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01講 信息篩選、整合、辨析目 錄01 考情分析·備考策略 102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3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604 真題感悟·命題洞見 12【考點考情分析】【備考策略】1.明確考法出題規律,掌握答題方法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有不同的考查方向和出題規律,同學們需要掌握主要考法及解題步驟,如概括內容要點、下定義等的考查。通過對規律和方法的把握,提升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的做題速度和準確率。2.回歸基礎知識,理解文本內容結構解答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不僅僅需要做對題目,還需要對文本的整體結構和基本語法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大部分信息類文本閱讀字數在1000字左右,如果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提升閱讀效率,還能幫助我們系統梳理關鍵詞句,去掉定語、狀語、補語等修飾成分,準確把握原文含義。3.組合訓練,提升答題應試能力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有選擇題和簡答題兩種考查方式,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我們要嘗試組合不同類型的訓練題組,系統化分析題目的考查方向(概括要點、下定義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題目,從而幫助我們逐漸深入感知文本內容,提升答題應試能力。總之,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考作為必考題型,考查形式多樣,我們要靈活掌握出題規律和答題技巧,同時要筑牢語法基礎和課本基礎,在試題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實現 信息篩選、整合、辨析學習能力質的提升。【備考策略思維導圖】【知識導圖整體框架】【主要考法歸納】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部分主要有兩個細化設題角度,分別是信息的篩選整合和材料異同的比較。在本設題角度中,我們不僅要對原文信息進行篩選、抽象、轉化和歸納。【設誤類型及辨誤方法】論述類文本閱讀題的三道選擇題,大多要求選“非”,即選出設誤項。下面介紹一下論述類文本閱讀題設誤的選項中常見的幾類命題陷阱。論述類文本閱讀題題型相當穩定,全是選擇題,要求考生根據材料,選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題干要求)的選項。而這些選擇題的選項一般不會抄錄原文語句,而是對原文語句或文中涉及的觀點態度進行一番改造,改造有“刪”“添”“調”“改”“漏”“湊”。經過這些方式改造出來的選項,有的改變了原文的意思,有的沒有改變原文的意思,而改變了原文的意思的選項就是“不正確的一項”刪(刪減):刪除原文的定語、狀語、補語成分,從而改變原意。添(添加):添加定語、狀語、中心語或其他詞語,造成概念偷換或文意曲解。調(調換) :調換詞序、語序,造成邏輯錯誤,改變句意;調換表述的對象、時間,造成時態混亂等現象。改(改變):改換詞語(名詞、代詞、副詞、關聯詞等),導致曲解文意。漏(遺漏):看似保留原文詞句,但暗中漏掉了重要信息,具有較大迷惑性。湊(拼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湊在一起造成錯誤。【句子成分及梳理實例】一、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和短語的成分在內容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對來說更復雜一些,一般概括為如下幾大類: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例:(全體)同學|[都]做<完>了(英語)作業。(注:此例處所標識的主語和謂語均只指向了主謂語的中心詞。這是用的中心詞分析法,按層次分析法,符號“|”之前的全部都是主語,之后的全部為謂語。后四類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對前兩種的深入劃分,是修飾、補充和說明前兩者,以組成句子完整語意的成分。1.主語:主語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一般位于句首,回答“誰或“什么”等問題。主語可分為名詞性主語和謂詞性主語。名詞性主語由名詞性成分充當,包括名詞、數詞、名詞性的代詞和名詞性短語等,多指人或事物。例如:沙鍋|可以燉豆腐。(名詞) 九|是三的三倍。(數詞)我們|打算今天去郊游。(代詞)2.謂語:謂語是陳述主語的,一般用來回答主語“怎么樣”或“是什么”等問題。謂語通常由一般由動詞、形容詞或動詞性、形容詞性短語、謂詞性詞語充當。例如: 你|瞧。(動詞) 太陽|紅艷艷的。(形容詞)3.賓語:在句子中,動詞多充當謂語,但真正單獨做謂語的情況并不普遍,很多情況下,動詞后都接賓語。賓語是動作行為所支配,影響和關涉的對象,賓語必須依托動詞性謂語中心詞存在,賓語能回答“誰”或“什么”等問題。一般也由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例如: ③ 他在拍桌子。(名詞)我真不想告訴他。(代詞)這間客廳有二十平方米。(數量短語)4.定語(標志:的):定語是名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前面的修飾語,在句中多用來對主語或賓語起描寫和限制作用。(往往有“的”字作為標志)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或限定事物的領屬質料、數量等。常由形容詞、數量詞、名詞、代詞充當。5.狀語(標志:地):狀語是謂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前面的修飾語,在句中也多用來修飾謂語中心語。狀語除了由副詞外,還可以由時間名詞、能愿動詞、形容詞(特別是表示狀態的形容詞)充當;介賓短語、量詞短語和其他一些短語也可以做狀語。6.補語(常用標志字:得):補語是動詞、形容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后面的補充成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處所、數量、時間等。常由形容詞、數量詞、趨向動詞、介賓短語來充當?!暗檬茄a語的標志。下面以補語的構成談談其組成。二、真題實例(2024年新高考Ⅰ卷)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戰略,而且具體闡釋了實施抗日持久戰的方法。毛澤東指出,在中國大而弱、日本小而強的情況下敵人可以占地甚廣,卻在占領地留下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毛澤東還具體分析了游擊戰的戰略內容、游擊戰與正規戰的配合等問題。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廣泛展開游擊戰爭,卓有成效地牽制與消耗日軍,發揮了巨大戰略作用。梳理內容:共產黨人提出持久戰戰略及實施方法,在開展游擊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注意】在梳理內容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分析句子成分,還要分析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重點關注“例如”“因此”等明顯標志詞,幫助我們快速梳理文本內容。【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關鍵點】關鍵點(一) 學會審題,明確解題方向這類題目的題干,不論是連續性文本還是非連續性文本,基本分為兩部分:一是答題內容的指定范圍,或針對一則材料,或針對所有材料;二是答題要求,如“概括”“分析”“說明”等。要從題干中領悟、明確答題的具體要求及解答思路。若題干問材料的“側重點是什么”,則答題形式以“對象+特征”為佳;若題干問“有哪些作用(影響)”,則答題形式以“舉措+結果”為佳;若題干問“哪些原因(相關條件、方面)”,則答題形式以“概括分類+舉例分析”為佳。關鍵點(二) 學會篩選,注重全面概括審題之后,進入篩選信息、整合概括信息的環節。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步驟:1.篩選信息(1)明確篩選范圍,避免旁逸斜出題干通常會明確答題內容的指定范圍,或就某則(段)材料,或就幾則(段)材料。返回閱讀原文時,務必提醒自己勾畫出篩選范圍,以免超出指定范圍答題以至于勞而無功,還會因此耽誤寶貴的時間。(2)抓住關鍵部位,聯系整體揣摩新聞類文本,新聞的導語、文中陳述的事實文字等都是關鍵部位。論述類文本、科普類作品、演講稿的段首、段尾,通常是說明的中心或觀點性內容,也是關鍵部位。(3)注意前后勾連,挖掘隱性信息材料的所有段落都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因而對某些問題的闡釋,有些是顯性信息,有些則隱含在或牽涉到其他問題的評述中。閱讀篩選時,注意材料中的前后聯系,特別是有關內容、材料、觀點、表達方式、價值傾向之間的相同、相反、反證、互補等的論述。