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1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教學設計一、【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科學精神:科學把握文化的內涵與功能。公共參與:積極主動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二、【重難點】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文化與文明教學難點: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功能三、【學習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四、講授新課1、導入新課你參與或關注2022年杭州亞運會了嗎?亞運會賽事活動屬于社會的哪個領域?2、【學習過程】總議題:從2022杭州亞運會透視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議題一:什么是文化探究與分享:議學活動一觀看視頻《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思考:亞運會開幕式中展現了哪些文化元素?什么是文化?議學活動二杭州作為副省級城市、省會、東部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同時,杭州還是中國的重要經濟中心城市,也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GDP排名靠前的新一線城市,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承辦亞運提供堅實基礎。此外,杭州擁有著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和交通網絡,能夠為參賽選手和觀眾提供良好的服務和保障。亞運會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不僅能夠展示參賽國家和地區的體育實力,也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亞運會舉辦將使杭州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并對周邊經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杭州將借助亞運會的契機,為推動地方經濟的繁榮做出積極貢獻。本次亞運會,多國領導人抵杭,也成為元首外交的重要平臺。9月22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前一天,習主席會見多位來華出席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敘友誼、談形勢、促團結、話合作,書寫凝心聚力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思考:1、第19屆亞運會申辦城市為什么花落杭州?2、本次亞運會的舉辦對杭州有什么影響?探究提示:亞運會之于杭州的原因:杭州作為副省級城市、省會、東部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同時,杭州還是中國的重要經濟中心城市,也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GDP排名靠前的新一線城市,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承辦亞運提供堅實基礎。此外,杭州擁有著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和交通網絡,能夠為參賽選手和觀眾提供良好的服務和保障。2、亞運會之于杭州的意義:亞運會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不僅能夠展示參賽國家和地區的體育實力,也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亞運會舉辦將使杭州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并對周邊經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杭州將借助亞運會的契機,為推動地方經濟的繁榮做出積極貢獻。本次亞運會,多國領導人抵杭,也成為元首外交的重要平臺。9月22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前一天,習主席會見多位來華出席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敘友誼、談形勢、促團結、話合作,書寫凝心聚力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議學活動三材料一:“文明”一詞來源于拉丁文“civilis”,用以表示人、社會和國家的進步狀態。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文明”作出科學的解釋,指出“文明”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標志,是表明社會進步的概念,使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活動的成果。材料二:亞運會不僅是運動員的競技場,也是廣大市民的“文明測試賽”。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美,尤美在文明。文明,是城市的一道道風景。在亞運會開幕前夕,杭州深入開展迎亞運城市品質、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動,舉辦相關活動1萬多場次。遵循“杭州為主,全省共享”原則,浙江持續推進“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讓文明觀念深入人心,為亞運盛會增光添彩。探究問題:結合材料和課本內容探究文化與文明一樣嗎?二者有什么關系?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點撥:一、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的含義1、含義:是指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注意:判斷一種現象是不是文化,應該注意四點:①經濟現象或活動不屬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②政治現象或活動不屬于文化,如參加選舉活動等。③純自然的山水、景觀不屬于文化,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④文化既包括靜態的文化產品,也包括動態的文化活動。文化的特點1、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3、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明 文化區別 內涵 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 精神現象內容 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 文明、生態文明 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的內容性質 只要是文明就是積極向上的 反映先進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進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聯系 ①文化與文明都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都是人。 ②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知識小結:板書:“一、什么是文化”……議題二:文化的功能探究與分享:杭州亞運會精神是“用心交融,互相包容”。杭州亞運會精神體現亞奧理事會大家庭團結向上、緊密相擁的理想,同時傳遞自信樂觀、不畏挑戰、共迎美好的期許,與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契合一致。杭州奧體博覽城采用了大量綠色低碳技術,打造“綠色奧博”。在主體育場的大面積地下空間,通過下沉式廣場設計光導管技術應用,充分采取自然采光方式、盡量減少人工照明,引領了綠色風尚,也帶動了相關綠色產業的發展。向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喚起了民眾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豐富了民眾的精神世界。開幕式綿延五千年的文化印記,向八方賓朋展現一場體育盛會如何牽手“中國式浪漫”,展現出一個充滿活力、自信、自強的中國形象,展示了一個團結、進步、開放的形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貌,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探究問題:結合材料和課本內容探究杭州亞運會的成功體現了文化具有哪些功能?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點撥: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對社會)①文化可以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②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文化可以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④文化可以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2、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靈魂。(對民族)①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②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前提。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對個人)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3、知識小結:板書:“二、文化的功能”……重點歸納: 文化的功能(意義、作用)(1)(文化的實質)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2)(文化的核心)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4)(文化對社會的功能)這里的文化,指的是優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優秀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5)(文化對民族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6)(文化對人的功能)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2021·湖南·高考真題)2020年11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外參觀者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示的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等贊不絕口;來自意大利的55個世界文化遺產被濃縮成5個主題,通過五面氛圍大屏展示,給觀眾帶來一場全方位的意式審美體驗。中外文化遺產在進博會上的展示說明( )①不同文化凝結著各自民族的智慧 ②文化的價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③文化與經濟的交融增進了文明互鑒 ④文化的內涵因現代科技而不斷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習近平說:“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边@告訴我們( )①讀書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起著決定性作用 ②優秀的文化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③文化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 ④文化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農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細作,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游”。這種農耕文明的思維方式與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馬背游牧文明的思維方式全然不同,前者強調防守、和平,后兩者強調冒險、進取。這表明(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③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④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BDB【布置作業】(一)必做:1、整理本節課知識,并理解記憶。2、完成分層作業第一部分:基礎檢測10個小題.(二)選做:飯圈失范、流量“翻車”事件屢屢發生,現實中粉絲擠碎機場扶梯玻璃、粉絲為維護自家偶像互相謾罵攻擊……應該說,不良飯圈文化已日漸成為當下社會環境中的嚴重不和諧音。同時,在新媒體時代,借助網絡傳播,不良飯圈文化造成的惡劣影響與輿情沖擊力更大,傳播也更快更廣,這些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反思。面對當前的飯圈亂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強調全面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凸顯了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結合所學知識并搜索資源,以“網絡文明之我見”為題寫一篇述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150字左右。【教后反思】(略)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