他們今年都已經做過七十整壽了。身體真好!郭老頭能吃飯。斤半烙餅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點汁,幾口就下去了。他這輩子沒有牙疼過。A.她盡量高高地踮起腳尖,希望車廂里的人能看見她的臉。B.我們班同學就數他能說,講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C.新頒布的控煙條例規定,絕大多數公共場所都不能吸煙。D.以前這條小河上沒有橋,人們只能涉水而過,非常不便。【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詞語用法的能力。文中的“能吃飯”是指郭老頭很能吃,“能”強調程度,有擅長的意味。A項,“能”指能夠。B項,“能”強調程度,指他“擅長”說話。C項,“能”指得到“允許”做某事,公共場所不允許抽煙。D項,“能”指有條件,“可以”做某事。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02講 詞語的意義與用法目 錄考情分析備考策略 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2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3考點一 動詞或形容詞的意義與用法 3考點二 代詞的意義與用法 4考點三 副詞的意義與用法 4考點四 介詞或連詞的意義與用法 5考點五 助詞的意義與用法 6熱考題型解題策略 7題型一 詞語構造法 7題型二 詞語多義性 8真題感悟命題洞見 8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考情分析正確使用詞語(詞語的意義與用法) 2022年新高考Ⅰ卷 代詞 3分 2023年全國乙卷 副詞 3分 2023年新高考Ⅱ卷 代詞 3分 2024年全國甲卷 副詞3分 2024年新高考Ⅱ卷 動詞 3分 詞語的意義與用法,主要考查虛詞中的副詞、介詞、助詞等,實詞的中代詞、動詞。考題設計側重于具體的語言情境。備考策略:詞語的意義與用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意義即意思,即詞語在上下語境中含義;用法,指的是詞語的在語句的語法作用,側重于分析詞語的修辭、色彩等用法以及詞語在句子中的成分。考點一 動詞或形容詞的意義與用法動詞或形容詞,是實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用。考查動詞或形容詞的意義與用法,主要是考查具體語言情境中,詞語的語法功能及語境意義。(2024全國新高考Ⅱ卷,節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喜歡運動,經常運動的人,相信都體驗過“跑者欣快”,即連續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雖然身體很累,但心情很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這是因為,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分泌許多與愉悅感相關的“快樂物質”,如多巴胺、內啡肽等。下列句子中的“相信”與文中加點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身處困境他卻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個光明的未來。B. 我滿心歡喜地迎接他回來,相信現在的他一定和從前不同。C. 看到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D. 翠翠還是不離開碼頭,相信祖父會來找她,同她一起回家。考點二 代詞的意義與用法代詞一般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用。考查代詞,主要考查人稱代詞、物稱代詞與指示代詞。代詞的指代意義,是考查的重點。(2023·新課標Ⅱ卷,節選)下列句子中的“誰”和“耳機一戴,誰也不愛”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耳機一戴,誰也不愛”。周圍的世界有時太嘈雜了,但想安靜一下不被打擾也很容易,只需要戴上耳機。A.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B.生活中誰都需要表達和交流。C.我本來是跟他開玩笑的,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D.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考點三 副詞的意義與用法副詞屬虛詞,主要在句中作狀語。考查副詞,主要是考查副詞在狀語成分中的內在含義。(2024全國甲卷,節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天山可謂家喻戶曉,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樣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個測試。你閉上眼睛,念出“天山”這個名字,試試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圖來?在這幅全景圖里,山脈或平行或交錯,許多巨大的、汽車要開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間。下列句子中的“要”與文中加點的“要”,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描繪“寒風掃高木”的景況,用“木”字要比用“樹”字更合適。B. 蓮花池邊有個小酒店,我們走進去,打了半斤酒,還要了些菜。C. 臺兒溝沒有學校,香雪每天上學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去。D. 等棗樹的葉子落盡,樹上的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考點四 介詞或連詞的意義與用法介詞與連詞,屬虛詞,在句中易混淆。考查介詞與連詞,主要是考查介詞與連詞在句中的作用,特別是介詞與連詞之間的區別。