2.分條列點,規范作答。關鍵點(三) 學會閱讀,多樣閱讀結合尋讀又稱查讀,同略讀一樣,尋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尋讀是一種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個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據等)而對其他無關部分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在做題過程中,我們要對關鍵信息尋讀,對重點語段精讀,對舉例概述略讀,將多種閱讀方式相結合,提升閱讀的效率和做題準確率。【信息篩選、整合、辨析答題意識】(一)強化三種答題意識1.多點意識:這類題的答案要點一般是三到四個,答題時要篩選全面。當然,這種“多點意識"不是生硬地把一點拆成幾點,而是要注意“多點”,且“點”不交叉、不重復。2.角度意識:這類題目在作答時要盡量找到每一個要點的角度,如不同對象、不同側正點、不同措施等。如果沒有“角度意識”,很可能答點重復,角度單一。3.上位意識:概括時,盡量為每一個要點尋找一個上位概念,所謂上位概念,就是一個相對較大的能夠包含這個層次內容的概念。如“植物”是“花”的上位詞,“電器”是“電視”“空調”的上位詞。(二)抓住答題內容重點(1)了解論述文中常見的論述角度。常見的論述角度有正面論述和反面論述,但不同文章選取的論證角度不盡相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有的文章從國家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從個人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文章從宏觀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從微觀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文章從時間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從空間的角度進行論述.……判斷論述的角度,需要我們細心閱讀文本,認真辨析判斷。(2)尋找、發現文本的不同角度的常見方法。①關注各選文標題(出處),注意標題(出處)中是否透露出選文論證分析的角度。②注意文章中表示內容側重點轉換的標志性詞語,如指示代詞、順序詞、范圍(時間、空間)詞、類別詞、關聯詞等,區別不同內容的重點。③找出關鍵語句,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照應句,觀點句、中心句,等等,提取不同文本的要點。【考點考向一:信息篩選、整合】【考點解讀】信息篩選、整合部分的選擇題,題干和選項既有可能輻射全篇材料,也有可能針對某一段的細節設題。前者難度稍大,是新高考的主要考查方式。這一類題的簡答題,可分為分析概括類和下定義類。題干一般指向的都是理解文本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在整體把握原文的上抓住關鍵點,提取,整合相關信息。【考點突破】選擇題解題方法步驟一:審題并明確選擇“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一項,圈畫選項中的關鍵詞。步驟二:整體瀏覽,梳理文章脈絡,根據關鍵詞定位原文。步驟三:比對、辨析原文和選項的描述角度,比對、辨析選項是否存在錯誤。分析角度:1.內容角度:選項和原文的陳述對象是否一致;選項和原文的程度,范圍限制詞是否一致。2.邏輯角度:選項與原文的邏輯關系是否一致,如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轉折關進關系、解釋關系、比較關系等。簡答題(概括類)解題方法步驟一:通讀文本,明確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并進行勾畫。步驟二:檢索全文,對文本的關鍵句段進行篩選,合并同類項,去除修飾。步驟三:劃分層次,轉化語言,分點作答簡答題(下定義類)解題方法步驟一:分析材料,確定鄰近屬概念。首先在文本材料中找出被定義概念的鄰近屬概念,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沒有恰當、現成的鄰近屬概念,就需要根據材料的內容,自己確定鄰近屬概念。步驟二:篩選信息,提取種差。在這一步驟中,要注意有些種差是由多個屬性如特征、功用、成因及范圍等組成的復雜屬性,提取這些屬性時一個也不能少,否則會造成定義不嚴密。步驟三:整合信息,規范表述。把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用“是”“叫”等連接詞連接起來,使之符合下定義的格式。注意:①下定義的句子必須是單句。②下定義一般用表肯定的判斷句,不能用否定句、比喻句。【選擇題考法實踐】(2021新高考Ⅰ,T1)下列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生了廣泛影響。B.雕塑《拉奧孔》既呈現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為丑態,體現了希臘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面。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于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材范圍。【簡答題考法實踐】例:(2024 新高考Ⅰ,T5) 習近平總書記曾以《論持久戰》為例,指出要“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請根據材料談談《論持久戰》對我們“看問題、想問題”有什么啟示。(6 分)【參考答案】①要有全面、宏觀的視角,不局限于一時一地,要考慮到各種相關因素和世界局勢的變化;②要客觀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與劣勢,不盲目樂觀或悲觀;③要看到人力、人心等非物質因素的重要性;④要對戰爭的不同階段有清晰認識和科學分析,既不幻想速勝,也不失去信心;⑤要善于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把握戰爭的整體走勢和發展規律。【解題思路】第一步,通讀文本,明確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并進行勾畫。作答時,要始終圍繞題干“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進行信息篩選。第二步,檢索全文,對文本的關鍵句段進行篩選,合并同類項,去除修飾。我們從全局視野、辯證思維、人民立場、動態評估、科學預見等幾個方面全面檢索材料一、二中的關鍵信息。第三步,劃分層次,轉化語言,分點作答。將關鍵信息劃分為五個層次,注重對要點的分析和概括。例:(2020 新高考Ⅰ,T4) 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4 分)【參考答案】①歷史地理學是現代地理學的分支科,②具有時空結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的產生、形成及其演化的過程為研究對象,④探尋這些現象產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規律。【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材料,確定“歷史地理學”的鄰近屬概念。根據材料一第 5 段最后一句話可以看出,“歷史地理學”的鄰近屬概念應該是“現代地理學”。由此可知,歷史地理學是現代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第二步,篩選信息,找出“歷史地理學”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也就是“種差”。結合材料一第 5 段中的關于歷史地理學研究內容和研究性質的闡述,以及材料二所揭示的歷史地理學的特征、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來確定“歷史地理學”的種差。第三步,整合信息,規范表述。【考點考向二:材料異同的比較】【考點解讀】信息篩選、整合部分的選擇題,題干和選項既有可能輻射全篇材料,也有可能針對某一段的細節設題。前者難度稍大,是新高考的主要考查方式。這一類題的簡答題,可分為分析概括類和下定義類。題干一般指向的都是理解文本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在整體把握原文的上抓住關鍵點,提取,整合相關信息。【考點突破】材料比較題解題方法觀點間的比較:步驟一:點明兩種觀點及其內涵;步驟二:分析兩種觀點在范圍、角度等方面的共性;步驟三:分析兩種觀點的區別。材料間的比較:步驟一:比較材料的內容側重點;步驟二:比較材料的論證方式;步驟三:比較作者的觀點傾向。【材料之間關系】新高考信息性文本閱讀題選用的材料,往往是圍繞同一話題而呈現出來的多則材料。這些材料雖話題相同,但側重點、角度各異。比較材料異同就是要扣住這"同”中之“異”,從而把握材料之間的聯系和差別。各則材料之間的關系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互補關系:即每則村料內容上各有側重,圍繞同一個話題或對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展開,材料之間互相補充,讓讀者能夠全面了解中心話題或陳述對象。