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教學設計一、【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科學精神: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理解中華民族精神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公共參與:積極參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二、【重難點】教學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措施;2、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與作用。教學難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措施。三、【學習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四、講授新課1、導入新課故宮賣萌一年賺10個億,悄悄的故宮淘寶和故宮文創,斗起來了!那么“故宮文創”為何會出圈呢?2、【學習過程】總議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議題一:《典籍里的中國》透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探究與分享:觀看視頻《有典意思》結合教材思考:1、《典籍里的中國》從“出圈”到“炸圈”,憑的是什么?2、是怎樣弘揚中華優秀的經典書籍?探究提示:《典籍里的中國》聚焦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最具影響力的經典書籍,節目每期選取一部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書籍,通過亦講亦演、古今對話的全新原創舞臺形式,易于人民群眾接受,跟隨書籍的千年流傳,穿越古今中外,借由不同時空坐標里寫書人、讀書人的閃亮故事,在經典書籍內涵上進行了創造性轉化,結合黨和國家奮斗歷程,挖掘古典詩詞的價值情感。《典籍里的中國》節目在經典書籍內涵上進行了補充、拓展和完善,結合黨和國家奮斗歷程,挖掘古典詩詞的當代價值情感,引導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點撥:一、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 創造性轉化的要求(側重改造、轉化)①標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②途徑: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③目標: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創新性發展的要求(側重創新、發展)①標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②途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③目標: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知識小結:板書:“一、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2、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繼承和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2)創造性轉化: 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3)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4)傳播:要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議題二:弘揚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探究與分享:結合視頻和教材:1、概括中國人民的精神。2、在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精神是一成不變的嗎?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點撥: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愛國主義:①地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②關系: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③意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2、中華民族精神表現: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3.民族精神的特點:民族性、時代性、先進性時代性: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既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民族精神。不同時期 發展程度 表 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民族精神的主體。 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革命、 建設和改革時期 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 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塞罕壩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黨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紅旗渠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4.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意義①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③是民族文化的結晶;5.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①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②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③弘揚中國人民偉大的創造精神、偉大的奮斗精神、偉大的團結精神、偉大的夢想精神.3、知識小結:板書:“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2023高考·湖南)方圓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塊宋代銅鏡的背面浮雕上,我們有幸目睹一場“鏡上足球賽”——有人高髻笄發,作踢球狀;有人戴幞頭,著長服,半蹲膝,身稍前傾,作認真接球姿勢。伴隨了中國人數千年的銅鏡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①浮雕畫面蘊含著古代中國人民朝氣蓬勃的體育精神②銅鏡與體育的生動融合拓寬了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③銅鏡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之一④銅鏡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集中體現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為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必須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實施中醫藥傳承工程,不斷弘揚當代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加快智能裝備、智能生產線研發,推動我國中藥制造技術邁向高端水平。要點燃中醫藥行業的生命力,需要( )①把握好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②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以先進技術決定中醫藥的發展方向③促進中醫藥創造性轉化,與經濟政治共同發展④順應社會生活的變化,推動傳統中醫藥文化創新性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富含“仁”“愛”“和”的優秀基因。孔子說,“泛愛眾,能親仁”“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習近平多次贊譽近代思想家王陽明主張“天下一家”的思想。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淵源。這表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①在當今社會仍具有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②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基本特征和不變的內涵③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和繁榮的精神支柱④在傳承中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參考答案】ABC【布置作業】(一)必做:1、整理本節課知識,并理解記憶。2、完成分層作業第一部分:基礎檢測10個小題.(二)選做:結合所學知識并搜索資源,以“今天我怎么愛國 ”為題寫一篇演講稿。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300字以內。【教后反思】(略)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