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 世界物質性 教學設計一、【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定地樹立馬克思列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物質觀,鮮明地反對上帝或神靈創世說。2、科學精神:培養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并能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3、公共參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二、【重難點】教學重點:1. 物質的概念。2.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教學難點: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三、【學習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四、講授新課1、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知道了哲學的基本問題,了解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本節課我們將一起探究世界的本質,世界究竟是什么呢?2、【學習過程】總議題:從地球的演進探究世界的本質議題一:自然界是按照人的意志存在和發展的嗎?探究與分享:觀看視頻《地球的演化史》,探究下面兩個問題:1、自然界是怎么產生的?2、自然界是按照人類的意志產生和發展的嗎?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點撥: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科學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類意識而存在的。人類生活的地球,早在46億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但長期沒有生物,沒有人類,因而也就沒有人的意識。只是到了距今大約300萬年前,地球上才出現了人類。——宇宙間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創造世界的活動。2、自然界的物質性原理(1)原理內容: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2)方法論: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不能隨心所欲,必須承認自然界的客觀物質性,遵循自然界發展的規律。注意: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3、物質的定義及其特性(1)物質的定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①物質是“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的客觀實在。這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上,揭示了物質相對于意識的獨立性、根源性。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這就從根本上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原則,有力駁斥了唯心主義和二元論。②物質能夠“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物質是可以認識的對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認識的“自在之物”。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根本不存在不可認識的事物。這就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可知論,有力地批駁了不可知論。(2)物質的特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人類社會,在本質上都是物質的。類別 哲學上的物質概念 具體的物質形態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除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別屬性存在狀態 不生不滅、永恒存在 有生有滅、暫時存在聯系 ①物質是對具體的物質形態的概括抽象; ②物質依賴于具體的物質形態,離開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沒有了物質。 ③不能用物質代替具體的物質形態,否則就看不到世界的豐富多彩。同樣,也不能用具體的物質形態代替物質,否則就會抹殺世界的物質性。 ④二者是抽象和具體、共性和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注意: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知識小結:板書:“一、自然界的物質性”……議題二:人類社會是人創造的嗎?探究與分享:觀看視頻《地球的歷史》,探究下面兩個問題:1、人類社會是怎么產生的?是神創的嗎?2、人類社會的構成有哪些基本要素?分別具有哪些特性?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點撥:1、 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由古猿發展而來的一個特殊的生物種群。在從古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①勞動改變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②勞動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③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因此,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2、 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①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條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具有客觀實在性。②人口因素是一個包括人口數量、人口質量、人口構成、人口發展、人口分布和遷移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范疇。人口因素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之一,影響和制約著社會發展。③生產方式是人類借以向自然界謀取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統一。作為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生產勞動是人和自然界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在本質上是一種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基礎。生產力是客觀的物質力量,生產關系是客觀的經濟關系。——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知識小結:板書:“二、人類社會是物質的”……議題三: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的 探究與分享:這次英國公司設計的Ameca機器人,智能的程度也一般。其豐富表情的實現源于內部設計好的表情數字模型,支持其運作的是底層的仿真人形機器人系統,Ameca機器人身上配備了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包括攝像頭、麥克風和位置編碼器,以及數千個智能設備,而這些傳感器的數據都可以實時獲得。最終Ameca可以實現凝視別人、進入簡單的對話等等動作。美國人喬治·德沃爾在1954年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的機器人之后,就時而有人出來發布未來機器人會在能力上超越人類并最終取代人類的警告,只是此類“取代警告”或者出自科幻作家的想象,或者屬于個別學者的單純預言,缺乏說理。事實也是如此,那時計算機論域中與人相關的討論,還聚焦在電腦或人工智能是否會有類似于人的意識或智能的問題上。而絕大多數學者對此問題的回答,還都是否定性的觀點。可是近些年的情況明顯不同。一個不同是,發出“取代警告”的人已經不是科幻作家與個別學者,而是變成許多專家,其中就有當今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和技術家。如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曾警告:“人類由于受到緩慢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機器競爭,并會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導致人類的終結。”馬斯克則是著名的技術家,他也將人工智能說成人類“最大的生存威脅”,并將發展人工智能比喻成“召喚惡魔”。另一個不同是,此時的“取代警告”已經有了理論論證以及某種程度的事實佐證和可感受性。尤其是當人們發現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的智能機器阿爾法狗居然會自己學習時,就不得不在驚嘆之余,相信人工智能還會有越來越快速的發展和越來越令人驚詫的表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關于未來的機器人是否將取代人類的討論就空前熱火地在學界展開了,眾多學者紛紛參與,各抒己見。議學活動:人工智能能否像人一樣擁有自主的意識,意識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能夠代替人類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點撥:(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再到人類意識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物質的反應特征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2)人的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人的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即人腦的生成,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即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①人類勞動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二是勞動的社會集體性。這兩個特征相互聯系,在人類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②過著群居生活的猿類由于勞動的發展,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和共同協作更加必要,以致達到彼此間必須交流的地步,于是出現了最初的語言和思維。因此,勞動不僅促進了意識活動的器官即人腦的形成,同時也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外殼即語言的形成。勞動和社會交往是意識產生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沒有勞動,就不可能產生人類意識。(3)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沒有高度發達的人腦,就不可能有人類意識。(4)意識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意識不僅是人腦的機能,而且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樣的意識(正確或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5)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A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及其方法論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方法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B世界的物質性原理及其方法論原理: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3、板書: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2021·廣東·高考真題)不少有重大貢獻的自然科學家既是科學偉人,又是科學哲人。牛頓從經驗主義出發建立起古典力學,愛因斯坦從唯物論出發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海森堡受柏拉圖哲學的啟發,決心尋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數學核心,建立了矩陣力學。能解釋上述科學史實的是( )①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②哲學的爭論引領具體科學的進步③哲學是一種能生產知識的知識④重大科學研究前沿需要哲學智慧的啟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應用計算機仿真系統創建多元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維動態實景及動作仿真技術,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動體驗。虛擬現實技術所構建的虛擬環境說明( )①人們可以通過實踐創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現實狀態②物質世界存在的形式具有多樣性③物質世界不再具有客觀實在性④信息是獨立于物質和意識的第三種存在狀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進入2023年,ChatGPT迅速火遍全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像人類一樣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等任務。材料旨在強調( )①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②科技進步驗證了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巨大的③擁有自主意識是人工智能發展趨勢④意識通過實踐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事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BAD【布置作業】(一)必做:1、整理本節課知識,并理解記憶。2、完成分層作業第一部分:基礎檢測10個小題.(二)選做:結合所學知識并搜索資源,以“應該給人工智能設定安全邊界”為題寫一篇述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150字左右。【教后反思】(略)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