例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信息性文本閱讀的兩則材料都談及“歷史地理學”,但材料一側重陳述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基礎和前景,材料二側重陳述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兩則材料的內容互相補充,讓讀者閱讀后能了解“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基礎、前景、研究對象三個方面的內容。統領關系:一則材料為宏觀策略或理論,其他的材料為微觀實例。宏觀策略或理論統領微觀實例,微觀實例則印證宏觀策略或理論。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信息性文本閱讀的材料:材料一摘自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材料二摘編自鄭敏《新詩百年探索與后新詩潮》,兩則材料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主題進行組合。但材料一采用宏觀視角,側重理論指導彰顯價值引領;材料二采用微觀視角,側重事實分析。材料一的觀點統攝并涵蓋了材料二,材料二的實例印證了材料一的理論、觀點。遞進關系:即每則材料呈現的內容之間是層層深人的關系,引導讀者深人思考。例如:2019年山東??紘@科幻小說選材,第一則材料是對劉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評論,第二則材料是關于科幻小說是否缺少文學性的討論,第三則材料是對科幻文學風格的評論。三則材料討論的都是科幻作品的文學性問題但思維朝向縱深發展,讓人們對科幻作品文學性的認識不斷深人。【簡答題考法實踐】例:(2022 新高考Ⅱ,T4)請根據材料二,簡要說明楊憲益與霍克思對譯文藝術性的理解有何不同。(4分)【參考答案】 ①霍克思追求譯文與原著在藝術性方面最大程度的接近,因此其譯文表現出較強的靈活性,他沒有逐字逐句地翻譯,而是忠實于原著的“篇章層面”②楊憲益將忠實原作視為自己對藝術的全部追求,其譯文力求保持與原著形神皆似。【解題思路】第一步,審清題干,明確要求。題干中“材料二”限定了答題區域,“對譯文藝術性的理解”明確了比較點“簡要說明”明確了答題方式。答題的關鍵在于把握材料二中楊憲益與霍克思對譯文藝術性這一問題的觀點。第二步,篩選信息,分別概括楊憲益和霍克思對譯文藝術性的理解。結合材料二中的“他對原文采取了大多時候"忠實不渝”,間或背信棄'意’的態度”“為了實現譯本與原著在藝術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說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思將'忠實’的對象定位于篇章層面”等可概括出霍克思的觀點。【高考真題分析】信息篩選、整合、辨析考點主要包括兩個考向,三種類型習題,分別是概括內容要點題、下定義題以及信息比較題。在近三年的高考真題中,屬于必考考點。通過建立思維框架,梳理具體考法,同學們基本已經掌握了考試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們精選2022、2023、2024年相應真題,希望同學們從真題中熟悉考法,掌握考題規律,真正提升做題效率和應試能力。【高考真題示例】(2024年新課標Ⅱ卷,T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考向:信息篩選、整合】A.土星5號“體型”龐大,因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艙送入月球軌道,不過在飛行途中它會不斷地分離,以減輕自重。B.鷹號的著陸過程并不順利,飛船飛過了預定著陸區,前方情況不明,但是兩位宇航員鎮定、冷靜地解決了突發問題。C.2013年,“嫦娥三號”搭載“玉兔一號”在月球安全著陸,這為我國探月工程后續任務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D.“玉兔二號”在月球的生存時間已經超過了“玉兔一號”,它探測到了全新的科學數據,為人類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艙送入月球軌道,不過在飛行途中它會不斷地分離,以減輕自重”曲解文意。土星5號的龐大體型不僅是為了送逃逸塔和登月艙入軌,還包括其他設備和燃料的需求,從而滿足其巨大的推力和運載能力,以便將宇航員和飛船送入太空。而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的分離是為了完成不同的任務階段,而不是為了減輕自重。故選A。(2023 新課標Ⅰ卷,T4)請簡要說明文本中的西方媒體在報道時使用了哪些“競爭性真相”?!究枷颍盒畔⒑Y選、整合】【答案】①《獨立報》通過片面的事實和數據,稱藜麥價格的上漲使玻利維亞人吃不起藜麥了;②《紐約時報》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麥種植區的兒童營養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結論;③《衛報》和《獨立報》使用具有明顯傾向性的標題強調藜麥價格上漲對藜麥種植者造成的傷害。【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概念含義,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明確答題區間,由題干中“西方媒體在報道時”可確定答題區間為第一段;其次要理解“競爭性真相”這一概念的含義。即第四段中的“通過許多方式描述一個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實性”,而這些“方式”在上文中有所體現,如“各行各業有經驗的溝通者會通過片面的事實、數字、背景呈現某種世界觀,從而影響現實”等。然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思考:第一段所涉及的西方媒體的報道通過哪些方式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比如《獨立報)以“玻利維亞的藜麥消費量‘5年間下降了34%’這一片面的事實和數據,得出“當地家庭已經吃不起這種主食了。它已經變成了有侈品”這一結論;《紐約時報)“援引研究報告”,得出“藜麥種植區的兒童營養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結論;《衛報》“用煽動性標題提升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獨立報》用“藜麥:對你有利--對玻利維亞人有害”這一具有明顯情感傾向的標題來強調黎麥價格上漲對黎麥種植者造成的傷害。(2022新高考Ⅰ卷,T5)如何推動中國古典詩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究枷颍盒畔⒑Y選、整合】【答案】①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建立強大的中華文化傳統,固本健體才可以消化吸收了四方異域的文化,借以繁榮本民族文化。②與時俱進。當代社會讓世界村的居民們多少都進入了一個更復雜的感性與知性世界,中國詩歌也相應地在尋找與之相當的藝術形式,主要是詩歌語言、內在結構、外在形態。③借鑒世界優秀文化,外為中用。【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二段和第三段“唐代之所以能廣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為它擁有一個秦漢以來建立的強大的中華文化傳統”“當代新詩不但丟失了本民族的詩歌傳統,而且也失去了對那個傳統的記憶和感情” 我們認為,21世紀中國新詩能否存活,就看我們能否意識到自身傳統的復活并進入現代,同吸收外來因素之間的主次關系。沒有傳統何談創新 沒有傳統作為立身之地,創新很可能變為全盤西化”“重新尋找自己的詩歌傳統,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塵封的泉眼”可知,要想推動中國古典詩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立足傳統,復興中華傳統文化,找到立身之基。由第二段“當代社會讓世界村的居民們多少都進入了一個更復雜的感性與知性世界,中國詩歌也相應地在尋找與之相當的藝術形式,主要是詩歌語言、內在結構、外在形態”可知,需要與時俱進,尋找與之相當的藝術形式。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國古典詩論在研究方法上與西方文論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論強調邏輯剖析,優點是落在文本實處和清晰的抽象概括”“讀古典詩論后可以意識到西方的科學分析、邏輯推理、抽象名詞杜撰等雖不失為一家之法,卻并非唯一的方法”可知,可以借鑒世界優秀文化,為我所用。(2023 新課標Ⅱ卷,T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調查研究中的“客觀”,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考向:材料異同的比較】【答案】①材料一側重于調查應從實際出發,而非帶著現成“調子”;材料二側重于不能把客觀曲解為對被調查者的漠然態度。②材料一是就領導干部應堅持人民立場和實事求是原則而言;材料二是就社會科學調查者應有的立場和目的而言。【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比較材料異同的能力。