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1.1追求智慧的學問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目錄0102030405學習目標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總結反饋練習學習目標1.政治認同:培養哲學思維,認同哲學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真正喜歡哲學,熱愛哲學。2.科學精神:思考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體會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3.公共參與:通過對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關系的學習,堅持以哲學為指導,追求智慧。全書預覽哲學(第1課)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4課)唯物辯證法(第3課)社會歷史觀(第5課)人生觀、價值觀(第6課)辯證唯物論(第2課)文化(第三單元)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第7課)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第8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9課)1、哲學的本義是什么?哲學產生于?2、哲學與時代的關系是怎樣的?3、哲學的作用(對生活的影響)是什么?4、什么是世界觀、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怎樣?5、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6、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怎樣?自主學習總議題: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議題一:哲學產生于什么議題二:哲學與世界觀議題三:哲學與具體科學學好哲學 終身受益議題一:哲學產生于什么合作探究一:觀看視頻《推開哲學之門》思考哲學是什么?1、從哲學的本義來看【本義】Philosophy[fi'l s fi]源自希臘的西方學術名詞翻譯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愛 + 智慧 =愛智慧/思考的樂趣。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給人智慧的學問——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一、哲學的起源(2)作用:哲學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2、哲學產生于人類的(1)起源: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與思考。——實踐活動一、哲學的起源3、哲學與時代的關系——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一、哲學的起源…………哲 學……………………………………………………經濟、政治(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文 化(一定社會的)決定反映、反作用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一、哲學的起源思考:是不是百家爭鳴中所有的哲學思想都能稱作是真正的哲學?哲學可能可以錯誤或歪曲反映時代內容、要求錯誤的哲學時代的糟粕真正的哲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注意:哲學并不都是正確的,在性質上有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之分,但哲學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時代而變化發展。議題二:哲學與世界觀學好哲學 終身受益合作探究二:問題:世界是由什么組成的?哲學是如何把握世界的?人類從事的兩項基本活動是什么?在從事這兩項基本活動中,人類在實踐中形成了對世界怎樣的看法?你對世界有什么看法?盤古開天地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兩項基本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三種關系:自己與自然,自己與他人(社會),自己與自己。世界客觀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主觀世界: 思維、意識、精神注意: 世界觀人皆有之,但一般人對世界的看法往往是自發的樸素的零散的非理論性的,并且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世界觀的含義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不是具體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關于整個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問題,而不是對某類事物的觀點,不是具體的看法。合作探究三:人總是按照自己對周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來做事做人。有人認為命由天定,因而身處困境時消極等待,逆來順受,指望得到上天的恩賜;有人認為人定勝天,因而在困難面前積極奮爭,不屈不撓。有人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生活,具有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積極進取,樂于奉獻;有人自以為看破紅塵,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對他人冷漠無情,毫無愛心,無所作為。(1)上述做事做人的不同體現了哪些不同的思想觀念?(2)一個人的思想觀念與其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之間是什么關系?2、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世界觀 方法論區別(含義)聯系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不是具體的)用世界觀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做法)①世界觀與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②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③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世界觀 方法論 體 現 決 定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3、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世界觀 哲學區別 含義主體特點聯系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人人都有哲學家零散的、不自覺的系統化、理論化的思想體系①哲學與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②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議題三:哲學與具體科學學好哲學 終身受益合作探究三:◆恩格斯說:“推動哲學家前進的,絕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進步。”“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說:“自然研究家盡管可以采取他們所愿意采取的態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問題只在于:他們是愿意受某種蹩腳的時髦哲學的支配,還是愿意受某種以認識思維的歷史及其成就為基礎的理論思維形式的支配。”閱讀上述材料,結合科學與實踐的發展,說明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1、具體科學知識的分類:整個世界物質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精神世界:觀念思想等①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②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即社會科學知識③關于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知識,即思維科學知識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如心理學、邏輯學等三、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三、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比較 哲學 具體科學區別 研究對象 整個世界 世界某一具體領域、某一具體方面、某一事物任務 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最一般本質和最普遍規律 具體科學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領域的特殊規律作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根本的方法論指導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的方法指導聯系 ①二者都把現實世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②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又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③二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系。錯誤 傾向 ①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哲學是科學之母”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 ②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哲學 具體科學指導基礎材料一:恩格斯說:“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材料二:牛頓是古典力學的奠基人,在自發唯物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創立了萬有引力理論。晚年的牛頓由于信奉上帝,在研究行星為什么會國繞太陽運轉時,認為除了萬有引力的作用,還有來自上帝的“第一外推動力”,再無建樹。(1)材料一中恩格斯的話說明了什么道理。(2)材料二中牛頓晚年研究工作的結果給我們什么啟示 哲學隨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牛刀小試1、從本義看:哲學是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2、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3、從與具體科學知識的關系看:哲學是對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4、從與方法論的關系看: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5、從哲學的產生來看,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知識整合課堂小結高考幫1.(2021·廣東·高考真題)不少有重大貢獻的自然科學家既是科學偉人,又是科學哲人。牛頓從經驗主義出發建立起古典力學,愛因斯坦從唯物論出發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海森堡受柏拉圖哲學的啟發,決心尋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數學核心,建立了矩陣力學。能解釋上述科學史實的是( )①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②哲學的爭論引領具體科學的進步③哲學是一種能生產知識的知識 ④重大科學研究前沿需要哲學智慧的啟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2、《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回答時代之問,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表明( )①正確反映時代客觀要求的哲學能推動社會進步②源于實踐的哲學為社會變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③真正的哲學能夠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有益指導④把握時代脈搏的哲學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作業幫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這一主題體現了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高度統一,它告訴我們(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并指導人們的行動②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③世界觀是總的觀點,方法論是具體方法④世界觀和方法論共同決定著人們的行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作業幫(一)必做:1、整理本節課知識,并理解記憶。2、完成分層作業第一部分:基礎檢測10個小題.(二)選做: 結合所學知識并搜索資源,以“什么是哲學”為題寫一篇述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150字左右。布置作業《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一起加油!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