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8.1 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 分層精練基礎過關1.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一中醫、一脈枕、望聞問切……這是人們對中醫藥的傳統印象。現如今,隨著中醫藥與“時尚”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望聞問切開始走向云端,中醫藥的現代化走上新賽道。這表明( )①中醫藥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②科技創新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因素③中醫藥的傳統性和現代性之間是既對立又統一的④中醫藥的傳統性和現代性之間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轉化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他,關鍵時刻顯擔當,風雨中舍命救人;他,醫養結合做養老,抱定初心終不悔;她,身殘不言己困,用真心真情溫暖他人……有這樣一群人,因“志”而行,用點滴行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因“愿”而動,用凡人善舉為社會匯聚愛的光芒——他們的名字叫志愿者。志愿者的感人事跡( )①賦予了集體主義精神新的實踐內涵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寫照③表明時代精神根源于中華傳統文化④彰顯了根植于多樣化實踐的文化多樣性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種茶制茶、食茶用茶、品茶詠茶、敬茶愛茶”,中國茶文化有著悠久歷史。“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全球首個以茶為主題的世界遺產,世代相傳,“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人養茶”的景觀格局,弘揚了尊重自然的生態倫理。茶,成為各族人民的文化紐帶,展示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成果。“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的世代相傳( )①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②深刻反映了當地全貌并促進地區經濟發展③彰顯了中華文化具有強大凝聚力和連續性④實現了以茶為文化核心和靈魂的民族團結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從孔子學院帶動“中國文化熱”,到魯班工坊幫助共建國家的年輕人掌握職業技能;從開展聯合考古項目,到舉辦藝術節,發起成立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圖書館等聯盟……“一帶一路”10年來,中國在文化教育領域贏得共建國家的尊重和認可,這是因為( )①民族文化多樣性可以并存共生取長補短 ②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③尊重文化多樣性,消除國家間文化隔閡 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奔赴“天宮”。從神五到神十七的20年間,“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一直是促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精神動力。載人航天精神( )①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②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③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④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閱讀材料。北京第11屆亞運會會徽 廣州第16屆亞運會會徽 杭州第19屆亞運會會徽除亞奧理事會標志性元素外,用雄偉的長城組成“A”字,“A”是Asia(亞洲)的縮寫 以廣州“五羊雕像”和亞奧理事會標志為元素,構成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輪廓,象征亞運圣火熊熊燃燒 由扇面、錢塘江、錢江潮頭、賽道、互聯網符號和太陽圖形六個關鍵元素組成,彰顯杭州的人文底蘊和城市特質由此可見( )①亞運會會徽設計正確處理了文化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②亞運會會徽的視覺效果得益于不同文化元素的優化組合③亞運文化逐漸得到了中國人民的一致認同和自覺傳承④在亞運會會徽的設計理念中,創新比傳承更重要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運河沿岸的古墩、古廟、古塔、古橋、老街、老店、老廠,以及街市的繁華景象、市民的生活習俗……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每年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參觀。材料說明( )。①人們在實踐中創造、發展并享用文化②任何文化都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呈現出來③文化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并促進經濟發展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受到中外游客的認同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在孔子學院的課堂上,加拿大小伙說:“狗是人類的朋友,忠誠、勇敢,在西方被當作家庭成員,吃狗肉的行為無法理解和接受。”此言一出,韓國學生當即面露尷尬。老師問加拿大小伙:“在大部分印度人看來,西方人吃牛肉是不是一種野蠻行為呢?”這時,該同學表情立刻就不自然了。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文化多樣性是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②人們應該增強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認同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同民族社會實踐的產物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星空浩瀚無邊,探索永不止境,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續奮斗,不懈拼搏,自主創新,3名航天員在軌6個月期間,先后開展了一系列實驗,并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首次完成在軌交接班,見證了貨運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最快的世界記錄等眾多歷史性時刻。航天人身上所彰顯的航天精神( )①能激勵人們建功立業,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②形成于航天事業的偉大實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展現③是我們應對世界范圍相互激蕩的各種思想文化的根本力量④能激發奮斗熱情,是我們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年9月17日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由此可知( )①文化的民族性構成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相互促進而發展③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傳承的根本④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柏拉圖曾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當前,中國尚處在話語低位狀態,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國際輿論格局依然是西強我弱,但這個格局不是不可改變、不可扭轉的,關鍵看我們如何做工作。