從調查的方法來看,結合材料一“調查研究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帶著事先定的調子下去,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分析可知,材料一側重于調查應從實際出發,而非帶著現成“調子”;結合材料二“你說‘客觀’,人家不能承認,而且人家是對的,因為實際受到影響的是他們,他們不能不防。于是調查者逢著‘秘密’和‘撒謊’了。其實被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是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的反映。人事很像鏡子,你對別人的態度反射成了別人對你的態度”分析可知,材料二側重于不能把客觀曲解為對被調查者的漠然態度。從調查主體來看,材料一“領導干部進行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表明材料一是就領導干部應堅持人民立場和實事求是原則而言的;材料二“科學的社會研究第一是要認清自己的立場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詐’被調查的人,那么你絕不會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沒有不知道自衛的人,社會科學絕不能從‘斗智’的方法上得來。換一句話說,社會研究必須站在被調查者的利益上”表明材料二是就社會科學調查者應有的立場和目的而言。【高考真題實踐】(2024·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9分)材料一:(四五)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四六)于是問題和結論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必須是持久戰。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我以為是正確的。(四七)講到這里,亡國論和妥協論者又將跑出來說:中國由劣勢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軍力和經濟力;由平衡到優勢,需要有超過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結論是不正確的。(四八)這就是所謂“唯武器論”,是戰爭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和片面地看問題的意見。我們的意見與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國人的大多數、日本人的大多數、世界各國人的大多數是站在抗日戰爭方面的話,那末,日本少數人強制地掌握著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那么,掌握比較劣勢的軍力和經濟力的中國,不就成了優勢嗎?沒有疑義,中國只要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其軍力和經濟力是能夠逐漸地加強的。而我們的敵人,經過長期戰爭和內外矛盾的削弱,其軍力和經濟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還不止此,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如果日本的敵人不止中國一個,如果將來有一國或幾國以其相當大量的軍力和經濟力公開地防御或攻擊日本,公開地援助我們,那末,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日本是小國,其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孤立;中國是大國,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多助。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發展,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摘自毛澤東《論持久戰》)材料二: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著名的《論持久戰》,系統闡述了關于持久戰的戰略思想。首先,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外部原因。他說:“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彼信e了中日雙方“互相反對”的四個特點。除戰爭的正義、非正義,以及與此相關的寡助、多助問題外,他特別強調了敵強我弱和敵小我大的問題。日本的強,表現在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不能很快取得勝利。日本的小,表現在國度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這就決定了中國可以通過持久戰而最終打敗日本。其次,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這個條件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把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毛澤東以“兵民是勝利之本”為標題,專門論述了全面抗戰和全民族抗戰的觀點。關于軍隊,他強調要把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這樣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關于民眾,他提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共產黨一直把“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作為自己的抗戰路線,人民戰爭理論的科學性也得到了廣泛印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戰略,而且具體闡釋了實施抗日持久戰的方法。毛澤東指出,在中國大而弱、日本小而強的情況下敵人可以占地甚廣,卻在占領地留下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毛澤東還具體分析了游擊戰的戰略內容、游擊戰與正規戰的配合等問題。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廣泛展開游擊戰爭,卓有成效地牽制與消耗日軍,發揮了巨大戰略作用。有一種說法,認為抗日持久戰的思想不是毛澤東最早提出的。這種說法主要依據蔣百里、陳誠等人的言論,蔣介石也有過“持久消耗戰”的言論。這種認識都源于一個客觀存在,即中國是一個落后大國,日本是一個先進小國。承認這個客觀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別的先見之明,就會得出中日戰爭將是持久戰的結論。但是,僅僅看到由客觀條件造成的抗日戰爭的持久性,還遠遠不是抗日持久戰的戰略思想。蔣介石等人缺乏對中國與世界關系以及世界格局演變的辯證思考,因此他們對所謂“持久”的把握往往脫離實際,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國家的調停或干預。而中國共產黨的持久戰思想,是建立在對與戰爭相關的一切外部與內部復雜因素進行深刻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對于戰爭不同階段的關系、戰略持久與戰役速決的關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學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戰戰略,既不會因為一時順利而幻想“速勝”,也不會因為一時挫折而失去必勝的信心。(摘編自榮維木《中國共產黨抗日持久戰的戰略與實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持久戰》在分析抗戰走勢時,并未局限于中日兩國,而是展現出對世界整體局勢變化的宏觀把握。B.落后大國面對先進小國的侵略,不可能速勝,必然要經歷由劣勢到平衡、由平衡到優勢的持久戰爭過程。C.“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指在承認軍力和經濟力差距的前提下,相信人力和人心才是勝利之本。D.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思想不只體現在判斷抗戰將會長久,更體現在對戰爭走向作出了全面科學的分析。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并不占優勢,因為它們僅僅掌握在日本少數人的手中。B.抗日游擊戰要更多承擔外線單獨作戰的任務,這是當時戰爭的客觀形勢決定的。C.抗戰整體進程是持久的,不過具體到某一場戰役,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速戰速決。D.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持久戰相信得道多助,也愿意接受國際力量的援助。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二中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的一項是( )A.敵雖強,但敵之強已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減殺。B.