(2024九省聯考適應性測試,節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南宋名畫《夏卉駢芳圖》就集中描繪了幾種夏天常見的花卉:粉紅鮮艷的蜀葵,潔白無瑕的梔子,嫩黃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風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綻,或含苞待放,讓人悅目清心,為炎炎夏日增添了爛漫色彩,也給人們送來幽香清爽。下列句子中的“給”與文中加點的“給”,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冰涼的雨水把她的衣服都給淋濕了。B. 你簡直太不像話了!馬上給我出去!C. 他來北京前是專門給人家修理電視的。D. 我趕到時,那批貨物已經全給賣光了。考點五 助詞的意義與用法助詞屬虛詞,一般置于句末。考查助詞,主要是考查助詞的語氣、時態等。分析助詞的意義與用法,應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語氣助詞多從語氣角度分析,時態助詞則從語境時態角度考慮。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只蝴蝶,誰說是鵓鴿箱里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趣味干燥呢。秋天來了,記憶就輕輕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蟲又要響起來了。”可是一點影響也沒有,無論你靠著枕兒聽,憑著窗沿聽,甚至貼著墻角聽,總聽不到一絲的秋蟲的聲息。并不是被那些歡樂的勞困的宏大的清亮的聲音淹沒了,以致聽不出來,乃是這里本沒有秋蟲這東西。呵,不容留秋蟲的地方!秋蟲所不屑留的地方!(節選自葉圣陶《沒有秋蟲的地方》)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點字“呢”表達的語氣相同的一項是(3分)( )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只蝴蝶,誰說是鵓鴿箱里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趣味干燥呢。A.還有四五個月,什么事情做不好呢?B.你不信嗎?院子里還有一棵更老的呢。C.有什么好玩的等會兒再說,我看書呢。D.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題型一 詞語構造法詞語的構造法題型,主要考查詞語含義及構詞方法。這是詞語的意義與用法之特殊考查方式。示例如下:(2022年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近日,眼科門診一連來了幾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機,第二天早上看不見東西了,這種疾病被稱為“眼中風”。“中風”一詞原指腦中風,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腦中風,近幾年被引入眼科。臨床上,眼科醫生把視網膜動脈阻塞這類缺血性眼病和視網膜靜脈阻塞這類出血性眼病統稱為“眼中風”。“眼中風”是眼科臨床急癥之一,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害。“眼中風”因和腦血管疾病“中風”有諸多相似而得名。與此類似,“打筆仗”源自“打仗”。請簡述“打筆仗”的含義并分析它得名的緣由。題型二 詞語多義性詞語的多義性,主要考查一詞多義。答題時需要根據上下文語境進行辨析。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馬牙般的對生小葉,從紫紅色的莖干上伸出來,胖乎乎的,似汪著的一團綠水,翠綠光亮。這綠葉紅稈的小草叫馬齒莧,《本草經集注》描述:“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把五行都占全了的小草,它的能耐自然是不可小覷的。夏秋季節,田野、路邊、溝坎,甚至是石頭縫里,都有馬齒莧蚯蚓般蠕動的身影,綠葉像“蚯蚓”身上長出的翅膀,帶領馬齒莧向四方飛翔。下列句子中的“自然”與文中加點的“自然”,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你先別打聽,到時候自然就知道了。B.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C. 他是第一次上臺演出,不過,還演得挺自然的。開發水力資源,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餐后犯困和促食欲素的水平有關系。促食欲素也叫下丘腦泌素,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進食能夠引起身體血糖的升高,進而抑制促食欲素的分泌。而促食欲素含量降低就會導致人體困倦,讓人缺少“精氣神”。詞語的意義包括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加點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學校作為育人主陣地,肩負著時代重任。踏上新征程,跑出加速度。打上井岡山,重走紅色路。移除絆腳石,奔向新時代。1.(2023·全國乙卷,節選)下列句子中的“能”與文中加點的“能”,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郭老頭、耿老頭,倆老頭。這兩個老頭,從前面看,像五十歲;從后面看,像三十歲。他們今年都已經做過七十整壽了。身體真好!郭老頭能吃飯。斤半烙餅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點汁,幾口就下去了。他這輩子沒有牙疼過。A.她盡量高高地踮起腳尖,希望車廂里的人能看見她的臉。B.我們班同學就數他能說,講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C.新頒布的控煙條例規定,絕大多數公共場所都不能吸煙。D.以前這條小河上沒有橋,人們只能涉水而過,非常不便。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2講 詞語的意義與用法(講義)(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docx 第02講 詞語的意義與用法(講義)(教師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