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4.1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目錄0102030405學習目標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總結反饋練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第2、3、4、5、6課)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4課)唯物辯證法(3課)社會歷史觀(5課)人生觀、價值觀(6課)辯證唯物論(2課)思維導圖觀看視頻《神舟十六號發射全過程》,思考我國航天神舟系列活動是一項什么活動?我國發射神舟十六號飛船的目的是什么?導入新課學習目標1、科學精神:堅持科學精神,增強創新意識。2、公共參與:投身社會實踐,尊重客觀規律,堅持一切認識來源干實踐,一切認識都要服務干實踐。3、政治認同:認識并認同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自主學習1.什么是認識?認識有哪兩種形式?2.什么實踐?(含義、基本形式、特點)3.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來源、動力、標準、目的)4.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5.為什么說“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總議題: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議題一:什么是認識?議題二: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議題三: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學好哲學 終身受益議題一:什么是認識?議學活動高二某班同學在討論中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當談及神州十六號和神舟十七號時,甲:神16和神17也沒多大區別呀!也是三位宇航員,同樣出征再返回……看起來都一樣,沒覺得有啥不同。乙:區別可大了!神舟十七號相對于十六號在飛船性能、通信技術、科學實驗、安全性、宇航員生活五個方面的重大升級代表了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這些進步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我們對中國的航天事業充滿了信心和期待。結合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 你認為什么是認識?2. 分析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兩種看法有什么區別?神16宇航員神17宇航員1.認識(1)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對象: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主體:人(而非動物)性質:積極的(不是被動的)思考:認識與意識有什么區別?一、認識一、認識主觀世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認識論唯物論正確反映錯誤反映正確意識錯誤意識如實反映歪曲反映真理謬誤區分:意識和認識①體系不同:意識相對于物質而言,屬于唯物論范疇 ;認識相對于實踐而言,屬于認識論范疇 。②含義不同: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含主動形成和被動接受)。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主動形成)。聯系:意識和認識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都有正誤之分。2.認識的形式(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1)二者區別: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初級階段高級階段一、認識拓展延伸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途徑內容特點 間接性、抽象性形式層次聯系 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通過感官獲得通過思維抽象得到表面的、外部的直接性、生動性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認識的低級階段認識的高級階段內部的、本質的議題二: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學好哲學 終身受益觀看視頻《夸父一號》,思考為什么夸父一號探測活動屬于人類什么活動?有何特點?夸父一號探測活動的任務是什么?議學活動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主體:人(動物沒有)對象:客觀世界(不是主觀世界)性質:直接現實性活動,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的活動(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二、實踐包括三層含義:①實踐是以人為主體的,這意味著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②實踐是以客觀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這意味著實踐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③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中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2、實踐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科學實驗(即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如興修水利、植樹造林等)(如革命和改革、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階級斗爭)(如航天、疫苗研發、科考探測、技術創新等)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注意:基本形式不等于實踐的形式,實踐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其他的一些實踐形式(教育實踐、醫療實踐、藝術實踐等)二、實踐(1)實踐作為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橋梁【客觀】設計方案【主觀】探月工程【實踐】3、實踐的基本特征二、實踐實踐的手段:嫦娥、鵲橋、玉兔車等工具實踐的主體:人實踐的對象:月球都是客觀的(2)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3、實踐的基本特征二、實踐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2022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為:驗證空間站支持乘組輪換能力,實現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輪換;開展空間站艙內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安裝與調試,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進行空間站日常維護維修;驗證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常態化運行模式。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3)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人將在實踐中形成的認識用于指導實踐。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二、實踐我們國家無論是從航天發射還是航天測控,我們的能力都在不斷提高,神舟十七號是在神舟十六號的基礎上,在設備的構型布局上進行了優化設計而成的。實踐具有歷史性神舟十七號是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發射成功的實踐具有社會性(4)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A.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社會性)B.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上,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歷史性)二、實踐特點 區別所在 解讀 關鍵詞客觀物質性 這是實踐活動與人的認識活動的區別所在,堅持這點,在實踐觀點上就堅持了唯物主義。 強調實踐的基本構成要素(主體、對象和手段)、實踐的過程及其結果的客觀性,強調受客觀因素的影響 “主體”“對象”“手段”“結果”主觀能動性 這是實踐活動與動物本能活動的區別所在。堅持這點,在實踐問題上 堅持了辯證法。 