中國對外交流的話語“失聲”,關鍵是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套有效的中國話語去說明中國、解釋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年輕、自信、有想法,越來越多“90后”甚至“00后”體現出了這樣的特點。他們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銳力量。與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對話的“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在法國街頭著漢服演奏古箏的“碰碰彭碰彭”,在海外視頻網站擁有千萬訂閱者的李子柒,在倫敦街頭展示中國舞技巧的馬蛟龍,有著平凡愿望的普通年輕打工人任海龍等等。每一個他們,都在認真地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最動人的中國故事。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的知識,談談我們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能力提升1.(2022·海南·高考真題)海南某黎族鄉村小學在落實“雙減”政策中,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后服務,邀請黎錦等“非遺”項目傳承人走進課堂,講述歷史文化,傳授技藝,積極推進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此舉旨在( )①培養黎族非遺傳承人②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③提高學生的黎錦技藝水平④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2·北京·高考真題)“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這就是過去未來皆是現在的道理。這就是‘今’最可寶貴的道理。”對此話理解最貼切的是( )A.過去和未來都是現在的表象B.現在的努力,是激活歷史和創造未來的關鍵C.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流轉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D.過去未來與現在共處于時間的統一體中,沒有界限3.(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阿木爺爺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靠著榫與卯之間的咬合支撐,就能做出魯班凳、蘋果鎖、將軍案和拱形橋等精致木器。阿木爺爺憑借精湛絕倫的工藝迅速在網絡上走紅,他的作品不僅讓國人嘖嘖稱奇,也讓許多外國人嘆為觀止。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中華文化( )①通過傳播,方顯價值 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④既相對穩定又順時而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浙江·高考真題)1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亞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開創了橄欖梯田耕作系統;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將獨特的水資源管理方法與沙漠知識相結合,形成了綠洲農業系統……今天,各國都在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挖掘其價值。這表明( )①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樣性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③農業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 ④每一種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國家的土壤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全國·校聯考模擬預測)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于2023年2月16日至20日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行,年會以“打造非遺年度名片,綻放非遺絢麗色彩”為主題。來自全國多地近200個非遺項目、400余位非遺傳承人相聚榆林,游客可以品各地非遺美食,觀各地非遺風情,賞中國傳統技藝,購特色非遺產品。這一活動的價值在于( )①展示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讓人們了解真實歷史②展現文化多樣性,引導人們回歸歷史生活方式③展示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和當時的社會文明④借助強大的經濟實力展示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四川遂寧·射洪中學校考模擬預測)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歷史悠久,內涵豐富。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若以此事為主題,撰寫一篇新聞報道,以下適合作為報道題目的有( )①茶和天下包容并蓄——以文化多樣性推動文化統一性②中國茶走向世界——推動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③中國茗茶名天下——展示中華文化魅力,打造國家文化品牌④中國茶文化入非遺——中華文化優越無比,世界人民認同無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3·重慶九龍坡·重慶市育才中學校考模擬預測)2023年4月,中尼民俗文化交流節活動成功舉辦。通過精彩的中國民樂表演、傳統舞蹈展示、中國書法團扇、尼泊爾海娜手繪體驗等人文交流環節搭建“友誼之橋”,加強中尼文化交流,拓寬涉僑企業合作領域,助推合作項目落地生根,為兩國交流發展做出貢獻。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有利于( )①加強相互借鑒,推動世界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展現可親的中國形象③縮小文化差異,促進兩國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趨同統一④深化兩國的經濟、文化等多領域合作,促進民心相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出自(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天下萬物各不相同,它們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個性,這是客觀存在的。孟子這段話強調了事物的差異性。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國與國之間、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時,多次引用孟子“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結合材料和文化多樣性的相關知識,分析“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在處理不同文明之間關系中的指導作用。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