除東三省等地外,敵人實際只能占領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C.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D.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5.習近平總書記曾以《論持久戰》為例,指出要“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請根據材料談談《論持久戰》對我們“看問題、想問題”有什么啟示。【參考答案】1.B【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必然要經歷由劣勢到平衡、由平衡到優勢的持久戰爭過程”錯誤,以偏概全,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可知,“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不代表所有“落后大國面對先進小國的侵略”的必然趨勢。故選B。【參考答案】2.A【解析】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思路、整合信息的能力。A.“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并不占優勢,因為……”錯誤,材料一第五段提出日本劣勢的理由是“力量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并進一步提出一個觀點“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并進行假使假設“如果中國……,那么,日本少數人……”,在刪掉大前提的情況下,分析“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并不占優勢”,屬于斷章取義、強加因果。故選A。【參考答案】3.D【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材料二第三段“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即“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包括“官兵”“民眾”。A.“其他不利的因素”是外部條件。B.“敵人實際只能占領”是客觀局勢,屬于外部條件。C.“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是“實施持久戰的外部原因”。D.“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屬于“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符合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故選D。【參考答案】4.①使用設問句,如“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我以為是正確的”,能引起讀者注意,啟發讀者思考,強調了結論的正確性;②使用反問句,如“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增強語氣,更加鮮明有力地表達觀點,強調了中國可以通過持久戰扭轉劣勢的觀點。【解析】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修辭手法的論證效果的能力。設問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常用于表示強調作用。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正確的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材料一中的設問句有:“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我以為是正確的”“日本少數人強制地掌握著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不就成了優勢嗎?沒有疑義……”作答時,舉出一個即可。分析時,指出設問句強調的內容,并分析其效果:引起讀者注意,啟發讀者思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反問句的標志除了“難道”外,還可以包括“不是”“怎么”“哪”“憑什么”等,這些標志幫助構成反問句的語用功能,如加強語勢、強調陳述、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等。材料一中的反問句有:“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作答時,舉出一個例子即可。分析時,指出反問句強調的內容,并分析其效果:增強必勝信心,有無可辯駁的力量等。【參考答案】5.①要有全面、宏觀的視角,不局限于一時一地,要考慮到各種相關因素和世界局勢的變化;②要客觀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與劣勢,不盲目樂觀或悲觀;③要看到人力、人心等非物質因素的重要性;④要對戰爭的不同階段有清晰認識和科學分析,既不幻想速勝,也不失去信心;⑤要善于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把握戰爭的整體走勢和發展規律。【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概括作者觀點的能力。作答時,要圍繞題干“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進行信息篩選。①從全局視野看,材料一在分析抗戰走勢時,并未局限于中日兩國,而是展現出對世界整體局勢變化的宏觀把握;材料二批判“蔣介石等人缺乏對中國與世界關系以及世界格局演變的辯證思考”??梢缘贸觯阂腥妗⒑暧^的視角,不局限于一時一地,要考慮到各種相關因素和世界局勢的變化。或:要從世界整體局勢出發考慮問題,不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局部利益或沖突,而是要看到長遠的、全球的聯系和影響。②從辯證思維看,材料一分析日本在全世界的力量對比下及持久作戰下的劣勢和中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優勢,批判了“速勝”論和“亡國論和妥協論”。可以得出:要客觀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與劣勢,不盲目樂觀或悲觀?;颍悍治鰡栴}時,應運用辯證法,既要看到表面的強弱對比,也要深入分析背后的人心向背、正義非正義等因素,以及這些因素隨時間推移可能發生的變化。③從人民立場看,材料一指出“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材料二“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梢缘贸觯阂吹饺肆?、人心等非物質因素的重要性?;颍赫J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根本,無論是在軍事斗爭還是社會發展中,都要依靠和發動群眾,實現真正的全民動員和參與。④從動態評估看,根據材料二最后一段“對于戰爭不同階段的關系、戰略持久與戰役速決的關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學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戰戰略,既不會因為一時順利而幻想‘速勝’,也不會因為一時挫折而失去必勝的信心”進行整合,可以得出:要對戰爭的不同階段有清晰認識和科學分析,既不幻想速勝,也不失去信心?;颍菏挛锸遣粩喟l展變化的,對局勢的判斷不應靜態不變,而要考慮到各種變量和趨勢,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做出靈活應對。⑤從科學預見看,材料一預測“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認為這場戰爭“不能速勝,必須是持久戰”;材料二“不僅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戰略,而且具體闡釋了實施抗日持久戰的方法”。可以得出:要善于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把握戰爭的整體走勢和發展規律?;颍夯趯ΜF實的深刻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預見,制定相應的戰略計劃,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完善,保持戰略定力和戰術靈活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01講 信息篩選、整合、辨析目 錄01 考情分析·備考策略 102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3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604 真題感悟·命題洞見 10【考點考情分析】【備考策略】1.明確考法出題規律,掌握答題方法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有不同的考查方向和出題規律,同學們需要掌握主要考法及解題步驟,如概括內容要點、下定義等的考查。