強調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制定“計劃”“方案”“規劃”等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計劃”“方案”“規劃”社會歷史性 這是實踐活動與孤立的個人活動的區別所在 強調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上,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有所差異; 強調“合作”等,受橫向因素的影響—社會性;強調歷史過程,受縱向因素的影響—歷史性聯系 三個特點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統一,體現了在實踐問題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辯證唯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體現了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貫穿著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思想。議題三: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學好哲學 終身受益議學活動據國家航天局消息,3月20日,鵲橋二號升空了,4月12日,已完成在軌對通測試;嫦娥六號也將于今年上半年出征月球,實施月球背面自動采樣返回,同時開展著陸區科學探測和國際合作。探究問題:1、 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只能通過科學實驗獲得嗎?2、從我國航天事業探測活動中體會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是怎樣的?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從無到有)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直接經驗間接經驗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實踐是認識唯一來源認識途徑秀才不出門,難知天下事注意:1.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實踐(根本途徑)獲得認識的途徑兩個——參加實踐活動直接經驗和讀書學習獲得間接經驗2.但不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3.不論認識正確與否,都是來源于實踐。親身實踐獲得認識通過知識的學習和傳遞獲得認識認識的來源(唯一)≠獲得認識的途徑重點提醒2、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改造著人的主觀世界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推動著人們去探索研究(側重于從有到新、由淺入深)實踐客觀世界主觀世界改 造提高判斷、推理能力認識的不斷深化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正確的認識(相符合)主觀客觀實踐是聯系主觀與客觀的橋梁對照錯誤的認識(不相符)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不能由這一認識本身回答客觀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它何謂正確認識?檢驗認識是否正確?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歸宿)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歸宿。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卻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這種認識就喪失了存在的意義 。實踐認識實踐唯一來源最終目的注意:1、認識的過程:實踐——認識——實踐2、認識的目的≠認識的根本任務 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 側重點 認識誤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強調了人的一切知識,不管是親身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還是通過學習獲得的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 將認識的來源等同于獲得認識的途徑;認為認識來源于人腦或書本等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側重強調實踐是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發展不斷向前發展的,由此推動著人們的認識不斷向前發展 把認識絕對化,思想僵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強調了兩點:一是原因,這是由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和紐帶的特點決定的;二是“唯一”,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標準 把科學理論作為檢驗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強調了認識不能脫離實踐,否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理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航天人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保證了神舟飛船一次又一次發射成功,創造出一系列“神舟”奇跡。中國航天人將秉持初心,永不停止探索星河的腳步,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航天精神在航天實驗活動中發揮著什么作用?作為新時代青年,夢想成為國家科技做出貢獻,應該弘揚航天精神,以航天英雄為榜樣,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培養精益求精的嚴謹意識,做到能吃苦,肯探索,執著奉獻,繼承并發揚中國航天精神,推動社會進步。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議學活動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原理方法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勇于實踐方法論:重視科學理論、真理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重點歸納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認識與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形式含義感性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點表現)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理性認識特點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含義社會歷史性課堂小結對點訓練1.(2023·云南昆明·二模)經過研制團隊多年的付出和奮斗,2023 年4月15日,我國成功發射風云三號G星。該衛星配置多套先進儀器,填補了國內降水三維立體層析探測數據空白,對于我國強降水監測頂報預警、降水機理研究和支撐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表明( )①揭示降水機理和降水規律是發射衛星的根本目的②研制團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條件③發射衛星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④人類開展的氣象監測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對點訓練2.(2023·山東臨沂·統考二模)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理解和學習人類的語言進行對話,像人類一樣聊天交流,一經推出即成為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程序。相關專家預計,ChatCPT將為信息產業帶來巨大變革,但由此帶來的學術造假、輿論安全等風險亦不容忽視。這表明( )A.ChatGPT是人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創新成果B.科技倫理問題成為ChatGPT發展中不可逾越的障礙C.如果ChatGPT一直在進化,最終能夠產生自我意識D.作為新的實踐主體,ChatGPT必將深刻改變人類生活A對點訓練3.(2022·全國甲卷)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學生為主研制的遙感衛星“啟明星”發射升空,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由此獲得的啟示是①認識的目的全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理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③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④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一)必做:1、整理本節課知識,并理解記憶。2、完成分層作業第一部分:基礎檢測10個小題.(二)選做: 結合所學知識并搜索資源,以“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為題寫一篇述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150字左右。布置作業一起加油!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