通過對規律和方法的把握,提升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的做題速度和準確率。2.回歸基礎知識,理解文本內容結構解答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不僅僅需要做對題目,還需要對文本的整體結構和基本語法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大部分信息類文本閱讀字數在1000字左右,如果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提升閱讀效率,還能幫助我們系統梳理關鍵詞句,去掉定語、狀語、補語等修飾成分,準確把握原文含義。3.組合訓練,提升答題應試能力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有選擇題和簡答題兩種考查方式,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我們要嘗試組合不同類型的訓練題組,系統化分析題目的考查方向(概括要點、下定義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題目,從而幫助我們逐漸深入感知文本內容,提升答題應試能力。總之,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類試題考作為必考題型,考查形式多樣,我們要靈活掌握出題規律和答題技巧,同時要筑牢語法基礎和課本基礎,在試題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實現 信息篩選、整合、辨析學習能力質的提升。【備考策略思維導圖】【知識導圖整體框架】【主要考法歸納】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部分主要有兩個細化設題角度,分別是信息的篩選整合和材料異同的比較。在本設題角度中,我們不僅要對原文信息進行篩選、抽象、轉化和歸納。【設誤類型及辨誤方法】論述類文本閱讀題的三道選擇題,大多要求選“非”,即選出設誤項。下面介紹一下論述類文本閱讀題設誤的選項中常見的幾類命題陷阱。論述類文本閱讀題題型相當穩定,全是選擇題,要求考生根據材料,選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題干要求)的選項。而這些選擇題的選項一般不會抄錄原文語句,而是對原文語句或文中涉及的觀點態度進行一番改造,改造有“刪”“添”“調”“改”“漏”“湊”。經過這些方式改造出來的選項,有的改變了原文的意思,有的沒有改變原文的意思,而改變了原文的意思的選項就是“不正確的一項”刪(刪減):刪除原文的定語、狀語、補語成分,從而改變原意。添(添加):添加定語、狀語、中心語或其他詞語,造成概念偷換或文意曲解。調(調換) :調換詞序、語序,造成邏輯錯誤,改變句意;調換表述的對象、時間,造成時態混亂等現象。改(改變):改換詞語(名詞、代詞、副詞、關聯詞等),導致曲解文意。漏(遺漏):看似保留原文詞句,但暗中漏掉了重要信息,具有較大迷惑性。湊(拼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湊在一起造成錯誤。【句子成分及梳理實例】一、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和短語的成分在內容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對來說更復雜一些,一般概括為如下幾大類: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例:(全體)同學|[都]做<完>了(英語)作業。(注:此例處所標識的主語和謂語均只指向了主謂語的中心詞。這是用的中心詞分析法,按層次分析法,符號“|”之前的全部都是主語,之后的全部為謂語。后四類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對前兩種的深入劃分,是修飾、補充和說明前兩者,以組成句子完整語意的成分。1.主語:主語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一般位于句首,回答“誰或“什么”等問題。主語可分為名詞性主語和謂詞性主語。名詞性主語由名詞性成分充當,包括名詞、數詞、名詞性的代詞和名詞性短語等,多指人或事物。例如:沙鍋|可以燉豆腐。(名詞) 九|是三的三倍。(數詞)我們|打算今天去郊游。(代詞)2.謂語:謂語是陳述主語的,一般用來回答主語“怎么樣”或“是什么”等問題。謂語通常由一般由動詞、形容詞或動詞性、形容詞性短語、謂詞性詞語充當。例如: 你|瞧。(動詞) 太陽|紅艷艷的。(形容詞)3.賓語:在句子中,動詞多充當謂語,但真正單獨做謂語的情況并不普遍,很多情況下,動詞后都接賓語。賓語是動作行為所支配,影響和關涉的對象,賓語必須依托動詞性謂語中心詞存在,賓語能回答“誰”或“什么”等問題。一般也由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例如: ③ 他在拍桌子。(名詞)我真不想告訴他。(代詞)這間客廳有二十平方米。(數量短語)4.定語(標志:的):定語是名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前面的修飾語,在句中多用來對主語或賓語起描寫和限制作用。(往往有“的”字作為標志)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或限定事物的領屬質料、數量等。常由形容詞、數量詞、名詞、代詞充當。5.狀語(標志:地):狀語是謂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前面的修飾語,在句中也多用來修飾謂語中心語。狀語除了由副詞外,還可以由時間名詞、能愿動詞、形容詞(特別是表示狀態的形容詞)充當;介賓短語、量詞短語和其他一些短語也可以做狀語。6.補語(常用標志字:得):補語是動詞、形容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后面的補充成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處所、數量、時間等。常由形容詞、數量詞、趨向動詞、介賓短語來充當。“得是補語的標志。下面以補語的構成談談其組成。二、真題實例(2024年新高考Ⅰ卷)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戰略,而且具體闡釋了實施抗日持久戰的方法。毛澤東指出,在中國大而弱、日本小而強的情況下敵人可以占地甚廣,卻在占領地留下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毛澤東還具體分析了游擊戰的戰略內容、游擊戰與正規戰的配合等問題。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廣泛展開游擊戰爭,卓有成效地牽制與消耗日軍,發揮了巨大戰略作用。梳理內容:【特別注意】在梳理內容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分析句子成分,還要分析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重點關注“例如”“因此”等明顯標志詞,幫助我們快速梳理文本內容。【信息篩選、整合、辨析關鍵點】關鍵點(一) 學會審題,明確解題方向這類題目的題干,不論是連續性文本還是非連續性文本,基本分為兩部分:一是答題內容的指定范圍,或針對一則材料,或針對所有材料;二是答題要求,如“概括”“分析”“說明”等。要從題干中領悟、明確答題的具體要求及解答思路。若題干問材料的“側重點是什么”,則答題形式以“對象+特征”為佳;若題干問“有哪些作用(影響)”,則答題形式以“舉措+結果”為佳;若題干問“哪些原因(相關條件、方面)”,則答題形式以“概括分類+舉例分析”為佳。關鍵點(二) 學會篩選,注重全面概括審題之后,進入篩選信息、整合概括信息的環節。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步驟:1.篩選信息(1)明確篩選范圍,避免旁逸斜出題干通常會明確答題內容的指定范圍,或就某則(段)材料,或就幾則(段)材料。返回閱讀原文時,務必提醒自己勾畫出篩選范圍,以免超出指定范圍答題以至于勞而無功,還會因此耽誤寶貴的時間。(2)抓住關鍵部位,聯系整體揣摩新聞類文本,新聞的導語、文中陳述的事實文字等都是關鍵部位。論述類文本、科普類作品、演講稿的段首、段尾,通常是說明的中心或觀點性內容,也是關鍵部位。(3)注意前后勾連,挖掘隱性信息材料的所有段落都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因而對某些問題的闡釋,有些是顯性信息,有些則隱含在或牽涉到其他問題的評述中。閱讀篩選時,注意材料中的前后聯系,特別是有關內容、材料、觀點、表達方式、價值傾向之間的相同、相反、反證、互補等的論述。2.分條列點,規范作答。關鍵點(三) 學會閱讀,多樣閱讀結合尋讀又稱查讀,同略讀一樣,尋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尋讀是一種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個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據等)而對其他無關部分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在做題過程中,我們要對關鍵信息尋讀,對重點語段精讀,對舉例概述略讀,將多種閱讀方式相結合,提升閱讀的效率和做題準確率。【信息篩選、整合、辨析答題意識】(一)強化三種答題意識1.多點意識:這類題的答案要點一般是三到四個,答題時要篩選全面。當然,這種“多點意識"不是生硬地把一點拆成幾點,而是要注意“多點”,且“點”不交叉、不重復。2.角度意識:這類題目在作答時要盡量找到每一個要點的角度,如不同對象、不同側正點、不同措施等。如果沒有“角度意識”,很可能答點重復,角度單一。3.上位意識:概括時,盡量為每一個要點尋找一個上位概念,所謂上位概念,就是一個相對較大的能夠包含這個層次內容的概念。如“植物”是“花”的上位詞,“電器”是“電視”“空調”的上位詞。(二)抓住答題內容重點(1)了解論述文中常見的論述角度。常見的論述角度有正面論述和反面論述,但不同文章選取的論證角度不盡相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有的文章從國家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從個人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文章從宏觀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從微觀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文章從時間的角度進行論述,有的從空間的角度進行論述.……判斷論述的角度,需要我們細心閱讀文本,認真辨析判斷。(2)尋找、發現文本的不同角度的常見方法。①關注各選文標題(出處),注意標題(出處)中是否透露出選文論證分析的角度。②注意文章中表示內容側重點轉換的標志性詞語,如指示代詞、順序詞、范圍(時間、空間)詞、類別詞、關聯詞等,區別不同內容的重點。③找出關鍵語句,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照應句,觀點句、中心句,等等,提取不同文本的要點。【考點考向一:信息篩選、整合】【考點解讀】信息篩選、整合部分的選擇題,題干和選項既有可能輻射全篇材料,也有可能針對某一段的細節設題。前者難度稍大,是新高考的主要考查方式。這一類題的簡答題,可分為分析概括類和下定義類。題干一般指向的都是理解文本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在整體把握原文的上抓住關鍵點,提取,整合相關信息。【考點突破】選擇題解題方法步驟一:審題并明確選擇“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一項,圈畫選項中的關鍵詞。步驟二:整體瀏覽,梳理文章脈絡,根據關鍵詞定位原文。步驟三:比對、辨析原文和選項的描述角度,比對、辨析選項是否存在錯誤。分析角度:1.內容角度:選項和原文的陳述對象是否一致;選項和原文的程度,范圍限制詞是否一致。2.邏輯角度:選項與原文的邏輯關系是否一致,如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轉折關進關系、解釋關系、比較關系等。簡答題(概括類)解題方法步驟一:通讀文本,明確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并進行勾畫。步驟二:檢索全文,對文本的關鍵句段進行篩選,合并同類項,去除修飾。步驟三:劃分層次,轉化語言,分點作答簡答題(下定義類)解題方法步驟一:分析材料,確定鄰近屬概念。首先在文本材料中找出被定義概念的鄰近屬概念,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沒有恰當、現成的鄰近屬概念,就需要根據材料的內容,自己確定鄰近屬概念。步驟二:篩選信息,提取種差。在這一步驟中,要注意有些種差是由多個屬性如特征、功用、成因及范圍等組成的復雜屬性,提取這些屬性時一個也不能少,否則會造成定義不嚴密。步驟三:整合信息,規范表述。把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用“是”“叫”等連接詞連接起來,使之符合下定義的格式。注意:①下定義的句子必須是單句。②下定義一般用表肯定的判斷句,不能用否定句、比喻句。【選擇題考法實踐】(2021新高考Ⅰ,T1)下列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生了廣泛影響。B.雕塑《拉奧孔》既呈現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為丑態,體現了希臘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面。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于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材范圍。【簡答題考法實踐】例:(2024 新高考Ⅰ,T5) 習近平總書記曾以《論持久戰》為例,指出要“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請根據材料談談《論持久戰》對我們“看問題、想問題”有什么啟示。(6 分)例:(2020 新高考Ⅰ,T4) 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4 分)【考點考向二:材料異同的比較】【考點解讀】信息篩選、整合部分的選擇題,題干和選項既有可能輻射全篇材料,也有可能針對某一段的細節設題。前者難度稍大,是新高考的主要考查方式。這一類題的簡答題,可分為分析概括類和下定義類。題干一般指向的都是理解文本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在整體把握原文的上抓住關鍵點,提取,整合相關信息。【考點突破】材料比較題解題方法觀點間的比較:步驟一:點明兩種觀點及其內涵;步驟二:分析兩種觀點在范圍、角度等方面的共性;步驟三:分析兩種觀點的區別。材料間的比較:步驟一:比較材料的內容側重點;步驟二:比較材料的論證方式;步驟三:比較作者的觀點傾向。【材料之間關系】新高考信息性文本閱讀題選用的材料,往往是圍繞同一話題而呈現出來的多則材料。這些材料雖話題相同,但側重點、角度各異。比較材料異同就是要扣住這"同”中之“異”,從而把握材料之間的聯系和差別。各則材料之間的關系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互補關系:即每則村料內容上各有側重,圍繞同一個話題或對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展開,材料之間互相補充,讓讀者能夠全面了解中心話題或陳述對象。例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信息性文本閱讀的兩則材料都談及“歷史地理學”,但材料一側重陳述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基礎和前景,材料二側重陳述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兩則材料的內容互相補充,讓讀者閱讀后能了解“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基礎、前景、研究對象三個方面的內容。統領關系:一則材料為宏觀策略或理論,其他的材料為微觀實例。宏觀策略或理論統領微觀實例,微觀實例則印證宏觀策略或理論。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信息性文本閱讀的材料:材料一摘自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材料二摘編自鄭敏《新詩百年探索與后新詩潮》,兩則材料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主題進行組合。但材料一采用宏觀視角,側重理論指導彰顯價值引領;材料二采用微觀視角,側重事實分析。材料一的觀點統攝并涵蓋了材料二,材料二的實例印證了材料一的理論、觀點。遞進關系:即每則材料呈現的內容之間是層層深人的關系,引導讀者深人思考。例如:2019年山東模考圍繞科幻小說選材,第一則材料是對劉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評論,第二則材料是關于科幻小說是否缺少文學性的討論,第三則材料是對科幻文學風格的評論。三則材料討論的都是科幻作品的文學性問題但思維朝向縱深發展,讓人們對科幻作品文學性的認識不斷深人。【簡答題考法實踐】例:(2022 新高考Ⅱ,T4)請根據材料二,簡要說明楊憲益與霍克思對譯文藝術性的理解有何不同。(4分)【高考真題分析】信息篩選、整合、辨析考點主要包括兩個考向,三種類型習題,分別是概括內容要點題、下定義題以及信息比較題。在近三年的高考真題中,屬于必考考點。通過建立思維框架,梳理具體考法,同學們基本已經掌握了考試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們精選2022、2023、2024年相應真題,希望同學們從真題中熟悉考法,掌握考題規律,真正提升做題效率和應試能力。【高考真題示例】(2024年新課標Ⅱ卷,T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考向:信息篩選、整合】A.土星5號“體型”龐大,因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艙送入月球軌道,不過在飛行途中它會不斷地分離,以減輕自重。B.鷹號的著陸過程并不順利,飛船飛過了預定著陸區,前方情況不明,但是兩位宇航員鎮定、冷靜地解決了突發問題。C.2013年,“嫦娥三號”搭載“玉兔一號”在月球安全著陸,這為我國探月工程后續任務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D.“玉兔二號”在月球的生存時間已經超過了“玉兔一號”,它探測到了全新的科學數據,為人類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2023 新課標Ⅰ卷,T4)請簡要說明文本中的西方媒體在報道時使用了哪些“競爭性真相”。【考向:信息篩選、整合】(2022新高考Ⅰ卷,T5)如何推動中國古典詩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究枷颍盒畔⒑Y選、整合】(2023 新課標Ⅱ卷,T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調查研究中的“客觀”,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考向:材料異同的比較】【高考真題實踐】(2024·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9分)材料一:(四五)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四六)于是問題和結論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必須是持久戰。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我以為是正確的。(四七)講到這里,亡國論和妥協論者又將跑出來說:中國由劣勢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軍力和經濟力;由平衡到優勢,需要有超過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結論是不正確的。(四八)這就是所謂“唯武器論”,是戰爭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和片面地看問題的意見。我們的意見與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國人的大多數、日本人的大多數、世界各國人的大多數是站在抗日戰爭方面的話,那末,日本少數人強制地掌握著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那么,掌握比較劣勢的軍力和經濟力的中國,不就成了優勢嗎?沒有疑義,中國只要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其軍力和經濟力是能夠逐漸地加強的。而我們的敵人,經過長期戰爭和內外矛盾的削弱,其軍力和經濟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還不止此,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如果日本的敵人不止中國一個,如果將來有一國或幾國以其相當大量的軍力和經濟力公開地防御或攻擊日本,公開地援助我們,那末,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日本是小國,其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孤立;中國是大國,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多助。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發展,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摘自毛澤東《論持久戰》)材料二: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著名的《論持久戰》,系統闡述了關于持久戰的戰略思想。首先,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外部原因。他說:“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彼信e了中日雙方“互相反對”的四個特點。除戰爭的正義、非正義,以及與此相關的寡助、多助問題外,他特別強調了敵強我弱和敵小我大的問題。日本的強,表現在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不能很快取得勝利。日本的小,表現在國度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這就決定了中國可以通過持久戰而最終打敗日本。其次,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這個條件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把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毛澤東以“兵民是勝利之本”為標題,專門論述了全面抗戰和全民族抗戰的觀點。關于軍隊,他強調要把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這樣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關于民眾,他提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共產黨一直把“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作為自己的抗戰路線,人民戰爭理論的科學性也得到了廣泛印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戰略,而且具體闡釋了實施抗日持久戰的方法。毛澤東指出,在中國大而弱、日本小而強的情況下敵人可以占地甚廣,卻在占領地留下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毛澤東還具體分析了游擊戰的戰略內容、游擊戰與正規戰的配合等問題。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廣泛展開游擊戰爭,卓有成效地牽制與消耗日軍,發揮了巨大戰略作用。有一種說法,認為抗日持久戰的思想不是毛澤東最早提出的。這種說法主要依據蔣百里、陳誠等人的言論,蔣介石也有過“持久消耗戰”的言論。這種認識都源于一個客觀存在,即中國是一個落后大國,日本是一個先進小國。承認這個客觀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別的先見之明,就會得出中日戰爭將是持久戰的結論。但是,僅僅看到由客觀條件造成的抗日戰爭的持久性,還遠遠不是抗日持久戰的戰略思想。蔣介石等人缺乏對中國與世界關系以及世界格局演變的辯證思考,因此他們對所謂“持久”的把握往往脫離實際,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國家的調停或干預。而中國共產黨的持久戰思想,是建立在對與戰爭相關的一切外部與內部復雜因素進行深刻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對于戰爭不同階段的關系、戰略持久與戰役速決的關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學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戰戰略,既不會因為一時順利而幻想“速勝”,也不會因為一時挫折而失去必勝的信心。(摘編自榮維木《中國共產黨抗日持久戰的戰略與實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持久戰》在分析抗戰走勢時,并未局限于中日兩國,而是展現出對世界整體局勢變化的宏觀把握。B.落后大國面對先進小國的侵略,不可能速勝,必然要經歷由劣勢到平衡、由平衡到優勢的持久戰爭過程。C.“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指在承認軍力和經濟力差距的前提下,相信人力和人心才是勝利之本。D.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思想不只體現在判斷抗戰將會長久,更體現在對戰爭走向作出了全面科學的分析。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并不占優勢,因為它們僅僅掌握在日本少數人的手中。B.抗日游擊戰要更多承擔外線單獨作戰的任務,這是當時戰爭的客觀形勢決定的。C.抗戰整體進程是持久的,不過具體到某一場戰役,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速戰速決。D.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持久戰相信得道多助,也愿意接受國際力量的援助。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二中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的一項是( )A.敵雖強,但敵之強已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減殺。B.除東三省等地外,敵人實際只能占領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C.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D.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5.習近平總書記曾以《論持久戰》為例,指出要“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請根據材料談談《論持久戰》對我們“看問題、想問題”有什么啟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1講 信息篩選、整合、辨析(講義)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docx 第01講 信息篩選、整合、辨析(講義)教師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